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身份看《美麗人生》緣何成為現代婚戀寶典

“一個瘦小的男人,被納粹用槍頂著後背,在看到兒子藏身的鐵櫃時,突然俏皮地眨了下眼,露出燦爛的笑容,無視納粹兇狠的吼叫,用小丑般滑稽的步伐邁向死亡······”

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身份看《美麗人生》緣何成為現代婚戀寶典

這幕電影史上的經典畫面,出自電影《美麗人生》,時隔多年,依然讓人淚流滿面。

1997年《美麗人生》在意大利首映,便轟動一時,一舉囊獲奧斯卡三項大獎,及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等全球各類70個獎項,迄今在豆瓣Top250排名第五,評分高達9.5分。

《美麗人生》以詼諧的調子、喜劇化的手法展現冷酷時代下的人間悲劇。雖然背景定格在二戰時期,納粹對猶太人的冷血管制和兇殘虐殺下,但卻沒有渲染悲慘和血腥,甚至連一次正面的殺戮都沒有,全片始終保持著較為明亮的色彩,即使在最黑暗的集中營裡,圭多父子臉上依舊神采奕奕。影片弱化戰爭,凸顯對生命的敬畏、愛的謳歌、戰爭的批判和人世的悲憫,至暗時刻的人性光輝穿透歲月,成為人們心中的永恆星光。

23年後,4K修復版在國內上映,同樣賺足了觀者的歡聲與淚水,不同的是,這次觀者近70%為女性,這部經典影片也從神壇踏進凡塵,被冠以“男人婚前必看影片”之名,並引發“我們真的配做父親嗎”等質問。

究其原因,除了人們天性中對美好情感關係的訴求,更多是對戀愛功利化及藏在女性獨立背後的“喪偶式”情感生活的不滿。影片展現出的戀愛智慧、甜美婚姻、家庭責任及犧牲精神等情節,為觀者繪製了一幅家庭關係的完美圖樣;同時,自信、樂觀且擁有有趣靈魂的男主角圭多,貼合大部分女生對另一半的期待。今天我將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角色,解讀《美麗人生》對現代情感生活的意義。

戀人的魅力


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身份看《美麗人生》緣何成為現代婚戀寶典

上帝沒給你高貴的血統,但命運會嘉獎你的自信

猶太青年圭多邂逅“從天而降”的日耳曼姑娘朵拉,一見鍾情。他誇張而熱情洋溢地歡呼“早安,公主”, 濃烈的愛意呼之欲出,同時不失對朵拉的尊重,不僅在朵拉心頭烙下深刻印記,也同樣成為無數觀眾心頭的一點硃砂。圭多還自比“王子”,與他瘦弱、矮小、謝頂的形象形成強烈反差,搞不好就成了笑話,但圭多的自信與坦然使之成為獨具個人魅力的幽默,在他與朵拉所接觸過的人之間劃出鮮明界限。

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最真摯、純潔的愛,便是基於尊重,始於自信。

亦如圭多叔父所教導:“學向日葵,向日葵向太陽鞠躬,鞠得太低的向日葵,已經枯死。”

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身份看《美麗人生》緣何成為現代婚戀寶典

沒有尊重就沒有性靈交流的平臺,過度自卑會把一個人埋進塵埃,讓人喪失努力的底氣,與幸運失之交臂。

自信則能破除人生不公平的初始設定,讓人勇敢追求所想所愛,贏得逆風翻盤的機會。自信是圭多人生的底色,也是這曲浪漫情歌的前奏。

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身份看《美麗人生》緣何成為現代婚戀寶典

為了接近朵拉,圭多冒充督學進入Francesco學校,被要求進行種族優越性演講時,毫不避諱地向孩子們誇耀自己“完美的耳朵、精巧的臍帶、美輪美奐的肌肉、婀娜多姿的臀部”

,引得朵拉輕笑出聲。圭多的自信源自他成熟的心理認知和智慧的人生態度: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發掘並展現自己的優勢。正因如此,面對有錢、有權、有地位的情敵——市政府政務官魯道夫時,他才沒有怯場,才有勇氣騎著刷了反猶標語的“綠馬”,如騎士般從魯道夫的訂婚宴上搶走了“公主”。

蘇格拉底說:“一個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和自信。主宰和戰勝命運的首要條件就是自信。”

自信是一種力量——一種漠視世俗偏見的從容,一種打破種族歧視的勇氣,一種跨越階級層次的毅力。一個自信的人,才有守望成功的機會。

虛偽的面孔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百年一遇

循環往復的日子消磨了生活的激情,但有趣的靈魂總能點燃意想不到的煙火。

從假裝“王子”,冒充“督學”,以及突然從朋友身後跳出來,張開雙臂呼喊“早安,公主”,到莫名其妙頂替魯道夫送朵拉回家,圭多獨特的出場方式,給朵拉帶來意外驚喜,像投入朵拉平淡生活的一枚石子,激起一圈圈期待的漣漪。

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身份看《美麗人生》緣何成為現代婚戀寶典

圭多的“瑪麗”遊戲,如同魔法般神奇。朵拉說,“找到合適鑰匙,就能打開她這個百寶箱”,一把鑰匙從天而降;朵拉想吃冰淇淋,就有人來報告時間。這一切都讓朵拉驚奇而興趣盎然,甚至親自測試,為圭多要來一頂幹帽子。看似神奇有趣的事情,不過是圭多有心的設計。

有趣的靈魂如絢麗的彩虹,在灰白寡淡的生活裡折射斑斕色彩。做一個有趣的人有很多方式,但首先你得是一個對生活足夠有心,且敢於嘗試的人。但相比於製造趣事,不偽飾、坦誠本性的靈魂才有更高級的趣味。

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身份看《美麗人生》緣何成為現代婚戀寶典

圭多那段赤裸熱辣的表白,雖然讓人臉紅心熱,卻是情到濃時的自然呈現,是人類本真的坦然流露,比起魯道夫的虛情假意,這樣的靈魂更透明澄澈。

《怦然心動》裡有句臺詞:“有些人淺薄,有些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麗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後,會覺得其他人只是浮雲而已。”

享受水乳交融的歡愉,更愛有趣靈魂的共振,這才是愛情最美妙的狀態。

愛情的浪漫莫過於,願意為你浪費時間

有段時間,網上曾流行過“為什麼男生越來越不愛追女生了”之類的文章,我以為對方會從人性心理等角度深度剖析,或者以接地氣的方式釋惑支招,結果卻是披著雞湯外袍的功利主義和利己主義的指責與貶損。

他們把愛情當作“散裝零食”,按斤計價,追愛過程中做過的每件事都標好價格,索取等值回饋,如果你天枰上的砝碼沒有隨他們的付出正比增加,就是愚弄他們的感情,浪費他們的時光。在戀愛開始前,他們會在心裡進行復雜的演算,沒有把握得到就放棄開始。

若如此,圭多和朵拉的愛情還沒來得及播種就已消亡,最後圭多和一個其貌不揚的猶太女子結婚生子。其次,無論是外貌、地位、還是財富,圭多都遠不如魯道夫;其二,法律不允許猶太人和日耳曼人通婚,就是他們之間難以跨越的鴻溝。此後,世間怕再難覓真情,唯餘門當戶對的交易。

對得失錙銖必較的人,不過是打著愛情的旗號嫖娼,你敢指望他與你風雨同舟嗎?

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身份看《美麗人生》緣何成為現代婚戀寶典

湯顯祖在《牡丹亭》裡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愛情的奇妙在於,你不知於何時何地何人會突然闖入你的世界,名字成為鐫刻在你生命裡的咒語,短的是三兩行情詩,長的是一生陪伴。

愛情的動人在於,修煉愛情的過程道阻且長,不到生命的盡頭,你永遠不知道結局,卻依然堅信: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愛情的浪漫在於,也許最後我也沒辦法成為你的全世界,但我依然願意為你浪費時間,只是為了更接近你的全世界。

愛情最大的悲哀,便是“如果當初”。若你真的喜歡一個人,先不要急著計算得失,揣測結局,試著努力闖進Ta的世界。如果成了,恭喜你,付出後的得到會倍加幸福;哪怕最後分道揚鑣,至少你曾是那個世界裡獨一無二的一米陽光,亦不負曾經情深。

丈夫的責任

老話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戀愛時的風花雪月,被婚姻裡的柴米油鹽撣成一地雞毛;曾經的海誓山盟,被平庸瑣碎的日子移為咫尺天涯。婚姻,理所應當成了愛情的殺手。其實,婚姻不過是某些人逃避真相的替罪羊。要知道,平淡才是生活的真面目。

曾經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濃烈愛意,在經歷婚姻的蜜月期以後逐漸消解,歸根究底有兩點:一是拋棄了戀人的魅力;二是未承擔丈夫的責任。圭多和朵拉的愛情之所以永葆新鮮,就在於圭多牢牢把握了這兩重身份,給平凡的日子儀式感,積極分擔家庭責任,成為幸福的保護傘。

智慧的儀式感,避免生活只剩一地雞毛

《小王子》裡有段經典對白:

小王子問狐狸:“儀式是什麼?”

狐狸回答:“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這些與往常不同的日子或時刻,與漫長的歲月相比,如滄海一粟,但卻擁有照亮和溫暖一生的力量。

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身份看《美麗人生》緣何成為現代婚戀寶典

那個浪漫的雨夜,奎多從階梯上鋪下長長的紅毯,紅枕頭當傘,小心翼翼地呵護朵拉順著紅毯緩緩走下臺階,雖然沒有華美婚紗,沒有牧師致辭,沒有嘉賓祝福······但成了朵拉心裡最美的婚禮儀式。未來任何一個平庸日常裡,當她回想起這一幕,都會感到溫暖而甜蜜。

我們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是平凡的,在漫漫歲月裡,絕大多數的日子都註定囿於茶米油鹽的平淡。儀式感則是靜水裡的落花,提醒我們近處的詩意;亦是夜空裡的煙火,驅散黑暗的陰霾。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弗蘭克爾,是納粹集中營裡的倖存者,在幾近崩潰的日子裡,他靠著反覆回憶與家人相愛的日子,在混沌黑暗的險境中,重拾活下去的勇氣,並加深他生命的意義。而那些被回憶起的日子,往往就是平日裡用心留下的儀式。亦如奎多的“早安,公主”,讓集中營裡的朵拉熱淚盈眶,為她驅散內心的惶恐擔憂,給予仰望星空的力量。

儀式感是平庸生活中的一絲倔強,是一地雞毛上的風花雪月,是未來歲月裡的彩蛋。

忙碌的日子,別忘了說“晚安”;

平凡的生活,別忘了給擁抱;

特殊的節日,別忘了送“心意”。

你給予生活的儀式,都會成為驚豔記憶的美好。

陽光下的向日葵,風雨裡的保護傘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圭多總是花樣百出地為朵拉制造驚喜,即使婚後五年,也不忘施展他的“小魔法”,用“意念”控制木櫃移動,將鮮花送到朵拉麵前。這樣的愛意也融入了家庭教育裡,當兒子喬舒亞從木櫃裡跳出來,張開雙臂歡呼“早安,公主”,像極了熱情洋溢的圭多,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對待女性也一定是溫情的。

即便在黑暗殘酷的集中營裡,圭多依然想盡辦法保護孩子,溫暖妻子。他冒險偷溜進廣播室,故作輕鬆地向妻子報平安,安撫妻子的擔憂。他藉著在餐廳當侍者的便利,偷偷將喇叭朝向窗口,播放定情時的歌曲《船歌》,在冰冷黑夜溫暖妻子內心。在解放前的黑夜,拼盡全力營救妻子的身影。這一幕幕都讓人感動難忘。圭多不僅是陽光下的向日葵,更是風雨裡的保護傘。

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身份看《美麗人生》緣何成為現代婚戀寶典

反觀現在的婚姻,隨處可見“喪偶式”生活。馬東曾用綜藝節目名調侃:“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兒”。丈夫在家庭生活的缺失,造就了“喪偶式”婚姻處境,女性獨立自主的精神追求,反成了“能者多勞”的重負,既要為生計在職場上“廝殺”,又要為丈夫在廚房裡操勞,更得為孩子在教育上籌謀。明明有丈夫,卻活成了孤膽英雄;明明有個家,卻反而更孤獨。

朵拉可以放心向世界展露脆弱,而“喪偶式”婚姻裡的妻子卻玩命地穿上鎧甲。相比之下,圭多可謂是現代女性心裡的完美丈夫。

生命如此漫長,苦難與不公總是在所難免,你可以不夠高、不夠帥、不夠富有,但你一定要開足馬力想辦法,去抵抗人生中的痛苦,為愛的人“造糖”,守護家的溫暖。

父親的智慧

一個男人在經歷戀人和丈夫兩個身份後,還會得到另一個意義深重的身份——父親。這個身份遠比前兩個身份的責任更重,也需要更多愛的智慧與犧牲。

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身份看《美麗人生》緣何成為現代婚戀寶典

家庭溫度決定孩子的成長方向

《晏子春秋》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橘因生長的水土不同,便結出不同的果實。人亦然也。爭吵不斷、彼此漠視的家庭環境,就像乾涸的土地,生長於此的孩子難以汲取愛的養料,不懂得施予愛和獲取愛,面對磨難缺乏乘風破浪的底氣。而溫暖寬和的家庭環境,則是肥沃的土壤,給予孩子充足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每天早晨,迎著溫暖的陽光,圭多載著朵拉和喬舒亞去上班,歡笑灑滿街巷,他們幸福地吻別,溫馨和樂沁潤人心。圭多充滿儀式的“早安,公主”,不厭其煩地述說著對朵拉的濃情蜜意。在愛的薰陶下,喬舒亞也學會了向母親表達愛意。

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身份看《美麗人生》緣何成為現代婚戀寶典

在喬舒亞五歲生日這天,為了迎接外婆的到來,圭多和朵拉一大早就開始裝點房子,準備豐盛美食,每個人臉上都漾著幸福的笑。這些都是父母傳遞給孩子愛的信號,是精心構建的溫暖港灣,讓孩子自由而茁壯地成長。

家的溫度,是孩子成長的先決條件,指引他生長的方向。溫馨而愛滿的家庭氛圍,就像隱形的翅膀,讓孩子有勇氣闖蕩人生,有底氣搏擊風雨,更有信心守護所愛。

你是世界的小丑,卻是孩子的菩提

影片的後半部分是重頭戲,人性的光輝展現得淋漓盡致,父親的智慧與偉大更是深入人心。

在去集中營的路上,他將前景渺茫的焦慮藏在心裡,用善意的謊言騙兒子“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旅行”。他甚至冒險將德國軍官嚴厲的訓誡,翻譯成充滿童趣的遊戲規則,“誰先拿到1000分,就可以得到一輛真的坦克”,黑暗恐怖的集中營成了喬舒亞眼裡的大型遊樂場。

圭多以遊戲之輕祛戰爭之殤,小心翼翼地守護孩子純真、脆弱的心靈。

父親的智慧在影片中不勝枚舉。當喬舒亞堅持不下去,鬧著回家的時候,圭多並沒有用嚴厲的態度、命令的語調強迫孩子留下,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收拾行李,並遺憾表示:“可惜我們領先在前卻棄權,其他孩子將贏走坦克,我們本可以開著坦克回家,現在卻要坐巴士······”還叮囑室友小心“伺候”坦克,最後成功讓孩子再次投入“遊戲”。圭多強大的共情力,順應孩子心理特點的諄諄善誘,展現了他超凡的教育智慧。

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身份看《美麗人生》緣何成為現代婚戀寶典

在解放前夜,圭多為了營救朵拉,被納粹抓住,路過兒子藏身的鐵櫃時,他衝兒子俏皮眨眼,展露燦爛的笑容,甩著雙臂,踏著正步,昂首赴死。圭多用生命,為兒子圓了“童話”。

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喬舒亞無疑是幸運的。這個童話般的遊戲,守護了他純真的心靈,成為他幸福一生的源泉,讓他能以樂觀的心態笑對人生風雨,以純潔的心靈追逐愛與自由。

結語

幽默、搞怪的圭多用滑稽的動作讓我們捧腹大笑的同時,也感受著完美戀人應具的魅力和浪漫,思考著為人丈夫背後的責任與擔當,咀嚼著為人父親背後的智慧與堅強。

但完美的家庭關係,並不是男人具備了上述品質就夠了,女性也應該具備同樣的品質,承擔一部分責任,做出一定的付出。

與“早安,公主”同樣觸動人心的,還有“讓我上車”。朵拉,她並不是只願意享受愛情裡的甜蜜和幸福,她也同樣具備承擔愛情背後的責任,甚至自我犧牲的精神。

從戀人、丈夫、父親三重身份看《美麗人生》緣何成為現代婚戀寶典

人生如故事,故事亦人生。如果你能抱持一種演一出好戲的理念,去經營生活,你就會擁有一個電影般的美麗人生和幸福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