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上的2月23日:震惊民国的“废止中医案”

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今天,似乎没有人会对我们传统医学的治疗效果再产生怀疑。中医的医务人员们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底蕴奠定了中医疗法在抗击新冠肺炎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卫建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中医治疗的方案被不断充实,最近的第六版就把一致好评的清肺解毒汤列为推荐的治疗方案。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直以来备受好评的传统医学,差点在民国时期就被废止了,而且是连根拔起的那种。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到底是怎样的虚惊一场吧。

引子

1929年的中国大陆正值民国时期,随着前一年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成为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南京政府的成立使民国进入一个短暂但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那时候社会比较稳定,教育、医学、工商业都得到了喘息和发展的机会,也有史评称这段时间为“黄金十年”。然而就是在这貌似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中,一个震惊中华医学史上的大事件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医学史上的2月23日:震惊民国的“废止中医案”

民国时期中医执业证

震惊医学史的“废除中医案”

1929年的2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举办了一次“奇葩”的全国性质的卫生大会。说它奇葩,是因为整个参会的人员之中,14名医师代表均为西医医师,竟无中医代表一人。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国,西医刚刚引入传入不久,在发展最好的上海也仅仅不过六七百名西医医生。反观中医界,我们传统医学的医生们在当地有上千人不止,而且深得百姓信赖。从数量和实力占比来说,中医界无一人参加,怎么说都说不过去。

医学史上的2月23日:震惊民国的“废止中医案”

南京国民政府

而更奇葩的是,这次全国卫生大会的提案竟然有四项是与废除中医相关:分别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统一医士登录办法》、《制定中医登记年限》、《拟请规定限制中医生及中药材之办法案》等四个提案。这些提案经大会讨论后获得通过,经归纳总结为《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内容和精神上以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为主。

《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内容:一、旧医登记限至民国十九年为止;二、禁止旧医学校;三、其余如取缔新闻杂志等非科学医之宣传品及登报介绍旧医等事由,卫生部尽力相机进行。说白了,就是之前已经行医的中医,登记之后可以继续行医不受影响;但此后一切的中医办学、杂志、宣传等都被禁止,相当于掐断了中医后继的血脉传承。

医学史上的2月23日:震惊民国的“废止中医案”

废止中医案原文

这断然引起了中医界及很多信任中医的百姓、组织的强烈不满,作为后人的我们也不是很理解,这传统医学从何时起就这么不受待见了呢?


中西思想碰撞,殃及传统医学

说到一些人或者团体对我们传统医学的“蔑视”,契机缘于当时的一场鼠疫。1910年,我国东三省爆发了非常严重的鼠疫,当时本土的医生对于这样的“瘟疫”闻所未闻,传统的中医理念中也少有对于传染性疾病防控的体系,这让当时的掌权者清政府很是焦虑。后来清政府找到了剑桥大学留学回来的医学博士伍连德,他通过西方医学的传染病学防治理念成功地将鼠疫控制住了,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国人由此第一次真正感觉到了西方医学体系的一些优秀理论。

医学史上的2月23日:震惊民国的“废止中医案”

伍连德带领的抗疫队伍

到了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开始进行教育改革。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加上西方思想的不断冲击渗透,改革的原则和方向都是参照的日本教育制度。在医学教育方面,竟然提议全面排除中医中药,开启了第一波“废除中医”的操作。虽然后来在中医界的全力抗争和舆论的压力之下,中医药被纳入教育系统,但是其政策和方向却从未向传统医学倾斜半点。

而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兴起,中西思想开始剧烈碰撞。中西医无论在学术还是在舆论上都开始了逐渐升温的互相批判和否定,其架势就有点像最近热映的辩论体裁综艺《奇葩说》一样,针锋相对,不留后路。这时候前文提到的提议废除中医的余岩(字云岫)冒出来了,此人日本留学归来,撰写了《灵素商兑》一书,率先对自己国家的传统医学开启了一番“嘴炮”。

医学史上的2月23日:震惊民国的“废止中医案”

《灵素商兑》

在这本书中,余岩将中医比作巫术,并从西医解剖、生理的角度来说明中医的脉络、脉象属于无稽之谈。余的观点是通过西医的理论体系来验证中医,认为中医属于伪科学,对传统医学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在污蔑中医,提倡废止传统医学的道路上,余岩可谓是不遗余力的激进派。但是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很多的文人雅士竟然也很赞同余的观点,这里面就包括了我们熟悉的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郭沫若、巴金等人,而这些知名人士的态度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了政府的决策。

而后中西医之争也慢慢地从学术争论发展成了意识形态的对立,最终在1929年的2月23日至26日举办的南京民国政府全国卫生会议上,声势浩大的“废止中医”运动迎来了它的高潮,“废止中医案”被正式提议并通过。

医学史上的2月23日:震惊民国的“废止中医案”

余岩本人

众志成城,守护传统医学

在没有任何一名中医代表参加会议的情况下,《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的通过引起了中医界极大的愤慨,支持传统医学的各界和中医医生们一起开展了自救运动。他们迅速成立了“上海特别市医药团体联合会”,并联络各省市中医界代表,召开全国中医师抗争大会。根据当时的主要组织者,著名中医陈存仁老先生回忆,为了能尽快联络各省市中医代表,他们采取距离远的打电话,距离近得用“快递代电”的方式。

在联络各省市代表的过程中,由于早先没有组织过全国性质的中医学术组织,该如何获取各地代表的联系方式就成了第一个难题。这时候多亏陈存仁当时创办了国内第一份医药卫生报刊《健康报》,他们根据订阅的客户快速的制定了联系人名单,为后续的运动推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医学史上的2月23日:震惊民国的“废止中医案”

陈存仁创办的《健康报》

在众人的努力下,3月17日中医各地代表在上海参加了全国中医师抗争大会,成立总联合会、组织赴京请愿团。中医界通过发电、通告、上访情愿等方式,终于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并在请愿团回上海后的不久就收到了批谕:

“谕据呈教育部将中医学校改为传习所,卫生部将中医院改为医室,又禁止中医参用西械西药,使中国医药事业无由进展,殊违总理保持固有智能、发扬光大之遗训,应交行政院分饬各部,将前项布告与命令撤销,并交立法院参考。”

至此,轰轰烈烈的民国“废止中医”事件以中医的自救成功告于段落,中医界依靠着自己的底蕴和团结赢回了属于他们的尊重。

医学史上的2月23日:震惊民国的“废止中医案”

后排左起:张梅庵、张赞臣、蒋文芳、岑志良。前排左起:陈存仁、谢利恒。

写在后面

1927年的“废止中医案”在当时引起了国内的轩然大波,在我国的医学史上画上了浓重的一笔。究其原因在于医疗健康是国民生存的基础需求,而有人试图为其赋予“政治”色彩,自然会遭到大众的反感和抵制。

中西医之争自打民国时期起,一直延续至今。关于中医好还是西医好的争论不绝于耳,尤其是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今天,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仍然此起彼伏。吴医生师从西医体系,但家中不乏从事中医的兄弟姐妹。虽然在日常看待疾病的角度忽有辩论,但不能否认的是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其实我更愿意称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在中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刻做出过足够分量的贡献。

私以为,不管中医还是西医,能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方式就是好的方式。中医应该向现代科学体系靠拢,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和循证医学手段的辅佐将中医精髓内涵发扬光大;西医也应该学习中医的整体辩证思维,精进慢性病的病因学治疗,让患者更加受益。

总之,一切试图通过踩扁一个学科而抬高另一个学科的言行都是愚蠢的,逆群众和自然而行的言行永远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支持,以史为鉴,我们足以辨明是非。

医学史上的2月23日:震惊民国的“废止中医案”

中西医和谐发展,才是现代医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存仁《银元时代生活史》
  2. 裘沛然主编.《 中国医籍大辞典》
  3. 《江苏省志·卫生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