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解剖首例新冠肺炎遗体,会不会有新发现?

1月9日,我国新冠肺炎出现首个死亡病例,在死亡病例出现一个多月后的2月16日,第一、第二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

我国解剖首例新冠肺炎遗体,会不会有新发现?

一、为什么要解剖遗体?

之所以要解剖遗体,是因为没有其他的替代方案。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在接受采访说过:“目前我们对新冠病毒感染致病、致死的病理学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对病人体内的免疫性炎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细胞缺氧或用氧障碍,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临床诊断还缺乏形态学依据——这些都需要通过解剖才能知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也反复强调:“病毒究竟损害了什么器官组织,现行的治疗效果如何,后期科研人员如何研究建模……这些都需要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才是金标准。”

二、遗体解剖意义重大,为何不早点推行

遗体解剖的推动工作并没有那么容易。

一是因为过世的患者身上仍然存在大量的病毒,在解剖过程中,有可能引发感染,对解剖者而言非常危险。

二是因为我国向来有入土为安的观念,要说服患者家属同意解剖遗体是非常困难的。

三是解剖尸体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需要联系多部门审核批准,流程极其繁琐。

国内病理学的领头人卞修武院士甚至认为推动解剖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难的任务。

三、解剖遗体会不会有新发现

答案是肯定的。

以SARS 病毒解剖为例,当年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系原主任兼南方医院病理科主任丁彦青教授曾主刀完成世界首例 SARS 遗体解剖。

丁彦青团队发现,SARS 死者除了肺部呈现 SARS 病毒阳性外,汗腺、肾脏、胃肠道等也存在 SARS 病毒阳性。

这个结果明确了SARS病毒除了经过呼吸道传播,也有可能会通过粪便、汗液和尿液传播,为病毒的传播途径提供了实质的证据。

全国的第一、第二例新冠病毒遗体解剖病理已被送检,预计10日内可得到病理报告,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新发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