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他新年致股東信之前,巴菲特最近一次訪談的投資思考

美東時間2月22日(星期六)上午8:00(北京時間當晚9點),伯克希爾哈撒韋官網將發佈年報,投資者將看到期待已久的巴菲特致股東信,伯克希爾將在2020年5月2日舉行的股東大會。

此前的2019年5月,雅虎財經“大家”特別節目,在奧馬哈訪談股神巴菲特。這是目前可查的最近一次最全面的訪談。

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報之前,我們來重溫一下巴菲特最近一次的訪談記錄。我想抽取裡面對個人投資來說最為重要的部分跟大家講講。

沃倫·巴菲特是現代投資教父,近50年間,巴菲特一直經營著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擁有諸如GEICO、DQ等60餘家公司,以及蘋果、可口可樂及其他許多企業的少數權益。

825億美元的身家令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三富有的人,而他宣誓將這些財富盡數捐贈於慈善事業。

以下是雅虎財經視頻訪談的中文翻譯。


經濟繁榮和你有什麼關係?


主持人:首先來聊聊經濟形勢。顯然,我們正經歷著一場頗為持久的經濟繁榮?


巴菲特:真的非常持久。


主持人:在你看來,什麼信號預示著經濟熱潮的冷卻?


巴菲特:我會研究旗下企業的各種相關數據,我喜歡<strong>用數字說話。

每週我都會收到一些企業週報,但並不是告訴我六個月或三個月後的經濟走向,而只是告訴我旗下企業在發生什麼,它並不會對我現在的行動,比如購買股票或收購企業,構成任何影響。

這些數字中反映的事實確實很有趣,但並不足以成為我的行動指南,如果我們收購了一家企業,我們會一直持有。

我們會有豐收年、歉收年,也會有日常年份,有時會遇上災年,我們非常在意的是價格,但並不在意12個月後的情況如何。


主持人:但對這輪經濟擴張週期之長,你不感到驚訝嗎?


巴菲特:過去10年來,令我訝異的經濟事件太多了。

據我所知,從來沒有任何經濟學家討論過長期負利率的後果。你去讀凱恩斯、薩繆爾森乃至任何經濟論著,沒人認真探討過負利率的影響。

但我沒記錯的話,現在全球已有高達11萬億美元的負利率政府債務。

眼前的形勢前所未有,起碼從常識上講,我們從未見過這種情況:經濟持續向好、超低利率以及通脹水平極低,同時,政府赤字還在長期持續增長。

眼下的情況的確不同尋常,但不同尋常的事情時有發生,這也是<strong>我們做決策時不會依據經濟預測的一個原因。

我的搭檔查理·芒格和我過去54年來的所有決定,沒有一個是根據經濟預測做出的。

我們會對特定企業的未來業績做出商業評估,據此評估需要支付的價格。

但我們從不會因為看好明年或後年的經濟形勢,就認可一筆交易,也從不會因為經濟深陷危機低谷,就取消一筆交易,重要的是當時價格合理。


主持人:我猜,你也不怎麼關注那些悲催科學家(注:經濟學的戲稱)?


巴菲特:就投資而言,我對他們是完全不予理睬的。

經濟學不過是娛樂大眾的東西,如同綜藝節目一樣,我從沒見過哪個經濟學家成功完成企業收購,或是在股市中大賺特賺。

保羅·薩繆爾森倒是賺了不少,但如你所知,他曾是伯克希爾的大股東。經濟學家們不過是猜猜而已,經濟當中到處都是變量。

從嚴肅科學來講,蘋果是從樹上掉下來這件事,從不因時間流逝而改變。

不管是政治變革還是再多400個變化、變遷,這件事都不會改變,但經濟學變量不勝枚舉。

你得預計到,企業總會有起有落,當收購本地汽車經銷商或者麥當勞門店的時候,你不需要太注重收購時機,而必須是以合理價格做成合理的買賣,確保自己收購的是一家經營得當的好企業。

你不會說,我之所以要收購這家企業,是因為今年經濟增長率是3%而不是2.8%之類的話。


主持人:我們聊聊槓桿。人們擔心企業債務,也擔心高達22萬億美元的聯邦政府債務。我們應該減少政府債務嗎?如果應該減少,該如何減少呢?


巴菲特:當經濟繁榮時,政府赤字如果高達GDP的近5%,完全不需要擔心。

國會兩黨都不大擔心政府債務問題,我們的通脹水平不該這麼低,但事實就是這麼低。

所以我才說,不要為了經濟分析而勞心勞神。因為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做經濟分析發不了財,如果你看看福布斯富豪榜,你會發現,通過分析經濟形勢躋身富豪榜的人幾乎為零。


水哥小結:<strong>用數字說話,而不是經濟學理論!


投資者應該持有多少現金?


主持人:伯克希爾有逾一千多億美元現金,你說過,你一直想把伯克希爾打造成一座非常安全的城堡。你認為,一位普通投資者持有的現金應占到多大百分比?


巴菲特:這<strong>取決於投資者的個人情況。

如果你需要靠週薪過活,總得在手頭留點現金,你肯定不能刷爆信用卡。

但如果你的房貸已經結清,生活開支不高,而且已經有合理的多樣化投資組合,那你不需要現金。


主持人:與伯克希爾公司相比,你本人的生活可以更加不需要現金?


巴菲特:對。伯克希爾得對保險進行賠付,投保客戶可能遭遇颶風災害等意外,伯克希爾可能要賠付數十億美元。伯克希爾有100多萬的股票持有人,指望我把公司經營好,確保安然度過各種意外。

但對我個人來說,即便我退休了,我也有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股票投資組合,這些組合每年會支付給我大約三萬美元的分紅。我的孩子已長大成人,房貸等一切都已結清,我不用太擔心手上沒有足夠的現金週轉。


水哥小結:<strong>投資有風險,All in 不是每個人合適的選擇!


投資蘋果公司,就像投資一個農場


主持人:聊聊蘋果公司吧。你持有大約450億美元的蘋果股權,你會密切追蹤蘋果公司的最新情況嗎?


巴菲特:<strong>如果需要密切追蹤一家公司的動態,那你就不該擁有這家公司的股權。


主持人:真的嗎?


巴菲特:當然了,<strong>如果你買下一座農場,你會隔三差五去農場看看玉米長多高了嗎?

你會因為有人說受出口影響、今年農產品價格料將走低而過分擔憂嗎?

當你買下這座農場時,想的是一直持有它。

我在1980年代買下一家農場,我的兒子經營著農場,但我只去過一次。就算我在旁邊盯著,農作物也不會長得更快,我在旁邊喊著“加油,加油”助威,也於事無補。

我知道農產品價格會漲漲跌跌,我知道有些年份的收成會好過其他年份,但既然我已經買了農場,我不會在意經濟預測之類的勞什子。

我在意的是,農場可以常被到悉心照料。我希望收成越來越好,而結果大體上也是如此。

事實上,100年前這座農場或許每英畝可以收穫30蒲式耳,甚至35蒲式耳玉米。而到今天,收成好的年份能收穫200蒲式耳。

這個國家在不斷進步。與數百年前相比,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越來越小,因為我們越來越擅長農業耕種了。

不論種的是棉花、玉米還是大豆等各式各樣的作物,你我都是受益者。


主持人:所以,蘋果公司就像一座農場?


巴菲特:對,這是一筆長期投資。

如果你擁有鎮上最好的汽車經銷商,最知名的品牌,交給優秀管理者來經營就好了。

你不必每天都到店裡問“今天來了多少顧客?”;你也不會說,“我覺得利率略有上升,也許我們應該減緩銷售”,你不會這樣做的。

在買下這家店的時候,你就清楚,一年有365天,你要擁有這家店20年,那就是7300天。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事物會不斷變化,如果日常瑣事都要看得那麼重,你就不該買下它。


水哥小結:<strong>長期主義,時間長度是一個面,選擇值得長期的股票是另一面!


為什麼還不買亞馬遜?還會買嗎?


主持人:你剛剛提到亞馬遜是遊戲規則的顛覆者,你很欽佩傑夫·貝佐斯,他在全美富豪名單高居首位,你為什麼還沒買入亞馬遜股票?還有買入機會嗎?你會買亞馬遜股票嗎?


巴菲特:我一直很欽佩傑夫,20多年前我第一次見到他,我當時就覺得他有過人之處,但是我沒有想到,賣書起家可以走這麼遠。

他有遠謀,並且有令人不敢相信的方式讓想法落地,有些事真是天方夜譚。

不過,我錯過的獵物太多了,即使我能更早認識比爾,我想我仍然會錯過微軟,那不是我能玩的遊戲。

<strong>我並不會操心在自己在“能力圈”之外錯過了什麼,錯過自己能力圈之內的股票,那才是重大失誤,但你沒有看過我犯這些錯誤。

我錯過網景之類的公司根本算不上錯誤,要我說,也許有5%、最多10%的公司在我的能力圈內,我應該能理解他們的商業邏輯。


水哥小結:<strong>不要想著賺到所有的利潤,但是必須要賺到自己能賺到的那部分!


伯克希爾內部重要的人事安排


主持人:你曾說過,阿吉特·賈恩和格雷格·阿貝爾身上流淌著伯克希爾的血液,自他們被提拔為副董事長以來,是否已經有所作為?日後他們會成為沃倫和查理這樣的好搭檔嗎?


巴菲特:不,他們之間沒有關聯,他們各自經營不同的業務。

阿吉特不會插手其他業務,他全部心思在保險業務上,格雷格從不插手保險業務。而現金、資本之類的東西,是由我來考慮的。

他們經營著兩項龐大業務。阿吉特的業務涉及數千億美元資產,而格雷格的業務能帶來1500億美元營收。按淨值算,他們都能躋身全美前10或者前15,這兩項業務確實非常龐大。


主持人:不過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完全像你和芒格?


巴菲特:對,查理和我是合夥人關係,我們會全盤考慮公司的方方面面。

我們始終是這麼做的,目前依舊如此。


主持人:託德和特德怎麼樣?沒見你提起他們?


巴菲特:他們各自管理著130億美元的資產,其中包括他們經營的伯克希爾養老基金。

伯克希爾有1730億美元權益資產,除此之外,我們還有80億美元的養老基金,加起來是1800多億美元。

他倆管理的資產累計260億美元。對這260億美元,他們享有完全的自主權,不需要向我請示。

月底時,我會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他們一般不會做什麼大動作,不會頻繁交易或者其他類似的事情,不過我要看的是他們做出了什麼樣的變化。

例如,託德做過兩三筆私募形式的小型投資,我很清楚那幾家公司都是做什麼的,但它們的名字我不能告訴你,那是他的心頭肉。


主持人:

其中一家是不是甲骨文,伯克希爾曾對甲骨文有過一筆投資,後來清倉了。那是他們做的嗎?


巴菲特:不,那不是他們做的,是我做的。


主持人:你當時還說,你看不懂甲骨文的商業邏輯,所以你才清倉的。如此說來,你當初為什麼買入甲骨文呢?


巴菲特:這是個好問題,我給不出一個好的答案。

我看得到(雲業務的)發展,但<strong>我對雲業務瞭解得越多,越覺得自己對雲業務不甚瞭解。


水哥小結:<strong>能力圈以外的,就讓它在外面吧!


是否在意分析師對伯克希爾的研究?


主持人:巴克萊銀行發佈了一篇研究筆記稱,他們下調了對伯克希爾的每股盈利預期,你會讀這些東西嗎?


巴菲特:不會。<strong>一定要說讀過,我也許偶然會讀到它,但我不會特意找它來讀,這對我們毫無影響。如果我花時間讀這些,那我就沒時間讀上市公司年報了。

我們不會因此改變行事方針,我也不會通過它來知道我們未來能有多少盈利。

正如我在年報中所述,在伯克希爾,我們不會準備月度財報。敢明確這麼說的公司,恐怕只有我們。

準備月報毫無意義,我知道錢都在哪裡,我大體知曉公司的財務狀況,但那又如何呢?

我本來就不會為保險銷售設置什麼季度業績目標,或其他更糟糕的事,查理也很清楚公司的現狀如何,我們都知道哪塊業務蒸蒸日上,哪塊業務毫無起色,我們當然知道錢在哪裡。


主持人:瑞銀開展了一項伯克希爾投資者調查,結果顯示,投資者最關心的五大要事分別為接班人選、投資業績、併購機會、股票回購以及保險利潤。你會讀這些調查嗎?你對結果感到驚訝嗎?


巴菲特:不會,但是我並不反對調查結果,我很慶幸有人能理解我們。


主持人:那些還是你的投資者。


巴菲特:

對,這至關重要。

回頭看,1956年我剛剛成立合夥企業,也就是日後伯克希爾的雛形時,當時有七個人圍坐桌邊共進晚餐,主要是我的親戚們。

我說,這就是合夥人協議,遵照內布拉斯加州的法律起草,篇幅四到五頁,各位無需通讀條款,但這有大概半頁紙的“基本準則”,我想讓各位讀讀這個。

如果你認同這些,比如合夥人之間的互動方式、共同期望以及其他種種,我們就能合作,如果你不認同,那也沒事,我們只是做不成合夥人罷了。

如果我要與某人締結合夥人關係,我希望能相處融洽,一旦成了一家上市公司,就得接受形形色色的新股東。

不管他們覺得伯克希爾應該發放大額分紅還是拆分股票,我都不能控制新股東加入,因此,以我的言行及其他方式,盡力從公開市場上吸引想要的股東,把不想要的股東排除在外。

我記得沒錯的話,創建了普賴斯會員商店的索爾·普賴斯當初就是坐下來,首先搞清楚了哪些人不是他的目標客戶,他建立了一套能夠排除非目標客戶的體系。

(注:索爾·普賴斯創建普賴斯會員商店,於1993年與好市多合併,逐步形成了今天好市多的商業版圖。)

哪些客戶是他不想要的呢?他不想要只買一盒牛奶的顧客,因為他們會讓籃子裡裝著200美元商品的顧客增加排隊時間,所以,他通過收取會員費,讓所有“湊熱鬧”的客源去7-11。

我們想讓伯克希爾排除那些對公司抱有與我們不同期待的人,這是為他們著想,我衷心希望他們能找到合適的公司。

如果你經營的是一家教堂,你肯定希望濟濟一堂的,最起碼都是想要聽你佈道的人。

你不希望每週換一撥人,說“天呢,我得找一批新追隨者”,“我得出去找些投資者聊聊,讓他們這週日來我的教堂”,因為教堂裡的席位就那麼多。

伯克希爾只有大約164.5萬股A類股,這些股份就是席位,我想要與我意見一致的人坐在上面。


主持人:這是“伯克希爾教會”。你投資了傑米·戴蒙的摩根大通,為什麼會買這家投資銀行?


巴菲特:因為我能看懂銀行,當時摩根大通的開價與未來前景相比也非常合適。

我堅信,十年後摩根大通的股票會大幅增值,我感覺我的判斷大概率是正確的。

我並不認為,摩根大通會是所有投資中表現最為出色的一個,但我確信,這筆投資不會令我失望。


水哥小結:<strong>投資的道路上都是孤獨的,堅持對的事情,堅持自己!


互聯網帶來的風險


主持人:你曾談到,技術發展速度快於人類理解力的進化速度,社交媒體、Facebook、谷歌和俄羅斯網絡水軍的出現,是否就是例證?你對此感到擔憂嗎?


巴菲特:我認為,網絡對人類構成了實實在在的風險,更別提虛假信息帶來的問題。

我們旗下擁有22000餘英里鐵路,有些鐵路承運氨氣,有些鐵路承運氯氣和其他東西,我們必須承運它們,我們別無選擇,法律要求我們履行承運義務。

我寧可在無網世界開展這些業務,這比在網絡世界裡要強。

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但網絡問題,在於它的瞬息萬變。你難以預料自己是否會碰上一些瘋狂的傢伙,比如把炭疽桿菌塞進信裡,網絡會放大這些事情。

我們都見證了9/11事件中19個恐怖分子犯下的罪行,一旦某些瘋狂的個人、團體甚至個別政府運用一些工具這麼做,具有毀滅性。

我們並不清楚他們都掌握了哪些工具,情況隨時隨地都在變化。

我想再次引用愛因斯坦的話,“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使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戰會使用棍子和石頭”,這是個險象環生的世界。


水哥小結:<strong>水哥覺得互聯網有好有壞吧,事物總有兩面性,再次看到老爺子對自己的堅持!


如何看待馬斯克?


主持人:你怎麼看伊隆·馬斯克作為CEO的行事作風?


巴菲特:我認為,他還有提高的空間。

有些人善於發表有趣的言論,而其他人腦子裡總是繃著一根弦,擔心表達觀點會招致麻煩。

不過,他是個出類拔萃的傢伙,但我看不到有任何溝通的必要性。

我大概總共就發了七條推文,因為我的一個朋友替我註冊了推特,她給我打了不下一百次的電話,問我能不能發這條或者那條推文。

我想我大概對她說了七次“好的”,沒有一條推文是我親自寫的,我甚至不知道怎麼發推特。


主持人:你和伊隆交流過嗎?


巴菲特:他參加了“捐贈誓言”,我們見過一兩次,不過那是很多年以前了,七、八年了吧,他一直沒來我們的年會,我也七、八年沒見過他了。


水哥小結:<strong>還是那句,投資的道路上都是孤獨的,堅持對的事情,堅持自己!


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戰?


主持人:聊聊中美貿易戰,你覺得唐納德·特朗普點名中國政府,提請他們注意的做法正確嗎?


巴菲特:我不予置評。

談起政治活動,我不會將自己的公民義務交給保密信託基金來打理(注:blind trust,信託人對投資方式不知情,避免從政者為自身需要影響政策決定)。大選的時候,我會有所行動。

人們會將我的看法解讀為伯克希爾的立場,但這些言論並不代表伯克希爾的立場,我只代表我個人。

我樂意討論中國,但是我不能和你聊中美貿易戰。


主持人:你認為中美貿易關係還存在改善空間嗎?


巴菲特:在我看來,中國和美國註定會是超越百年的超級大國。

他們永遠會是競爭對手,會是商業對手、觀念對手,是方方面面的對手。

我們確信,在不忘競爭的同時,美國與中國共同繁榮,才是最美好的世界。

在核武時代,誰都不想成為覬覦環伺的繁榮孤島。中國不想,俄羅斯也不想,大家都意識到了放任競爭失控的危險性。

在不敵對的情況下互相競爭,無論時代變遷,強國都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200年前的時代可以存在某個霸主國家,但現在世道變了,那些國家或許做了些你不感冒的事情,但這威脅不到世界的存在。

國家之間可以相互競爭,可以為了某些事情摩擦,但不可以把競爭視同於戰爭。當重要大國不能始終認識到這一點,世界才會真正受到威脅。


主持人:你認為中國與美國可以化解兩國之間的分歧,還是說衝突不可避免?


巴菲特:我認為衝突並非不可避免,每個超級強國都應該積極思考。

俄羅斯是一個超級強國,美俄擁有世界上90%的核武器,兩國必須意識到,只有當它們不再帶著“贏家通吃”的思維去看待世界,世界才是最美好的,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我們不能有“要麼美國觀念統治世界,要麼美國大棒伺候”的想法,中國不能這麼想,俄羅斯也不能那麼想,這是顯而易見的,必須確保事態不會升級,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斐迪南大公遇刺而爆發,是有概率的事件。

我問過一任總統,如果有人在半夜叫醒他,告訴他另一個國家絕對是發射核彈了,你會發起核反擊嗎?你有10分鐘的決定時間。

“我可不想承擔那樣的責任”,那你就得確保事態不會惡化到那種地步。


水哥小結:<strong>商業和政治,千萬別混為一談,但他們之間確實存在很多關聯性!


有些事引發關注,會在中國重大收購


主持人:你會在中國進行重大收購項目嗎?如果不會,你是否因此錯過極大部分……


巴菲特:答案是我們會進行收購。


主持人:你已經在觀望了嗎?


巴菲特:是的,有些事已引起了我們的關注。


主持人:

你會擔心中國法治環境差異和財務不透明嗎?


巴菲特:我當然要搞清楚中國的會計準則,顯而易見,一些業務會比其他業務更容易。

我需要在跨國投資時越過一個個小障礙,我能夠克服,只是不會像在過往交易中找答案那樣輕車熟路罷了。

我們更容易在美國進行重大收購,如果我感興趣的標的在美國之外,我就得做更多功課 ,但我享受做功課的過程。

十幾年前,我們在以色列進行了一項收購,當時我不知道那裡的稅率是多少,也不瞭解當地公司法,我當時想的是船到橋頭自然直,結果當然令人滿意,但我也不是自動就知道答案的。


主持人:與先前的談話相比,你似乎對在中國做交易持更開放的態度了。


巴菲特:我不這麼想,我一直是開放的。我們在中國已經完成了兩筆具有相當規模的股票購買交易,結果不錯。


主持人:哪兩個?


主持人:中石油和比亞迪,比亞迪是查理的項目,查理可是個中國通。


主持人:美國的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當然,其中多數與中美貿易相關,你對此感到擔憂嗎?


巴菲特:我為《財富》雜誌撰寫過一篇相關文章,文中也談到了很多年前的貿易局勢,當時美國貿易逆差在GDP中的佔比也很高。

我並不認為必須要貿易平衡,但我認為,如果貿易逆差不斷擴大而無法改善,隨著時間推移,它會發酵成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

美國其實就是在向世界其他國家輸送綠紙(美元),而他國則在向你輸送貨物。

他國人民生產內褲或者鞋子,他們從我們這裡得到綠紙,這事做得多了,這些綠紙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貶值的點子,會非常誘人,尤其是在他們想將綠紙變現換成別的東西的時候。

貿易逆差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但是如果貿易逆差的數額過大,我們就會作繭自縛,待到我們無法消減逆差的時候,就會成為問題。

我曾經寫過相關文章,其實貿易逆差是件好事,你只消輸出綠紙,別人就會供你吃喝,你不樂意這樣嗎?


主持人:我們正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


巴菲特:對,確實如此。美國把這叫作信用卡。


主持人:中國經濟正面臨近三十年來的最慢經濟增長,中國領導層把增速目標降至大約6.5%、6%,你對中國增速放緩及其對全球市場的影響感到擔憂嗎?


巴菲特:從全球市場的角度看,我毫不擔心,中國在未來依舊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回顧1949年以來的發展歷程,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1949年,中國大約佔全球人口的20%,但完全沒有發揮出自己的潛力。

中國人民非常聰明智慧,中國地大物博,發生的一切讓人難以置信,遊戲尚未終結。

不過,美國也取得了難以置信的發展,人均實際GDP已是我出生時的六倍,當時我們已經認為美國是個相當發達的國家了。

我父母不會相信的,他們大概會覺得,這孩子出生在美國真是生來的福氣,這是事實。

我們一路順風順水,但在近數十年裡,中國好像像颶風一樣後來者快跑。

中國人民讓這樣一個人口規模的國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認為這是前所未有的壯舉,我們也取得了相同成就,但美國的發展歷程更漫長。

這是日新月異的發展。1995年我第一次造訪中國,當時他們已經將中國經濟發展視為一個奇蹟,10年後我再度造訪中國,它又脫胎換骨成了一個全然不同的國家。


主持人:感謝你做客本節目!


水哥小結:<strong>最近很多朋友問我該不該配置美股、港股,水哥覺得,全球配置肯定是一個合適的行為,但中國市場的機會已經足夠多了,人的精力有限,關注能力圈之內的事情更重要!


備註:訪談實錄摘錄自“投資人記事”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