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春瑩:謠言和恐懼比病毒更可怕


關注上方藍色 芒果心理部落


即可免費領取98個人人都用得上的[心理學/時間管理電子書]


華春瑩:謠言和恐懼比病毒更可怕

WHO將中國劃為“疫區國”3年,中國經濟將倒退20年、喝高度酒抵抗肺炎、鹽水漱口預防感染、雙黃連預防病毒……

一波波謠言在網上醞釀生成,看似毫無依據,卻大肆傳播,頗有真相還在穿鞋,謠言已經跑遍了半個世界的架勢。

我們為何會如此輕信謠言

華春瑩:謠言和恐懼比病毒更可怕


因為恐懼。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兇猛,看著網上與日俱增的感染人數,一時間全國上下,人人自危,大家都害怕被傳染,都想要及時預防,切斷傳染根源。


所以才會有人才會有雙黃連口服液一夜售罄,才會有N95口罩有價無市,就如同2003年非典的板藍根,2011年日本福島核洩漏的食鹽一樣,看似不可理喻的舉動,隱藏的都是深深的恐懼。


我們都以為,人類擁有理性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但事實上,強烈的情緒會影響這種理性。


當我們被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狂轟亂炸時,我們的情緒就會陷入焦慮之中,隨之而來的是思考能力下降,對信息真偽的辨識能力下降,從而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同時,這種焦慮情緒還對我們的感知、注意力有很大影響。


如果我們一直處在負面情緒中,就會使得我們的注意力去關注一些負面信息。


比如,為生計奔波的普通人會更加擔心疫情下的經濟情況。這時,我們很容易會被經濟將更加低迷的信息嚇倒。
這種恐懼也同樣為謠言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華春瑩:謠言和恐懼比病毒更可怕


感到恐懼的具體原因

華春瑩:謠言和恐懼比病毒更可怕

克拉夫特曾在《文學中的超自然恐怖》中講到:恐懼來源於未知。


在這次疫情中,其實人們所表現出來的恐懼,是一種預期性焦慮。


因為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知之甚少,從一開始的官方新聞中所報道的:“否認人傳人”、“可防可控”,給我們造成這只是一次小規模疫情的錯覺。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確診人數每天都在飛速增長,重症甚至死亡病例出現,武漢下令封城,我們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無法確定病毒宿主,不知道病原體,不清楚傳播途徑,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在病毒的爆發期,甚至沒有給我們普通人心理鋪墊的時間,唯見應急措施層層加碼。


疫情的急速爆發和其不確定性帶來的危險感,使我們的恐懼情緒徹底被點燃。


《烏合之眾》提到:當人是個體的時候,尚且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一旦融入群體,這種能力就會消失,轉而依附於群體的思考。


普通民眾聚集在一起,就是一個群體。

華春瑩:謠言和恐懼比病毒更可怕

警惕過度恐懼的危害

華春瑩:謠言和恐懼比病毒更可怕


適當的恐懼可以讓我們提高防範意識,就好比這次疫情中,大部分人都自覺的在家隔離,出門戴口罩、測體溫這些措施,有效的減少了病毒的傳播,但是過度恐懼會給我們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1、危害身體健康


研究發現,當我們長期被不良情緒所包圍時,或不良情緒太過強烈時,我們身體的免疫功能也會一定程度下降。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一些患有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的病人,由於長期受負面情緒影響,自己的免疫功能也不好,對感冒發燒等其他疾病的抵抗力也會下降。

2、行為失去理性


近期有這樣一則新聞:杭州的一位市民擔心自己被病毒感染,使用酒精擦拭頭、面、頸、四肢及衣物表面進行消毒,酒精在電暖氣的作用下遇熱揮發,引燃衣物,導致自己頭面頸、四肢、呼吸道等多處被火焰燒傷。
平時我們都知道這些舉動的風險,但是在恐慌下,人們會刻意忽略一些基本常識,採取過激或者不當的防護措施,最終傷害到自己。

3、出現替代性損傷


在長期的高壓環境下,部分人開始出現疑病,總是感覺自己胸痛胸悶,頭暈乏力,堅持要去醫院進行檢查,但做完 CT 後,發現身體各方面指標都正常。
這完全就是出現了替代性損傷。
由於對病毒強烈的恐懼和對當前形勢的焦慮導致身體感覺不適,恐懼和焦慮越突出,不適感就會越強烈。有的甚至導致驚恐發作,心跳加快,胸悶氣短,偶爾還會有瀕死感。

4、成為謠言的傳播者


恐懼是滋生謠言的溫床。
在恐懼的裹挾下,謠言就像病毒一樣,在人群中肆意傳播,我們失去了辨別真相的能力,只要看到和肺炎有關的消息,不管真假,只顧轉發。
但是就像病毒一樣,謠言在恐懼的助推下,一傳十十傳百,各中信息混雜在一塊,真假難辨。這種信息的不確定把恐懼推向了更高峰,進入下一個惡性循環。

華春瑩:謠言和恐懼比病毒更可怕

如何克服恐懼

華春瑩:謠言和恐懼比病毒更可怕


1、增強信心,關注主流媒體


面對疫情,我們的信心很重要。
我們有強大的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我們有不畏生死的醫護人員,我們有全國民眾和海外華人的支持,我們曾經面對過無數更為艱難危險的時刻,這次戰疫,我們一定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
另外就是要關注主流媒體,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但是我們要儘量選擇官方渠道,做到不傳謠不造謠,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使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

2、直面負面情緒


在這種大規模的疫情面前,我們作為普通人,內心出現恐懼、憤怒、悲傷,都是正常的。
但是不能因為這些負面情緒,就過分責備自己,要記住,疫情不是我們的錯。


出現負面情緒,那就接納它們,接納自己,選擇冷靜地,理性地去應對。

3、分散注意力


趁著居家隔離的時間,我們不能只關注疫情,也要學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比如說:適當在家健身、看一看書和電影、研究一下美食,讓日子過得豐富充實起來。
也可以聯繫一下好久不見的朋友,陪伴難得相聚的家人,彌補不常在家的遺憾。


如果以上這些方法你都嘗試過,卻依然感到恐慌和身體不適,那就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了。
及時撥打心理求助熱線,避免心理問題進一步惡化。 調整好心態。這場戰“疫”,我們能贏。

華春瑩:謠言和恐懼比病毒更可怕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