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小學了,說爸爸媽媽不如以前對他好了,上學很沒意思,咋辦?

Lily121


哈哈,小時候那個可愛的孩子一到上學就變了,那個溫柔的老媽和可愛的老爸也都變了 !都是這麼過來的[捂臉]


A小雨同學


分享一個我學生的案例吧。

前幾天我們班那個男孩子,在這裡我不說真實姓名,暫且叫小澤吧。他有一個星期沒來了,一開始媽媽說感冒了,我以為最近病毒這麼厲害,這是流感了!

可是這就要期末考試,不能老是不來啊。我就聯繫了家長,媽媽說了實話,有一天孩子對媽媽說:我不想活了,活著真沒意思。

十歲啊,才十歲,不該是天真爛漫,調皮搗蛋的時候嗎?

我深入調查,發現這個孩子在一個暴力家庭長大的孩子。其實,一開始爸媽並不是這樣,動輒打罵的。媽媽對我哭訴,自從上了小學以後,我們的教育理念以前都是孩子健康快樂就行了。

可是,一年以來,家長三番五次的被請去學校,周圍同事的孩子一到考試出成績都比自己孩子考的好。當爸媽的臉往哪裡擱!

自此,兩個人就盯孩子作業,讀書。幾乎沒有和孩子交流別的了,以前都會商量哪裡好玩,哪裡有好吃的,哪部動畫片好看,哪個玩具更好玩。

可是現在呢?畫風就突然轉變了!快起床,不然遲到了。上課要聽講,書寫要認真。老師提問積極舉手,不回的要問。中午時間太長,看兩頁書再午休。字不要看一眼寫一下,要記下來一下子寫完。不要交頭接耳,不要打架,不要拖拉,不要馬虎……

可是,突然有一天孩子就變了。也許很久就變了,只是爸媽沒注意吧。

孩子睡覺會爬到床底下去,再在臉上蓋層枕巾。

孩子在學校幾乎不說話,在一起三年多的同學,他幾乎都不認識。就連前後位他都叫不上名字。

他沒朋友,不交朋友。老師表揚一臉平靜,批評也是一臉平靜,十歲的孩子,沒有喜怒哀樂!

媽媽哭著說她挺後悔的,其實孩子沒變,變的是家長啊!因為家長變得急功近利了,因為家長變得虛榮了,因為家長變得太過於在乎自己的面子了,因為家長太早的急切的想要“子成龍,女成鳳”了。

關注孩子的心裡感受,跟孩子建立感情鏈接,凡事能夠把孩子當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嚴格要求但不失尊重,善於溝通和交流。相信,孩子不會突然感覺自己被冷落了,被忽視了。也不會覺得爸媽只認為成績好就行,我不重要了!

希望答案能對您有所幫助。





千里拾光


這個問題,我也遇到過,我女兒現在二年級,去年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分床睡,但是沒有分房間,因為家裡是在縣城,自己建的房子,房子有點大,她害怕就暫時一起睡覺。她沒有上學前班,別的同學都是九十多分,一百分,她只有四十分,剛開始連拼音都不會寫,別人都會拼。我就天天輔導她,也吵她,剛開始她會哭,哭也吵,也稍微動手,後來期中考試了,她還是四五十分,每次老師還把分數發到群裡,其實我的心態還是好的,我就想,反正努力就好。她有天晚上關燈了,她說,媽媽,其實我可痛苦了,在這個學校可痛苦了,我沒有朋友,學習也考不了90分,感覺老師也不喜歡我,同學也不喜歡我。我其實聽了,心裡很震驚,她居然說痛苦,我就找她老師溝通,她老師很負責任,我們一起努力就過去了。後來我每次送她上學,在車上,就用愛的方式,告訴她,媽媽很愛你,我爸爸弟弟都是你的朋友,你也要去跟別人交朋友,就這樣,現在馬上期末考試了,她也很努力,現在有考試九十多分。你要多愛他,現在的孩子真的很辛苦,我們要包容他們。每個人的花期不一樣,但是他們都會開花,這句話很好寫的。


晴晴澍兒


我和兒子之間從出生至今一直以兄弟相稱,從未有過父子的互稱,而且我也是發自內心地以對待好兄弟的方式對待孩子。因此,無論孩子處於哪個年齡階段的“叛逆期”,我是家裡唯一跟他能夠順暢交流的家庭成員。

舉個例子吧!有一次我對孩子說:“兄弟啊,你這字寫得也太差勁了,歪歪扭扭的。當然,你寫的是省力了,看的人太費勁了!”孩子說:“大哥,寫作業關鍵是做對了就行,字寫的好壞不重要!”我呵呵一笑,擼擼他的頭走開不做聲了。我在沒有辦法讓他接受我的意見的時候,絕不通過嘮叨、訓斥甚至體罰逼迫他接受。第二天,我故意把飯菜做得很難吃。孩子撂下筷子不愛吃了,並數落我今天做飯太不認真了,土豆絲切的根小棍一樣粗。我說飯菜只要做熟了就行了,好吃難吃不重要。之後慢慢再跟他聊聊做事情細節很重要,一個土豆不把片切薄了,就不可能切成細絲。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現在自己孩子的思想問題我們都碰到過,有時候就是忘了自己小時候是怎麼想的。在今天信息爆炸的年代,很多事情你靠強制灌輸是沒有用的,真的要動腦子走心。我兒子要睡覺了,不想做作業要睡覺。我就約好跟他母親唱雙簧。我說那咱就不做了,玩會睡覺。然後,他媽媽過來指責我的“縱容”,臭罵我一頓。幾次一來孩子就乖乖地抓緊時間完成作業了,他說,你這老公做的不容易,我還是趕緊寫完,免得你捱罵。他能體諒我了!孩子作文一開始不太好,但是他畫畫不錯。我跟他說你通過畫筆告訴我這是一隻蘋果,作文就是通過文字告訴這是一隻蘋果。仔細觀察、描寫細節、章法有序,你能畫好畫,也能寫好作文。

一言以蔽之,孩子的任何問題基本都來自父母的教育不當,小時候不注意大了就成問題了。找到根源,擬定對策,敞開心扉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嘮叨、責罵、體罰於事無補。


文藻澤檁


想起多年以前,兒子上小學了,我妻子給兒子賣了新書包,新衣服,一家人高高興興送兒子上學。第一天下午,我問兒子:“老師教什麼呀",“老師說,拾到錢要給那呢"。兒子面代童貞的小臉答道。這樣天真的回答讓我大笑了。是啊,撿到錢,物要交給老師,不是自己的東西,永遠別拿。我面代笑容給他解釋。

學校期未了,兒子一天放學回家帶著一朵大紅花看著我,一句話也不說,我心裡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是我還是問他,"怎麼啦,帶上紅花這麼好看“,"老師說我做了好人好事,幫同學打掃了衛生"。孩子的眼神我看出來了,他是期待我鼓勵他。是啊,多做好事,不做壞事,而且如果到別人家不鬧著要吃的,不翻別人家的抽屜,衣櫃。做個守規矩的好孩子。我是這樣教導他的。

多年以後的現在,我孫子到我家從不翻箱倒櫃。有時侯找什麼東西,我說你自己取吧,但是他只是笑,不去翻找。我孫子現在才六歲啊,己這麼懂事了。所以,孩子是種子,父母是水,育出什麼種子開什麼花。

孩子上一年級很重要,不但要管好他們的身體,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要有好的思維,明白事理,要看清路,有端正的精神追求。這樣才不失我們做父母的一片心血。




昌正覺正淨


其實孩子該放鬆就放鬆,該抓學習就抓,注意勞逸結合,不要他負擔太大。我家孩子基本就是老師佈置的任務完成,就不要求他幹別的了。他很小開始學說話的時候,他外公就經常帶他去認門牌,他沒上幼兒園以前就能認識很多字,數數也能數很多了,這樣他在生活中開始學知識,上了幼兒園開始看一些繪本,他認識一些簡單的字,我就給他買那種帶印子的字帖讓他學寫字,他上小學之前握筆和筆順已經練習的差不多了,上小學寫字認字很輕鬆了。我孩子不喜歡玩手機電腦那些,他小時候玩的最多的玩具是計算器,每天都在擺弄,5歲的他我有天問我1加到100等於多少,我茫然,他說得5050。上小學前的一個暑假,我讓他學了幼小銜接,主要讓他學習拼音,真的非常有用,一上上小學就開始學拼音,非常難,很多孩子學了一年都還沒有弄懂,他學的很輕鬆,因為他跟得上老師的進度,老師經常表揚他,他非常喜歡上學,因為可以交到新朋友,可以學到很多有趣的東西。一到週末,就帶他出去放鬆,去不了太遠,就去郊外的小河邊,去看看農田,看看四季的變化,讓他說說他看到的東西可以用什麼詞語或者句子來形容。他很喜歡這種寓教於樂的學習。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想告訴大家,記得《帶蝸牛跑步》的故事嗎?他們只是孩子,別逼的太緊,也別放的太鬆,要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家長只是燈塔,孩子會隨著你的指引揚帆遠航。他那麼小,不能用大人的眼光來強迫他學習,他畢竟還是貪玩的年齡,還需要慢慢的引導。但是幼兒園時期也不能讓孩子整天的玩不學習,可以給他講故事,你講一個他講一個,慢慢他就會對讀書感興趣。經常帶他去買菜或者進超市,讓他選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教他加起來多少錢,慢慢他會對數學感興趣。要學會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遵守與孩子的約定。如果你辦不到就別輕易答應他,一旦失約他會非常失望,並且不再相信你,就算有天補償了他,他也會覺得父母沒有誠信。會覺得爸媽不愛他。每個孩子都是小天使,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逼迫。


月野小姐的兔兔


我認為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先天聰明相差不是很大。就看做父母怎麼在上面畫!3-4歲的小孩就開始猜心,看自己的哭聲能否引起父母的注意和安慰,

記得我女兒3歲時常哭的很傷心,在我觀察時她從手指間看我們沒理會,又大聲哭了出來,教大女兒對她說“妹妹你別哭了,爸爸早就關注你了,只要你不哭把想法告訴爸爸,只要合理我也會幫你”從此以後小傢伙才不再以哭鬧來訴求自己的願望。這時如果是去安慰或哄她,下次會哭的更大聲、時間更久。

愛孩子、把孩子當心肝是每個做父母和做長輩的共同心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庭的最大願望。那怕自己餓著,也想盡辦法讓孩子吃好;這是每個父母的共同心願!但愛孩子是要講方式方法的。有的人把孩子寵成家庭老大,要什麼給什麼,沒有原則性。我認為愛孩子應愛在心裡,學習用引誘(說不好聽叫欺騙)培養孩子的興趣,在原則問題決不手軟,否則,就會害了自己的孩子。在20年前帶過一個蘭州大學的學生,閒聊時得知他和他妹妹都是大學生。“都是被父母騙出來的。善意的欺騙,附加獎勵的方式”。後來我也用善良的欺騙加獎勵的方式把倆孩子都考上了大學。相互學習!希望對你有幫助。


平安v和諧


我女子上三年級,前幾天說我剛下班回到家裡,她就要我抱抱她,我說等會抱,我身上太冰了,她就直接說媽媽你沒有以前愛我了,我直接悶了,她說你以前都會抱我最近都不抱了,她有說今天我老師打我手了,說著就哭了,我抱著她問老師為啥打你,她說,作業沒寫完,我們聊了會她就不哭了,說她要退學,我說好的,第二天早上早早就自己醒來,去上學了,我笑著問,你不是要退學嗎,她說,我開玩笑的,現在三年級壓力太大了,


起喬紅豔


關於這個問 個人的分析是首先是家長朋友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覺得上學沒意思:

是因為和同學之間不能很好融入呢,有小夥伴經常欺負孩子;還是沒有從幼兒園的環境中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呢?還是課業太重,孩子一時不能適應,在加上家長的訓誡,讓孩子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呢?

我家兩個寶寶去年上的幼兒園小班,閨女在幼兒園上大班,兩個小傢伙剛去幼園哪幾天,天天哭鬧,一到幼兒園大門口,下來電動車就左一個右一 個抱著寶媽大腿死不撒手,哪情景好可愛,剛開始,寶媽不忍心就又帶回去,後來幼兒園的老師就開導寶媽,孩子上幼兒園,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你不忍心他哭鬧,孩子永遠都進不了這個門。

最後寶媽一恨心,每天送到幼兒園, 先讓姐姐拉住他們在門口玩,交給老師看管後,立馬走人,三天後,在送兩個小傢伙去,哪完全大變樣,沒到大門口就從電動車上往下溜,一路小跑往幼兒園跑。

後來我問寶媽,這是為什麼,寶媽說幼園內有很多玩具,中間還有零食吃、動畫片看,關鍵是有許多寶寶在一起玩。我在家的時候,兩個小傢伙,每天從幼兒園回家都會跑到我跟前和我分享在幼兒園的事,爸爸,我看小豬佩奇,爸爸我們跳舞了,還會和父母分享。而孩子上小學後,由於同學間的各種競爭就開始了,爭座位,爭玩伴,爭表現,一個不讓一個。作業也多了,完全不同於幼兒園階段,就會感到有壓力,同時父母老人也有沒有像小學前,能給孩子過多的關愛,或者方式發生變化,孩子就受不了了。

孩子上小學了,說爸爸媽媽沒有以前對他好了,上學很沒意思,咋辦?

孩子上小學這個階段,就產生厭學情緒,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學習壓力,這是每個孩子必須面對的,在面對學習上,我是讓孩子慢慢來,閨女在幼兒園大班,每天都有數學作業,哪我是交給孩子寫的方法,先簡後難,這是最基本的吧,這樣在提高孩子寫作業的速度同時,也養成孩子不拖拉,愛上寫作業的良好習慣。

要讓孩子融入學校這個集體,通過社會實踐同時明確告訴他,可以是讓孩子自己去買東西,通過找零,間接告訴孩子讀書在學校增長知識的重要性,與更多的同學搞好關係,父母的關愛也要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形式內容的變化。更多靠父母正確的孩子去自己體會

小結

孩子6-9歲處於第一叛逆期。孩子覺得父母不像以前疼愛自己,主要是現在的孩子從小都被嬌生慣養,百般呵護就成長,相對孩子內心都比較單一、脆弱比較敏感。孩子上小學後,父母多注重孩子的學業,和孩子缺少應有的溝通。其實家長可以利用晚上睡覺之前的時間,多和孩子聊聊白天在學校裡的一些事情,使孩子養成交談的習慣。因此我們做父母的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要要多注意觀察,留意他們的平時日常生活活動和內心活動的異常點,總結歸納以便對孩子更好地引導。


家福爸爸


閨女沒上學以前我絕對稱得上模範媽媽,能文能武,用我對象的話來說就是閨女有多大精力,我就有多大精力,恨不得用手給她當翅膀讓她自由飛翔…自從她上小學,我發現明顯精力不行了…每次輔導完她作業,帶她出去騎自行車的力氣都沒有了,休息的時候不是英語就是寫字班…中間再穿插著改錯題,1月8號就要考試了,剛才又因為一道題和她消磨了兩個多小時,以為她明白了,結果不求單個求和又錯了…頓時覺得七竅生煙,這是2020年第一天,心怪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