河里钓鱼,小鱼闹窝怎么解决?

渔人峰子


野外垂钓的过程中,出现小鱼闹窝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温度较高的时节,比如夏天,因此如何避开小鱼就成了广大钓友头疼的问题。我看了一些钓友的作答,大部分是从饵料出发,那么我就换个角度从小鱼的种类出发吧!

野外作钓常见的四大“神兽”一般指的是鳑鲏,麦穗,白条(也包括类似的小翘嘴)还有爬地虎,这也是我们钓友最头疼的四种。其中,麦穗和鳑鲏基本是全水层,白条通常是水面和上层,爬地虎是底层鱼。

解决的方法:一是通过调整饵料,这四类鱼通常体型小,口也小,在闹钩不严重的情况下,建议用开香饵用搓硬饵的方式作钓,可以有效避开小杂鱼闹窝的情况;二是改用鲜玉米,老坛玉米或者麦粒等大颗粒不容易被小鱼抢食的饵料,这类饵料比较容易获得,并且价格便宜,作钓效果也十分理想;三是如果仅仅是白条之类的小鱼比较多,可以采用跑铅的方式,让饵料迅速到底,避开表层小鱼!四是如果闹钩的小鱼不多,可以换1号袖勾,先把小鱼钓完,再钓大鱼!五是可以在小鱼闹窝的时候,钓窝边,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当然,除了这四种鱼以外,还有可能遇到小鲫鱼,小鲤鱼甚至小鳊鱼闹窝,这种情况就十分难办,只能选用玉米守大物了。

野外垂钓,小鱼闹窝是常态,钓友要摆正心态,其实钓点小鱼玩玩也别有趣味!

最后祝大家大鲫大鲤!



鱼旁鱼皮


钓鱼人最常碰到的,也是一直困扰我们钓鱼人的情况就是,碰到小鱼闹窝,那个鱼漂呀,上去下来,上去下来,要不漂还没站稳“嗖”就不见了,要不就是钩下去了,鱼漂斜着“身子”躺着下不去,或着漂顶的老高。一般就是我们常见的麦穗,鳑鲏,小白条类的,钓鱼人那个心呀,嘴里要不吐个脏话,要不就猛抬杆,一次两次,烦烦的,咋办呢?我的经验如下:

1,打窝的话,小鱼闹,就再等一会,一般都是小鱼先进窝,等有大些的鱼一来,小鱼就跑了。

2,在打窝的周围,离开1米左右的样子,就是在窝外钓,小鱼都在窝里抢食,因为大些的鱼警觉性高,都在窝外转,试探。这时候也能避开小鱼。

3,拉饵换搓饵,饵料由浓往淡,由腥到本味。天冷的话红虫换蚯蚓,蚯蚓换饵料。天热的话不打窝,直接换本味的,只有淡淡的粮香,这样诱鱼差一些。

4,把线组调顿,鱼漂慢慢往上调,试着去钓,直到双钩都躺底,把不真实的小鱼闹信号过滤钓,抓死口。如果漂下不去,直接重铅,使饵料迅速到底,越过小鱼层,抓死口。

5,这个比较残忍,也是有钓友说过的,就是钓几条小鱼,把鱼头弄开,扔到鱼窝,把小鱼“吓”跑,我试过几次,感觉效果一般[黑线]。

6,还有一个就是选择夜钓,夜钓一般很少小鱼闹窝,即使开始有,一般时间不会长,就能正常施钓,夏天选择夜钓,也是比较舒服的。

7,如果试了好几种,还是闹窝,确实没正经鱼进窝,换钓位或回家喝茶,总不能当空军吧,那就换成零点几的小细线,最小的钩,拉麦穗吧,其实也挺不错,我一般就这样,这个小麦穗鱼也长不大,油炸小麦穗,很好吃。

说了这么多,做为钓鱼人,要根据鱼情做随时的调整,调整好钓组的同时,也调整好心态,那样才能享受钓鱼带给我们的快乐!





渔我行


钓友们好!

要说河里小鱼闹窝,我倒是希望它闹闹窝,因为我刚从河边回来,它连闹都不闹!😂

开个玩笑,言归正传,小鱼闹窝确实头疼,总结以下几点经验送与钓友:

1换吃签大一点的浮漂,让他快速到底,用搓饵

2饵料沾盐,能够有效降低小鱼闹窝的频率,但是不能完全,只能说降低

3换位置 如果以上都不行,那就拿出咋们最后一招,

4晚上出钓,这也是最稳妥,晚上比白天小鱼少很多

好了感谢朋友们,记得点点关注,拜拜


西瓜钓鱼人之爱钓先生


野钓环境复杂小杂鱼是不可避免的 只是多少的问题 其实不论小杂鱼多还是少只要鲫鱼或者稍微大点的鱼进窝了 小杂鱼就基本没了 我记得小时候我爸就和我说过小鱼闹事多 大鱼不在窝 所以我认为小鱼是大鱼的先头部队 根据小鱼我们就能判断大鱼的情况

其次我们在用饵上我们要用一些比重大腥味少的饵料 腥味小的饵料小鱼不太喜欢 大比重饵料能够让水底有残留饵料 不然大鱼没进窝窝里就什么都没了

第三在调钓上我们要钓的顿些 饵料上的大些硬些 有时候我们把饵料上的像乒乓球那么大 注意饵料里面不要加拉丝粉 可以加增粘的东西 但是不要加拉丝粉

实在不行我们就晚上钓 晚上小鱼少多了[呲牙]

最后附上本人及本人的鱼获 祝大家新的一年大鲫大鲤





狂钓大鲫


给大家说一下我这边实战经验总结,经常去钓的一个北方山体水库,小鱼特多,当然大鲫大鲤也不少,除了冬天和初春小鱼较少外,其他时间要想“万军取大”那就看你的秘密武器了,我的秘密武器就是我的密制小米配合粘米胶,来这就这两样就能摆脱小鱼闹钩的焦急无奈,虽然说不是百战百胜,但也不至于“白皮开杠”,这个据说是我们河南偃师首创的土法,希望大家能给大家带来点光明


绝对园丁


1饵料选择:最好选用颗粒或者玉米粒,麦粒垂钓,因为用这些可以钓到咱们常见的淡水鱼种:鲤鱼,草鱼和青鱼。不过在垂钓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地打窝,少量多频次的打窝。如果用商品饵料的话,雾化太快,饵料还没有到底,在下降过程中,就被小鱼给拱没了,或者给拱脱钩了,因为鱼饵大,鱼嘴小,在小鱼拱食的时候,很难钓上来,并且咱们的目标又不是钓小鱼的。

2.调漂目数.在调漂时候,要把浮漂调顿,意思就是说你的钓目要高于调目。比如在调漂的时候,调的是三目,在钓的时候,可以钓五,六目作钓。钓顿的话,可以避免一些小鱼吃食的轻口,导致浮漂出现顿口动作,干扰我们提竿刺鱼的时机。

3.浮漂选择.浮漂要选择吃铅量大的,因为吃铅量小的话,铅皮就用的少,导致线上前端重量太轻,不容易抛出去。

还有,在风浪的大时候,选择枣核型浮漂,抗风浪效果好一些,风浪不大的时候,选择长身的浮漂。

4.如果非要用饵料垂钓的时候,记得多加一些粘粉,让饵料有很强的附钩性,然后把饵料做很硬很硬,保证在抛竿的时候不至于饵料散落,也不至于让小鱼在半路把饵料拱掉。

也不用担心饵料太硬鱼儿吃口不好,因为饵料入水以后,通过水的浸透以后,越到底,越松弛,而且自然水域的鱼儿吃口都是比较凶猛的,只要遇到喜欢的食物,在试探安全性以后,一口吸食就能黑漂,不用担心适口性的问题。自然水域钓鱼,就是需要我们去守,遇到大鱼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还总是饱受小鱼的影响,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钓友们!






爱钓鱼的阿勋


野钓小鱼闹窝是钓鱼人最头疼的事了,那怎么解决呢。

答案是,野钓小鱼闹窝是解决不了的,因为野钓充满着不可能性,不管你窝料是腥是香,只要有的吃,小鱼都会过来吃食的的。但是,有以下几点方法,可以让你野钓稍微好受一点。

1 加大线组

简单的说就是用大漂大线大钩,这样会过滤掉很多小鱼的吃口,让大鱼的吃口更加明显。钓的顿一点,可以让很多小鱼的杂乱无章的口在票上都不显示出来。

2 把饵料打黏

小鱼闹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饵料雾化性太好,把小鱼都聚集过来了,而且持续做钓,饵料持续雾化,小鱼会越聚越多。小鱼多的时候,雾化并非好事,反而你让饵料不雾化,捏的和疙瘩一样,效果会很多。

3 不用商品饵打窝

建议打窝可以使用玉米,或者螺蛳,番薯,这些纯粮食的窝料,针对鲤鱼,草鱼,青鱼,鳊鱼,效果都是不错的。

另外,在河里野钓,有吃口就不错了,钓鱼图个开心,小鱼闹窝,浮漂总是在动的。钓大鱼是可遇不可求的,每次野钓并不是总能上大鱼的。小鱼都来了,大鱼还会远吗?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爱鲢说


大家好我是垂钓鱼饵香,一名从事钓鱼理论与实践的钓鱼爱好者。非常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在我们钓鱼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小麦穗鱼、参条鱼等闹窝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水生植物比较多的池塘,这种情况特别多。你可能也遇到过这种情形,比如,当鱼钩刚刚一入水,鱼漂忽地一下被拉入水中,然后又从另一处冒出水面,提竿无鱼,而鱼钩此时空空如也。再挂饵,钩入水,仍是这种情形,不胜其烦,影响渔获和心情。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来钓鱼的经验,给你提供三十六计中的十计,只要你综合施策,必定能解决好这个问题。那是哪十大计策呢?下面听我一一介绍。

一是“连环计”应对小鱼闹窝。在野钓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小鱼正闹窝,突然却停止了,接着大鱼上钩。正所谓“大雨到、小鱼跳”。可以根据这个原理,引大鱼入窝,赶走小鱼。方法是多添加大鱼喜爱的鱼饵,比如鲤鱼、草鱼喜欢的玉米,把大鱼引过来,驱赶小鱼。

二是“反间”计应对小鱼闹窝。当小鱼被钓上来后,不要将其仍在岸边暴嗮,而是要小心地将其从鱼钩上摘下,轻轻放回水里,目的是让小鱼向同伴传递信息:此处危险,不要再闹了,赶紧撤。实践证明,放生越多,小鱼闹窝越收敛。

三是“苦肉”计应对小鱼闹窝。将钓到的小鱼钩牢,让其在我窝内不停地游动,使其他小鱼感到危险,产生恐惧感,便会逃之夭夭。

四是“偷梁换柱”计应对小鱼闹窝。小鱼一般喜欢腥味较浓的动物性饵料,如蚯蚓、蛆虫等。当小鱼闹窝时,应及时果断地将荤饵换成素饵,如面饵、饭粒、麦粒、玉米粒等。根据我多年的垂钓经验,小鱼对麦粒、玉米粒是不感兴趣的,有时它们也吃不下。

五是“金蝉脱壳”计应对小鱼闹窝。小鱼闹窝厉害时,鱼饵很难落到水底,总是一触水面就被小鱼抢光。这时,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将钓场周围的泥土和成软泥,在鱼饵装钩后,再在鱼饵外面包上一层泥巴,然后抛入水中。当包泥饵入水后,小鱼看到或嗅到只是泥团,顶多去碰一下,便会离去。而泥饵入水后,随着水的浸泡,慢慢融化脱落,钓饵露出,即可垂钓底层鱼。这时的泥成为了鱼饵的防护壳。

六是“瞒天过海”计应对小鱼闹窝。小鱼闹窝越来越厉害,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总是在一个区域里抛竿落饵,小鱼们自然就聚集在这个区域抢食。我们可以把鱼饵抛远些,然后待鱼饵到底后,将其慢慢移到窝内,不让小鱼发觉。而大鱼凭借其灵敏的嗅觉、侧线等,可以很快发现鱼饵。

七是“暗度陈仓”计应对小鱼闹窝。也就是用一些小鱼特别喜欢且容易吃的饵料打重窝,将小鱼留在窝内,然后选择在窝四周不超过1米的地方下钩,可钓不与小鱼争食的大鱼。

八是“声东击西”计应对小鱼闹窝。在同一窝点垂钓频繁受扰时,可制作一些简单的粗散饵粒,加入一些沙子或者泥土,把这些饵料撒入原窝点的四周引诱小鱼出窝,当饵料落水几秒后,既可以将钓饵放回原钓点。

九是“走为上”计应对小鱼闹窝。就是垂钓时多打几个窝子,当一个窝子闹小鱼厉害时,换到另一个窝子再钓。等小鱼走了,再回原钓位钓。

十是“反客为主”计应对小鱼闹窝。用了很多方法还是驱赶不走小鱼的话,我们干脆就换成小钩、细线等专门钓小鱼,把小鱼钓尽,毕竟钓小鱼也很有乐趣,再说很多小鱼也很美味,价格也比以前贵了很多。现在麦穗鱼、鳑鲏鱼、参条鱼、趴地虎的市场价格比青、草、扁、鲢等四大家鱼价格要高很多哦。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应对小鱼闹窝的十大计策,不知道能否解决题主的问题。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哦!我是垂钓鱼饵香,专注于钓鱼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欢迎批评指正!


垂钓鱼饵香


立春过后已经有半个月有余了,虽然立春并没有将寒冷低温的冬季彻底吹去,但是气温已经开始逐渐升高,虽然低温还是在零度左右徘徊,但是白天的最高温度已经超过了10,这种气温的变化,导致在冬季处在潜伏状态的小鱼开始游动觅食了。

尤其是没有改变的使用冬季常用的红虫,只是小鱼闹窝的现象更加严重,以至于钓了一天都见不到一条正经的目标鱼,鱼饵还没有刚入水,就被这些复苏的小杂鱼拽的浮漂乱跑,往往出现动作之后,还不见得能钓上来吃钩的小鱼,虽然较冬季没有鱼口要好上一些,但是这种小鱼闹窝钓不到目标鱼的情况,也让多数钓友无比头疼,那么:

为什么会出现小鱼闹窝?

小鱼闹窝后应该如何有效避免?

基于这两个问题,首先找到了引发小鱼闹窝的原因,找到了闹窝的原因后,针对性的调整作钓思路,即可有效的避免小鱼闹窝的情况,接下来大咖就针对两个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如何有效避免小鱼闹窝情况的发生。

什么原因导致小鱼闹窝?找轻引起小鱼闹窝的原因,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

小鱼闹窝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尤其是温度较高的中午时分,是小鱼闹窝最为集中的时间段,当然这个并不是我们主要解决的问题所在,毕竟白天钓鱼不是按照小鱼的作息安排的,那除了温度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能够导致小鱼闹窝呢?

使用饵料的方式不正确,导致小鱼闹窝

使用饵料的方式不正确,是导致小鱼闹窝的主要原因所在,常见的错误方式体现在味型过腥、比重过轻、雾化过快三个方面。

  • 饵料的味型过腥

冬季水温较低为了能够让觅食性不积极的鲫鱼吃钩,所有的钓鱼人都会选择使用腥味较高的饵料进行应对,譬如红虫、虾肉拉饵及全腥味粉饵,但是随着春季的来临气温升高,腥味较重的饵料不仅仅能引起鲫鱼的注意,同样它也引起了数量更多的小鱼的注意,从而引发了小鱼闹窝的发生。

  • 饵料的比重过轻

饵料的比重受到其搭配成分的影响,如果使用了比重较轻的粉状饵,会使得饵料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减慢,饵料下降到底时间的增长,势必就会引起小鱼的注意,从而导致鱼饵没有下降到位,就被小鱼攻击了。

  • 饵料雾化过快

饵料的雾化过快,会导致饵料在下降过程中形成片状雾化带,虽然鱼大都是靠嗅觉觅食,但是它们在水下同样能看到,特别是冬季钓鱼人比较钟爱的腥味拉饵,具有浓腥味型的粉状雾化带,从嗅觉、视觉两个方面吸引着小鱼的注意,频繁的提竿抛竿过程中,使得雾化带越来越大,招引的小鱼也越来越多,从而引发小鱼闹窝的现象。

窝料原因引起的小鱼闹窝

这个原因并不是引发小鱼闹窝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窝料使用的不正确,却也会导致小鱼闹窝,譬如使用红虫颗粒、高雾化的散炮等,这两种打窝的方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诱小鱼的光顾,随着钓鱼过程中饵料的雾化带,会导致小鱼越聚越多,最后导致饵还没到底就被小鱼攻击。

饵料下降速度慢或摆动幅度过大

饵料下降速度慢则会导致同样的深度时间增长,让小鱼发现并攻击鱼饵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样饵料下降过程的摆动幅度过大,同样也会在视觉上引起小鱼的攻击,就如同冬季钓鲫鱼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采用逗钓的方式,这种逗钓就是让饵料活动起来,刺激活性不高的鱼张口吃饵,饵料的摆动幅度过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这种刺激鱼吃饵的作用,只不过一个是刺激活性不高的鱼开口,另一个则是引诱了小鱼的注意,从而引发小鱼闹窝的发生。

小总结:饵料、窝料、下降速度、摆动幅度这四个,是引发小鱼闹窝的主要原因,我们只有针对这四个方面进行调整,则可以有效的避免小鱼的骚扰。

如何才能有效的避免小鱼闹窝?

导致小鱼闹窝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四点:饵料、窝料使用不当,饵料下降速度和摆动幅度过大,所以想要规避这四个原因导致的小鱼闹窝,我们就需要针对性的调整。

正确的饵料搭配和使用

在野钓环境中小鱼闹窝,大都是因为饵料的不正确使用和搭配造成的,特别是因为冬季刚过,好多钓友还没有从腥味饵料中脱离出来,按照冬季的思路开制腥味拉饵后,还没有钓多长时间就小鱼就开始集聚过来,从而引发小鱼闹窝,面对这种因为饵料味型引起的小鱼闹窝时,我们首先就是改变饵料味型种类,将腥香变成香腥,降低腥味成分的同时,改变饵料的状态,将下降速度慢、雾化较快的拉饵改变为,比重更大、硬度稍高的搓饵,常见的做法是增加大比重粗颗粒成分,减少麸类、雪花粉的用量,增加一定比例的粘粉、淀粉提高饵料的粘度,减少饵料的水比,是搓出的饵料状态更硬。

通过以上调整后的饵料,雾化速度变慢了、饵料比重增大了、硬度变高了,综合了这三种状态的饵料,可以增快下降速度,减少下降过程中的小鱼吃钩,降低窝点附近的雾化带形成,避免视觉上吸引小鱼注意,同时硬度稍高的饵料也能有效的防止被小鱼一抢而空,为钓获目标鱼留有大部分的饵料。

加快饵料的下降速度,降低下行摆动幅度

想要饵料的下降速度加快,除了增加饵料比重的方式外,通过增加线组上的铅皮重量是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通过使用吃铅量更大的浮漂调整铅皮重量,相较于吃铅量更小的浮漂下降速度会有很大的提升,当然除了浮漂的吃铅量外,浮漂的漂型也能提升一定的下降速度,譬如使用横截面更小的短脚短尾瘦身型浮漂,这种漂型可以有效降低水阻,降低浮漂翻身站立时间,从而压缩饵料下降的速度,这两种方式的浮漂调整,不仅仅能加快下降速度,还有降低下行过程中的饵料摆动幅度。

当然想要真正的降低摆动幅度,最佳的方式就是缩短子线距离,如没有小鱼闹窝时用的15厘米子线,如果发现小鱼闹窝使用5厘米的子线,让饵料的下行摆动幅度减轻,也是一种解决方法。

延伸:当然除了以上几种解决方法外,调整出钓时间,使用下降速度更快的滑铅钓法,也能有效的避免小鱼闹窝,不过想要更大程度的改善,还是从饵料方面着手调整,譬如使用摇三摇沾小米、挂麦粒等更为有效。

写在最后

野钓环境中小鱼闹窝最为常见,特别是温度较高的春末、夏天、初秋,甚至于无论怎么调整饵料的状态、下降速度都无事于补,只能改变饵料的使用,使用硬度更大、味型更淡的玉米、小麦、摇三摇进行规避,也是大咖认为最佳的避免小鱼闹窝的针对方法。


垂钓大咖


小鱼闹窝,这是垂钓很常见的情况。如果你是长期稳定的钓点,第一个建议就是不要打窝了,因为更多的食物堆积,会导致小鱼成群觅食。鱼和其它动物一样,如果有窝料,足够的食物,它们是会一直聚集这里的,所以尽量别下窝料。大家都知道,不同鱼种的觅食习惯有所差异,水温,时间段,水层,包括饵料属性,都是影响鱼口的因素,可以根据鱼情,对应的调整垂钓方式。

这里建议优先尝试在钓层上调试,大家都了解,一般要想钓大鱼,太浅水域是不太理想的,所以要在水深两米以上下杆。然后漂要调深,以托底为宜,这样就减少小鱼闹窝的几率。如果水域不好选定,也可以尝试饵料,根据鱼情和对象鱼,适当性的调配饵料搭配。一般腥香型的诱鱼效果显著,但小鱼也很感兴趣,所以尽量选择普通香味饵料为好!再个在时间点上也有影响,小鱼喜欢聚集浅水域,阳光充足的时间段,所以,夜钓也是避开小鱼闹窝的方法。

其实,钓鱼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我们自己多去试错和琢磨,当然,这也是钓鱼的乐趣所在。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