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包肉怎麼掛糊?

不想當將軍的廚子不是


鍋包肉掛糊有什麼訣竅?

答:鍋包肉是一道地道的東北菜,東北基本上大大小小的飯館都有它的存在,做法略有不同。

鍋包肉在乎掛糊和調味,酸甜口,微鹹。有的掛糊的時候容易回軟。想要鍋包肉酥脆有點小技巧。

第一,鍋包肉上漿用生粉加水攪拌均勻,放入醃製好的肉片再次攪拌。

第二,必須過兩次油,第一次定型,第二次油溫升高再次過油,等肉片金黃的時候撈出這樣的肉絕對酥脆。

調汁鍋內放油加一點鹽,放入白糖和水攪拌均勻迅速攪拌成自然欠最後加白醋,加入炸好的肉翻均勻就好了。有的放番茄醬,我感覺原味的比較好吃,有的喜歡吃番茄醬,可以上一小碗番茄醬認客人自己選擇。



我只想簡簡單單


愛美食的李大東有話說。

說到鍋包肉,大東就想起了去年我和我老婆一起去的一家東北風餐廳了,記得很清楚當時點了大骨頭、小雞燉蘑菇還有鍋包肉。

雖然之前就已經吃過很多次的鍋包肉了,但是那次吃真的讓我徹底淪陷了,不僅是我就連我老婆也同樣如此,入口的酸甜,要一口下去便是慢慢的肉吃起來真的太香了。因為最喜歡正宗東北鍋包肉的味道,酸甜鹹香,超級好吃,東北菜裡這個是最愛,所以一直在找最正宗的做法

大家都知道,鍋包肉是東北人最喜歡吃的一道美食,其實不然,在很多地區都有很多鍋包肉的愛好者,比如我和我老婆就是的。

樓主問鍋包肉怎麼掛糊,其實大東我最一開始在家做的時候也是經常卡在這個環節了,每次做的都是不太滿意。所以就要去慢慢的改進學習了。

下面大家和大東一起來看看鍋包肉是怎麼掛糊的吧,並且做出一份超級好吃的東北風的鍋包肉!

食材準備:

豬裡脊肉、香菜、蔥、姜、土豆澱粉、胡蘿蔔、糖、白醋、鹽、料酒、白胡椒粉、醬油。

製作步驟:

1. 豬裡脊肉找肉絲方向,切斷肉絲,切3毫米大片,然後放進碗裡,加鹽,白胡椒粉,料酒,一點點醬油,拌均勻,醃一會。

2. 然後把土豆澱粉泡水,大概半小時,接著把醃好的肉片兩面蘸上幹澱粉,每片都蘸好乾澱粉,放盤子裡。

3. 把泡好水的澱粉,上面的清水倒掉,只要下面乾的,加一點油,攪拌均勻,成麵糊狀,不要太乾,然後把蘸了幹澱粉的肉片放溼澱粉糊裡,兩面蘸均勻(這一步就是鍋包肉掛糊了)

4. 然後開始調糖醋汁,白醋和白糖大概1比1的比例混合均勻,嘗一下,覺得酸就再少加點糖。

5.接著把胡蘿蔔,蔥姜切絲,香菜切碎。

6. 等所有的都準備好之後我們開始起鍋倒油,差不多油5,6成熱開始下鍋炸。炸硬了就可以撈出。

7. 都炸完,開大火,油熱全部放裡復炸。炸至金黃酥脆撈出。

8. 鍋留一點底油,倒入調好的糖醋汁,熬至汁濃稠,下胡蘿蔔絲蔥薑絲翻炒,把肉放裡翻炒。 最後撒香菜翻炒出鍋。

美味東北鍋包肉就好了。外酥裡嫩,酸甜鹹香,太好吃了。


總結:

先蘸幹澱粉再蘸溼澱粉是為了讓肉更好的裹住澱粉,炸出來更酥脆,一定要選土豆澱粉,效果最好。

把泡好水的澱粉,上面的清水倒掉,只要下面乾的,加一點油,攪拌均勻,成麵糊狀,不要太乾,然後把蘸了幹澱粉的肉片放溼澱粉糊裡,兩面蘸均勻(這一步就是鍋包肉掛糊了)

【我是愛美食的李大東,喜歡的朋友記得加個關注哦!】


美食李大東


鍋包肉怎麼掛糊?做鍋包肉三個關鍵環節:掛糊、過油和調汁。其中掛糊最關鍵,要不脫皮、酥脆才算合格。做起來不是很難,比較好掌握。

完整的做法和步驟如下:

第一步,切肉。

選瘦肉,橫絲切,要不薄不厚,半分厚就好。薄了炸的時候容易脫水,炸僵了;厚了肉裡水分多,容易脫糊或回軟不脆。切了後用鹽和胡椒粉抓醃10分鐘。

第二步,掛糊。

先把土豆澱粉用水和了,放置10分鐘,把上面的清水倒掉,抓成糊後,倒入肉裡,拌勻。

第三步,油炸。

油鍋燒到五成熱,逐塊拖滿糊下鍋。炸到硬身撈起瀝油。然後油燒到七成熱,再把肉塊下鍋,炸到金黃撈起瀝油。

第四步,調汁。

糖和醋按1:1放入調料碗,再放入適量生抽和鹽勾調成汁。然後炒鍋爆香薑絲,辣椒絲,蔥絲,倒入調汁,燒開倒入鍋包肉,炒開收汁關火出鍋裝盤上桌。


普濟


導讀:鍋包肉是一道非常經典的東北菜,講究的是“酸甜適口,鹹香入味,脆爽多汁”的口感,受到當地人的喜愛,特別是小孩和女性朋友比較喜歡。一道正宗的鍋包肉,從選材、掛糊、油炸到澆汁成菜,每一步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特別是在掛糊這一塊尤為重要,直接關係到鍋包肉的口感,是否脆爽,是否嫩滑。

什麼是掛糊?有什麼作用?

說到掛糊,也許很多人不是很熟悉。掛糊是油炸食材慣用的烹飪技巧,在食材的外層包裹一層薄的粉漿,廚師行業稱之為“上漿”,“著衣”,“穿衣”。在油炸的時候防止食材直接與高溫的熱油接觸,給食材包裹上一層“保護罩”,起到隔熱作用,保證食材失水少,營養流失少,鮮嫩多汁,讓食材達到“鬆軟、鮮嫩、脆香”的目的,使得菜品“形、色、味、香”俱佳。

鍋包肉如何才能掛好糊?

做好一道正宗鍋包肉,掛糊是重點,掛糊不能掉糊,漿糊厚度要適中,油炸後要保證酥脆口感。大多數人做的鍋包肉有時候口感較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掛糊這塊。漿糊太稀掛糊太薄,容易流掉,炸出來的鍋包肉就比較乾硬;漿糊太乾,掛糊太厚,炸的鍋包肉過厚,影響口感;還有掛糊厚度不均,容易脫漿,鍋包肉口感一樣差。

因此鍋包肉要做得好吃,掛糊很重要,這就需要大家在烹飪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從四個環節重點去把控,

肉片的處理、澱粉的選擇、調漿、食材下油。

其一:肉片的處理。掛糊掛的牢不牢,肉片的處理很重要。平時我們在切豬肉的時候都是順著肉的紋理去切片,這樣可以保證肉質的滑嫩口感。但是做鍋包肉就不一樣,需要橫著豬肉的紋理切,而且豬肉娿拍松一次,肉片的粗糙度高,掛糊就比較牢固。這是掛糊的第一個訣竅。

其二:澱粉要選土豆澱粉。市面上見得最多的澱粉一般有玉米澱粉、土豆澱粉、紅薯澱粉等,如果單說掛糊,所有的澱粉都可以用,但是鍋包肉炸好後要澆汁,不能出現鍋包肉回軟的情況。這裡選土豆澱粉最合適,玉米澱粉油炸的鍋包肉在澆汁後容易回軟,紅薯澱粉和土豆澱粉都可以,雖然澆汁後不容易回軟,但是要論酥脆感,還是土豆澱粉比較合適。這是掛糊的第二個訣竅。

其三:調漿很關鍵。漿糊的濃稠度直接關係到掛糊的好壞。調好的漿糊要不稠不稀,溼度剛好。

肉片在掛好糊後,可以靜置3-4秒的時間,如果漿糊能在這個時間內慢慢地流下來,說明調漿是比較好的。漿糊太稀或太稠都達不到這種效果。這是掛糊第三個訣竅。

其四:肉片下鍋要及時。肉片掛好糊後,要及時將肉片沿著鍋邊緩緩下入油鍋,可以保證肉片上的粉漿不會掉。這是掛糊第四個訣竅

瞭解鍋包肉掛糊的技巧,下面就進入實操階段,為大家分享一道完整鍋包肉的製作方法和細節,一起來看看吧!

---【酥脆鍋包肉】---

【主料】豬裡脊肉200克

【配料】土豆澱粉、白糖、米醋、料酒、生抽、胡椒粉、油各適量。老薑1塊,蔥白2頭,蒜瓣2粒,香菜2根。

---開始製作---

①處理肉片

買回的豬裡脊用清水洗乾淨,用刀面稍微拍下豬肉,橫著肉的紋理切成3-4毫米的薄片。

碗中加1勺料酒,1勺生抽、1勺胡椒粉充分抓勻。蓋上保鮮膜放冰箱保鮮室醃製20分鐘左右。順便將生薑切絲,蔥白拍散,蒜瓣剁碎。

②調製漿糊

碗中加2把土豆澱粉,加小半碗清水,水量一定要高過澱粉許多,充分攪拌化開至完全溼潤。將

其靜置10分鐘,讓澱粉完全沉到碗底。倒掉表面的清水,留少許水分漂在澱粉糊上(水不要完全倒乾淨,要留一層薄水)。

③肉片掛糊

將調好的漿糊用筷子攪勻,讓水分完全融合進澱粉中,能夠輕鬆地攪動,有點“粘膩”的感覺,漿糊就調好了。將醃好的肉片過一道清水,用廚房吸溼紙吸乾表層的水分(這一步一定不能少)。將肉片放漿糊中充分抓勻。

④油炸酥肉

起炒鍋,多加一些油,將油燒開後,改為小火,讓油溫稍微降下來,靜置5分鐘。用筷子在油鍋中稍微試試溫度,如果筷子周圍有小的氣泡冒出,可以開始炸肉片。

沿著鍋邊將肉片緩緩地浸入油中,肉片漂浮上來後即可撈出瀝油。再次將油溫升高至油翻滾沸騰,將肉片放在漏勺中,浸入熱油,來回擺動。

當肉片表層顏色出現金黃色的時候,即可撈出瀝油。

⑤鍋包肉成菜

鍋中留少許底油,加熱至起煙的狀態,將薑絲蔥白蒜末下鍋炸至出香味,加1勺白糖、加見鍋底的開水煮開,最後加1勺米醋,小半勺食鹽,再次燒開收汁。將酥肉片倒入,大火快速翻炒,讓肉片都裹上醬汁,起鍋的時候撒一點胡椒粉增香,加香菜點綴。鍋包肉就製作完成。

【成品圖】顏色金黃,鮮香四溢。鍋包肉外酥裡嫩,肉質嫩滑多汁,酸甜開胃。

---內容製作之“答疑解惑”---

①為什麼要用刀面拍下豬肉呢?

》》用刀面拍豬肉有兩個作用,一是讓血水滲出充分,入味較好;二是保證掛糊比較牢固。

其一:將豬肉拍松,裡層的血水就能較好地滲透出來,去腥味就比較充分。醃製的時候也能較好地入味,使得豬肉口感更好。

其二:將豬肉拍松,肉質變得鬆弛、切面粗糙,可以增強豬肉表層吸附漿糊的能力,掛糊的時候就不容易掉糊,掛糊的效果好。

②為什麼調漿的時候澱粉漿表層要留一層薄水?

這次做鍋包肉調漿糊不同於其他做法的調漿,是單獨用土豆澱粉調製漿糊,澱粉在潤溼後會沉澱下來,其中較細的澱粉顆粒會沉到碗的底部,粘性較強,而較粗的顆粒會停留在上面。

這層粗澱粉顆粒需要進一步溶解成小的顆粒,所以還需要吸收一部分水分才能完全溶解,直至整碗漿糊變得比較細膩,粘性才比較高,表層留少許水分就是這個原因。

當然保留一層薄水,還能防止暴露在空氣中的漿糊水分蒸發掉,漿糊不至於變得比較幹,掛糊的時候粘附在豬肉表層的漿糊會比較均勻。有一部分水分的溼潤,在攪拌的時候可以保證漿糊能較好地攪勻攪散,粘性一致,有一定的溼潤度,不會太乾,掛糊才比較好。

③為什麼掛糊的時候要將肉片表層的水分吸乾呢?

如果在家做過酥肉的人就知道,肉片在掛糊之前是需要將肉質的表層水分擦乾的,主要是防止肉片在掛糊上漿的時候掉糊脫漿。

因為水分殘留在肉的表層,相當於是一道“隔離層”,阻止了漿糊與肉的直接接觸。雖然漿糊粘性比較大,但是有了這一層水的隔離,就會使得掛糊不牢,容易掉糊脫漿。

當然水也是一層“潤滑劑”,會稀釋掉漿糊,使得漿糊的濃度降低,粘性也就降低。稀釋後的漿糊會順著水的流動性脫落,掛糊就是失敗的。

④油炸鍋包肉片為什麼要沿著鍋邊緩緩滑進油鍋?

》》這樣做有兩個作用,一是防止肉片起卷,定型就比較差;二是防止掉糊脫漿。

在前面已經講到,油炸鍋包肉是掛糊的最後一個技巧。在油炸的時候保證酥肉片不掉漿,是鍋包肉定型良好和保證口感的訣竅,也就是掛糊的最後一道關卡。

很多人在油炸的時候就是將包漿的肉片直接丟入油鍋,殊不知,在肉片丟入的瞬間,由於受到高溫的衝激,肉片會起卷,而且油還會沸騰,力度比較大。由於掛糊不是很厚,每個位置的粘性不一致,會將未接觸到熱油的那部分粉漿沖掉,掛糊就會功虧一簣。當然肉片起卷,定型也較差。

沿著鍋邊緩緩地將肉片滑入油鍋,浸入油中的肉片就會先定型,貼在鍋邊的肉片就被固定下來,肉片不會起卷,沸騰的力度不至於將未定型部分的粉漿沖掉。慢慢浸入油鍋,定型比較好,掛糊也較好。

---酥脆鍋包肉製作之“技術TIPS"---

肉片的厚度要適中,一般保證在3-4毫米為好(筷子粗頭的一半厚度)。如果切得太薄,肉片容易炸焦炸糊,切得太厚,鍋包肉炸的不夠透,達不到酥脆的口感。

由於肉片比較薄,醃製的時候不建議大家加食鹽。食鹽的濃度高,會導致肉片失水加快。肉片越薄,失水越厲害,醃製後的肉片就比較柴。

調漿的時候留下一層薄水,這是調漿的關鍵,不會導致漿糊太稀或太乾,掛糊品質才比較好。

掛糊的時候肉片表層的水分一定要吸乾或擦乾一些,這是保證掛糊粘性良好的一大關鍵。

要保證鍋包肉的口感,油炸的時候要注意火候和細節。經過兩次油炸,第一次油炸只是簡單定型,油溫要低一些,第二次油炸油溫要高一些,熟得快,肉質嫩,吸油少,酥脆口感好。

最後調汁,一定要等醬汁濃稠的時候再下酥肉片,做到少吸汁水,保證鍋包肉脆感。

-》》結語

看似一道複雜的鍋包肉,其實做起來也不復雜。關鍵是做好掛糊的技巧,鍋包肉成色漂亮,口感好。喜歡的朋友可以在家試試,味道不錯!

我是布丁,一個美食愛好者,喜歡美食,也喜歡做菜。最後感謝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閱讀。每天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些菜譜的製作技巧和方法。喜歡的朋友可以添加收藏,轉發和關注,謝謝!


布丁愛生活


鍋包肉酥脆不軟的麵糊秘方是……

我是一個資深吃貨,一個重度美食愛好者,一個想把家庭廚房做成餐廳的業餘廚師。

鍋包肉是東北,尤其以黑龍江哈爾濱為代表的美食。味道酸甜,口感酥脆,肉香十足,是一道經典的東北名菜。

想要做好鍋包肉,做好酥脆不軟的鍋包肉,製作麵糊是關鍵,怎樣才能調製出這樣的麵糊呢,下面就來分享一下。

製作麵糊的配料只需要澱粉,食用油,水即可。澱粉選擇最好選玉米澱粉,油炸後酥脆不粘,也可選用土豆澱粉(爽滑適宜勾芡上漿),紅薯澱粉(筋韌適宜做紅薯粉或炸酥肉),將大量澱粉放入盆中,加入少量食用油,加入適量清水調成粘稠的麵糊,澱粉遇水不易調開,靜置五分鐘後慢慢調勻至粘稠即可,粘稠度以可用手抓起一坨順指縫漫流為宜。

製作鍋包肉時,將通脊逆紋切成三毫米薄片,加入少量食鹽,料酒,白胡椒醃製五分鐘,放入麵糊中掛糊,麵糊可適當多一些,油溫燒至五六成(油麵微微起泡),下入肉片炸熟,炸至金黃取出升油溫復炸一次至焦黃硬挺即可。

取小碗,將食鹽,米醋,白糖,少量生抽,雞粉調成碗汁,將香菜梗切段,蔥姜胡蘿蔔切細絲備用。起鍋燒油,將配料下鍋翻炒,烹入料汁,再下入肉片翻炒幾下即可。


需要注意:

1.麵糊澱粉(玉米粉)選對才能酥脆不軟。

2.麵糊不加雞蛋不加蘇打不加其他配料,粘稠的澱粉糊才能使鍋包肉不軟硬挺。

3.麵糊中加油也是為了更加酥脆。

4.炸制時一次炸熟二次炸焦。

5.肉片不宜過薄,太薄太硬沒口感。

6.調味汁糖醋比例1:2


劉侃侃


答案提前揭曉:鍋包肉想要掛糊,並且掛糊後炸的蓬鬆可口,有3個需要掌握的要點,第1,要用土豆澱粉掛糊, 第2 水發後的土豆澱粉里加入少量熟油,第3 炸制兩遍,掌握好油溫。


製作鍋包肉掛糊要點


1 一定要選擇土豆澱粉,因為土豆澱粉黏度大,加水後發泡效果後,發泡效果越好,最後炸出的鍋包肉越酥香。


2 通常很多人喜歡在澱粉里加入蛋清,其實加入熟油效果最好,不宜過多,小半勺即可。


3 掛糊的水澱粉,不是水加入澱粉,調勻這麼簡單,因為肉中的水分可能稀釋澱粉糊,所以調製的澱粉糊稍微稠一點比較好,製作好的澱粉糊,還需要在添加一些幹澱粉,吸收掉多餘水分。


掌握火候,炸出蓬鬆的鍋包肉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製作好了掛糊,就可以炸制鍋包肉了,炸的好的鍋包肉,一定是外酥內軟,外表蓬鬆,酸甜可口。那麼,炸制的火候就非常關鍵了,鍋包肉通常需要炸兩遍,第一遍,炸熟,第二遍炸脆。


1 炸熟

第一遍的油溫需要5,6分熟,檢驗方法,把筷子插入油中,待冒小泡的時候,說明油溫合適,小火溫炸,待外觀看著明顯變大,變硬,變色前,即可撈出控油,第一遍炸制時間略長,大約半分鐘以上。


2 炸脆

第二遍大火快炸,形成酥脆蓬鬆的表皮,這時候的油溫就要8分熱,鍋中冒煙後,將所有的肉一同倒入鍋中,用勺子不停攪拌,直到所有肉片都變成金黃色,撈出。


總結

鍋包肉掛糊需要注意的細節很多,首先要選擇土豆澱粉,調製好的澱粉糊要比平時的稠一些,建議澱粉糊裡面加入小半勺熟油,再進行掛糊,這樣炸出的鍋包肉外皮更香酥,掛糊好後,火候很重要,一般炸兩遍,一遍5,6分熱油,小火溫炸炸熟,二遍8分熱油。大火快炸炸脆,外皮蓬鬆香酥,這個炸制過程需要慢慢摸索熟練,才能達到爐火純青地步。


好了,關於“鍋包肉怎麼掛糊?”就分享到這裡,不知道看完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您在製作鍋包肉在掛糊或者炸制上有什麼小技巧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以上是麥兜君的分享,希望給大家有參考作用。喜歡作品記得點個贊,或者轉發出去讓更多需要的人看到,您的鼓勵就是麥兜君前進的動力。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分享美食美景,一路同行,謝謝喜歡,感謝觀看,感恩分享。


麥小麥逛吃逛吃



木子小廚


鍋包肉掛糊的的成敗決定了鍋包肉的最終口感,我認為鍋包肉掛糊的訣竅主要在於以下兩點:

首先是澱粉的選擇。澱粉一定要選擇馬鈴薯澱粉,不能使用玉米澱粉或其他澱粉。因為玉米澱粉炸製出來的菜餚,遇見糖醋汁之後回軟的比較快,所以不會使用玉米澱粉做鍋包肉,紅薯澱粉也不如馬鈴薯炸出來的比外皮更加酥脆。所以在東北製作鍋包肉,馬鈴薯澱粉是首選!

其次,掛糊用的水澱粉如何調製。掛糊以後提起肉片,澱粉在兩秒鐘,至三秒鐘左右才掉入碗中為宜。如果澱粉掉落的太快,證明,澱粉太時,如果掉落的太慢,證明澱粉太乾,澱粉太溼,澱粉會掛的比較少,這樣炸出來的肉片很容易炸的肉質發乾,如果澱粉太乾,炸製出來的肉片外面的澱粉會比較厚影響口感!所以在製作鍋包肉需要將馬鈴薯澱粉用水浸泡,直到澱粉全部吸收水分。將澱粉靜置十分鐘,將水分倒出,留少許的水在碗裡面,再把底部的澱粉抓勻,再將泡好的澱粉,放到肉片上,慢慢進行抓制,直到肉片表面包裹著均勻的澱粉。

這樣做出來的鍋包肉才會外酥裡嫩更加好吃。

曉玲美食:為愛下廚,用最普通的食材,最樸實的做法,最平凡的搭配,還原家的味道。生活本不易,每一頓飯都不能湊合。我是一名美食創作者請大家多多關注我。



曉玲美食


來來來😃東北人心裡最惦記的「鍋包肉」來分享給大家,怎麼掛糊怎麼做,統統全有。

東北人對鍋包肉的鐘情不亞於酸菜。在東北,很多時候判定一家餐廳的水準,就看他家的鍋包肉是否好吃,這道菜已然成了每家餐廳的門面。

在外工作後,鍋包肉彷彿成了一種對家裡的留戀,每次回家必要好好的大吃一次。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傳統「鍋包肉」的做法,學會之後,走遍天涯海角都不愁吃不到家的味道。

做法來了😝

裡脊肉 / 土豆澱粉 / 白醋

生抽 / 大蔥 / 生薑

胡蘿蔔 / 大蒜 / 鹽 / 糖

將裡脊肉切厚片,厚度大約3mm左右,如果切得太薄,掛糊的時候容易碎。而且炸出來的肉容易老。裡脊肉一定要選擇大里脊,上海這邊又稱為大排肉。

切好的肉片加少量鹽和料酒,輕輕抓勻,醃大概20分鐘。

胡蘿蔔、大蔥、生薑切細絲,大蒜切末,放置一旁備用。

關鍵時候到啦,一定要注意😜

接下來調澱粉糊,這一步很重要。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澱粉一定要選用土豆澱粉。如果掌握不好放水的量,可以先多加水攪拌後再沉澱,然後倒掉上層清水。最好的效果就是用筷子能夠夾起澱粉糊,然後澱粉糊會很快的流下。

調好的澱粉糊中少加些玉米油,這樣炸出的肉片會更酥脆。醃製後的肉片放入澱粉糊中抓勻。

將油燒熱,把肉片展開放入熱油中,不要一次放入太多,不然肉片會相互粘連。

炸的時間不宜太久,太久肉片會很乾,吃起來口感很硬。中火,大約1分鐘,肉片表面已經定型即可。

肉片炸好後,還需要再次復炸,復炸的時間一定要很短。先將油大火燒熱,然後一次性下入所有肉片,大約20秒即可。

撈出後放在吸油紙上,吸去多餘油脂。

接下來我們調製醬汁,約五茶匙糖,等量的白醋,放入約十滴醬油,少量食鹽,攪拌均勻即可。

鍋內倒入少許油,加入備好的配菜,稍稍炒一下,然後將醬汁攪拌後倒入。鍋內醬汁燒製起泡即可。

倒入炸好的肉片,快速翻炒,讓肉片均勻掛上醬汁,炒的時間不宜過長。這個時候白醋大量揮發,可能會有些嗆人。

出鍋!

鍋包肉,完成! 一定要趁熱吃,拍這個照片的時候,我的口水都已經快兜不住了。





瑩瑩的美食廚房


我一般200克肉用140克土豆澱粉加105克水調成的汁。把汁調成流動拉絲狀態後迅速把肉片放裡,抓勻,使其都掛上糊。土豆澱粉可以使肉片嫩滑爽口。此外,肉片不要切太薄。

炸的時候第一遍170度油溫下鍋;復炸的時候190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