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覺得李鴻章是一個啥樣的人?

用戶68852507


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外交家,乃諸葛孔明後罕見的人才。

現今很多人對李鴻章有負面評價,多出於簽訂了馬關條約。

但是又想想,在那樣集權統治下,李鴻章並不是清國的最高統治者。


知識百貨君


畢竟是個回答,無法起一個標題。

用王冰老師一張劇照鎮樓。

談到李鴻章,“賣國賊”是個無法繞過去的坎,清末重臣,國之柱石也不是浪得虛名,那就從“賣國賊”說起。

一、賣國賊

▲辛丑條約

晚清國事衰頹,自打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清朝對外的戰爭真可謂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再戰再敗,清朝的狀況是江河日下,非一人可攬大廈之將傾。

那年代有好些個落不著好名聲的髒事得有人去幹,聖母皇太后自然是不可能出面的,滿八旗子弟遛狗玩鳥的本事是有,但是外事的本事卻沒有,再者說,這種事情推都推不掉,誰會去搶著幹。

朝廷一看,你李中堂不高不低,不胖不瘦,懂外事,懂談判,你就去吧。

李鴻章自然只得伏聽太后懿訓。

自1876年簽訂《中英煙臺條約》開始,到1885年簽訂《中日天津條約》和《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到1895年《馬關條約》,到1901年《辛丑條約》。

捱了一槍省了一億白銀,賠償4.5億白銀,中國人均一兩以示國恥,這賣國李中堂可真是一個沒落。

說李鴻章賣國賊,確實不錯,但是把晚清政治落後造成的惡果都扔李鴻章自己頭上,確實也不妥當。

李鴻章只不過是滿清政府的一個代表,賣國的罪魁禍首終歸是滿清。

二、腐敗分子

▲李鴻章故居

這一點當是無法辯駁的。不管是說他聚財超4000萬的容閎,還是說他家產過千萬的梁啟超,亦或是民間流傳的“宰相合肥天下瘦”,都指出了李鴻章的貪汙腐敗問題,只是數額上有一定的差異。

但是在積貧積弱的清末,能夠斂財超千萬白銀,已經是極其令人瞠目結舌。通過盛宣懷控制著輪船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煤礦、通商銀行的大量股份,搜民脂民膏,只為飽一己私囊,這哪裡是聖賢書裡教出來的?

三、後黨

▲慈禧太后

晚清政治的鬥爭,不管是保守派還是改革派還是洋務派,總結起來,就是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掌握實權的後黨和以光緒帝為首的無實權的帝黨的鬥爭。

直到庚子國變,“太后西狩”迴鑾,光緒帝被徹底軟禁以後,這個鬥爭才告一段落。這之前的政治活動中,處處少不了太后和皇帝的角逐。

而李鴻章,則是不折不扣的後黨,死死的倒向慈禧太后的陣營,李鴻章一生經營,所有成就背後,也少不了慈禧太后的支持。

四、洋務先鋒

江南製造局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清廷意識到落後就要捱打,於是開啟了長達35年的洋務運動,旨在求富自強,以挽救大清國勢。

封建王朝,禮儀為本,作為封建社會的精英,作為封建社會的既得利益者,李鴻章等一批開明之士,仍然頂著保守派的壓力,開啟了清末中國現代化的進程。

其治下的輪船招商局、江南製造總局、開平煤礦、通商銀行等,不失為晚清時期的一道風景線。

五、軍事統帥

▲北洋水師

李鴻章發跡於剿滅太平天國起義,權威盛於清廷內閣中樞,掌實權於直隸總督。總結其一生,處處都有軍隊的影子。

淮軍起於弱小,在剿滅太平天國運動中一路成長,最終成長為北洋水師的基礎班底,並將北洋海軍發揚光大,最後也將北洋海軍一戰打的煙消雲散。

晚清軍事統帥,曾國藩是一位,左宗棠是一位,李鴻章是一位。

六、外交家

▲李鴻章會見卜力

晚清政壇雖然沒有力挽狂瀾的英雄,但是卻有李鴻章這位在那個年代少有外交家。

弱國無外交,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然而大清朝卻擁有這麼一位以弱國之姿,輾轉騰挪於列強之間的外交幹成。

李鴻章之外交,最終是敗於清朝國力微弱,而非個人外交才能不濟。

七、清王朝的國之幹成

臣等伏查近數十年內,每有一次構釁,必多一次吃虧。上年事變之來尤為倉促,創深痛巨,薄海驚心。今議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堅持定見,外修和好,內圖富強,或可漸有轉機。

▲李鴻章最後一道奏摺

“外修和好,內圖富強,或可漸有轉機”一句話,寫盡了李鴻章一生的滄桑悲涼。

李鴻章一生,練兵也,海軍也,不過是紙糊的老虎,徒有其表。為大清朝四處救火,卻救不活大清朝這個遲暮的王朝。

綜合李鴻章一生的所作所為,這最後一道奏摺總結的相當精煉,不管做什麼都是為了給清王朝續命,不愧為清王朝的國之幹成。李鴻章的去世,也令慈禧太后悲慟不已。

八、封建專制社會的衛道士

李鴻章其人榮辱參半,喜憂平生,做了很多事,為清王朝的中興費盡心機,也為自己的貪汙腐敗搜腸刮肚,其功也高,其過也大。

但是,他卻從來沒有站在人民這一邊,他始終是封建專制社會的既得利益者,他是個純粹的封建社會的衛道士。

他的所做所為,一言以蔽之,拯救那個腐朽不堪的社會制度。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李鴻章的絕命詩,或許已經說明了一切。


風陵流度


導語:

談清朝末年的歷史,就繞不開李鴻章這個人。他的一生,與清朝的起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可以說李鴻章成了那個時代捱罵最多的名臣,也是那個時代揹負最多的名臣。

他靠帶兵起家,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平定捻軍之亂,打造北洋艦隊。一時間風光無限,李鴻章當時似乎成了清政府最閃亮的明星,可是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後,李鴻章的政治前途蕩然無存。

當時求存之道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迫切需要尋找的東西,李鴻章曾經努力摸索過,洋務運動也辦得如火如荼。從某種角度來說,李鴻章為中國現代化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當然他在做這些貢獻的時候,也養肥了自己。

01李鴻章是一位儒將,他最輝煌的歷程,應該是帶兵打仗的日子。

李鴻章的人生,離不開曾國藩的教導。最初李鴻章是曾國藩帶出來的學生,曾國藩組建湘軍的時候,李鴻章恰好在他的軍中做幕僚。

時間長了以後,李鴻章也摸出了一些門道,在曾國藩的鼓勵之下,回到家鄉招募鄉勇,建立了著名的淮軍部隊。

  1. 可以說江蘇地區的太平天國勢力,基本上就是淮軍給平定的。但是李鴻章將平定太平軍的首功讓給了曾國荃,因為那是老師的親弟弟。
  2. 此後曾國藩解散湘軍,而李鴻章卻表示淮軍還有用處。的確還有用處,淮軍不僅是清政府的重要軍事支柱,更是李鴻章個人的晉升之路。
  3. 當時西北地區的捻軍叛亂異常猖獗,幾乎已經覆蓋了大半個北方。所以慈禧太后下令李鴻章和左宗棠共同剿滅捻軍。

這場戰役中,當然是左宗棠的隊伍更出色,因為他們不僅解決了捻軍叛亂的問題,解決了當地老百姓的生計問題。而李鴻章則是平定中原捻軍的主力。

這兩場大戰以後,李鴻章徹底成為了慈禧太后的心腹愛將。此後但凡朝中有任何戰事,李鴻章都當仁不讓,成為主帥。

就算是這樣,李鴻章心裡還是不踏實。因為漢人掌握兵權,始終都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所以李鴻章只有兩條路可以走,放棄兵權或者說擁兵自重。

十一年,國藩既克安慶,謀大舉東伐。會江蘇缺帥,奏薦鴻章可大用,江、浙士紳亦來乞師。同治元年,遂命鴻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舊部將劉銘傳、周盛波、張樹聲、吳長慶,曾軍將程學啟,湘軍將郭松林,霆軍將楊鼎勳,以行。又奏調舉人潘鼎新、編修劉秉璋,檄弟鶴章總全軍營務。時沿江賊屯林立,乃賃西國汽舟八,穿賊道二千餘裡,抵上海,特起一軍,是為淮軍。---《清史稿》

李鴻章兩條路都沒有選,而是選擇了掌握最先進的軍事團體,那就是艦隊。他認為當時中國之所以總是被西方人欺負,主要就是因為自己在海上總是吃虧。

為此李鴻章主持建立了北洋水師,這支龐大的水師號稱是亞洲最強大的水師力量。一度成為了李鴻章最重要的政治保障。

02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領袖,他推動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

北洋水師的建立,標誌著李鴻章徹底成為了洋務運動的領袖。不過李鴻章的洋務運動之路,遠遠不可能就這麼短。

初在上海奏設外國學館,及蒞天津,奏設武備海陸軍,又各立學堂,是為中國講求兵學之始。嘗議製造輪船,疏言:“西人專恃其炮輪之精利,橫行中土。於此而曰攘夷,固虛妄之論。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無具而能保守之也。士大夫囿於章句之學,苟安目前,遂有停止輪船之議。臣愚以為國家諸費皆可省,惟養兵設防、練習槍炮、製造兵輪之費萬不可省。求省費則必屏除一切,國無與立,終無自強之一日矣。”---《清史稿》

除了軍事上的進展,李鴻章還從西方學習了一系列的工業企業知識,所以先後創辦了河北磁州煤鐵礦、江西興國煤礦、山東嶧縣煤礦、天津電報總局、唐胥鐵路、上海電報總局、津沽鐵路、熱河四道溝銅礦及三山鉛銀礦等企業。

很顯然,這些企業的創立,都有利於中國往現代化方向發展的道路。盛宣懷當時是李鴻章著名的大秘書。

  • 在李鴻章的安排下,盛宣懷主持打造了不少現代化的工廠。這些工廠雖然有利於中國現代化的發展,但是始終是掌握在李鴻章手裡。
  • 因為最初企業的形式是官督商辦,後來改成了官商合辦。這裡面文章可就多了,不少人不願拿出來談,認為這有損李鴻章的形象。
  • 我倒是覺得這才是一個活生生的李鴻章,他有職位,又有權勢,當時並沒有太多限制可以阻止李鴻章入股這些企業。

所以李鴻章通過當時慈禧政策上的支持,創辦大量企業的同時,通過盛宣懷的手,入股了這些企業,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李鴻章不是聖人,他也有私心。

當然了,有些人非要把李鴻章打造成聖人,那也無可厚非。畢竟我們民族都喜歡完美無缺的人,但凡在歷史上被標榜成英雄的人,你很少會發現他身上的缺點。

03李鴻章在甲午海戰戰敗後,成了人人喊打之人。

甲午戰爭,是中日之間的分水嶺,也是李鴻章政治生涯的分水嶺。李鴻章當然有很多理由去解釋為什麼北洋水師如此不堪一擊,但是千萬個理由,都沒有結果來的重要。

  1. 李鴻章徹底戰敗了,他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此刻並沒有逃避責任,而是努力承擔責任,好讓損失降到最低。
  2. 戰爭失敗以後,李鴻章前往日本商討談判事宜,結果簽訂了著名的《馬關條約》。可以說這份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恥辱性的條約,也是後繼不平等條約的典範。
  3. 2億兩白銀,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割讓遼東半島等等給日本。這讓列強們認為,當時的清政府是非常好說話的,不好說話就動武。

所以後來八國聯軍侵華的事情,其實就是受到了這次馬關條約的影響。在他們的威逼之下,清政府相繼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可惜李鴻章是看不到了。

初敗於牙山,繼敗於平壤,日本乘勝內侵,連陷九連、鳳凰諸城,大連、旅順相繼失。復據威海衛、劉公島,奪我兵艦,海軍覆喪殆盡。於是議者交咎鴻章,褫其職,以王文韶代督直隸,命鴻章往日本議和。二十一年二月,抵馬關,與日本全權大臣伊藤博文、陸奧宗光議,多要挾。鴻章遇刺傷面,創甚,而言論自若,氣不少衰。日皇遣使慰問謝罪,卒以此結約解兵。會訂條款十二,割臺灣畀之,日本悉交還侵地。七月,回京,入閣辦事。---《清史稿》

從日本回來以後,李鴻章便成了人人喊打之人。他的政治前途也徹底蕩然無存,雖然慈禧依舊重用他,但是他早已心如死灰。


總結:哪有完美無缺之人,不過是過度美化後的假象。

對一個歷史人物,我們必須要以客觀的態度來看待才行。你覺得他是英雄,可有人覺得他是狗熊,這樣一來,這個人的形象就形成了兩個極端。

其實這兩個極端都是非常不好的,李鴻章這個人,他既不是完美無缺的英雄,也不可能是一事無成的狗熊。

他身上肩負著太多使命和責任,他也有自私自利的一面,甚至也出現過出賣清政府利益的時候,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他成為了清政府主持政局不可或缺之人。

他懂得斂財之道,卻也懂得發展現代化企業的道路,這麼一來我們就能看到一個形象比較飽滿的李鴻章,絕對不是一個詞或者一兩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因為他是活生生的人。


江湖小曉生


慈禧稱讚他是“再造玄黃”之人。李鴻章去世的消息傳來,慈禧的眼淚當場就流了下來,感嘆說:“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

曾國藩的評價:“少荃天資與公牘最相近,將來建樹非凡,或竟青出於藍也未可知。”

梁啟超在他所著的《李鴻章傳》中為李鴻章所處的境地感到無盡的悲慟。書中寫到:“當戎馬壓境之際,為忍氣吞聲之言,旁觀者尤為酸心,況鴻章身歷其境者!” 

梁啟超在《李鴻章傳》,稱: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梁啟超說他“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若以中國之失政而盡歸於李鴻章一人,李鴻章一人不足惜,而彼執政誤國之樞臣,反得有所諉以辭斧鉞,而我四萬萬人放棄國民之責任者,亦且不復自知其罪也。西報有論者曰:日本非與中國戰,實與李鴻章一人戰耳。其言雖稍過,然亦近之。不見乎各省大吏,徒知畫疆自守,視此事若專為直隸滿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籌一餉出一旅以相急難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己。乃至最可笑者,劉公島降艦之役,當事者致書日軍,求放還廣丙一船,書中謂此艦系屬廣東,此次戰役,與廣東無涉云云。各國聞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語實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者也。若是乎,日本果真與李鴻章一人戰也。以一人而戰一國,合肥合肥,雖敗亦豪哉!中國俗儒罵李鴻章為秦檜者最多焉。法越中日兩役間,此論極盛矣。出於市井野人之口,猶可言也,士君子而為此言,吾無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李鴻章之敗績,既已屢見不一見矣。後此內憂外患之風潮,將有甚於李鴻章時代數倍者,乃今也欲求一如李鴻章其人者,亦渺不可復睹焉。念中國之前途,不禁毛髮慄起,而未知其所終極也。 

趙爾巽《清史稿》:1、鴻章長軀疏髯,性恢廓,處榮悴顯晦及事之成敗,不易常度,時以詼笑解紛難。尤善外交,陰陽開闔,風采凜然。2、其任事持大體,不為小廉曲謹。自壯至老,未嘗一日言退,嘗以曾國藩晚年求退為無益之請,受國大任,死而後已。馬關定約還,論者未已,或勸之歸。鴻章則言:“於國實有不能恝然之誼,今事敗求退,更誰賴乎?”其忠勤皆類此。居恆好整以暇,案上置宋搨蘭亭,日臨摹百字,飲食起居皆有恆晷。長於奏牘,時以曾、李並稱雲。3、中興名臣,與兵事相終始,其勳業往往為武功所掩。鴻章既平大難,獨主國事數十年,內政外交,常以一身當其衝,國家倚為重輕,名滿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氣自喜,好以利祿驅眾,志節之士多不樂為用,緩急莫恃,卒致敗誤。疑謗之起,抑豈無因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日本人對李鴻章的評價是: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美國人的評價是: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作了有價值的貢獻;以從政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抹茶味的瑞萌萌


歷史書對李鴻章的評價可以說到位的不能再到位了,初中人教版上說的是李鴻章簽訂了《馬關條約》等賣國條約,從來沒說過李鴻章這個人怎麼怎麼樣。

李鴻章作為晚清相對比較開明的大臣,有些事必須他頂上,但是這個人私德不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可不是隨便說說。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日甲午海戰日方艦隊優於北洋水師是實情,但是也差不到後來慘敗那麼遠。當時的海戰跟航速有很大的關係,北洋水師當時的航速大概在15節左右,而在實戰中連10節都開不到,這和李鴻章有著莫大的關係。

北洋水師用煤來自於開灤煤礦,開灤煤礦最好的煤叫“五槽煤”,煙少火白,質量極好,但是當時的開灤煤礦總辦張翼將五槽煤遠銷海外,將開採下來的次煤給北洋水師,因為北洋水師用煤屬於調撥,無論給什麼質量的價錢是固定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為這個事幾次打報告給李鴻章,要求調撥五槽煤,張翼賺取了海外的鉅額利潤後,將其中大部分的錢都分給了李鴻章,李鴻章又將其中部分上貢慈禧,所以丁汝昌幾次報告最終都不了了之,丁只能作罷。


週週周樹人


“譽滿天下;謗滿天下。”這是客觀評價李鴻章的一句話。

當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大清朝的大門時,大清朝內憂外患。李鴻章是當時中國極少數能夠正確對待西方技術的人之一,他在頑固派的阻撓和謾罵之下,極力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在李鴻章的主持下,中國出現了第一個大型兵工廠,第一座鍊鋼爐,第一條鐵路,第一個煤礦,第一個紡織廠,第一支近代海軍,第一艘輪船,第一個到西方的留學生等等,洋務派創造了中國近代的許許多多的第一,無疑為中國的近代化邁出了第一步。 

李鴻章做為大清國的“外交家”,在戰敗求和談判中,除了把損失減到最小,每次談判,他總是面臨兩難選擇,他除了通過權衡從中兩害取其輕,對於其他,他是無能為力了。每一次在國家臨危機時,總要出來收拾殘局的李鴻章,被國人視為賣國賊,但國人可曾想過,每次簽定了不平等條約,他自己也要遭愛多少傷痛與心痛的折磨,尤其是在日本馬關,他不僅在馬關遭受刺客的襲擊,更在傷痛之下,仍堅持與日本,極力維護清政府的利益,卻在帶著臉上的繃帶與《馬關條約》國時受到各方面的壓力。其中的困處,除了親身經歷,是不能能徹知曉的。 

李鴻章不僅在“洋務”方面表現出了他卓越的才能,也在經濟方面做出了他突出的貢獻。

李鴻章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盪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因此,國人在咒罵痛斥這時,確實深深自省,確實不可放棄”國民之責任”。

在中國,評價一個人尤其是像李鴻章生成大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樣的人是很容易同時也是很艱難的事情,但無疑的事,李鴻章肯定是十九世紀,中國近代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大黃墅帝國自媒體


李鴻章是一個奇才。無論在經濟、政治方面皆是如此。

在經濟上,他創辦的一些軍事工業及民用工業,如江南製造總局,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都管理有方,能和外國企業競爭,也維護民族的利益。此外在他的主持和參與下 ,洋務派創辦了許多中國近代”第一”的東西,如鐵路,海軍等。李鴻章一直在幫助大清國富強,可以說他是個報效祖國的人。他同時也是一個思想進步的人,他主張與外國自由貿易,以強國,與改革相似。

在政治上,由於他簽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而招人唾罵,我認為這對他來說是極不公平的。這些人全是些盲目無知的人,難道他們不知道大清國如此虛弱的國力是不可能與欣欣向榮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抗的?他們只憑幾個暫的勝利,就以為大清國能征服法國。他們是被勝利衝昏了頭,不顧將來事態的發展,完全沒考慮若法國同其盟國捲土重來,大清國很可能會被逼上絕路,簽訂比《中法新約》更不平等的條約。李鴻章從長計議,主張求和。他是想讓國家安定,趁此時努力富強國家,他的想法是沒有錯的。難道他是甘心求和?不!至於由他簽約,是因為只有他有這種能力,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力,要知道他總是在盡力降低國家受到的損害。如果簽約的不是李鴻章,歷史也不會改變,將會由另一個簽約,那麼我想這個人現在一定是”賣國賊”了,這些簽約的人總是當出氣筒,作替罪羊,著實可憐。這些評論的人應該設身處地地想想,感受一下,再下定論才是!

哎!如果李鴻章出生在其他朝代,或出生在當代中國,那麼的才幹,一定會成為一個流芳百世的偉人


七色海棠


李鴻章是公認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也是淮軍的領袖,能文能武,在晚清腐敗不堪的社會背景下,依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但孤木難撐,大廈將傾,甲午戰爭之後,被迫作為全權代表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各地賠款,主權喪失殆盡,留下了千古罵名。但就其本人而言還是國家棟梁,只可惜生不逢時。他年輕時參加科舉考試時曾寫了一首詩 霸氣外露,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


範子天下


李鴻章是晚清洋務派的一個重要人物,祖籍安徽合肥。他是曾國藩的學生。過去的歷史書上把李鴻章描述成大賣國賊,因為甲午戰爭北洋水師慘敗後被迫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就是他簽署的。但是不籤也沒辦法,因為已經由不得他了。2003年央視的走向共和中把他描寫為正面人物,他究竟是奸是忠?他也許只是個裱糊匠,其歷史功過無從辨別


好ssc


李鴻章是一箇中國近代史上很重要的人物。他也是晚清最有權勢最有影響的人物。他的一生經歷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他既是這些歷史事件的見證者同時也是參與者。

李鴻章的功過是非,是多年來最具爭議的話題。有人認為他是大清名臣,積極地挽救著危局鞠躬盡瘁,有的則認為他是個賣國賊,訂立了一系列賣國條約,出賣國家利益。

其實他一生應該說有功也有過。在晚清政壇上李鴻章也算是一個比較開明和有遠見的人物。他開展洋務運動興辦實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面貌,為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注重發展軍事工業,組建先進的海洋艦隊。

但是李鴻章畢竟是受侷限那個腐敗的大清王朝的限制,濃重的忠君思想和封建傳統思想的圈子。最終被歷史淘汰。多次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雖然有其被動的成分。但畢竟是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腐敗政府,儘管替清政府背了黑鍋。但仍然與當時的清政府一起,是有罪與中華祖國有罪與中華人民的歷史罪人的,這一點他一點也不冤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