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公司爱搞企业文化?给员工洗脑反而把员工洗没了?

天空海阔凭鱼跃


这种公司的企业文化根本就是不想给员工钱,还想员工死心塌地为他卖命


轻松158884479


因为那些企业做的“企业文化”不是真的企业文化。

1、把唱歌跳舞、感恩的心当做企业文化

这种所谓的企业文化在很多销售型公司、美容美发行业尤其常见,每天晨夕会、各种表彰会就是唱歌跳舞、唱感恩的心,把这个当成企业文化。

我曾经在广州短暂的入职过一家公司一周,公司是做高端皮具护理,是典型的销售型公司。公司规定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要开全员会(全员在公司办公的也就不到100人),早上开会要跳抓钱舞、下午开会要唱感恩的心,用老板的话来讲,任何问题都是员工的状态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一支舞一手歌就可以解决的,如果不行,那就再来一首。

后来我就离职了,因为我觉得我永远无法跳舞、永远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2、把拓展、团建、做广播体操当做企业文化

同样有那么一小撮企业把企业文化狭隘的理解为早上做广博体操、周末加班做拓展做团建。这些企业狭义的把企业文化理解成为是一种企业氛围,所以拓展、团建、吃饭、喝酒都是在解决团队氛围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氛围是文化中的一种体现形式,但是把氛围就全部的理解成为企业文化就过渡的窄化了企业文化。

3、把口号包宣传栏当做企业文化

这一类企业在形式上已经比较接近企业文化了,会在文化上去用口号去体现公司愿景、目标,会去用口号、宣传栏传递一些行为方式,但是仍旧停留在表面,也就是停留口号和宣传上,很少会重视其内在含义、内在思想的。

所有这些企业把企业文化都停在这几种形式,那么而对于员工来讲就是用浅显的理解方式来培训、要求甚至是洗脑员工要为企业付出、要贡献、要创新等等,在员工眼里就显得低劣、粗糙甚至不上档次。

当然作用是有的,毕竟天天在一个人耳边做心理暗示,他有一天也会相信自己是个天才,但是这种概率非常低。


真正的企业文化就需要进行系统性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概念,简单的归类理解,可以把企业文化理解为由愿景、使命、价值观三个部分组成。

这三个组成元素是什么概念,用西游记取经来解释:

唐僧师徒去西天之路的目标是取得经书,这个目标就是愿景。但取得经书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实现最终目的的实现手段,而最终目的是普度众生,所以普度众生才是西天取经的使命。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会严格要求师徒遵守清规戒律,这些也就是要求他们的行为方式,记得悟空开了杀戒后还要被唐僧用紧箍咒来叫他做人就是一种约束,这种有约束的行为方式就是价值观。

所以回到企业文化,也有愿景、使命、价值观。愿景就是经历一定时间历程达成的一个具体目标,而使命则是一种责任、价值观则是企业里面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

阿里巴巴部分节选愿景、使命、价值观:

愿景:分享数据的第一平台、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活102年”......。
使命:促进开放、透明、分享、责任的新商业文明......。
价值观: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可以看出,愿景是一个具体可达成的目标“第一”、“最高”、“102年”,使命则是最终的企业责任“商业文明”、价值观则是一种行为选择方式“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所以由上面我们可以得出一点总结,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浅显的理解是一种形式、是一种口号,所以员工就会不接受、抵触,觉得是洗脑,而系统性的企业文化基于价值观、愿景、使命梳理是与企业的战略、管理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相辅相成的,并且不单单是一种口号宣传标语等等,在企业制度、各种价值选择、各种做与不做、各种要与不要的决策上都灌入其中,员工则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被企业文化同化,选择了和企业共同的行为方式。


以上观点,请参考。


职场教练李麟


看重钱的老板,只会给员工谈理想;看重员工的老板,很少谈论没用的理想。

对于如今好多私营企业而言,所谓的企业文化,无非有以下几种。

一是谈奉献。“公司是我家,繁荣靠大家”。

二是谈付出。“越努力,越幸运”。

三是谈理想。“你今天的每一份付出,决定了你未来的生活”。

但理想虽丰满,现实真的很骨感。

在老板眼中,你永远是一个打工者。你付出的越多,老板越富有,而你不过是拿你应该拿的报酬。但你无论努力的多么完美,你永远不及老板的一半,虽然他啥也不用做。理由只有一个,老板创造了平台,而你只是维持平台运转的一个小零件。而最终的产出效益,只会流到老板的手里。

一般的小型私营企业,都会以企业文化来给员工洗脑。比如,加入公司,只要好好干,三年买车,五年买房。最终的结局确实,老板买了好几辆车,拥有好几套房。而大多数员工依然一无所有。

如今的时代里,年轻人都很现实。谈理想固然重要,要是老板没有给予实质性的东西,没有面包的梦想只能是瞎想。有理想,前提是得填饱肚子。很多私企容易给年轻人制造一种假象,职业前景似乎很有希望,似乎理想变得越来越容易。但实质则是离理想越来越远。

真正有实力的大企业,是不会给员工谈论所谓企业文化的,有的只是规章制度。


新概念传媒宋晨声


为什么有些公司爱搞企业文化建设,洗脑把员工都洗没了?

作为一个培训师,我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首先,题主你这么发问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和逻辑错误,以及立场偏斜的问题!首先,企业文化建设这个话题比较大,和您后面说的洗脑(我估计你指的是培训)并不等同于一件事,培训包含在企业文化建设里;其次,您问题里的立场非常偏斜,您这话里话外就已经下了定义,文化建设和培训是不好的,这样太多引导暗示性的字眼,在我看来其实您问这个问题只是需要别人来附和你的观点而已,并不是想知道不同的答案;为啥说您逻辑错误呢?因为按照您的问题来说,因为做了洗脑(培训)和公司文化建设,所以员工离职了,按照你的逻辑反推,应该就是不做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就不离职了,这可能么?

我说这么多,不是说您有什么错误,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和角度不同,您站在员工的角度看问题没什么错误,我在这就从老板的角度来说说为啥企业要培训!

1.老板需要在一定层度上统一公司员工的思想,现在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好,竞争压力很大,所以企业想生存下去就有点像上了战场,需要团队有战斗力去应对竞争。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进而产生每个人不同需求、利益,在团队中必然导致一定层度的冲突,如果不能在思想上做好一定的统一,团队成员做出一定的利益和行动上的妥协,那么光是内斗就搞死企业了,还怎么去竞争?企业如何生存?我党为啥能以弱胜强,部队有战斗力,还不是因为思想工作做好了,做通了,团队中的成员都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在努力,在个人的利益上做出了一定的妥协才达成的嘛!思想培训或者说洗脑只是工具并没有什么对错,有对错的只是用工具的人用来干什么,为恶还是为善!

2.在培训中,特别是体验式的培训可以帮助老板看到人员的素质,甄选人才,老板开公司是为了赚钱不是善堂,肯定希望留下来的是能为公司创造效益的人才!可有些人面试多了和社会经验足了,在平时掩饰自己就比较好,可在实际去解决问题和做事的时候,就不好掩饰了,一个人的素质就真实的展现出来了,这样培训可以让老板迅速的选拔人才!

3.有些人觉得,与其花钱去搞培训,还不如发钱给员工更好,可在企业管理中,不可能只从物质上做激励,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只靠发钱做激励,初期还行,可发成习惯了,那就不行了!而且员工能被物质吸引留在公司,也会被别的公司更高的物质吸引走,靠砸钱留住人的土豪毕竟是少数,而且砸钱的效果会越来越差的!咱们中国毕竟还是个人情社会,真正能留住人的往往还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和感情方面的,作为一个中国老板,还是希望公司内有一点情感和人情味的,这样公司才能留住人!所以老板才会选择花钱去做培训,提升员工和打造团队凝聚力,加快企业成长!

4.做任何培训是有成本不是免费的,这费用还不低,可作为一个老板为啥还要做呢?没有哪个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存活下来的老板是傻的,做培训是企业中或者团队中存在问题老板没有办法解决了,没有办法了才去借助外力来解决!如果企业和团队没有问题,或者老板能自己解决,他吃饱撑着了才会花钱去培训好吧!老板选择培训,有可能是为了解决企业和团队中的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团队学习成长不够或者说没有学习氛围,强制培训学习!

5.正常的培训是不会造成员工的流失的,因为我们理智的思考一下,有多少人在去一个公司面试的时候会问你们公司有培训么?有培训我就不上班?有多少员工是在离职的时候会考虑,有培训,我不做了?大多是考虑工资,待遇和晋升发展的问题吧?所以,不培训,该流失的人还是会走,反而是做了培训,还有可能让团队的人思想和精神提升,你是老板你怎么选?

总结一下,题主的个人看法比较偏激,虽然我也想像您说的培训能有那么大的作用(那我就发财了),可事实是,培训真不能造成员工跑路,公司的待遇和制度,晋升渠道等才可以!退一万步来说培训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可参加了培训的认真学习的员工,确实比不参加的员工要强一点!

我是柳州培训师麻宁,希望我分享的对大家有用,欢迎就要讨论!


Dc缘分枪神


今天去药店面2瓶酒精,结帐时问有没有会员卡,我当时就对收银员说了,就烦这些没用的东西,搞好服务,降低点药价,生病了自然买药,不生病谁没事买药吃。不知是谁想的这歪招,到城市的哪家药店都叫办会员卡,我就想问一下,不办能买药不?有些公司忘了为人服务的根本,去追求细枝末节。


陈敬东8


过去企业办社会,员工把企业真正当做自己的家。为何?值得大家深思。现在企业只要求员工朝九晚九,或者多加班,为何员工不乐意干?何也?因为企业没有把员工当做自己人,也就是说都没有股份等,员工也没有安全感,只认为自己就是个打工的。不是吗?为何现在大多企业都乐意招农民工、临时工等?因为他们不乐意交那五险一金,还美其名曰让员工要有上进心,甚至要求员工加班,或者实行朝九晚九。难道你们都没有考虑到员工的感受?!是的。有的老板说:中国三条腿的鸡不多,两条腿的人有的是,不愿意干可以走人!这就是有的企业干不长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创新,每种产品等等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就象电视、手机等等产品换了多少代了?!你不重视人才的留用行吗?当然,不一定高学历就好。每个团队要讲究组合效应,各尽所能。否则,互相扯皮!!


赵飞龙32301572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内容:

阿里巴巴的使命:促进“开放、透明、分享 、责任”的新商业文明。

阿里巴巴的愿景:1.分享数据的第一平台;2.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3. 活102年。

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客户第一,尊重他人,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接着我们看看华为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还有一句经典:不让雷锋吃亏。


咋眼一看,似乎这两个伟大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没有什么差别,好像都是由口号组成的。但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两个巨头公司的企业文化都包含了两个基本内容:为公司,为员工。

回过头来,我们看一下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公司爱搞企业文化,给员工洗脑反而把员工洗没了?我们一层一层简单剖析一下。

一、企业文化绝不是老板文化。

什么是老板文化?就是企业文化是一种单项文化,其企业文化的内容都是怎么为企业服务,怎么让员工卖力,怎么让员工奉献而不求回报,从来不在企业文化里体现员工的利益,这样的企业文化哪个员工会服气?放在以前懵懵懂懂的企业文化时代,员工还真的容易被说服。现在的信息太透明了,加上员工已经变得越来越现实,如果企业文化还是以前那样的“老板文化(单项文化)”,每天面对锅碗瓢盆、物价飞涨的员工们,当然会露出鄙视的态度。企业文化的内容应该站在公司的高度,把公司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谈企业文化的内容。我们暂且把它叫做“双向企业文化”,它既对企业有好处,又对员工有好处。看看阿里巴巴的“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和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就能明白“双向企业文化”的内涵:阿里巴巴用企业文化告诉员工“你们要在一个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工作”,华为用企业文化明示员工“你只要能奋斗,就能够从华为得到巨大的好处,即便你是雷锋,也不会让你吃亏”。所以,在确定一个企业的文化时,在一开始的顶层设计上就要把员工的利益放进来。没有哪个员工会认同“得不得自己利益”的企业文化,更不会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把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企业文化的落地。

在企业文化的顶层设计上能够体现员工价值和利益,同时又能够为组织的利益服务,接下来就是企业文化落地的问题了。放眼看去,基本上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它们被挂在公司最显眼的地方,甚至每个办公室都有企业文化的标语,能够宣传企业文化的角角落落都别利用上,其目的就是想让员工牢记企业文化,时刻不忘企业文化。问题是,企业文化必须实实在在体现在管理工作中,而体现在管理工作中的表现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要植入企业的政策、制度、流程当中。反观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有一个致命的地方,就是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政策是政策,制度是制度,根本与企业文化不沾边,企业文化与政策、制度、流程是两张皮。举个例子:阿里巴巴的“幸福指数最高”的愿景,体现在政策和制度上,就是“女性员工生了孩子,可以得到比国家规定的产假更多的休息天数”,就是“为员工配备按摩师,没两个小时按摩一次”......而华为的企业文化落在政策和制度上,就是“你敢奋斗,我就敢给你百万年薪、千万年薪,我就敢给你分工”。有些企业文化说“尊重员工”,却在制度里写着“请病假没有工资”,而且制度中有无数的“不得”、“严禁”的词语,比如“上厕所不得超过3分钟”。那个闹肚子的员工五分钟没拉完,就会被扣工资。这样的企业文化,岂不成了员工的嘴里的“笑料”,更别提让他们弘扬了。

三、别把企业文化当口号天天喊。

企业文化当然要给员工理解并记住,但同时我们要掌握一个规律:多则生厌。肉好吃吧?天天吃、顿顿吃,吃上一个月就会恨上肉。一个人闲在家里自得吧?在家里闲上五个月,就会感到空虚和无聊,甚至可能会自杀。企业文化别天天喊,天天挂在嘴边,尤其是老板在讲话的时候,张口闭口企业文化,当然会让员工生厌。把企业文化的内容变成企业的行动、员工的行动,让员工受益,才能让企业受益,员工才易于接受。看看有些公司的晨会,把企业文化当口号喊,而且喊得震天响,但没有用啊。员工越喊越反感,可不就这样都被“洗脑”洗没了。

小结:企业一定要明白企业文化的本质,要明白人性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既要让企业得益,也要让员工受益,而且还要把企业文化的内容体现在政策上、制度上、流程上和企业的行动上。员工一旦从企业文化里尝到甜头,当然会双手赞成。否则,就被员工把企业文化看作是画饼、洗脑、骗人,这种情形下,员工不走,倒好生奇怪了。还有一条:企业的老板不仅要建设企业文化,还要把企业文化的内容落在自己的行动上,即兑现承诺,建立信任,否则,还是别搞什么企业文化了,那几个企业文化的词用脚都能想出来。


耕然夫


为什么不能搞企业文化?员工收入工作强度都可以接受的企业,建立让大部分员工都有认同感和仪式感的向心标识,增加核心人才竞争力。如百年企业,创新责任等。

压榨员工的企业总会想出翔来恶心人,如996讲奉献等,企业文化只是擦翔的那张纸而已。


一个闲人在家


是老板先被洗脑了

有些老板被说动了心,自己就想也搞企业文化,把企业升级,甚至不惜花大价钱外请咨询企业帮着做

不过,很多国外成功的案例,在国内起不到预想的效果。


木头人小心


主要是人力资源系统为了迎合领导个人满足感搞的形象工程,其次怕自己部门闲着被裁员所以忙一点,第三多点考评手段活动经费,增加部门存在感顺便捞点油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