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的“三弄”是什么意思?

月光下的温唇


“弄”原本是个动词,有摆弄、玩弄、戏弄、拨弄等等意思。

古代弄琴,就是取其拨弄的意思。

久而久之,就把奏乐或乐曲的一段、一章称为一弄。

即“梅花三弄”,指的是这首名为梅花的曲子一共有三大段,或三大章。

这个问题解释到这儿,应该非常清楚明白了。

但再顺带多说几句。

曲子的名称为什么叫“梅花”呢?

是不是作曲者睹梅思梅,有感而发呢?

不一定。

乐曲有时不一定要表达什么主题思想的,也没有强要求有什么内涵,主要是让人感觉好听,听来抒怀,感觉舒适,激发共鸣,或者给人美好的享受,这就够了。

不然,你把这乐曲演奏给一个从没听过它的人听,事先不告诉他曲的名字,等演奏结束,你问他从曲子里听出了什么,给他猜一百次,也猜不出里面有梅花什么事。

所以,乐曲的命名,有些是很随意,有些是很诡异的,根本不用费心积虑去考究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与什么有关。

你觉得好听,能触发你某段情感,让你身心愉悦就行。

举个例子。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算得上是世界名曲了。

你知道这曲子是怎么来的吗?

故作家陆文夫曾经指出,《二泉映月》并非阿炳原创,而是源出风月场中婊子和嫖客调情时,唱的淫曲《知心客》。

陆文夫还说,阿炳拉胡琴并非勤学苦练,主要是靠悟性,同一曲子,每次拉都不一样,任凭他即兴发挥。

《二泉映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到无锡为阿炳的演奏进行录音。擅长琵琶弹奏和提琴制作的无锡人祝世匡参与了录音过程,后来写有《乐曲二泉映月定名经过》一文。

文中提到,录音结束后,杨荫浏问起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坦承,这支曲子是信手拉来的,没有名字。杨荫浏认为,这么好听的曲子没有名可不行。想了想,觉得无锡有个惠山泉,号称“天下第二泉”,就说,那曲子就叫《二泉》吧。祝世匡受此启发,觉得粤曲里有首《三潭印月》,不如叫《二泉映月》。

这么着,《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

现在,有些著名音乐家不明就里,在教别人鉴赏音乐时,当鉴赏到这首《二泉映月》,竟然生牵硬扯,故作高深地说:“闭上眼睛,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用心灵去感受,是否感觉到了有两条泉水在你的灵台间缓缓流淌?泉水清亮,在月光下亮透你的心灵……”

诸如此类,让人喷饭。


覃仕勇说史


问题:《梅花三弄》中的三弄是什么意思?

前言: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台湾歌手姜育恒为琼瑶电视剧《梅花三弄》演绎的主题曲。这首曾经风靡大陆的影视作品,让我们知道了“梅花一弄 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 风波起……”,更让我们明白了“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梅花三弄》的由来:

这个音乐作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至今保留下来比较早,而且很有名的一首笛子演奏曲。有关这首曲子的传说很多,通常被认可说法是:

东晋时期,大将名桓伊,不但战功显赫,同时还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更主要的是他精通乐律,尤其擅长吹笛子,是一位有名的音乐家。

有一天桓伊在路上遇见了一个年轻人名叫王徽之,他非常仰慕桓伊的音乐才华,于是斗胆请桓伊能不能吹奏一首曲子,这个不详之请,桓伊竟然欣然应允,于是桓伊马上下车,随即给他吹了一首曲子,相传这首曲子就是这首有名的《梅花三弄》。

由此可以证明,这首乐曲在晋朝就已经很流行了,称其为古曲也毫不夸张。由于没有详尽的正史记载,所以这似乎也是一段轶亊,同时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何为三弄?

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有“梅花”这一元素,任何艺术作品都会显示出其“孤傲雅致”。显而易见,前面的梅花就很好解释了,而后面的“三弄”就让人费解了,让我慢慢道来:

稍微有点音乐乐理知识的人,对“泛音”并不陌生吧?其实,“三弄”就是指这首乐曲中的“泛音”,即以不同的形式反复三次。类似的方式还有著名的“阳关三叠”,皆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乐曲的特色,就是缠绵悱恻,它不但描写出梅花傲骨含雪,高洁安详的静态之美,急促的曲调则是表现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整首乐曲表现了梅花凌霜傲雪,铮铮铁骨的神态。



结论:

这首《梅花三弄》,通过赞颂梅花的洁白、菲芳耐寒的品质来烘托士大夫文人的超凡脱俗,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备受后人推崇。

以至于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又将这首高雅的传世名曲由笛子独奏,演化成古琴演奏,以致成为“古琴十大名曲”。顺便提一下中国传统古琴的十大名曲分别为:

  • 高山流水
  • 广陵散、
  • 平沙落雁、
  • 梅花三弄、
  • 十面埋伏
  • 夕阳箫鼓
  • 渔樵问答
  • 胡笳十八拍
  • 汉宫秋月
  • 阳春白雪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琴棋书画,柴米油盐酱醋茶,用诗词点缀生活。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的文章,敬请点赞转发,雅评留言——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您的鼓励是我们缘份的见证】


兵法天下


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

云烟深处水茫茫

就算大家没有听过古琴曲《梅花三弄》,估计也听过姜育恒这首忧郁的情歌。

《梅花三弄》的名气,实在太响了。

早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人写诗:

竹叶一尊鱼似玉,梅花三弄月如霜。

元朝的时候,又有人写诗曰:

梅花三弄月将晚,榆塞一声霜满天。

早先,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曲子叫做“梅花三弄”,最早跟梅花三弄有关的典故,来自于南朝的笔记小说,这小故事,折射了意味无穷的魏晋风流:

相传东晋名臣桓子野擅长吹笛,书圣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徽之(真是儿子,不是兄弟)久闻其名无缘得见。有一次王徽之在船上,恰巧桓子野坐车路过。门客告诉王徽之:look!那位帅锅就是你碎碎念的笛皇桓子野啊!王徽之急忙请人邀请桓子野上传一叙,愿听先生吹奏美妙笛音。

桓子野听明白来意之后,搬了一个小马扎到车下,吹了三首曲子就上车去也。从头至尾都没有和王家五少爷打招呼。

桓 时 已贵显 ,素闻 王名 , 即便 回下 车, 踞胡床 , 为作 三 调。 弄毕 ,便上 车去, 客主不交一 言。

酷毙了!

后来江湖传说,桓子野吹奏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梅花三弄》。

介个当然是不靠谱的,因为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梅花三弄这一曲,当时在魏晋年代最负盛名的跟梅花有关系的笛子曲乃是《落梅花》。

后来有两首笛子曲并肩双雄,一支是《落梅花》,另外一支是《折杨柳》。

相信各位喜爱阅读古代诗词的朋友,对这两个曲名都是“岐王宅里寻常见”了吧。各位可还记得《琅琊榜》开头的时候,江左梅郎一艘小船江面吹笛子的情景呢,真有感觉。那个故事讲得好像就是魏晋事情的故事吧。时间继续往后快进,前面古文里面,只说 “为作三调,弄毕”。到了唐朝虞世南写这件事的时候,就改成了“作三弄毕”。

你看,出现了三弄,再加上当时流行的梅花落。梅花三弄隐约现身了。

到了宋朝,李清照阿姨就开始写这样的句子: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到了后来就出现了开头铁锤引用的宋元诗歌,梅花三弄成为一个固定的搭配。

当然了,直到那时候,梅花三弄也还不是一首曲子,所谓弄,就是指的吹奏,演奏之类的意思。

事实上,梅花三弄成为一个成熟的曲子,最早是出现于《神奇秘谱》这个曲谱是公元1425年出撰写的,说起来已经是明朝宣德年间的事情啦。当时的记载是:

“是曲也,昔桓伊与王子猷闻其名而未识,一日遇诸途,倾盖下车共论。子猷曰:‘闻君善于笛?’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

这还是拿本文开头那段故事说事情。至于为啥叫梅花三弄呢,这是因为古琴曲共有10个段落,因为主题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故称“三弄”。文化人还编排了一个口诀来解释三弄的内涵:

梅花一弄、弄清风;
梅花二弄、弄飞雪;

梅花三弄、弄光影;
暗香浮动、水清清。

现在网上到处都可以下载听到笛子古曲和古琴曲《梅花三弄》,至于各位能不能听出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那就只有天晓得了。


铁锤文史


《梅花三弄》简介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觉别具风情。

《梅花三弄》有哪些版本?

1、笛曲(南朝至唐朝)

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2、琴曲(宋朝至明朝)

《梅花三弄》首先是一首笛曲,后来才改编成古琴曲。值得注意的是,唐以前所称的“笛”其实即现代的箫。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3次,故称为《三弄》。

《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各有1解题,提到相和三调器乐演奏中,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体结构就是这种表演形式的遗存。

3、琴箫合奏曲(清)

《梅花三弄》在清代又被改编为琴箫合奏曲,或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晋代笛曲的风格。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梅花三弄》的典故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之事。《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过,王徽之并不相识他。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梅花三弄》是哪三弄?

真正的梅花三弄是:梅花一弄、弄清风;梅花二弄、弄飞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动、水清清。

1、引子

曲调开始主要是营造一种初冬时节,阴云密布、冷雾弥漫,梅树隐隐约约的、忽隐忽现的氛围。

音节平稳舒缓,附点的出现平添一种跌宕起伏之感,

该段动静相谐的对比、明暗的反差衬托,使得梅花的寒香之美油然而生。

2、梅花一弄

一度,初冬时节,梅树枝干枯涩、枝头开花稀少,欲露还藏,在清冷的夜风中萧瑟抖动。

音节第一次在泛音段出现,声音渺小、微弱细腻,表现梅花迎着寒冷严冬到来的顽强挣扎的心态。

该段节奏活泼,富有动感,泛音曲调犹如是对梅花的特写,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风舞羽翻银,如在眼前,生动形象。

3、梅花二弄

二度,深冬时节,梅树枝干饱满,梅花大片的绽放,满树飘红,尤其在漫天飞雪当中不畏严寒、傲然绽放。

音节第二次在实音段出现,表现梅花在寒冬飞雪中傲放的姿态。

该段的弹奏要讲究坚实有力、充满古风之味,可以说这一部分是全曲中要求体现琴味最为浓郁的段落。

4、梅花三弄

三度,残冬时节,梅树枝桠开花硕大,更有绿芽相伴,在带有冰凌的溪水旁戏弄着花影、叶影、月影,象征着冬去春来,万物开始复苏。

音节第三次高音出现,而且伴有颤音,说明春天要到了,有一种非常喜悦欢快的节奏情趣,而且后面快板就可以听出这种感觉了。


启迪花剪剧段


说起《梅花三弄》,其实就是首笛子曲,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中载,这是晋朝桓伊作的一支笛子曲,它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

《梅花三弄》后来还被改编为琴曲。关于“三弄”,这是指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三弄”就曲中是三个变奏,由于“主音”在琴的不同微位上的泛音弹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故人称“三弄”。

《梅花三弄》共分十段,两大部分,乐曲的主题是表现梅花的,在演奏方法上,通过不同三次的重复弹奏,分别用静和动的形式,来描绘梅花的高雅清洁。乐曲最后用稍快的曲调和音色的变化,表达了梅花在傲立寒风,迎风傲雪的坚毅不屈的品行。同时,也是借物抒怀,用以赞美节操高尚的人。

《梅花三弄》还有一个典故。据《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记载,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

王徽之赴东晋的都城建康应召,他乘的船在青溪停泊时。碰巧桓伊路过,王徽之当时并不认识他。听船上一位客人说,这位就是桓野王。

王徽之让人对桓伊说,听你善于吹笛,能不能为我吹一曲?。作为高官的桓伊,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就上了船。用笛吹了梅花三弄。吹奏完毕,桓伊就走了。双方未说过一句话。

据说桓伊温文尔雅,王徽之性格豪放,而两人相会不说一句话,这也算一种缘份。正是由于两个人这种见而不语约会,才有了这《梅花三弄》千古名篇的诞生。


D东哥


《梅花三弄》的“三弄”是什么意思?\r \r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3次,故称为《三弄》。\r \r “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征着梅花花开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韵味。一度开花稀少,欲露还藏;二度开花大片绽放,满树飘白;三度开花稀落,有绿芽相伴,象征着冬去春来。\r \r 后来有琼瑶的小说“梅花三弄”代表三个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云间。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 \r \r


LH丫123123


小说为:《梅花三弄》是琼瑶小说三部曲,分别为《梅花烙》、《鬼丈夫》、《水云间》。三部小说均有同名电视剧。

音乐为:《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正因为“主题”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个部位演奏),故称“三弄”。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3次,故称为三弄。有所谓“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横江”。有说梅花的花期内,一天赏梅花又分早、午、晚三个时间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莹洁白,幽香阵阵。

午时的梅花繁华盛开,灿烂芬芳,笑脸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着西斜的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迷人。又有把之比做像征着梅开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韵味。而琵琶曲《梅花三弄》的三弄为“寒山绿萼、姗姗绿影,三叠落梅”等说法。





V587累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其中,菊花与梅花最为相似。

菊花是铁骨铮铮的傲骨——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梅花有与菊花一样傲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梅花三弄》原是古曲,有三段。类似于今天歌曲的三段。每段都重复和不同。到第三段达到高潮——梅花一弄断人肠,梅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


杨朱学派


“三弄”就是“三节”、“三段”,和“阳关三叠”的“三叠”是一个意思。

“梅花三弄”因琼瑶而知名,但琼瑶并不是首创。只要百度一下,不难发现,“《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原来这是古笛曲、古琴曲的名字。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庭院深深”“烟雨濛濛”“寒烟翠 ”“月满西楼”“翦翦风”“彩云飞”,都有古典文学的背景。有人据此认为,琼瑶有相当深的古典文学底蕴,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我不予评论。

比较尴尬的是一次经历。有人说到明代政治家杨廷和:“不知道他没关系,他有个儿子叫杨慎,有人知道吗?”我随口答:“知道,写过‘几度夕阳红’。”旁边有人大笑:“《几度夕阳红》是台湾琼瑶写的,你说是明朝人写的,哈哈哈哈。”

琼瑶以“几度夕阳红”命名她的小说,说实话我认为这是她作品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不过因此就剥夺了杨慎的著作权,这恐怕是琼瑶本人也始料不及的了。


栖鸿看红楼


《梅花三弄》是我国古典音乐的一块瑰宝。自明代初年朱权的《神奇秘谱 》传谱以来,经过一代代琴家不断传承,改造与发挥 , 新的谱本和演奏风格层出不穷。加之箫、笛、琵琶等器色也多积极参与演绎合作,影响极其深广,成了最受人们喜爱的古曲之一。

但就这样一首古典名曲,在明朝以前的文献记载却极其匾乏,明代之后所记又多属传闻或臆测,因而其起源、作者等问题长期以来茫昧不清。


从朱权《神奇秘谱》开始的明清琴谱,一般认为《梅花三弄》是东晋的桓伊所作笛曲 , 后来由琴家改为琴曲。 故事是这样的:桓伊是东晋的名臣 , 擅吹笛 , 时称“江左第一”。 《世说新语·任诞》中写道 : 王子酞(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东晋名士,生性不羁)偶遇桓伊,被桓伊的笛声打动,相互倾心,以音乐爱好相应酬,而始终不通一言的一段。


后来关于桓伊创作笛曲《梅花三弄 》的说法就源于这段故事。但这一原始记载中 , 没有提到桓伊所吹曲名 , 只是说“为作三调”,三调意思为三个曲子或三段曲子。其中“弄”字的意思是作动词用,是吹奏的意思。“弄毕”是说演奏完了 , 接着便上车扬长而去。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为作三调”被各大文学作品写作成了《梅花三弄》这必须得力于文学作品的想象与发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