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絕大部分是空,人體是空的嗎?

群眾只有十三歲


空和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量子力學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空,也沒有真正的實。

一個杯子看起來是空的,但裡面裝滿了空氣。

即便一個密閉的容器,用設備抽掉裡面的空氣,但理論上這個是抽不乾淨的,還會有微量的氣體分子或者粒子在裡面。

即便是宇宙最空曠的地方,每個立方米里面也會有幾個粒子存在。

就是真的什麼也沒有,真的是真空狀態,量子理論也認為這只是“假真空”,裡面充滿了不確定性的量子漲落,也就是隨機隨時出現著虛粒子,這種成對的正反粒子隨時出現,又隨時湮滅。

這就是真空零點能。量子力學甚至認為,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就是這樣出現的。

原子很空曠,但不能理解為“空”。

我們知道地球上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是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的,一個原子直徑約10^-10m,原子核為10^-15m,也就是說原子核的體積只有原子的1千萬億分之一。

但原子幾乎所有的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質量佔有原子整個質量的99.96%。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原子是“空”的。

但原子的這種“空”並不是真正的空的,它只不過不是那麼密實而已。

由原子組成的物質密度也有很大差別。

就像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金子,它們的密度不一樣,因此體積也不一樣。那麼你認為棉花是空的,而金子是實的嗎?

如果按照題意:原子絕大部分是空,人體是空的嗎?這樣理解,就不是人體的問題了。我們這個世界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那麼可以認為都是空的嗎?

當然不能。

物質密度極小的物質相對具有“空”的現象。

一些密度很小的物質在密度很大的物質面前,就呈現出某種“空”的狀態。

空氣比人體的密度小很多,因此人就可以在空氣中很輕易的穿越,一個房間裝滿了空氣,但人在房間裡可以視為空氣為無物。

中微子是一種比電子還小很多的粒子,因此可以穿越地球上的一切物質,包括地球本身。

人體每秒鐘都有萬億個中微子穿越,我們沒有任何感覺;即便是夜晚,我們人體也依然承受著來自太陽穿過地球的無數中微子“襲擊”。

對於中微子來說,地球上物質都是空的。地球是空的,月亮是空的,鋼鐵也是空的。

所以說,空和實是一個相對概念。

原子可以壓縮,原子核也還可以壓縮。

雖然我們說原子由核外電子和原子核組成,但我們不能理解為電子是原子外面一層薄薄的殼,電子也不是圍繞著原子最外層軌道旋轉的那種樣子,現代原子模型核外電子是以電子雲的形式存在著。

也就是電子充滿著整個原子核的外層,它可以出現在這個範圍的任何地方,但無法確定其位置,這就是量子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測性。

但原子是可以壓縮的,不但原子可以壓縮,原子核也可以壓縮。

壓到不能壓縮了就是黑洞奇點。

如果只有壓縮到至密才被認為不是空的,那麼這個世界不是空的的物質只有黑洞奇點。

黑洞奇點就是物質壓縮到無限小,也就是壓沒了,在我們認知的世界壓沒了,成為一個超時空的東西。

奇點的密度無限大,也就是無法形容有多大,因為沒有人能夠說出它的體積,一個沒有體積參數的物質,怎麼能夠得出密度參數呢?

所以黑洞奇點是一個沒有任何縫隙的整體,但可惜這個整體立案看也看不到。

比黑洞次一級的天體就是中子星。

中子星就是把原子壓垮了,原子核也壓碎了,電子壓進了原子核,與核內質子中和成中子,加上核裡原有的中子,密密麻麻擠在一起,整個中子星就是一個大中子核。

這個密度有多大呢?每立方厘米1億噸到20億噸。

這是不是就不是空的了呢?如果按照題主的意思還不是,因為還可以繼續壓縮,一直壓縮成黑洞。

所以,我們不能把原子理解為空的,也不能把人體理解為空的,這些都是我們世界物質存在的形式。

<strong>

時空通訊


在20世紀初,盧瑟福和他的兩個弟子用α粒子(氦4原子核)轟擊僅有幾個原子厚度的金箔時,驚奇的發現,絕大多數α粒子都直直的穿過了金箔,有極少的粒子被彈開了。

圖:


棗糕模型,帶負電荷的粒子(現在稱為電子)非隨機的分佈於幾個同心圓球面

盧瑟福意識到以往的棗糕模型是錯誤的。原子的結構應該像行星系一樣,絕大部分質量集中在一個帶正電荷的核心上(原子核),原子核只有很小的體積。圍繞它的是小質量的,但佔了原子絕大部分體積的帶負電荷的離子(電子)。

圖:鋰原子的盧瑟福
行星模型

後來物理學進一步發展後,我們得知了原子真正的結構,原子質量的99.95%都集中在只佔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的原子核上。原子核周圍分佈著電子雲。所以,原子核外幾乎是“空”的。

圖:
氦原子結構示意圖

有沒有“實心”的物質呢?

還真有!大質量恆星在生命末期發生超新星爆發後,剩下的內核如果質量大於1.44倍太陽質量,在重力作用下,電子會被壓入原子核,與質子結合成中子。由中子的簡併壓支撐起恆星的體積。這時的恆星就應該被稱為“中子星”了。

典型的中子星質量介於太陽質量的1.35~2.1倍之間,半徑在10~20千米,且質量越大半徑越小。這使得中子星的密度高達每立方厘米8000萬噸~20億噸之間。

圖:中子星結構

人的身體密度和水相近,大約為每立方厘米1克,如果一個人的原子如同中子星一樣不是“空”的,體積將縮小至少80萬億倍。

事實上,即使是中子星這樣的極端天體,其主要成分~中子也不是“實心”的,它是由夸克構成。科學家預言,有一種比中子星密度還大的天體,這種天體叫“夸克星”。

這就完了嗎?不,當恆星殘骸大於3.2倍太陽質量後將塌縮成的黑洞,黑洞核心的奇點密度被認為無限大。當然,“無限”是不可能的,只是現代物理學還不瞭解重力奇點。需要說明的是,黑洞的密度並不大,質量越大的黑密度越小,特大質量黑洞的密度甚至比空氣密度還小。

圖:黑洞的電腦模擬圖


講科學堂


這個課題組。半瘋說道,用跡自然道的存在事作概念基點理學講解主要的存在原子絕大部分是空嗎?只不是用一個空字來作概念基點理學得去講解,為什麼呢?1,按一個圈圓層與了的存在事,是呈現一個組合態的速度密度溫等於冷卻濟的物理量子態的存在。如按圈圓層與了的地球為例,自然世界有三態的存在。當水蒸汽充滿一容器,你說它是空的嗎?答案是否定的。當它冷卻後這個容器是空的部分多是明確存在,這是實驗證過的結果。所以,用空來作概念基點理學等於用一個一級權限來講解主要同樣的分子構造所不同的態函數事,是水與蒸汽的關係所存在時,就如同進限數的零或一的關係,也是零上還零下的這個存在去作二個概念基點對一種物理而言。2,這樣人類不是依各種類級差的基礎物態作概念基點理學的,只是用一級權限去項固絕對的講解。所以,半瘋說道用是針對水與水蒸汽的權限來舉這個例,這樣的比喻是來針對原子冷卻層態與進出的濟所存在。3,那可識原子絕大部分是空嗎?如果有水作一定的水蒸汽來講解這一級的權限,那原子絕大部分是空的嗎來講解主要的事,這是我們能實驗的結論嗎?還冷卻都不知道怎麼的存在於自然的存在。所以,半瘋說灰色心說經解惑,一個原子是由多種組結態子所構成的構造函數與這個時空間有相通而互相同頻共震於射底波的相對平衡度的自然的存在,是各種類度中的所得存在於熱交替與自然的存在,再加上一個原子其中心有運動,就所產熱的存在與自然所需於熱交替。而熱交替,就有冷循環。有冷循環,就有態的冷卻濟所存在。所以,半瘋說灰色心說經解惑,是空而不空,無而不無的存在於自然的存在。4,用這樣的再來解惑人體是空的嗎?這個題答案,其空現滿出的存在於不同的作概念基點理學的存在所為,還是相對的存在於射底波的平衡度所需與這個時空間時間所的存在因而言,果還是人你所作概念基點理學的不同所針對這個項課不同語而言,以上有發佈簡單介紹所以,人你如需要或好奇請你代名……697輸入查詢!祝人類人人都有自己的一項項智慧去作概念基點得分析所存在。並祝人人順心於腦功能的開發出成就!


應家老大697


回答:是不是空的你心裡還沒點數嗎,必須不是啊。

一、原子絕大部分是空的是個偽命題

這個話題要是詳細說就太大了,很多小夥伴也不是學物理專業的,咱們就簡單解釋一下。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簡單原子什麼樣已經基本弄明白了。咱們就以最簡單的原子,氫原子為例子,它的內核是一個質子,質子外面是一個電子。很多人以為,這不就跟太陽周圍只有一個地球的情況一樣嘛,地球到太陽之間的空間都是空的。但在原子內,情況並非如此。

事實證明,電子在原子內是一種概率分佈,在物理學上叫做波粒二象性。意思就是,電子是可以同時出現在它有可能出現的位置上,科學家管這種情況叫做電子雲,只是在這些位置上出現的概率不一樣大。我們不能說電子就在核外哪個位置上,這跟我們地球繞太陽運轉是完全不同的情況。這種情況對於電子來說,叫做波動性。所以,我們是可以認為,電子在原子核外,是“充滿”在自己的能級軌道之上的,不存在原子絕大部分是空的情況。

“電子簡併”證明原子核周圍不空。雖然“電子簡併”這個詞非常的高大上,但是這個現象其實隨時在發生著。兩個物體發生擠壓的時候,接觸部位的反抗力量主要是來自“電子簡併”,電子雲發生變形,有要回復的趨勢,電子會相互“推開”,這種力可以看成被壓縮的彈簧,有要回到原來狀態的趨勢。

二、人體並不是空的

空和實是相對的。一杯裝滿水的杯子,我們可以說它是實的,因為裡面有水。如果是一個空杯子呢?其實裡面照樣裝滿了空氣,並不是什麼都沒有。

有了前面的認識,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從物質的角度來說,人並不是空的,是實實在在的物質組成。如果非說人內部是空的,那麼只有兩處,參照空杯子的標準,其一,是人的肺子,只是裝滿了空氣,可以認為那裡是空的。其二,是腸道,畢竟人能放屁,裡面肯定有空的地方,不多解釋了。

希望前面的回答可以解決題主的問題。其它看到這篇回答的小夥伴,如果您有什麼要補充的,或者是持有其它觀點,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參與。


郭哥聊科學


人體內部,96%是“空”!

也就是說,人體中4%的“乾貨”構成人絕大部分“體重”。

人有“三大部分”組成:

一、人存在的,適合人活著的“宇宙時空”:比如,被來自宇宙的“光能量子”溫暖過的“暗黑能量波包”們……還有其他存在物等。這個“人生命宇宙微環境”,可以進入“人生命體”,也可以“穿出”人體!

二、生命能量。

三、眼耳鼻舌身意等,可以“感知、認知”的“人生命活體”。

人體“時空”體系的大約4%左右,是人的“乾貨”;其他大約96%,是“生命之空”。

人的生命,基本上是“一個不規則的空球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東亮敬上


中和永道


尺度不同,完全沒有可比性。因為人體組織是由細胞組成。你可能正在看頭條,你的一根視神經由多少原子構成的你知道嗎?一個原子的直徑約10^-10m,組成一跟視神經就無計其數了,更何況全身組織的細胞數量和原子組成數量?怎麼能說人體是空的呢?


淡淡一掬水


咱別把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混為一談好嗎?微觀與宏觀遵循的基本物理定律都不一樣,能夠相提並論嗎?一個海洋球館,每一個海洋球都是空的,整個海洋球池就是空的嗎?


濃血巧克力


任何物體都有實有空,不能只說實一成空。


光量子宇宙


原子無實質,但由能量電磁波組成,是一個能量體,本質是場,或電場。

不同原子,規律排列形成細胞,再由規律的細胞形成組織,規律的組織形成器官,

規律的神經細胞就是腦組織,再產生規律的電場活動調節全身生理活動,並形成思維和意識。

原子是空的,但由於近光速繞轉的電子,如同高速旋轉的扇葉,故難看清其本質。

但物質切薄片幾乎都是透明的,這說明原子確實是空的。

人是一個電磁體,能量體,身體內有空間,又有實質,但又是無數且有規律的無實質的原子組成。


原黃烈平


對,人體比原子還要“空”,因為還存在原子、分子和更大物質的運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