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離開央企、國企?

地產小NEW說


我過10餘年這樣的工作經歷,最後離開是因為“不滿”,其實絕多數人都差不多,不信看看我說得對不對。


不滿一:工資像潭死水

進入央企、國企,很多人都是圖穩定,這點我也是一樣。但之後你就會慢慢發現,工資也同樣穩定。我是2004年工作的,當時工資一個月2000多元,因為剛畢業覺得很滿足了,但過了10年之後,我的工資一個月才是4000多元。千萬別看工資是漲了一倍,能買到的東西還少了。


拿房價來說吧,畢竟住房是必須品,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自己的小窩。畢業的時候,最貴的房價也就3000-4000元/平米,10年之後最貴的已經超過2萬了,30公里開外都找不到4000的房子。算一筆賬,畢業時的工資,一個月不吃不喝可以買0.5平米的房,10年的工資只能買0.2平米的房,一對比就看出問題了。


為什麼工資增長不多?因為這樣的企業,主要靠資源來運營,員工自身的創造力在企業中的份量不高,而且企業人員結構相對比較臃腫,壓力等各方面沒有私營企業大,加上很多人都想湧入,不需要花高薪就能運作。


不滿二:晉升難上加難

在這樣的企業,工資主要跟級別掛鉤,級別越高,拿到的收入才會越高。在私人企業,業績做得好,能為老闆創造利潤,聰明人都會想辦法留住你,加薪升職就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在國企就不太一樣,公司的最大優勢是背景資源,而並非員工個體,業績突然固然是好事,但還要會管理,得到領導賞識。

最為關鍵的是,企業的領導崗位是有限的,比如一個部門就一個經理,在如此穩定的企業裡,想要空出一個崗位是非常難的,除非升職、調任、退休,因為離職和被開除的人非常少。


不滿三:成長的機會少

在這樣的企業,大家的目標就是按時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創新突破這一塊相對偏少。我工作了十年,基本上很少有參與培訓的機會,特別是外出學習的機會。國企在這一塊的投入相對較少。

另外,同事之間也存在的競爭關係,對於一些新東西,大家相互分享得比較少。所以,很多人在國企呆久了,除了有一定的人脈關係之外,在個人技能上感覺有些欠缺。如果要離開,都不知道能做哪一行。


這是我的一些體會,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一樣?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一起聊聊職場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