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是怎么样的人,秦始皇死后,为什么敢秘不发丧?

房眼世界


赵高可谓是秦朝的“风云人物”“传奇人物”。要看他是什么样的人,得从两个方面说起:

抛去功过看赵高

据史书记载,赵高的母亲曾因犯罪受刑致残,在秦国干苦力!并在此生下了赵高兄弟二人。可见赵高其出身可谓卑微之至。

赵高像

赵高长大之后就在秦宫室工作,其刻苦异常,勤奋努力,还自学大秦的律法,且造诣不凡。此外,赵高在书法方面成就很高,一手大篆更是艳冠秦朝。很快被始皇帝的赏识,被升为中车府令,掌始皇车舆,因其精通法律又让他教二世胡亥决狱断律。

现代学者李开元曾称赞赵高是“第一流的书法家、文字学家,也是精通法律的专才,他体魄高大强壮,骑术车技精湛,武艺非同寻常,是秦帝国宫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材。”

秦始皇

赵高擅长的察言观色,逢迎献媚,很快得到始皇及胡亥的器重与喜爱,始皇又委其掌管符玺。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年代,赵高从卑微的宦官做到这个地位实属不易。

算是屌丝逆袭的典范。

结合秦朝看赵高

秦始皇驾崩后赵高开始了他的表演,之后能叱咤朝廷掌握大权与他二十多年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从沙丘之变(因秦始皇死于沙丘宫)说起……

当时,始皇病重,知道自己时日不多,遂令赵高为书赐大儿子扶苏继位,赵高先答应下来。因为身在异地,当时宰相李斯怕太子未立死后传出去引起恐宫廷兵变,所以对此事保密。当时在场的只有二世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五六人。

当秦始皇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赵高开始表演了。

他平时与扶苏不和,怕扶苏即位对自己不利,而胡亥昏庸无知,若胡亥继任帝位后,容易控制,因此暗中却扣压了遗诏。

于是让胡亥当皇帝,开始胡亥倒是一本正经,一是碍于忠孝仁义不厚道,二是怕丞相李斯不同意,但心里谁不想做皇帝呢。

赵高也心知肚明,肯定不能明说,于是他也一本正经地劝说:你这是贤德取代不贤德,顺应天意。李斯那边他去说服。

于是,胡亥答应了。在两个人都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之间达成了协议。

赵高又找到李斯。

有恃无恐地对他坦言:“皇上驾崩一事,外人无从知道,给大公子扶苏的诏书及符玺也在我那里,定谁为太子,全在丞相与高一句话,丞相看着办吧!”

李斯那可是开过元老之一,跟随始皇多年可谓忠心耿耿,怎能容忍他人篡权,义正辞严地说,“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你怎么说得出口!李斯本来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显贵。皇上现今将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给你我,怎么能够辜负他呢!”

赵高见正面游说无效,便一转话锋,问道:“丞相,依你之见,在才能、功绩、谋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苏的信任程度这几方面,你与蒙恬将军谁强呢? [15] ”李斯沉默半晌,黯然地说:“不及也。 ”赵高进一步试探道:“丞相是个聪明人,其中的利害关系恐怕比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职必定落入蒙恬之手,到时候,你还能得善终吗?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实乃立嗣的最佳人选,希望丞相仔细度量度量。”

李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向赵高妥协,赵高知计已成,欣喜若狂,马上与李斯合谋,假托始皇之命,立胡亥为太子; 又另外炮制一份诏书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与蒙恬自裁。

所以说每个人在权力面前都是无比贪婪的!李斯也是。

后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二世花天酒地,不理朝政,完全信任赵高,赵高大权在握,又设计杀了李斯等其他与自己不和的大臣。自己当上了丞相,又把要职安排上自己人。独揽大权。

后不久,赵高又用一只鹿让大臣们说是马,进一步站了一下队,没说是马的全出掉。这就是指鹿为马的由来。

再后来,刘邦项羽起义,刘邦想让赵高做内应,赵高怕而世得知降罪,于是派人进宫逼死了二世,自己想当皇帝,众人不服,又立子婴,子婴知道其为人,自己不过是傀儡,于是设计杀了赵高,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并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总结

细观赵高这一生,因勤奋而成,以才能被用,以谄媚奉承保全晋升;

沙丘之变,不得不说其对人性把握之深刻,人都是贪婪的啊;设计族灭李斯,足以说明其手腕之狠毒;指鹿为马,可见其对权谋驾驭之自如;逼死二世,足表其志向之远大。

从刑人之子,到始皇近臣;从中车府令,到帝国丞相。步步为营,权谋可谓用尽。所以就其能力来说,我们不得不为其冠以“优秀”二字。

但从对国家来说无疑是个奸臣贼子,乱杀无辜,致使皇帝昏庸无道,百姓于水火,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正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至于秦始皇死后,为什么敢秘不发丧?

在当时虽然扣下诏书,想立胡亥为帝。但他那时没那么大的能力掌控全局。必须取得李斯胡亥的支持。

当时宰相李斯因始皇死在外地,且未立太子,怕消息传出了会因争夺皇位而天下大乱,因此封锁消息,想回到洛阳在昭告天下。

赵高又为始皇身边人,只有他有诏书,且后又说服李斯、胡亥。所以对于秦始皇的死秘而不发。回到了咸阳,这才发丧,以假诏书公告天下,不久举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礼。太子胡亥称帝,是为秦二世。 赵高官被封郎中令,成为了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李斯继续为丞相!

所以秘不发丧是他们几人各为自己的利益也是共同的利益而做的决定。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无一人善终!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千古笑


赵高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虽然严格意义上说他不算是个健全的人,但是他以一介残躯,在几千年历史上最牛之一的时代,干掉了几乎史上最牛之一的人,又在最牛没有之一的牛人身边,做下了流传2000多年而令后世景仰滔滔不绝的一大典故——指鹿为马。

赵高是史上第一牛人嬴政身边的红人。他的官职倒不高,中车府令,说白了是替皇帝调度车辆、管理符印的內监。官不大,可威风无比,贴身侍候,深得嬴政信任和欢心。甚至皇帝十分器重的大臣,大法家李斯,也被赵高压制左右。

据说,赵高深谙嬴政心思,始皇帝撅什么屁股拉什么屎,赵高都处处精通。尤其他出身是重刑犯社会管制单位,自幼钻研秦律,以此悻进重用,并受到胡亥赏识倚重。你看,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

始皇帝在世,赵高还不显特别强势,有事也找李斯商议求助,直到始皇帝第五次东巡,据说也是赵高撺掇又一次去寻找长生不老神药,始皇帝的生命终于在沙丘走到了尽头,撒手他一手大统的九鼎王朝。

此时,赵高怕了。最大的靠山没有了,面前有两条路:扶苏继位,蒙氏弟兄上位,自家倒霉授首;铤而走险,扶植胡亥。风险与收益成级数比例,向他这样的老牌投机贩子,早已经学会了如何权衡这种事,毫不犹豫的胁迫李斯,秘不发丧,矫昭赐死扶苏蒙恬,随后大权在握。

秦国的宫室,狭长阴暗,无数的铜油盏依然只能照的影影绰绰。一切的阴谋的幼稚可笑,而又来的习惯自然。在这影影绰绰的深宫里,那个猴子一般的二世皇帝身边的身心残缺的人,用幼稚可笑的手法,习惯而自然的牢牢卡住了一班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人的咽喉和胆魄,随即又在无意间,毁灭倾覆了他聊以寄身的王朝,也没有意外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容我漫溯


赵高本是赵国的疏远宗室子弟,家族流放秦国,他的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秦朝官府专门设立的收容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阴倌。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由于赵高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得到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病倒了,他深知自己大限已到,当下招召来赵高,让他代拟诏书给长子扶苏。岂料赵高假意答允,但是由于扶苏与自己向来不合,担心扶苏继位后对自己不利,而胡亥昏庸无知,容易掌控,因此暗中扣压了遗诏。秦始皇死后而太子未立,害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大乱起来,于是封锁消息,赵高便伙同丞相李斯假传皇帝之命,立胡亥为太子,以不忠不孝之名赐死扶苏和蒙恬,赵高见障碍已除,建议胡亥赶回去继承皇位。太子胡亥称帝,是为秦二世。赵高被封为郎中令,成为了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


最美的露儿


从史料记载来看,赵高对秦国的灭亡起了推动性的作用!想来也奇怪,赵高为什么对秦国的日趋灭亡无动于衷?秦国灭亡对赵高来说又有什么好处?指鹿为马的赵高,千人唾万人骂的赵高还是有很多后世学者给了赵高极高的评价!哇哦!你还不信?先来欣赏几首,接着,再讨论!

司马迁的《史记李斯列传》中提到赵高是“宦”,“宦”,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籍”,则是用来登录出入宫门者的登记册。由此可见,赵高是皇帝的近臣,而从来没有做过太监。赵高出生于赵国,是赵国贵族的后代,可以说生活上无忧无虑,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28年,秦国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大将白起带兵攻打赵国,赵高的父亲带着赵高的四个哥哥离开咸阳加入了赵军。在长平之战中赵军大败,白起将40万赵军全部活埋,其中就包括了这父子五人。

赵高从此成了没爹的孩子,赵国的兵败,其父兄被杀 没有被杀的人包括妇女儿童,全部被带到了秦国,作为奴隶!,这其中就包括年弱 的赵高和他的母亲,从此三人相依为命。在苦难的生活中,赵高的母亲又生了病,非但无钱看病,还得拖着病怏怏的身体干粗活挣钱。不久母亲就离世了,赵高抱着弟弟哭着发誓,一定要颠覆秦国,为自己的亲人和千千万万的赵国人报仇。带着仇恨的赵高一直未忘自己报仇的使命。终于在秦二世三年,助刘邦、项羽结果了二世的性命,并直接导致了乱世中的秦王朝轰然覆灭。民间传说虽然不可信,但是至少说明赵高在很多世人的眼中不仅不是个小人,还是赵国沥胆披肝的忠臣。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学者屈大均写诗赞美赵高: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赵高生长赵王家,泪洒长平作血死。报赵尽倾秦县郡,报韩只得博浪沙,萧瑟瑟:"当年举世欲诛秦,哪计为名与杀身。先去扶苏后胡亥,赵高功冠汉诸臣。大贾灭嬴凭女子,奇谋兴汉讵萧曹。留侯椎铁荆卿匕,不及秦宫一赵高。"清代著名文学家吕星垣也有诗赞赵高:赵高赵国诸王孙,求为秦贼肢体残。赵高名在列仙传,何得仙家滥其选。索引戋言颇辩冤,鹿马计胜长平战。日中白虹匿无迹,王孙本是邯郸客。颇死牧废无英雄,山河西吞惜无策。颠覆咸阳志已酬,组糸子婴维尔力

感谢百忙之中的你阅读我的作品,喜欢的朋友记得收藏加关注哦!祝大家心情愉快,健康生活!


古今历史观文


赵高的背叛,是大家都始料未及的,恐怕始皇帝泉下有知,眼珠子都恨不得抠出来,在始皇帝在位时,赵高因为精明能干,又精通律法,所以当上了中车府令,作为一直跟随秦始皇的亲近人物,赵高目睹并且参与了始皇帝的大部分事件,尤其是统一六国,登上权利的巅峰,这一切赵高都羡慕不已,但作为一个身体有残缺的人,他所得到毕竟有限,这就导致了他的病态心里。

但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只要始皇帝在世一天,自己就没有什么机会,所以只有隐忍,所以在始皇帝去世以前,赵高都以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所以始皇帝去世前,赵高能和李斯一样,陪伴在他身边,

秦始皇驾崩后,赵高压抑了几十年的权利欲望彻底被释放出来,他有目标,有目的,一步步地为自己铺平道路,比如制作假诏书赐死扶苏,将蒙恬下狱,夺取李斯的权利,唆使胡亥屠杀兄弟姐妹,这以后,赵高实际上成为了秦朝的统治者,但他内心是自卑的,所以才会弄出指鹿为马的试探。


万卷古今情


参见和珅。差不多吧,因为扶苏继承位置。他也死活不了。李斯也可能不被重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合起来就成了!指鹿为马现代人也在玩。


朱哥哥zyx


赵高是秦始皇身边掌管玉玺和文书的太监,凭他一人之力不敢干那些违背聖意的事。当始皇驾崩后,他动了掌握朝廷大权的心思。於是他说反了丞相李斯,二人合谋篡改了遗詔,把由長子扶苏继位改为由胡亥继位,并赐死扶苏和蒙氏兄弟。秘不发丧是为了蒙蔽满朝百官,以保证他们二人的阴谋得逞。秦二世继位后,赵高为扫请清独掌大权的撑碍,又设计陷害丞相李斯谋反,剷除了李斯。自此赵高扶持着元能的傀儡皇帝胡亥,他或为秦朝的实际掌权者,又闹出了"指鹿为马”闹剧,朝臣们敢怒而不敢言。要知这段历史,建议阅读史记中的"李斯列传“,就明白了。


二先生583


史料记载赵高是赵国人,从小天资聪慧才华出众,书法一流。体魄高大强壮,武艺非同寻常属于赵国宗室远亲,也算半个贵族,是秦朝末期的重要官员,阴谋家,是沙丘之变和望夷宫政变的始作俑者。篡改始皇帝的诏书,指鹿为马、滥杀群臣,害死了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还把自己亲手扶植的胡亥也杀死了更改了秦朝本该拥有的繁华和命运。 最后新任天子子婴才计诛赵高。 司马迁《史记》没有为赵高单独立传,他的记载主要见于李斯列传和蒙恬列传。 虽然赵高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有所依附的人。他就好像是秦始皇身上的一个寄生虫,他虽然侵蚀着秦始皇的,但是他同时也要靠秦始皇来存在。在秦始皇死后,他终于不用再受秦始皇的奴隶了,但是他同时也失去了自己最大的靠山。所以秦始皇死后敢密不发丧 是及寻找另一个靠山 赵高当时的状况是恐慌的,后面选择了下一个靠山,也就是胡亥。


用户52617175685


赵高是个宦官,指鹿为马的导演就是他。秦始皇已经死了,有什么敢不敢的?历史长河中秘不发丧的他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后一个,所以不是什么大事。公子扶苏不喜欢他,为了活命他铁定站队胡亥。联合丞相李斯,伪造圣旨秘不发丧直到回到秦宫,然后立胡亥为帝,逼扶苏自杀。扶苏当时在监造长城,手里又没有兵权,对赵高和李斯构也不成威胁。总之,权利欲望和活下去是他做事的动机。


麦子麦子在一号


这个我不太了解,无法给出结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