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比較實用的育兒經驗?

用戶5547788937


要說值得分享的育兒經驗,就從我自己來說吧,我是一名初中教師,見過了形形色色的學生,對許多不同孩子的家庭條件和家庭教育理念都有過了解,結合這些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儲備了一些自己的教育想法。用於我自己的孩子身上,他現在三歲了,我覺得收穫還蠻大的。下面就說說我的經驗吧。



1.這一條是針對家長的,想要教育好一個孩子,一定要學習,多看書。養豬養牛都要看著書養才能高產,養育一個孩子更得下很大的力氣了。從書中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畢竟這些都是被大多數人證明的有價值的東西。我在看了孫瑞雪的《愛和自由》之後,知道了愛是我們一生能給孩子的唯一重要的東西。讀了《完整的成長》之後,我認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情緒,有自己的成長套路,我們只需要創造好他成長的環境就可以,不需要按著我們自己的想法強行的干涉孩子的成長。讀了《西爾斯親密育兒練習手冊》以後,我知道了親密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生長髮育有多麼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從一開始就很注意培養這種親密的親子關係。這些都是我從書中學習到的,如果不是從書中看到這些,等我真正自己悟出來,可能就錯過了孩子最好的教育階段,遺憾終身。


2.第二條還是對家長說的,結合我自己的親生經歷,一定要讓孩子多去探索,不要因為怕麻煩,怕浪費時間,怕受傷等其他一系列的原因,限制孩子的活動。在我家孩子開始會走的時候,家裡老人就怕孩子受傷,經常把“不能”掛在嘴邊。“不能玩土,裡面有細菌”“不能刨土,沙子進眼睛裡會瞎的”“不能去樹林裡,裡面有壞人”“不能踩水坑,鞋子溼了會生病,腿疼,會斷的”等等,每當孩子想要去探索的時候,等待他的永遠只有一句“不能”。包括我在內,好像也是這樣的,很多時候耽誤了孩子認識世界的機會。有一段時間,我就發現孩子特別的敏感,膽小,遇到陌生的東西,或者到了陌生的環境都顯得特別的拘謹,比如到了遊樂場,很多孩子都能自己獨立的玩耍,他卻不行,必須要拉著大人的手才可以。我才恍然大悟,其實是我們一直在嚇唬這孩子,傷害了他探索的勇氣。後來我決定改變這種養育方式,一開始想轉變過來真的很難,沒辦法,那我就陪著他轉變吧。在小區裡,你就會發現一對身影,大人帶著頭跳水坑,帶著頭的溜牆頭,帶著他用土蓋一座城堡,帶著他在沙窩子裡打滾。呵呵,從那個時候起,我才真正的找到了做父親的快樂。那種無比的快樂。自然,孩子樂觀了許多,膽大了許多。



我想說,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做父親,我會陪著你一起成長。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賬號,裡面的一些育兒經驗可能對你有用。

養育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希望我們都痛並快樂著!

對了,我也有一事相求,每天要去上班的時候,孩子就哭鬧。這是分離焦慮,怎麼才能很好的分離呢?愁。


臭爸爸育兒分享


我家寶寶現在81天了,這八十一天讓我真真的體會到了養孩子的不容易,尤其是對於我這樣一個新手媽媽,從學抱孩子到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搞得我每天身心疲憊,還好現在我已經有了些許經驗。

一、寶寶吐奶嚴重

我家寶寶從生下來就一直吐奶,每次都是噴出來的,甚是嚇人,吃完奶拍完嗝立好久之後放床上還總是嗆著,可能因為不舒服的原因,她總是睡不好,睡一會兒就鬧,有時睡醒還吐,所以每次她睡覺我都不敢離開,怕她嗆著。真是熬人!家裡老人一直說孩子吐奶是正常現象,所以最初我們並未帶她去醫院,可後來上網查寶寶吐奶的情況,說有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兩種情況,看完之後就擔心孩子有啥問題,就趕緊帶她去看醫生,醫生看完就給開了小兒的嗎丁啉混懸液(治療消化不良、腹脹、噯氣、噁心、嘔吐),讓吃一個星期看症狀會不會有所緩解,如果沒有緩解就要去兒童醫院做檢查,看是否是幽門狹窄(若是還要做手術)。吃完藥,寶寶吐奶真的好了很多,睡覺也睡的好了。

二、溼疹

我家寶寶的溼疹就如圖片這麼厲害,出了月子就成這了,去看醫生,醫生說寶寶太小不讓用藥,就用金銀花和艾葉熬水擦洗,很多有經驗的寶媽告訴我溼疹也不能捂,於是我開始關暖氣,定期給房間通風,同時早晚用金銀花加艾葉熬水給寶寶洗,寶寶的症狀就一天天的減輕了。但後來天氣稍微熱點,就有反覆。所以直到現在我都一直用金銀花和艾葉水每天給寶寶洗。醫生說溼疹主要是預防,事實真的如此.

三、把屎把尿

因為婆婆的原因,我家寶寶從月子裡就已經開始把屎把尿了,後來可能寶寶養成習慣了,一想尿就哭,晚上我給她用尿不溼她都不尿,一直哭,所以到目前出了出門,我們幾乎沒用尿不溼。但網上關於把屎把尿眾說紛紜,有的說太早把尿,不僅對脊椎不好,孩子還容易脫肛,著實讓我下了一跳,還好我家寶寶沒有。所以,我建議等寶寶兩三個月後再把屎把尿。



溜溜的玩具世界


在小嬰兒時期想方設法滿足寶寶的睡眠需求。乍一聽,像是廢話。

我孩子月子裡肚子脹氣,睡眠時間很零碎。雖說不是一放下就醒吧,但也是躺不過半小時。

我孕期的時候讀育兒書籍,別的沒記住,就知道小嬰兒必須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來幫助成長。

然後,我就各種嘗試讓寶寶安睡的方法:1)趴在媽媽胸口睡。大概是因為聽見了熟悉的心跳聲,寶寶趴在我胸口的時候睡的比較安穩,而且入睡比較快。缺陷就是新媽媽太勞累,傷腰椎。我當時嘗試後背墊枕頭,塞被子,用孕枕等方式儘量減少腰部的受力。(2)趴睡。這個大家可能都知道,趴睡有一定的風險,容易導致窒息。但是我娃一趴著,就能連續香甜的睡好幾個小時。老母親實在無法捨棄這麼好的方法。所以,我就把寶寶周圍東西都清理乾淨,不留下任何潛在的風險。然後我和照顧孩子的老人輪番保持清醒,就怕孩子不小心憋著了。所以這個方法的缺陷是大人們非常累,嚴重缺覺。

但是,寶寶脹氣的時間也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倒是一直充足的睡眠,讓寶寶的作息越來越有規律,生長髮育各方面都很好。

所以,我覺得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些難以兩全的選擇。這個時候就要抓住重點,不要糾結於細枝末節,先解決大的問題,然後再梳理小的細節。


Myla1826


順從天道,把最好的最天然的給孩子就是最好的愛

我之前沒有學過太多育兒理念,但喜歡順從天道,覺得人活在人世間,順從天道才是最好的!所以對孩子我本能的有幾個不可動搖的鐵原則就是,順產,母乳餵養,還有最重要的親力親為,自己孩子自己樣!

所以在我堅持了順產和母乳餵養後,我們孩子在身體上用現在流行的話說,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現在四歲了,沒有生過病,偶爾發燒喝水加多睡覺就好了!所以對孩子生病吃什麼藥我很無知……孩子協調能力,運動能力等體能明顯比同齡孩子要好。

再說親力親為,孩子一歲九個月前,我們夫妻兩地分居,雙方父母不能幫忙,我們剛買完房請不起保姆的情況下,我堅持自己一個人帶孩子,事實證明我是對的。

首先我們親子關係非常好,孩子跟我很親,我在自己撫育孩子過程中,越來越能展示出母性的魅力……我的心態也一天天成熟包容起來。

其次,我特別瞭解我的孩子,更有助於我知道如何引導她。孩子是我一天天摸大的,我對自己孩子性格特點特別瞭解,在看了好多育兒書籍後,更知道如何去引導促進孩子個性的發展。

再次,自己養育孩子有助於我們夫妻關係和睦。在沒有老人幫忙的情況下,夫妻更同心地去一起養育我們共同的愛的結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夫妻感情也隨之更為密切,抱團,升溫……而良好的夫妻關係又反過來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最後,養兒方知父母恩。養育孩子的辛苦,讓我們更加理解孝順我們的父母,我們大家庭也更加和睦。同時,父母不給我們帶孩子,也有助於他們安享晚年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同時,我們孝順父母的行為我相信也會反過來影響孩子,孝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有自己的爸爸媽媽,孩子更加有家庭觀念的責任感。

所以,我很感激自己遵從天道的行為。同時,我在育兒過程中,看了好多育兒書籍,也慢慢整合了自己成長中的創傷,傳統教育模式下控制孩子給我帶來的壓抑,我終於能理解接納自己中,讓自己打開心,放開思維框架的束縛,重新找回了久違的自己……總之就是我做到了,發現自己,看見孩子,收穫幸福......感謝上天給我做的一切安排,給我做了最好的安排……


西西149069710


最好的經驗當屬萬能的菜籽油了,哈哈😄小寶寶小的時候容易紅屁股,然後學走路的時候經常會摔跤磕碰受傷,這個時候就會給孩子擦自己農家打的純天然菜籽油(有些地方用茶籽油),效果都很好,屁屁基本上第二天就不紅了,如果是淤青的地方也會消腫 一些。記得我家老大一週歲多的時候手指頭被我汽車門夾了,當時打死自己的心都有了,腫很大,趕緊先拿菜油整個手都擦上,然後去醫院拍片,好像骨頭沒事,回來繼續擦菜油,第二天基本上就一點點腫了。也不知道什麼原理,反正從我爺爺奶奶輩,可能還早,我們溫州就一直有這個習慣。月子裡的寶寶,容易紅和褶皺的地方都會擦越是陳年的菜油說是用越好,很多家長都會給自己的待出嫁女兒提前備上一瓶陳年菜油。


陳燕149066893


我家寶寶找你出生就一直是我自己帶他,公公婆婆有工作,沒有和我們在一起住,寶爸要上班。所以帶孩子和作基本家務都是我自己來完成的!

寶寶不會爬的之前,每天早上給寶寶餵過奶,之後讓寶寶躺在客廳的嬰兒床,給他放一些輕柔的音樂,或者用故事機放著兒童故事,我自己開始吃早餐。吃完早餐之後簡單收拾一下家務(在這同時也要注意關注寶寶的情況,時不時去逗逗寶寶,和寶寶說說話)作完這些之後準備好出門的水杯,紙巾,溼巾,寶寶的小餅乾等。換好衣服帶寶寶下樓在小區裡和其他的寶寶家長們一起聊聊天,交流交流育兒心得。

10-11點回家,我家寶寶覺比較多,這個點要睡一覺,(我會給寶寶作頓加餐,時間不允許的話可以用配方奶代替)寶寶睡了之後我就開始做我自己的午餐。我吃完午餐收拾完之後,寶寶這覺也差不多睡醒了,可以陪著寶寶玩一會,講講故事,給寶寶做做被動操,到中午1-2點寶寶就要午休了,這時候寶媽一定要躺下休息一會哪怕只有十幾分鍾也好,養精蓄銳,下午才有更好的精力和體力帶寶寶。如果寶寶午休時間長的話可以利用這段洗洗衣服,做做家務。

寶寶午休結束之前可以提前準備好寶寶醒來要吃的飯,寶寶睡醒之後就不用著急做,直接喂寶寶吃就行。吃完飯下樓玩一會,等寶爸下班一起回家一人做飯一人帶娃。

晚上儘量在9點讓寶寶的臥室保持安靜,大燈關掉,可以只開一個小夜燈,讓寶寶養成早睡的好習慣。這樣不僅有利於寶寶的生長髮育,寶媽累了一天也可以早點休息。

需要注意的事,只要寶寶在沒有人看護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寶寶周圍的環境是安全的,寶寶會爬回走之後好奇心也會隨著增強,這個階段要提前把家裡比較危險的比如桌角等包裹好,易碎品也要放好,避免寶寶打碎!

其實一個人帶寶寶最重要的是要給寶寶培養一個有有規律的生活。還要讓寶寶習慣短時間的獨處。寶媽也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和寶寶相處,畢竟看著寶寶一天天長大,親眼目睹他的一點一滴的成長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如果有其他的問題大家也可以私信我,我會盡量幫大家解答的!


小掌萌兒童保溫杯


一,六個月內

以我的帶娃經驗,首先在帶娃的時候一定要涼一些,穿的,蓋的不要唔得太厚,這樣娃娃不會經常生病,其次就是不要怕娃娃腿不直而去綁腿,一般除了遺傳因素,孩子很少會出現o形腿的情況。還有就是順應孩子的生長規律,比如什麼時候翻身,爬,坐,不要刻意去讓孩子去做,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

二,六個月至一歲內

這個時候是孩子除了吃奶或者奶粉之後添加輔食的階段,這一點說實話我做的不是很好,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添加輔食的時候一定要花樣多一些。特別是蔬菜,還有豆類食品,但是最重要的要原汁原味,一歲以內鹽類和蛋清是要避免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補微量元素,有些孩子生下來會有貧血的情況,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隔段時間可以去醫院做個檢查。

暫時想到這些,因為我家的寶寶還小,所以以後累計更多的經驗,再分享給大家。


時間不等我1123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育兒之餘一直在寫作,當然頭條是剛剛來,之前是在其他平臺寫的,現在老大三歲多,老二一歲多,跟大家聊聊自己的一些育兒經驗吧。

1、孩子是我和老公帶的,我帶的更多一些,雙方父母參與的很少,那麼就避免了一些爺爺奶奶帶娃的缺點,比如經常為孩子餵飯,給孩子穿衣服,給孩子被書包,導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現在老二已經開始自己吃飯,老大也是一歲多開始自己吃飯,每次吃飯都會吃的到處都是,抹的滿臉都是飯,但是我們不怕麻煩,也不怕他吃不好,在育兒這點上,選擇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會給你很多驚喜。

現在老大的自理能力很強,三歲多上的幼兒園,吃飯,穿衣服幹什麼的,都不需要操心,自己都能很好的解決,老師也專門提到老大的自理能力不錯。

孩子自己能做的,我和老公堅決不去代勞,因為每個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有自己要鍛鍊的能力,你硬生生的給打斷了,對孩子的未來很麻煩,只是很多父母意識不到。

比如有的孩子為什麼缺乏安全感、為什麼敏感、為什麼攻擊性很強、為什麼自卑等等,都可以在小時候養育的時候找到答案。

2.不打斷孩子的探索,就是我剛才提到的,不打斷,比如孩子小時候喜歡用舌頭到處舔東西,父母一看就很緊張,如果不是舔的過分的東西,都可以讓他去嘗試,孩子出生以後,不會說話,手腳不靈活,那麼最擅長的就是用舌頭去感知這個世界,你給他老是打斷,老是打斷,他就沒有探索的興趣了。

有個毛毛蟲的例子,說毛毛蟲在出生幾天內對光比較敏感,光會帶著它去找吃的,因為那時候它還看不見,但是這個敏感也就那幾天的時間,如果給它把這個敏感打斷,毛毛蟲就不容易跟著光找到嫩葉吃,就會餓死。

日常生活中,我和老公很少去粗暴的制止孩子做什麼,護著哥倆去探索他們想玩的東西,每次做成一個小小的什麼事,明顯能看到他們很開心,很激動,孩子的自信也是這麼培養起來的,他能得到父母的關愛,能知道父母給他兜底,他很有勇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是父母在生活中,包括每個細節裡給予孩子帶來的安全感。

3.我和老公對孩子的一條線是陪伴、引導、關注、榜樣,孩子有很多敏感期,這些敏感期都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我們在不斷學習,知道孩子什麼時候學說話的關鍵時刻、什麼時候有秩序感,把握孩子的這些關鍵時刻,對於孩子的一些行為,去引導他,比如禮貌方面。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帶孩子出去玩,他玩一會就會時不時來到你身邊或者叫你一聲媽媽,那麼這個時候你要關注他,回應他,如果說父母是充電寶的話,那麼他是過來充電的,愛的充電,在得到父母的回應後,他會很開心的繼續去玩,能量滿滿。

如果長期缺乏回應,孩子會缺愛,缺愛的孩子長大很容易受感情的挫折,缺乏回應,也會讓孩子跟父母的關係在成人後溝通不暢,尤其是看80後,很多人跟父母的關係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是小時候造成的。

做孩子的榜樣,生活的方方面面,待人接物,做事風格,生活習慣,孩子都看在眼裡,孩子最大的一個能力是模仿,在家裡,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模仿對象,父母是什麼樣,孩子是什麼樣,我深知這一點,我和老公都會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其實不管什麼時候,對父母來說,一定要有自己的長處,讓孩子自豪的地方,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我們和父母不認識,我們會和他們做朋友嗎?

做孩子敬佩的人,即使不認識,他都想和我們交朋友的人。

我對孩子沒有太多的期望,相反,我是時刻要求自己成為一個精彩的人,自己精彩,孩子自然也會精彩。

與其說是育兒,不如說是發現更好的自己。

4.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家庭,你看一個成年人,他成長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和一個不幸福的家庭,都是能看出來的,以後給孩子找對象,一定選那種幸福家庭出來的孩子,大概率你的孩子以後也會幸福。

給孩子幸福的家庭,是給孩子很大的一筆精神財富。

5.能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父母在大城市,後代在教育成長方面的潛力可以發揮的更出色,這是有社會實驗過的。

6.反思,我因為經常寫文章,寫育兒,寫親子,那麼會出去學習,會查閱很多資料,會給很多成功的父母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也會不斷反思自己的育兒行為,我也有過對兒子的不耐煩,甚至是吼叫,也會及時修正自己的行為,包括跟兒子道歉。

7.兩個孩子從很小就經常游泳,體質會不錯,吃飯五穀雜糧葷素搭配,三餐規律,穿衣服冷了多穿,熱了少穿,按時睡午覺。

8.孩子在學校學的好不好,關鍵還要看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甚至超過學校教育,這點我一向很重視,有耐心,不焦慮,從來不想起跑線的事,影響孩子成績的還有父母的學歷。

9.孩子經常讀繪本,繪本對孩子學習很多常識特別好,兩個孩子,我給他們買了很多繪本,孩子經常翻來覆去的讀,很喜歡。

10.經常帶孩子出行,等他們上大學的時候,做到對這個世界不再陌生。

11.關於孩子生病,剛出生的時候兩個孩子都遇到過黃疸高,這方面就是多跟醫院多跟醫生交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感冒發燒有時候也會遇到,不要慌,去正規醫院,相信現代醫學,記住是現代醫學。

我經常寫親子方面的文章,關於育兒,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有什麼交流的可以在下面留言評論。


儲念遙


我來說說我是如何幫助我女兒緩解新生兒期吐奶的育兒經驗吧!希望能對新手爸媽有一些實際性的參考意義。

幾乎每個小寶寶都經歷過吐奶,我的女兒是在出生15天左右開始吐奶的,剛開始每天吐一次,後來幾乎每次吃完奶都吐,家人幾近崩潰。

當時還處在月子期的我是啥忙也幫不上,於是我就翻閱各種育兒書籍,上網查資料,必須找權威的,必須是有效的方法,最好是醫生說的有人實踐過的……但是我們發現不論是權威的醫生還是權威的論文都會告訴你很多理論知識,解決辦法也能列出一二,可是當我們真正實操時就會發現很多問題,要麼是孩子不配合,要麼是操作有難度,要麼是沒效果。

我們自己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從每一個小問題開始解決,不久我們就順利地幫女兒渡過了吐奶期,現在我便把自己的方法寫下來。

先了解原因:為什麼吐奶?

<strong>

如圖所示,嬰兒的胃是橫著長的,而我們成年人的胃是豎著長的,這就是為什麼寶寶容易吐奶的原因。說真的權威公眾號解釋吐奶的文章我看了不少,注意事項也寫了,但是也沒解決吐奶的問題。

上圖是我女兒打嗝帶出來一口奶,這種屬於生理性吐奶,也叫溢奶。而病理性吐奶會噴射而出,女兒有幾次也是這樣噴射而出,我當時觀察很久發現並不是生病吐奶,因為她吐完之後表情愉快輕鬆。吐奶的原因可能是大人放下睡覺時先讓頭朝下了。嬰兒的頭部是身體最重的部分,當我們彎腰想要放下孩子時,隨著慣性就會重的那頭先放,大家注意好這個問題,就能防止不必要的吐奶了。還有就是喂得太飽那肯定吐奶呀!

這是我當時查閱育兒百科時說到的吐奶情況,我問了身邊的朋友,不僅僅是男孩子,女孩子也會在同一時期開始吐奶。我們除了要馬上處理髒髒的衣服和地板,更要觀察寶寶吐奶的表現,判斷是否為病理性吐奶。書上寫到容易吐奶的孩子可能是胃腸蠕動快,這表示孩子健康,當時我們的心也就放了下來,但吐奶仍然是一件很麻煩的事。1-2個月的吐奶期是最嚴重的,完全止不住但是能緩解,我們試了很多方法:右側臥,豎起來趴肩膀上拍嗝,採用港式坐姿拍嗝法,抬高上半身等等,最後發現全身抬高30度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這當然是有科學依據的,張思萊醫生也在節目中說過吐奶的問題。我們回頭再看看嬰兒的胃部圖片便可知曉,抬高上半身等於幫助抬高寶寶的胃,接近於成年人,那麼就不會吐奶了。關於抬高上半身會不會影響寶寶脊柱的發育啊?我們家也有擔心過這個問題,在崔玉濤教授微博找到了答案:全身或者上半身在斜坡面就不會有影響。


解決吐奶

知道了原因又找到了方法,那就開始實操吧!

我們在網上找到了這個育兒好物:嬰兒防吐奶墊。

斜坡墊是在女兒剛滿月時買的,當時被吐奶困擾了十幾天的我們已經精疲力盡,當我拆開快遞拿出墊子說給寶寶試試,女兒剛躺上去就立刻睡著了,我們感到真神奇。

我買了全套兩個墊子,每個墊子都是15度,加起來正好30度,底部有防滑顆粒不易移動,很安全。夏季高溫天我還會在上面鋪張冰絲涼蓆,這樣寶寶就不容易熱出痱子了。之前我們都是用被子給寶寶抬高上半身的,可是被子枕頭太軟,一不小心會滑下去或者造成窒息,我們守在旁邊都不敢睡著啊。

吐奶雖然無論如何都會過去,但是如果能讓孩子睡得更舒服,提高她的睡眠質量,不再受吐奶的困擾,大人也能減輕很多負擔。我猶記得當時的餵養記錄上,因為吐奶有一天我們餵了女兒26次,想想這是什麼概念,一天才24個小時,不到一個小時就要喂一次。寶寶吐奶後等於白吃了那一頓,大人處理完髒汙緊接著再喂,無數個深夜我們打著哈欠給寶寶換衣服、餵奶、洗衣服、拍嗝再把寶寶哄睡,進入這樣的無限循環中。

有了這個墊子女兒睡得香香的,並在50多天時開始睡整覺,我也不用再羨慕別人家的小孩月子裡就可以睡整覺了。

科學育兒,你也可以做到。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育兒經驗,當時我也把方法給了一些有需求的朋友,通過他們的反饋這個方法效果很好,如果你家寶寶正在經歷吐奶,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思妍媽媽


我家寶寶現在81天了,這八十一天讓我真真的體會到了養孩子的不容易,尤其是對於我這樣一個新手媽媽,從學抱孩子到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搞得我每天身心疲憊,還好現在我已經有了些許經驗。

一、寶寶吐奶嚴重

我家寶寶從生下來就一直吐奶,每次都是噴出來的,甚是嚇人,吃完奶拍完嗝立好久之後放床上還總是嗆著,可能因為不舒服的原因,她總是睡不好,睡一會兒就鬧,有時睡醒還吐,所以每次她睡覺我都不敢離開,怕她嗆著。真是熬人!家裡老人一直說孩子吐奶是正常現象,所以最初我們並未帶她去醫院,可後來上網查寶寶吐奶的情況,說有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兩種情況,看完之後就擔心孩子有啥問題,就趕緊帶她去看醫生,醫生看完就給開了小兒的嗎丁啉混懸液(治療消化不良、腹脹、噯氣、噁心、嘔吐),讓吃一個星期看症狀會不會有所緩解,如果沒有緩解就要去兒童醫院做檢查,看是否是幽門狹窄(若是還要做手術)。吃完藥,寶寶吐奶真的好了很多,睡覺也睡的好了。

二、溼疹

我家寶寶的溼疹就如圖片這麼厲害,出了月子就成這了,去看醫生,醫生說寶寶太小不讓用藥,就用金銀花和艾葉熬水擦洗,很多有經驗的寶媽告訴我溼疹也不能捂,於是我開始關暖氣,定期給房間通風,同時早晚用金銀花加艾葉熬水給寶寶洗,寶寶的症狀就一天天的減輕了。但後來天氣稍微熱點,就有反覆。所以直到現在我都一直用金銀花和艾葉水每天給寶寶洗。醫生說溼疹主要是預防,事實真的如此.

三、把屎把尿

因為婆婆的原因,我家寶寶從月子裡就已經開始把屎把尿了,後來可能寶寶養成習慣了,一想尿就哭,晚上我給她用尿不溼她都不尿,一直哭,所以到目前出了出門,我們幾乎沒用尿不溼。但網上關於把屎把尿眾說紛紜,有的說太早把尿,不僅對脊椎不好,孩子還容易脫肛,著實讓我下了一跳,還好我家寶寶沒有。所以,我建議等寶寶兩三個月後再把屎把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