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9名醫務人員感染,疫情過後我們會對醫務人員好一些嗎?

文章開篇,首先向一線醫務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國家也將會給予犧牲的醫務人員“烈士”的稱號,讓後世銘記。

3019名醫務人員感染,疫情過後我們會對醫務人員好一些嗎?


3019名醫務人員感染,疫情過後我們會對醫務人員好一些嗎?

然後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會對醫生護士好嗎?

我認為很多人會這樣回答:廢話!是必須的。現在醫護人員最受尊重愛戴,這也是最近幾十年來這個群體受到讚美最多的一年。

但是疫情結束以後呢?

目前我們已經看到疫情勝利的曙光了。到那時,人們迴歸正常生活,醫生護士不再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那時候我們也差不多忘記了他們此時的無畏與犧牲。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人的記憶本身就是會遺忘的。

在那個時候,人們會對醫生護士好嗎?

現代醫療有兩個“弊端”,不會因為疫情的結束而立馬改變。

一是成本高昂。患者個人花費高昂,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因為大到尖端醫療設備的發明生產,新藥的研製,耗資驚人。小到醫生個人的成長,教育成本不是小數字。而在中國一個基本合格的醫生教育年限至少是8年,如果想要更加優秀,必須再來3-4年的博士,十來年的投入,對於個人,國家,以及家庭都是不小的費用。

二是疾病和死亡最終一定勝出。人一定會是死亡的,絕大多數人生命的最後階段,是在醫院度過的,窮盡一切手段,花費不菲,最終仍會宣告不治。

這兩個因素結合在一起,則形成不好的消費體驗:我花了很多錢,人還是死了。

這兩個客觀因素仍在,而這兩個因素又均不是醫務人員造成的,但是患者只能把憤怒與不理解傾斜於他們。

我們不確定將來會不會對醫護人員好,還因為醫療體制的土壤還在,傷醫辱醫的懲罰措施形同虛設,醫療圈呼籲的醫院安檢沒有見落實,這個火苗能夠控制住嗎?

比如有100個人,90個人是尊敬醫護人員的,不管疫情發生與否也會是尊敬的;另外10個人,其中5個左右因為這次疫情頗受感動,理解了醫務人員的不容易,在以後就醫時心懷尊敬,但還是會有5個人,本身就這樣,疫情發生時只是迫於社會壓力,不敢去發洩,而疫情過後,又回到了從前。

幸運的是,緊張的醫患關係,在這次疫情中變得緩和起來,對抗這次疫情醫患終於變成了一家人,網上流傳著方艙醫院裡醫患共同跳舞的和諧畫面,這是最美的醫患關係,也是最本質的醫患關係。

多麼希望尊醫重醫不是一句空話。

這次疫情,醫護這個群體再一次被“英雄化”,在整個社會都在往後退的時候,他們首先衝上一線;在全國人民被放假在家的時候,他們反而取消休假,提前上崗。

多希望人們不要再講什麼“不計報酬,不論生死”。

但是如果我們不做一些改變,疫情過後,我們會忘記現在心中的諾言,以前正常的生活會到來,以前不正常的醫患關係可能也會到來。

所以如果希望“疫情過後我們會對醫務人員好一些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我們就要做一些改變。

無論還是國家層面,確立保護醫護人員的法案,並且嚴格執行。推進醫保改革,提高報銷比例,覆蓋更多疾病。國家經濟持續發展,每個人,每個家庭收入增長大於醫療花費增長。(當然,這需要國家有錢,才能做到這些)

社會層面:媒體人客觀公正的報道醫療新聞,不能為了博眼球而捏造虛假新聞,損害醫患關係。

普通人層面:多瞭解一些醫療方面的科普知識,知道有些疾病的排除鑑別診斷是很複雜的,醫生也是像一個偵探一樣,不斷去找到疾病的線索,急不來,多理解他們就行了。

最後,願國家經濟,制度越來越好,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才能活得有尊嚴。

3019名醫務人員感染,疫情過後我們會對醫務人員好一些嗎?


3019名醫務人員感染,疫情過後我們會對醫務人員好一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