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磊:疫情中,让大家感受到善意和温暖

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队长郑磊:

疫情中,让大家感受到善意和温暖

海南日报记者 习霁鸿

“做了好几年志愿服务,但抗击疫情倒是头一次。”2月19日下午,刚从抗疫前线上退下来的郑磊正在家量体温。他顿了顿说:“但新型冠病毒肺炎疫情当前,必须坚守战场。”

郑磊是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队长,也是一名老党员。年前郑磊就从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中嗅出了一丝不寻常,于是在大年廿九便开始动员队员、着手备勤,并在大年初一开始筛选人员、强化培训,为志愿服务做准备。1月28日,郑磊应街道办邀请,带领队员们来到海口港支援港口开展防疫、排查、引导工作。2月4日,救援队又从港口撤出,全面转到住宅小区的消杀工作当中。

繁忙的港口、上万平方米的小区,大量的工作需要救援队协助完成。郑磊常常一天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作为队长,在大家休息的时候他还要统筹安排次日的工作。

投入工作之前,郑磊清点了队里的物资库存:口罩几十个、雨衣几十件、雨靴几十双、护目镜若干。按照前线工作防护物品的更换频率,仅仅能供40位参与队员用上几天。

“家里紧些用,先拿些出来给队伍应急。”郑磊与同在救援队的爱人商量后,带头把自家的几十只口罩捐出来大半,只给家里留下了10只,家中常备的消毒药水,几乎也被尽数捐给了救援队。

但近200人次的工作,防护物资还远远不够。

“边干边筹吧。”在志愿工作之余,郑磊和队员们每天轮流“巡街”,到各个药店“搜罗”口罩和消毒水,靠着一点点的积累,加之网络渠道的采购,20多天下来,“筹到几百个口罩,舍不得给家里用,几乎全捐给队里了。”回忆起来,郑磊毫不后悔。

疫情期间珍贵的防疫物资,虽然没给家里多少,但碰上群众需要,郑磊却愿意匀出一些,“至少让大家能够应应急。”他说道。

志愿服务是无偿的。但救援队工作起来耗材消耗很快,郑磊和队员们几乎每个人都在往里头贴钱。除了购入口罩、消毒水等物资外,他们还针对性地购买了不少消杀桶。“人一动,消杀桶跟着晃,严重影响了它的使用寿命。”郑磊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因此短短20多天下来,救援队已经用坏了10多个消杀桶。

“这次志愿工作于我们而言是全新的挑战。”临近采访结束时,郑磊坦言:“但我们希望让大家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人在帮助他们,也借此希望能减少大家的恐慌,让大家感受到善意和温暖。”

(本报海口2月19日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