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老同志都是退休後自學中醫,卻很少有聽說退休後自學西醫的?

2673737茶語


我胃病,去醫院,醫生問,什麼情況?我說胃不消化,醫生刷刷就開單子了,我一看是下胃鏡。我問多久能出結果?醫生說排隊,交錢,15天后能安排下胃鏡!我說等不了,醫生就刷刷開了一堆藥,促進胃動力的,抑制胃酸的,疏通肝的,還有好多不記得了……!回來吃了一通,沒有效果!

這事讓我感觸特別深,給我感覺是,如果西醫不借助儀器,貌似就抓瞎了!

所以,我開始讓五歲閨女背誦《易經》《黃帝內經》《傷寒論》之類的書。不為別的,就為長大以後,能夠通過搭配飲食,調整情緒,關注氣候,能夠確保自己身心健康,避免迷迷糊糊把健康耗完了,一去醫院,完全抓瞎了!

我們普通老百姓,在中青年的時候,消耗的都是從孃胎裡帶來的老本,可勁作,也感覺不到有什麼嚴重後果,因為陽氣很盛。一到50以後,身體沒有本錢作了,該有的報應都在身體上反應出來了,才會後悔年少無知。

所以,越老,越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真實不虛。越老,越開始體會形而上的東西那麼玄妙而又實用。所以,老年學中醫,也算是渴而挖井,無奈之舉。

所以,從孩童啟蒙,讓孩子自小浸潤,蒙以養正,讓孩子意識到中醫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造福自己,也做到成為傳承華夏文化的一份子!


陪菡寶讀古典


我不是西醫,也不是中醫,但我是病人,我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去年我得了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來了就不走了,不停的流,貧血,去看了西醫,做了B超,讓我做清宮診刮,我怕痛,轉身去看了中醫,也做了B超,中醫說長期生活習慣不好,愛吃涼食,把脾傷了,脾是統治人體血液的,給我開了2付中藥,回家開始煎服,期間我把生活習慣改變了,不吃冷飲,涼水果。不到半個月,血停了,我心裡充滿了對中醫的敬仰和感激,從那以後,我對中醫充滿了興趣,從網上買了中裡巴人老師寫的,求醫不如求已,我懂了好多中醫知識,現在家裡人有病,我憑著自己學的皮毛,自己也能治病了。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感覺到了,中西醫治法的不同,西醫的治法傷害身體,治標不治本。讓我聯想到許多癌症病人所承受的痛苦,但是,到了應急的情況,比如說車禍,或者人體受到突然的傷害,還有心腦血管的急症,應該首選西醫。在慢性病的治療上,還是選擇中醫,治標又治本。


求醫不如求經絡


因為我是做醫藥研發的,一直對中藥比較留意。我身邊就有不下5個老年朋友在自學中醫,之前有過交流,總結一下,大概應該有如下原因:

1、退休老同志大部分都是50後以及更早出生的,社會閱歷都比較豐富了,這類人群都接觸過中醫、中藥,對此比較信任,也或多或少有所瞭解。而且年齡也到了該保養、注重的時候了,學點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有百利而無一害,值得提倡!

2、中醫是經驗學科,學習門檻不高,中醫的理論比較系統化,你只要認真學,都能有些感觸。老年人退休下來,沒有更多的休閒方式,學點養生保健知識,既打發時間,又能豐富閱歷,增加談資。反觀西醫,分科細,專業性很強,內容比較雜,門檻很高,更新也很快,俗話說“隔門如隔山”,要想系統的學,難度太大。即使想了解東西,都會非常侷限在很小的領域。

3、中醫內容跟自己更慼慼相關。比如:養生、保健類知識,經過簡單的學習瞭解,就可以應用在生活中。而且,望聞問切、按摩等診斷、治療手段,也不像西醫那樣太過依賴儀器設備。通過一定的學習,都可以基本掌握自己及家人的身體狀態。

綜上,老年人退休後學中醫會更多!


久坐定製


臺灣教授講易經說,易經,你學多少,它就給你多少。中醫也一樣。完全與易經一脈相承。老少皆宜。凡是說中醫不科學的,實際上是對科學缺乏科學的認識性,是對科學定義的本身缺乏認識。說簡單一點,就是不懂科學。現代人所說的科學,實際上是技術,即科技。中醫技術體現的處方與治療恰好現代科技玩不轉,玩不轉的根本原因也很簡單,即認識不夠。你不要看到處方就認為那是中醫,甚至代表中醫。可以很肯切的說,那叫中藥處方,不叫中醫處方,中藥處方上面雖然寫的也是中藥,但其理法未必合符病情,更不符合人體,至於天人一體論,絕對是無法體現出來的。中醫處方就不一樣,生命週期,生理階段,體質狀況,病情變化,輕重主次,疾病轉歸,處方上是可以體現出來的。能治病,能養身,能調理,可祛邪。真正的中醫,傷寒未堪完備,內經缺少方藥,歷來少聖手,百世缺賢士,黃元御就曾感嘆過。吾以淺薄陋技遊歷十數年。醫九層,僅見一人在八層上下,餘下所見,不入六層。僅二三層者,即多為名醫。


怪醫


為什麼很多老同志退休後中醫而不學西醫?我是這樣認為的:

中國是一個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大國,中國的古老文化,無論你怎樣看待,都自覺不自覺的滲入你的血液中,深入你的骨髓裡,你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打上了黃皮膚黑頭髮的烙印。

中醫文化是中國古老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國人心裡還是根深蒂故的。老同志退休後,幾十年的生活閱歷,使他們對待事物認知有了更加深切的認識,充分認識到中國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醫文化的基礎理論是陰陽五行相生相剋,陰陽之道在人們的生活中影響深遠,從《易經》到《黃帝內經》這些古人智慧的深刻哲理已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隨著生活閱歷的豐富,在人生進入老年階段,人們會越來越珍惜古人的智慧財富。

中醫不同於西醫,中醫之道是人生之道,其思想是讓人去怎麼生活,怎麼與天地和諧相處,讓人在學習中醫文化的同時,感悟人生的哲理,給人探索人和世界的興致與快感。而西醫只是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離開儀器就無所適從,西醫和自己幾十年的豐富的生活閱歷不能相結合,風馬牛不相及,自然對西醫提不起興致。

古人智慧很早就告訴了人們怎樣去生活,主張不治已病治未病,養勝於治。

研究中醫文化,在體悟人生之道的同時,還能養生,讓自己長命百歲,何樂而不為。


石對窩子老槐樹


常言說:“中醫治本,西醫治膘”,意思是西醫只短時間緩解病情,而中醫可以根治疾病。中醫學是中華民族的悠久燦爛文化結晶,是名譽中外的瑰寶。其功用了得!至今有“華佗再世”起死回生的美言。

中醫講究陰陽虛實氣血平恆之理論具有相對論的辨證法原理,其望聞問切針炙按摩心氣調養,中藥科學配伍熬湯對症下藥更是世界之絕技任何西醫均不可比。

我聽一位早己退休的老中醫講,說古代中醫院設有“祝由科”,解釋說此科是專門接待病人的第一科室。病人入室,由專人根據病人的病狀氣色身體情況結合季節二十四節氣時令氣候變化為依據,用相生相剋的陰陽五行學說來測算病人的來日病情的發展變化趨勢。再才引薦病人去作病理診查開方。這更是奇絕,但“祝由”理論和技藝已經失傳,當然不排除民間有口傳手教的傳承高士。

中華醫學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所以有文化有見識的退休老人去學中醫也是有智之舉。


存銘歲月1


這個不好多說,因為我自己是學西醫的,只能從西醫角度來說,自學西醫的難度。

第一:基礎很重要,醫學生都知道,本科五年學習,前三年都在學什麼?不是內外婦兒,而是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病理生理學、統計、微生物~~

(這些基礎不先打好,內外婦兒是學不好的)

第二:細緻的分科,內容龐雜。去醫院我們發現,科室分的越來越細,內科來講,消化、呼吸、心內、內分泌、泌尿、腎內等等,而每一個科室去了解一下,每個科室的教科書都堪比辭海。

(就拿我們皮膚科為例,我們的工具書,上下兩冊,幾千頁呢)

第三:西醫診療思路很重要。

書本上知識學好了還不能成為醫生,清晰診療思路很重要,如何快速尋找重要病史,可能診斷、鑑別診斷,最後才會得到正確診斷,而治療更是因人而異。

第四:知識更新很快,不會搜索文獻,不會看文獻,是不可能成為合格醫生的。

綜上所述,這可能就是為什麼不能自學成醫的原因了。不僅是退休老人,就是年輕人也不太可能。


皮膚科醫生孔玉龍


不說中醫西醫誰好誰差,這二者完全不是一個對等概念,單純從著手學習難易程度,風險大小上來簡單看看為啥很少老人自學西醫吧。

中醫是一套生活觀念,是一種哲學,中醫的養身保健功能可以邊學邊用,可以幫助老人修身養性,上醫治未病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老人也好,年輕人也好,學中醫一是容易上手,二是簡單實用。中草藥無論湯劑,丸劑,貼敷基本上都是危害不大的,特別湯藥接近食療,至於推拿按摩輕重緩急也沒啥大問題,也就是針灸相對容易感染出血,風險大一點,其它基本上都是上手容易,相對安全的。

至於西醫是現代醫學,大到解破,小到服用藥物都是需要一整套現代設備來操作的,投入成本大,風險大,家庭環境不但沒這個條件,也沒這個精力,要搞得像那麼回事類似臨床醫學,理論一堆,臨床實習規培又一堆,絕對不是修身養性,而是可能會把人累死的,而操作不當,出的問題都是很大的,說得不好聽一點投入成本大,風險大,老年人學這簡直就是作死的節奏。

作為普通人,學點中醫肯定是好事,特別是關於養身保健這套理論體系與現代預防醫學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但是作為傳統醫學,其與現代醫學的本質差距需要明瞭,至於西醫,普通人要學就沒那麼容易了,可能去學一下健康管理還更簡單也更實用。比如考個健康管理師,也算學會現代醫學自我保健,特別是慢性病的管理,也算簡單實用。


健康管理師澤今


我不懂西醫,更不懂中醫。但是我們家以前看病都是看中醫。我堂叔的爸爸,我們也叫爺爺,從年輕時候自學中醫,自己會配中藥,但是他不給別人看病,只是自己去挖草藥做一些自家養生用的藥。爺爺八個子女,可能是因為長輩有肝病,子女也遺傳了父母的肝病基因。就是我們說的乙肝,但是他們只是攜帶肝病基因,不傳染的那種。幾個叔叔姑姑從小就喝爺爺自己熬的草藥,後來結婚生子,大姑現在八十多歲,身體好的很,好多五十多歲的人趕不了她。大姑的女婿有好幾種病,用大姑的話說就是五臟沒有一髒好。大姑沒事就去賣草藥的地方去給他尋草藥,有次跟一個賣草藥的老人聊天,老人瞭解了大姑女婿的情況後,跟她說了一個藥方,大姑就按老人的藥方熬給她女婿喝,效果特別好,堅持喝了幾個月,以前的症狀慢慢消失,身體也越來越好。還有堂姐也是因為攜帶父輩的肝病基因,身體也很差,抵抗力一點不好。後來也是用中草藥調理,身體也越來越好。聽堂姐說她老公哥哥腦瘤,又不敢手術,差點就沒了。後來沒辦法用中草藥死馬當活馬醫,後來奇蹟般好了,腦袋裡的東西慢慢消失了。所以,中藥有中藥的神奇之處。


用戶5804788944965


中醫比西醫相對自學起來難點,西醫不讀書,不經師傅,哪裡能靠自學就能學會的?

而中醫就不同,中醫可以先從最基本的陰陽五行學起,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對陰陽五行略有了解,雖然搞懂相生相剋相乘相侮的關係不易,但假以時日,也可以自己慢慢摸索出來。

中醫有很多書要背,《醫學三字經》,《藥性賦》,《湯頭》,《脈訣》,《傷寒》,《金匱》等,先要背熟,再要搞懂。

近代還有一本《中醫基礎知識》,從陰陽五行結合人體五臟六腑,陰虛陽盛,陽盛陰虛,疾病的產生和走向,各種疾病的診斷,藥物的十八反,十九畏,手足三陰三陽等等都有詳細的解釋。

西醫涉及到解剖等等,如果靠自學幾乎不可能。中醫雖然學起來很難,但只要靠自學,幾年下來也會略有小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