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觉得李鸿章是一个啥样的人?

用户68852507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外交家,乃诸葛孔明后罕见的人才。

现今很多人对李鸿章有负面评价,多出于签订了马关条约。

但是又想想,在那样集权统治下,李鸿章并不是清国的最高统治者。


知识百货君


毕竟是个回答,无法起一个标题。

用王冰老师一张剧照镇楼。

谈到李鸿章,“卖国贼”是个无法绕过去的坎,清末重臣,国之柱石也不是浪得虚名,那就从“卖国贼”说起。

一、卖国贼

▲辛丑条约

晚清国事衰颓,自打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清朝对外的战争真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再战再败,清朝的状况是江河日下,非一人可揽大厦之将倾。

那年代有好些个落不着好名声的脏事得有人去干,圣母皇太后自然是不可能出面的,满八旗子弟遛狗玩鸟的本事是有,但是外事的本事却没有,再者说,这种事情推都推不掉,谁会去抢着干。

朝廷一看,你李中堂不高不低,不胖不瘦,懂外事,懂谈判,你就去吧。

李鸿章自然只得伏听太后懿训。

自1876年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开始,到1885年签订《中日天津条约》和《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到1895年《马关条约》,到1901年《辛丑条约》。

挨了一枪省了一亿白银,赔偿4.5亿白银,中国人均一两以示国耻,这卖国李中堂可真是一个没落。

说李鸿章卖国贼,确实不错,但是把晚清政治落后造成的恶果都扔李鸿章自己头上,确实也不妥当。

李鸿章只不过是满清政府的一个代表,卖国的罪魁祸首终归是满清。

二、腐败分子

▲李鸿章故居

这一点当是无法辩驳的。不管是说他聚财超4000万的容闳,还是说他家产过千万的梁启超,亦或是民间流传的“宰相合肥天下瘦”,都指出了李鸿章的贪污腐败问题,只是数额上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在积贫积弱的清末,能够敛财超千万白银,已经是极其令人瞠目结舌。通过盛宣怀控制着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通商银行的大量股份,搜民脂民膏,只为饱一己私囊,这哪里是圣贤书里教出来的?

三、后党

▲慈禧太后

晚清政治的斗争,不管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还是洋务派,总结起来,就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掌握实权的后党和以光绪帝为首的无实权的帝党的斗争。

直到庚子国变,“太后西狩”回銮,光绪帝被彻底软禁以后,这个斗争才告一段落。这之前的政治活动中,处处少不了太后和皇帝的角逐。

而李鸿章,则是不折不扣的后党,死死的倒向慈禧太后的阵营,李鸿章一生经营,所有成就背后,也少不了慈禧太后的支持。

四、洋务先锋

江南制造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于是开启了长达35年的洋务运动,旨在求富自强,以挽救大清国势。

封建王朝,礼仪为本,作为封建社会的精英,作为封建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李鸿章等一批开明之士,仍然顶着保守派的压力,开启了清末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其治下的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通商银行等,不失为晚清时期的一道风景线。

五、军事统帅

▲北洋水师

李鸿章发迹于剿灭太平天国起义,权威盛于清廷内阁中枢,掌实权于直隶总督。总结其一生,处处都有军队的影子。

淮军起于弱小,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中一路成长,最终成长为北洋水师的基础班底,并将北洋海军发扬光大,最后也将北洋海军一战打的烟消云散。

晚清军事统帅,曾国藩是一位,左宗棠是一位,李鸿章是一位。

六、外交家

▲李鸿章会见卜力

晚清政坛虽然没有力挽狂澜的英雄,但是却有李鸿章这位在那个年代少有外交家。

弱国无外交,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然而大清朝却拥有这么一位以弱国之姿,辗转腾挪于列强之间的外交干成。

李鸿章之外交,最终是败于清朝国力微弱,而非个人外交才能不济。

七、清王朝的国之干成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巨,薄海惊心。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

▲李鸿章最后一道奏折

“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一句话,写尽了李鸿章一生的沧桑悲凉。

李鸿章一生,练兵也,海军也,不过是纸糊的老虎,徒有其表。为大清朝四处救火,却救不活大清朝这个迟暮的王朝。

综合李鸿章一生的所作所为,这最后一道奏折总结的相当精炼,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给清王朝续命,不愧为清王朝的国之干成。李鸿章的去世,也令慈禧太后悲恸不已。

八、封建专制社会的卫道士

李鸿章其人荣辱参半,喜忧平生,做了很多事,为清王朝的中兴费尽心机,也为自己的贪污腐败搜肠刮肚,其功也高,其过也大。

但是,他却从来没有站在人民这一边,他始终是封建专制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他是个纯粹的封建社会的卫道士。

他的所做所为,一言以蔽之,拯救那个腐朽不堪的社会制度。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的绝命诗,或许已经说明了一切。


风陵流度


导语:

谈清朝末年的历史,就绕不开李鸿章这个人。他的一生,与清朝的起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可以说李鸿章成了那个时代挨骂最多的名臣,也是那个时代背负最多的名臣。

他靠带兵起家,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平定捻军之乱,打造北洋舰队。一时间风光无限,李鸿章当时似乎成了清政府最闪亮的明星,可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李鸿章的政治前途荡然无存。

当时求存之道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迫切需要寻找的东西,李鸿章曾经努力摸索过,洋务运动也办得如火如荼。从某种角度来说,李鸿章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当然他在做这些贡献的时候,也养肥了自己。

01李鸿章是一位儒将,他最辉煌的历程,应该是带兵打仗的日子。

李鸿章的人生,离不开曾国藩的教导。最初李鸿章是曾国藩带出来的学生,曾国藩组建湘军的时候,李鸿章恰好在他的军中做幕僚。

时间长了以后,李鸿章也摸出了一些门道,在曾国藩的鼓励之下,回到家乡招募乡勇,建立了著名的淮军部队。

  1. 可以说江苏地区的太平天国势力,基本上就是淮军给平定的。但是李鸿章将平定太平军的首功让给了曾国荃,因为那是老师的亲弟弟。
  2. 此后曾国藩解散湘军,而李鸿章却表示淮军还有用处。的确还有用处,淮军不仅是清政府的重要军事支柱,更是李鸿章个人的晋升之路。
  3. 当时西北地区的捻军叛乱异常猖獗,几乎已经覆盖了大半个北方。所以慈禧太后下令李鸿章和左宗棠共同剿灭捻军。

这场战役中,当然是左宗棠的队伍更出色,因为他们不仅解决了捻军叛乱的问题,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生计问题。而李鸿章则是平定中原捻军的主力。

这两场大战以后,李鸿章彻底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心腹爱将。此后但凡朝中有任何战事,李鸿章都当仁不让,成为主帅。

就算是这样,李鸿章心里还是不踏实。因为汉人掌握兵权,始终都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所以李鸿章只有两条路可以走,放弃兵权或者说拥兵自重。

十一年,国藩既克安庆,谋大举东伐。会江苏缺帅,奏荐鸿章可大用,江、浙士绅亦来乞师。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旧部将刘铭传、周盛波、张树声、吴长庆,曾军将程学启,湘军将郭松林,霆军将杨鼎勋,以行。又奏调举人潘鼎新、编修刘秉璋,檄弟鹤章总全军营务。时沿江贼屯林立,乃赁西国汽舟八,穿贼道二千馀里,抵上海,特起一军,是为淮军。---《清史稿》

李鸿章两条路都没有选,而是选择了掌握最先进的军事团体,那就是舰队。他认为当时中国之所以总是被西方人欺负,主要就是因为自己在海上总是吃亏。

为此李鸿章主持建立了北洋水师,这支庞大的水师号称是亚洲最强大的水师力量。一度成为了李鸿章最重要的政治保障。

02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他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北洋水师的建立,标志着李鸿章彻底成为了洋务运动的领袖。不过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之路,远远不可能就这么短。

初在上海奏设外国学馆,及莅天津,奏设武备海陆军,又各立学堂,是为中国讲求兵学之始。尝议制造轮船,疏言:“西人专恃其炮轮之精利,横行中土。於此而曰攘夷,固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守之也。士大夫囿於章句之学,苟安目前,遂有停止轮船之议。臣愚以为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屏除一切,国无与立,终无自强之一日矣。”---《清史稿》

除了军事上的进展,李鸿章还从西方学习了一系列的工业企业知识,所以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等企业。

很显然,这些企业的创立,都有利于中国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道路。盛宣怀当时是李鸿章著名的大秘书。

  • 在李鸿章的安排下,盛宣怀主持打造了不少现代化的工厂。这些工厂虽然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始终是掌握在李鸿章手里。
  • 因为最初企业的形式是官督商办,后来改成了官商合办。这里面文章可就多了,不少人不愿拿出来谈,认为这有损李鸿章的形象。
  • 我倒是觉得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李鸿章,他有职位,又有权势,当时并没有太多限制可以阻止李鸿章入股这些企业。

所以李鸿章通过当时慈禧政策上的支持,创办大量企业的同时,通过盛宣怀的手,入股了这些企业,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李鸿章不是圣人,他也有私心。

当然了,有些人非要把李鸿章打造成圣人,那也无可厚非。毕竟我们民族都喜欢完美无缺的人,但凡在历史上被标榜成英雄的人,你很少会发现他身上的缺点。

03李鸿章在甲午海战战败后,成了人人喊打之人。

甲午战争,是中日之间的分水岭,也是李鸿章政治生涯的分水岭。李鸿章当然有很多理由去解释为什么北洋水师如此不堪一击,但是千万个理由,都没有结果来的重要。

  1. 李鸿章彻底战败了,他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此刻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努力承担责任,好让损失降到最低。
  2. 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前往日本商讨谈判事宜,结果签订了著名的《马关条约》。可以说这份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耻辱性的条约,也是后继不平等条约的典范。
  3. 2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割让辽东半岛等等给日本。这让列强们认为,当时的清政府是非常好说话的,不好说话就动武。

所以后来八国联军侵华的事情,其实就是受到了这次马关条约的影响。在他们的威逼之下,清政府相继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可惜李鸿章是看不到了。

初败於牙山,继败於平壤,日本乘胜内侵,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继失。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夺我兵舰,海军覆丧殆尽。於是议者交咎鸿章,褫其职,以王文韶代督直隶,命鸿章往日本议和。二十一年二月,抵马关,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陆奥宗光议,多要挟。鸿章遇刺伤面,创甚,而言论自若,气不少衰。日皇遣使慰问谢罪,卒以此结约解兵。会订条款十二,割台湾畀之,日本悉交还侵地。七月,回京,入阁办事。---《清史稿》

从日本回来以后,李鸿章便成了人人喊打之人。他的政治前途也彻底荡然无存,虽然慈禧依旧重用他,但是他早已心如死灰。


总结:哪有完美无缺之人,不过是过度美化后的假象。

对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必须要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才行。你觉得他是英雄,可有人觉得他是狗熊,这样一来,这个人的形象就形成了两个极端。

其实这两个极端都是非常不好的,李鸿章这个人,他既不是完美无缺的英雄,也不可能是一事无成的狗熊。

他身上肩负着太多使命和责任,他也有自私自利的一面,甚至也出现过出卖清政府利益的时候,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成为了清政府主持政局不可或缺之人。

他懂得敛财之道,却也懂得发展现代化企业的道路,这么一来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形象比较饱满的李鸿章,绝对不是一个词或者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因为他是活生生的人。


江湖小晓生


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曾国藩的评价:“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

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李鸿章传》中为李鸿章所处的境地感到无尽的悲恸。书中写到:“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者尤为酸心,况鸿章身历其境者!”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称: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而彼执政误国之枢臣,反得有所诿以辞斧钺,而我四万万人放弃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自知其罪也。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己。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各国闻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者也。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中国俗儒骂李鸿章为秦桧者最多焉。法越中日两役间,此论极盛矣。出于市井野人之口,犹可言也,士君子而为此言,吾无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李鸿章之败绩,既已屡见不一见矣。后此内忧外患之风潮,将有甚于李鸿章时代数倍者,乃今也欲求一如李鸿章其人者,亦渺不可复睹焉。念中国之前途,不禁毛发栗起,而未知其所终极也。 

赵尔巽《清史稿》:1、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处荣悴显晦及事之成败,不易常度,时以诙笑解纷难。尤善外交,阴阳开阖,风采凛然。2、其任事持大体,不为小廉曲谨。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尝以曾国藩晚年求退为无益之请,受国大任,死而后已。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鸿章则言:“於国实有不能恝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其忠勤皆类此。居恒好整以暇,案上置宋搨兰亭,日临摹百字,饮食起居皆有恒晷。长於奏牍,时以曾、李并称云。3、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美国人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抹茶味的瑞萌萌


历史书对李鸿章的评价可以说到位的不能再到位了,初中人教版上说的是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等卖国条约,从来没说过李鸿章这个人怎么怎么样。

李鸿章作为晚清相对比较开明的大臣,有些事必须他顶上,但是这个人私德不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可不是随便说说。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日甲午海战日方舰队优于北洋水师是实情,但是也差不到后来惨败那么远。当时的海战跟航速有很大的关系,北洋水师当时的航速大概在15节左右,而在实战中连10节都开不到,这和李鸿章有着莫大的关系。

北洋水师用煤来自于开滦煤矿,开滦煤矿最好的煤叫“五槽煤”,烟少火白,质量极好,但是当时的开滦煤矿总办张翼将五槽煤远销海外,将开采下来的次煤给北洋水师,因为北洋水师用煤属于调拨,无论给什么质量的价钱是固定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为这个事几次打报告给李鸿章,要求调拨五槽煤,张翼赚取了海外的巨额利润后,将其中大部分的钱都分给了李鸿章,李鸿章又将其中部分上贡慈禧,所以丁汝昌几次报告最终都不了了之,丁只能作罢。


周周周树人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这是客观评价李鸿章的一句话。

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大清朝的大门时,大清朝内忧外患。李鸿章是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他在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之下,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在李鸿章的主持下,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大型兵工厂,第一座炼钢炉,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煤矿,第一个纺织厂,第一支近代海军,第一艘轮船,第一个到西方的留学生等等,洋务派创造了中国近代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无疑为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李鸿章做为大清国的“外交家”,在战败求和谈判中,除了把损失减到最小,每次谈判,他总是面临两难选择,他除了通过权衡从中两害取其轻,对于其他,他是无能为力了。每一次在国家临危机时,总要出来收拾残局的李鸿章,被国人视为卖国贼,但国人可曾想过,每次签定了不平等条约,他自己也要遭爱多少伤痛与心痛的折磨,尤其是在日本马关,他不仅在马关遭受刺客的袭击,更在伤痛之下,仍坚持与日本,极力维护清政府的利益,却在带着脸上的绷带与《马关条约》国时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其中的困处,除了亲身经历,是不能能彻知晓的。 

李鸿章不仅在“洋务”方面表现出了他卓越的才能,也在经济方面做出了他突出的贡献。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咒骂痛斥这时,确实深深自省,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在中国,评价一个人尤其是像李鸿章生成大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样的人是很容易同时也是很艰难的事情,但无疑的事,李鸿章肯定是十九世纪,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大黄墅帝国自媒体


李鸿章是一个奇才。无论在经济、政治方面皆是如此。

在经济上,他创办的一些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都管理有方,能和外国企业竞争,也维护民族的利益。此外在他的主持和参与下 ,洋务派创办了许多中国近代”第一”的东西,如铁路,海军等。李鸿章一直在帮助大清国富强,可以说他是个报效祖国的人。他同时也是一个思想进步的人,他主张与外国自由贸易,以强国,与改革相似。

在政治上,由于他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而招人唾骂,我认为这对他来说是极不公平的。这些人全是些盲目无知的人,难道他们不知道大清国如此虚弱的国力是不可能与欣欣向荣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抗的?他们只凭几个暂的胜利,就以为大清国能征服法国。他们是被胜利冲昏了头,不顾将来事态的发展,完全没考虑若法国同其盟国卷土重来,大清国很可能会被逼上绝路,签订比《中法新约》更不平等的条约。李鸿章从长计议,主张求和。他是想让国家安定,趁此时努力富强国家,他的想法是没有错的。难道他是甘心求和?不!至于由他签约,是因为只有他有这种能力,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力,要知道他总是在尽力降低国家受到的损害。如果签约的不是李鸿章,历史也不会改变,将会由另一个签约,那么我想这个人现在一定是”卖国贼”了,这些签约的人总是当出气筒,作替罪羊,着实可怜。这些评论的人应该设身处地地想想,感受一下,再下定论才是!

哎!如果李鸿章出生在其他朝代,或出生在当代中国,那么的才干,一定会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伟人


七色海棠


李鸿章是公认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也是淮军的领袖,能文能武,在晚清腐败不堪的社会背景下,依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孤木难撑,大厦将倾,甲午战争之后,被迫作为全权代表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各地赔款,主权丧失殆尽,留下了千古骂名。但就其本人而言还是国家栋梁,只可惜生不逢时。他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时曾写了一首诗 霸气外露,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范子天下


李鸿章是晚清洋务派的一个重要人物,祖籍安徽合肥。他是曾国藩的学生。过去的历史书上把李鸿章描述成大卖国贼,因为甲午战争北洋水师惨败后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就是他签署的。但是不签也没办法,因为已经由不得他了。2003年央视的走向共和中把他描写为正面人物,他究竟是奸是忠?他也许只是个裱糊匠,其历史功过无从辨别


好ssc


李鸿章是一个中国近代史上很重要的人物。他也是晚清最有权势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他既是这些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

李鸿章的功过是非,是多年来最具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他是大清名臣,积极地挽救着危局鞠躬尽瘁,有的则认为他是个卖国贼,订立了一系列卖国条约,出卖国家利益。

其实他一生应该说有功也有过。在晚清政坛上李鸿章也算是一个比较开明和有远见的人物。他开展洋务运动兴办实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注重发展军事工业,组建先进的海洋舰队。

但是李鸿章毕竟是受局限那个腐败的大清王朝的限制,浓重的忠君思想和封建传统思想的圈子。最终被历史淘汰。多次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虽然有其被动的成分。但毕竟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腐败政府,尽管替清政府背了黑锅。但仍然与当时的清政府一起,是有罪与中华祖国有罪与中华人民的历史罪人的,这一点他一点也不冤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