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中有几位天帝?

娱乐声


一共是十任天帝。

一:伏羲。

中华上古人文祖神,三皇之首,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


二:昊天上帝。别名:老天爷,对,就是那个我们经常大呼的那个老天爷…

昊天上帝是中国神话中天的尊号。周朝正式出现昊天上帝的尊称。

《通典·礼典》:“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


三:五方上帝。

早在周朝时,依据《周礼》,人们就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

其中,昊天上帝为自然上帝,即苍天;

五方上帝,即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中央黄帝(轩辕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也称玄帝),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四:帝俊(dì qūn)。

又作“帝夋”,疑为诗经里昊天上帝,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天帝,这一古帝名号只见于《山海经》(在《大荒》《海内》两经中多次提到)。

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所写的帝夋几乎可以等于帝俊。

五:太阳神炎帝。

太阳神炎帝是一位极慈祥的大神,当他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自然界出产的食物不够吃了,慈爱的炎帝教人如何播种五谷,用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源。



六:黄帝。

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与附宝之子,以姬为姓,有土德之瑞,尊称黄帝。


七:东皇太一。

混沌孕育而出的大神。执掌先天至宝混沌钟,在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物创人之时,镇压鸿蒙世界维护天地秩序。

八:天皇大帝。

天皇大帝,全称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又称勾陈大帝,乃是天皇星的星君,是道教“四御尊神”之一,是斗姆元君的长子,紫微大帝的胞兄。


九:紫薇大帝。

又称为“中天北极紫微太皇大帝”,紫微大帝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道教四御之一,位居玉皇上帝之下,辅佐玉帝管理星界。


十: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即昊天上帝,无始以来,劫数久远,圣人应号,亦复无边。上帝本自然,垂象立号教化众生而有所祷也。常住妙有无迹真境中,地位崇高,永处太玄至真上天之上.已证八身:道身、法身、本身、真身、迹身、应身、分身、化身,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最高信仰“道”的神化,被认为是道的本体。

玉皇大帝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祭祀玉皇的仪式往往超越了三清的规格,玉皇即昊天上帝。传说其诞辰为夏历正月初九。

张友仁很强的,可不是西游世界里那个被猴子吓的能躲到桌子底下去的那个形象哦~


所以神话中一共是十任天帝了,当然这些只是个人认知,也欢迎各位讨论或指正。

我是脑百斤4A广告,我会分享一些有趣、经典的案例和广告与营销的技巧方法,关注一下,一起成长。


唐书夷


第一位,是帝俊,

第二位,是昊天上帝,

第三位,是玉皇大帝,

还有一个,开天辟地后,第一个先领天界之主,就是元始天尊的化身“元始天王”,元始天王即是盘古,盘古后与太元圣母,生天皇十三头,此事不提。

另有五方天帝,青帝太昊(不是太昊伏羲,伏羲氏与太昊氏族互婚融合,太昊氏融入伏羲氏,尊伏羲为祖,伏羲自然可称太昊,但东夷首领太昊不可以称伏羲,例如,五方五帝,可称上帝,但不可称天),黄帝轩辕,赤帝神农,白帝少昊赢挚,黑帝颛顼高阳,五方五帝,是祖神、祖帝,祖跟天,跟天帝是不一样的,跟诸天司法神不一样,祖帝是另外一个体系,领天上帝又是另一个体系。

无论民间民俗,还是道教中,帝、皇的称谓,与封建和儒家解释不同。帝是缔造建立政权政府管理之义。皇是文明辉煌开端之义。

三皇氏、有巢氏、燧人氏、太昊伏羲氏、女娲氏、神农烈山氏等等……就是文明开端之祖皇。帝俊、皇天上帝太一(即昊天上帝)、玉皇大帝是天上的帝王,就是缔建天上政权的领袖。

帝俊,又称帝夋,先秦两汉神话中古天帝,曾赐神弓利箭给大羿,九射十日。帝俊是西周之前的古天祖帝,远古东方首领,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所写的帝夋几乎可以等于帝俊。商时,是祀祖祭天,祖神鬼圣在前,上天在后,西周建立,打破这种传统,明确建立华夏祭祀对像,就是先天后祖,苍天在上,人祖五帝在下,这一确立,影响中国三千年,同时也标志着古祖帝俊的没落,由新任天帝,继承他的帝位。

昊天上帝,又称皇天上帝、上帝、帝、老天爷、皇天上帝太一、苍天,天之化身,天之人格化,从自然天,化身为一个人形的上天帝王。由汉武帝、董仲舒将其人格化。古代人民信仰的“天”,真正列入国家祭祀是西周时期,与后土并列同驱,昊天上帝管天,后土管地,随着时间变化,道教初期育现出天、地、水三官信仰,老子尊崇水,道教尊崇老子,形成天地水三官并行的早期信仰。《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后来,玉皇大帝也随之兴起,标志着天地一统,不再是天管天,地管地,而是天地合并归于一统。

玉皇大帝,又称天公、天公祖,道教玉皇大帝的兴起,也标志着昊天上帝的没落,像古祖帝俊一样没落,但昊天上帝是自有永有,与世同列,并世同主,又从人格化的天帝变回了自然的天。与他同列的后土,原先管地,后与天合归一统,由新一任天帝统一管理,新一代的天帝出现,接任他的帝位,玉皇大帝是天上帝王,昊天上帝是天道帝祖,就是我们所说的太上皇。

齐地八主之首天主,及楚地东皇太一,无论神话、民间传说,都没记载他们任何功绩,也没记载他俩任何神话传说,只能为偏天主神。

东皇太一,不算天帝,他是众星之首,管群星主神,昊天上帝管天,管日月风雨(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但没记载昊天上帝管群星。后土管地(管大地山川河流),东皇太一管宇宙群星,他是古人对星辰崇拜的一位星主。后来,玉皇大帝的兴起,全部归于一统,天界、地界、水界、星界,乃至十方,归统于玉皇,这样就避免了像西方神话各管各的,最后,逐一被一神教接替,佛教传入,连神佛都能住在同一片天上。接任东皇太一为新任群星主帝的,是“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东皇太一有可能就是周御国王。《隋书·经籍志》载,道士每在“夜中于星辰之下,陈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

统一,一统,就是零散,各自为政,始终都统归整体的,这就是中国文化特色,无论如何分裂、如何不同政体,只要在中国,始终都归于统一,看吧!台湾回归一统,也不例外。


樾神通


中国神话中,天帝数量真的不多,只有如下几位:

第一位,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的龙族,祖龙带领的龙族,占据着天界,与占据天空的凤族和占据大地的麒麟一族相对。

祖龙,是第一位天帝。

第二位,是龙凤两族大战陨落后,妖族占据着天界,与地上的巫族,形成对峙。这时的天帝,叫东皇太一。

第三位,就是巫妖大战双方陨落后,继位的昊天上帝了,也即是现在俗称的玉皇大帝了。

自始到终,只有这三位天帝。

其他,就算有帝号的,也不是天帝,只是一方诸侯罢了。


董江波


具重大影响力的有十六位。筆者从《山海经》《拾遗记》《西游记》及正统道教整理入围者:三皇,五帝中的黄帝、颛顼,太一皇,盘古,三清六御。

一、三皇

由于考虑题主所问的本意,不拘字粒,因三皇尚且于帝之先,所以一并介绍。

三皇的首两者是伏羲皇与女娲皇是同时出现的,记载出处非常遥远,早在战国初期的山海经已经有女娲与伏羲(书中写作太皞)已经出现,又于战国中早期伟大诗人屈原的天问中也多次提到女娲。上古神话,伏羲女娲是太极这个宇宙本源的人格神,伏羲女娲交尾图实为太极,只要想象一下,把平面的太极图以三维眼光看,一个立体的太极图就是伏羲女娲交尾图。上古道家认为太极乃宇宙之本,神话:伏羲女娲一并是宇宙万物的缔造者,在这个上,道家与神话只是表达手法不同,而其表达标的神粹却无异。

又有三皇之一为神农氏,又叫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之一,另一个是黄帝。我们是常自称炎黄子孙就是这个意思。神农发明农耕使民不饥饿,发明医药使民不复患病,对中华民族贡献极大,神话中:其凡间寿完后升天为帝,继续秘佑中华儿女。

二、五帝中的黄帝与颛顼

黄帝应该大家耳熟能详了,不再详述。而颛顼帝则是黄帝之儿昌意之子,即帝之孙。史记说颛顼帝打败了中原及周边诸多部落,其领土北至幽冥(即北极圈),南至交阯(越南、老挝),西至流沙,东至橎木(硫球)无不归附,司马迁说日月光辉所到之处无归属,用现代语言就是一个日不落帝国…后世神话,黄帝与颛顼均凡间寿完升天为帝,黄帝座镇中天,而颛顼座镇北天,后者是谓后世于民间信仰影响巨大的北帝。也是西游记中的荡魔天尊,厉害得什么程度?只是一名守门卫王灵官就可与孙大圣打个平手,那若北帝出手,猴王被秒是铁钉钉的了。



三、太一皇

甲骨文是现时中国所能见到的最早成熟文字。然在甲骨文中就有太一的身影,所以其是讫今文献所见最早的大神灵。在老子的故乡--周朝楚地,很早就有太一皇的神话传说,相传其就是宇宙之本,这个对大名鼎鼎的道家鼻祖、道教的太上老子--老子影响甚大,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看在宇宙万物之前,一已经存在,而且其是最紧靠道的,所以亦有个别道家代表将一等同于道,也是讲道即太一皇。



四、盘古

盘古最初出现在最终定型于东周战国中晚期成书的六韬,书中有说:盘古之宗不可动,动者必凶。谁可以制定天地宇宙的宗法规律不可动摇,那么具如此能耐者一定宇宙的缔造者不二了。这里虽然没有盘古的具体神话故事,但其定位于先天之神,宇宙的创造者已经明确,后世的盘古开天辟地创世神话只是一脉相承罢了。


五、三清六御

三清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是宇宙缔造者,名叫:玉清元始天尊又名玉清上帝,上清灵宝天尊又名上清大帝,太清道德天尊又名太清上帝、混元无极大道太上老君。

六御

御即皇帝,御旨即圣旨。六御即分别掌控上天的六名天帝,其分别是:昊天至尊玉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薇大帝、太乙救苦天尊(青华大帝)、南极长生大帝、承天后土皇地祗,一共六位。道教六御起源泉于易经的乾卦,易经有六龙御天之说!

又讲下六御中的太乙救苦天尊,因为其是西游记中的最厉害的神仙。前面讲过西游记中北帝的一个守门卫就可以与孙大圣战平手,那已经是不得可了啦。再看太乙救苦天尊光是一个座骑--九灵元圣九头狮子,就可以于实战中,凭空手赤拳秒了孙大圣!记住:西游记中,实战凭空手秒大圣的只两位,另一名就是大名鼎鼎的如来佛祖了,单是一个座骑就具备可与如来比美的神通,那天尊的法力实则高得有点匪夷所思了。好的,题主所问回答于此。


洪范书斋


先秦天帝观

夏商周三代,华夏先民的信仰也在不断地更替。根据出土甲骨文记载,商朝信仰的神灵是“上帝”,同时以商王为上帝在人间的化身——既“下帝”。学者考证,夏朝君主热衷自居太阳,很可能夏的信仰,是日神崇拜。

周朝以后,周人在信仰上天的基础上,推行祖先崇拜信仰。天帝的形象和传说,也变得不再统一,而是变得繁多,变得难以统计起来。

从先秦诸子的著作里,可以找到关于“天帝”的记载。比如《道德经》认为“道”先于“天帝”存在;而《庄子》里则有南方天帝的记载,不过,《庄子》中的天帝看起来并非真正的神灵,因为《庄子》里面提到了天帝的死亡。

民俗学认为,其实春秋战国时代之所以存在“天帝”乱象,是因为不同部族将其信仰的各自神灵都称之为天帝,于是产生了形形色色版本的“天帝”——既可以理解成天帝不是一个,而是若干个。

此外,基于祖先崇拜论,夏商周三代的君王,也热衷将自己的祖先尊为天帝。

秦汉天帝观

秦王政在位期间,秦扫平东方六国,在一统华夏的同时,也统一了“天帝”——东方六国的天帝大多下岗,秦人信仰的白、青、黄、炎四大天帝垄断了“天帝”的市场。不过,秦始皇对“四大天帝”的信仰并不虔诚,因为从他将长生不老的希望寄托在齐地方士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

秦末,刘邦为了故弄玄虚,称自己的“赤帝”之子,而将秦朝称为“白帝”之子,既认同秦也是天子的同时,也表明自己这个天子要取代秦朝天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帝子斩白帝子”的传说。不过,这个传说到底是刘邦为了起事为故弄玄虚制造出来的骗局,还是当皇帝后,为了神话自己捏造的传说,目前尚不得而知。

汉朝确立统治地位后,在秦朝“四大天帝”的基础上,添了一个“黑帝”,形成了“五大天帝”。

儒家天帝观

儒家对于鬼神的态度较为严谨。孔子认为,对于鬼神应当“敬而远之”,在对待“天帝”的观念上,孔子由于有过周游列国的记录,见识到了各国“天帝”的情况,于是对儒家学者观念产生影响:儒家学者认为,“天帝”不应当是一群,而应当是一个,就像天上只有一位天帝,人间只有一位天子一样。

儒家成为汉朝官方思想后,儒家推出的昊天上帝成为唯一的天帝,并成为历代王朝祭祀的天帝,直到清朝灭亡。

有说法认为,道教的玉皇大帝,一定程度是借鉴了儒家的昊天上帝形象。

因此,中国神话有多少位天帝,是一笔糊涂账,很难有精确数字。


藤树先生


中国神话中的天帝应该没有几个吧。有东皇太一、昊天上帝、玉皇大帝,天帝应该是天界的主宰,万神之上的唯一存在。

像传说中四御大帝、四极大帝、五方大帝,充其量也就是大帝级别,还有五岳大帝等等都只是普通大帝,距离天帝差了太远。


帝子周


道教神话中天帝主要有五个,分别是:玉皇大帝、四御(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此外还有东王公、五方五老、三十二天帝等天帝。


屠宰大和


应该有九个天帝。

昊天上帝,天帝帝俊,玉皇大帝,东皇太一,东方青帝,南方炎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天帝。其中后五个合称为五方天帝。


余梦人


只知有个玉皇大帝


w是露露


五方五帝还有四御,外加一个玉皇大帝,貌似十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