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怎么算出来的,东汉西汉不是没有血缘关系么?

海林大


非常容易算,你当“家谱”是干啥的。

“家谱”是白纸黑字装订成册,郑重其事放在高处的存在。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在历史研究中是可以相信的文献。

西汉中山靖王不是小人物,他的家谱一定是清楚明白的呀!汉献帝的家谱就是“国史”更是清楚明白,天下人都看的见,其实“中山靖王”的家谱也应该算“方志”了吧!

汉朝时期的家谱尤其可信。

因为那时候的人还没有明清时期人脸皮厚,不会,也想不到去在家谱上胡说八道,乱攀亲戚,自尊心也不会允许他们起改姓!

所谓“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章学诚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是把“家谱”与“国史”和“方志”放在相同地位的。

刘备是不是汉献帝的“皇叔”?

不用去算,一查就知道。

刘备确实心机深沉,善于炒作,说过很多假话,扯过大旗唬人,但是,他是刘皇叔这一点是确定无疑成立的。

在古代,这种事情骗不了人。


葭明通半瓶历史


也不能说西汉和东汉没有血缘,只是血缘比较淡薄而已。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东汉的光武帝刘秀成立国家后,为了表示他也是汉高祖的后代,更加由于他的都城在东都洛阳。所以,刘秀的朝代便取名叫东汉。其实,要论血缘关系,西汉时期的皇帝血统还是基本纯正的。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手里,他说他是汉高祖的后代(多少代孙子我忘了,历史书上有记录。而且,刘秀的祖先是西汉长沙王的哪一枝)你说的血统疑问应该是指这里。这么说吧,既然刘秀从他这里把汉高祖的血缘续上了。那么只要汉朝不灭,血统问题就有据可查。让大家想不到的却是,汉室正统血缘到了汉安帝这里就断了。至少汉桓帝至以后的灵帝少帝甚至是汉献帝。他们都不是皇室传人的血脉了。他们虽然也属于皇室血脉,但出自于刘姓旁支。好像是当时的恒山王吧?这块我记得不是怎么太清楚,大家可以补充一下。至于说刘备为什么是皇叔吗?个人觉得原因有二。其一,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身份一旦确实了。那往后就可以捯了。排下来刘备高汉献帝一辈。只要确定了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那就应该没错。至于说刘备究竟是不是在撒谎。那我们就不知道了。第二,汉献帝认刘备为皇叔的动机。我们说当时的刘姓诸侯并不少。比如刘岱,比如刘表,再比如刘璋。那么汉献帝为什么不认他们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都不在汉献帝跟前。而汉献帝之所以认刘备,是因为刘备当时在许昌。我个人觉得,汉献帝认刘备为皇叔,并非是他认定刘备就是中山靖王的子孙。在这里,刘备身份的真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汉献帝想培植自己的势力。因为在当时,曹操实在是太强大了。再加上汉献帝知道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自己只是个傀儡。所以,他需要培植自己的班底。我们都知道,枝茂则弱杆,奴壮则欺主。汉献帝之所以要认刘备,给他皇叔的身份。为的就是让刘备尽快壮大起来。说白了就是最基本的帝王之术,平衡。只有两边实力均等了,皇帝才能更好的控制朝廷。所以,就算是刘备的身份是捏造的,我想汉献帝当时也会承认的。谢谢。


风雨中的梅云


首先东汉和西汉是有血缘关系的,当然,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演义小说的讲法,正史上没有记载刘备的辈分,是小说编的。尴尬的是,小说还给编出了个乌龙。按照《三国演义》给刘备编出来的历代祖先来算,刘备比汉献帝还要小五辈,根本不是皇叔。


先说说东汉西汉的血缘关系。东汉创始人汉光武帝刘秀,是“根正苗红”的西汉宗亲,虽然家道中落,但族谱清楚记载了他的血统。这在《后汉书•光武帝纪》中有明确记载。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按照一代代的传承顺序分别为:第一代汉高祖刘邦—第二代汉文帝刘恒—第三代汉景帝刘启—第四代长沙定王刘发—第五代舂陵节侯刘买—第六代郁陵太守刘外—第七代巨鹿都尉刘回—第八代南顿县令刘钦—第九代汉光武帝刘秀。所以,东汉和西汉同属汉高祖刘邦以及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的后代。只不过,西汉从刘启之后是武帝刘彻一支,而东汉是长沙定王刘发一支。如何没有血缘关系呢?


而刘备,直系祖先是中山靖王刘胜,他同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所以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是西汉、东汉,以及刘备建立的蜀汉的共同先祖。故而,刘备和东汉直系后代的汉献帝是有血缘关系的,虽然比较远。

既然有血缘关系,有共同的先祖,那就可以排辈分,如果刘备真的比汉献帝大一辈的话,就是“皇叔”了。但问题是,按照正史《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记载,只说了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却没有说第几代: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这段话的意思是,刘备的祖先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贞。而刘备的祖父叫刘雄、父亲叫刘弘。但是从刘贞到刘弘之间经历了多少代,只字未提。

也就是说,从正史来看,你可以说刘备是汉室宗亲,但不能说他是皇叔,因为你搞不清楚他的辈分。


但是,演义小说为了让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更具说服力,给他编造了一段看似完整的世系表,把刘贞到刘弘之间的空缺给补齐了。还说汉献帝看了这个“完整记载”的族谱,算了辈分,说刘备比他大一辈,就认了皇叔。可是这个“完整”的族谱排出来,就闹了笑话。《三国演义》中的族谱是这样的: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这么算呢,刘启—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刘备是汉景帝刘启的十九世孙。


但是,汉献帝呢?从刘秀开始算是这样的: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河间孝王刘开—解渎亭侯刘淑—刘苌—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所以汉献帝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八世孙。刚刚说了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刘启七世孙,所以,汉献帝刘协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世孙!

看吧,汉献帝比刘备大了五辈!这就是典型的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了把刘备说成“皇叔”,给他编了个族谱,结果一下子辈分小成渣了……没办法,小说都是民间文人写的,这些文人恐怕搞不大清楚历史,更算不清楚汉献帝的辈分,于是尴尬了。所以说,不要看《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有多高地位,小说终究是小说,不是历史。


伊耆角木


根据族谱算出来的。

东汉西汉,是有血缘关系的。但是刘备与东汉献帝,却没有直系血缘关系。

他们的血缘,是这样的:西汉景帝,据说有十四个儿子。其中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九子中山靖王刘胜,而另一个儿子刘彻(第十子),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汉武帝以后的西汉皇帝,都是汉武帝刘彻的子孙。所以他们与长沙王刘发、中山靖王刘胜,是宗亲,而没有直系血缘关系。

好,再来看东汉。东汉的皇帝,不是汉武帝刘彻的子孙,而是长沙王刘发的后人。

好,再来看刘备。刘备的祖先,是中山靖王刘胜。

好吧,从汉武帝他爹开始,三个儿子分别传承,一支做了西汉皇帝,一支好几代以后做了东汉皇帝,一支十几代以后做了蜀汉皇帝。

往上倒推十几代,刘备与汉献帝刘协,的确有同一个祖先。但是从中国“五服”的观念来看,他们其实已经不是亲戚了。

汉献帝认刘备为皇叔,是为了结交心腹;刘备自认皇叔,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说白了,血缘是个工具,权力才是目的。


栖鸿看红楼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怎么算出来的;另一个是西汉诸帝与东汉诸帝有没有关系。

第一个问题: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怎么算出来的?

首先,我们先看下汉献帝刘协的祖系:汉景帝刘启生长沙王刘发;刘发生舂陵侯刘买;刘买生郁林太守刘外(注意到这里,由于汉武帝的“推恩令”,刘外已经没有爵位了);刘外生巨鹿都尉刘回;刘回生南顿令刘钦(注意,有的说是“南顿长刘钦”,这样说是不对,因为在当时,县的最高长官分两种,一是“令”,“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一是“长”,“不满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刘秀的父亲是“南顿令”);刘钦生光武帝刘秀;刘秀生明帝刘庄;刘庄生章帝刘炟;刘炟生河间王刘开;刘开生解渎亭侯刘淑;刘淑生解渎亭侯刘苌;刘苌生灵帝刘宏;刘宏生献帝刘协。这里汉献帝刘协的祖系是明确无误的。详细记载如下:

《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孝献皇帝讳协,灵帝中子也。母王美人,为何皇后所害。”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第八》:“孝灵皇帝讳宏。肃宗玄孙也。曾祖河间孝王开,祖淑,父苌,世封解渎亭侯。”

《后汉书卷五十五-章帝八王传第四十五》:“孝章皇帝八子:宋贵人生清河孝王庆,梁贵人生和帝,申贵人生济北惠王寿,河闲孝王开,四王不载母氏。……解渎亭侯淑,以河间孝王子封。淑卒,子苌嗣。苌卒,子宏嗣,为大将军窦武所立,是为灵帝。”

《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第三》:“肃宗孝章皇帝讳炟,显宗第五子也。母贾贵人。”

《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显宗孝明皇帝讳庄,光武第四子也。母阴皇后。”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孝景皇帝十四男。王皇后生孝武皇帝。栗姬生临江闵王荣、河间献王德、临江哀王阏。程姬生鲁共王馀、江都易王非、胶西于王端。贾夫人生赵敬肃王彭祖、中山靖王胜。唐姬生长沙定王发。王夫人生广川惠王越、胶东康王寄、清河哀王乘、常山宪王舜。……长沙定王发,母唐姬,故程姬侍者。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避,不愿进,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上醉,不知,以为程姬而幸之,遂有身。已乃觉非程姬也。及生子,因名曰发。以孝景前二年立。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二十八年薨。”

那么,再看下汉昭烈皇帝刘备的祖系。《三国志卷三十二 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从这里,我们只能知道刘备的父亲是刘弘,祖父是刘雄;祖父曾出任过东郡的范县令。除此之外,也只有一句“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那么,这位中山王确有其人吗?是的,中山王刘胜是汉景帝之子,《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孝景皇帝十四男。王皇后生孝武皇帝。栗姬生临江闵王荣、河间献王德、临江哀王阏。程姬生鲁共王馀、江都易王非、胶西于王端。贾夫人生赵敬肃王彭祖、中山靖王胜。唐姬生长沙定王发。王夫人生广川惠王越、胶东康王寄、清河哀王乘、常山宪王舜。”“中山靖王胜以孝景前三年立。”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刘)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也就是说,刘胜光儿子就有120多人。这里就算夭折、无子占一半,那么刘胜后代的人数非常可观的。加上到东汉末年,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了,刘胜的后裔更是微不可查了!

当然,网路上有一份据说现代人编写的“刘氏宗谱”,其中关于刘备的祖系有详细记载。“孝景帝生中山王刘胜;刘胜生陆城亭侯刘贞;刘贞生沛侯刘昂;刘昂生漳侯刘禄;刘禄生沂水侯刘恋;刘恋生钦阳侯刘英;刘英生安国侯刘建;刘建生广陵侯刘哀;刘哀生胶水侯刘宪;刘宪生祖邑侯刘舒;刘舒生祁阳侯刘谊;刘谊生原泽侯刘必;刘必生颍川侯刘达;刘达生丰灵侯刘不疑;刘不疑生济川侯刘惠;刘惠生东郡范令刘雄;刘雄生刘弘;刘弘生刘备。”这里,有一些问题的,仅指出一二。

首先,在汉武帝时期,颁布了推恩令,所以当时诸王侯的爵位只会越传越小,几代之后,就变成了小贵族、平民了。这里可以看下刘秀的祖系:汉景帝刘启生长沙王刘发;刘发生舂陵侯刘买;刘买生郁林太守刘外;刘外生巨鹿都尉刘回;刘回生南顿令刘钦;刘钦生光武帝刘秀。看到没有,从刘发到他的孙子刘外时,因为刘外不是舂陵侯刘买的嫡长子,所以无法继承爵位了。那么再看这份所谓“刘备的祖系”,从中山王刘胜开始,有14代袭有爵位,这个在“推恩令”之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其次,看看这里传了多少代,从“陆城亭侯刘贞”开始,有17代。 在这三百年间左右,传了这么多代,难度系数太大了啊。

最后,三国志也说了陆城亭侯刘贞后面已“坐酎金失侯”,也就是说他的嫡长子已丧失袭爵的机会了。

所以,这里并无法确切表明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至少无法证明他是中山靖王的几世孙!所以,这里说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份是不准确的。其实,在《三国志》中,也从来没说过刘备是“皇叔”。即使在《三国演义》中,汉献帝称刘备为“皇叔”,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刘备当时的年龄确实跟他的父辈年龄差不多。这也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自己父辈的朋友,喊“*叔”一样吧。

另外,细心的朋友在读《三国志》,读到先主这一卷时,会发现“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这一段后面有一句裴松之的备注:“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那么,这个临邑侯又是何许人也呢?临邑侯,是光武帝刘秀的大哥、齐武王刘縯的孙子刘复。《后汉书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刘縯)有二子。建武二年,立长子章为太原王,兴为鲁王。”“北海靖王兴,建武二年封为鲁王,嗣光武兄仲。……三十年,封兴子复为临邑侯。临邑,县,属东郡,故城在今齐州东,亦名马坊城也。”如果说刘备是临邑侯刘复的后人,那么他应该是“长沙定王发”之后了。这样,刘备与刘协的关系要亲一些了,毕竟这样算的话他们都是南顿令刘钦之后了!

 

第二个问题:西汉诸帝与东汉诸帝有没有关系?

先看西汉诸帝传承,汉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孝惠皇帝,高祖太子也)-文帝刘恒(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景帝刘启-武帝刘彻(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昭帝刘弗陵(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宣帝刘询(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元帝刘奭(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成帝刘骜(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哀帝刘欣(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也)-平帝刘衎(孝平皇帝,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子也)-孺子婴(孝宣皇帝玄孙,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侯刘显之子)。

东汉诸帝传承,汉光武帝刘秀(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明帝刘庄(显宗孝明皇帝讳庄,光武第四子也)-章帝刘炟(肃宗孝章皇帝讳炟,显宗第五子也)-和帝刘肇(孝和皇帝讳肇,肃宗第四子也)-殇帝刘隆(孝和皇帝少子)-安帝刘枯(恭宗孝安皇帝讳祜,肃宗孙也,父清河孝王庆)-顺帝刘保(孝顺皇帝讳保,安帝之子也)-冲帝刘炳(孝顺皇帝太子)-质帝刘瓒(肃宗孝章皇帝玄孙,渤海孝王刘弘之子)-桓帝刘志(孝桓皇帝讳志,肃宗曾孙也;祖父河闲孝王开,父蠡吾侯翼)-灵帝刘宏(孝灵皇帝讳宏,肃宗玄孙也;曾祖河闲孝王开,祖淑、父苌世封解渎亭侯)-少帝刘辨(孝灵皇帝子)-献帝刘协(孝献皇帝讳协,灵帝中子也)。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发现:西汉至高祖之后诸帝与东汉诸帝都是汉高祖的后代。再近一些,东汉诸帝都是西汉景帝的后人!“《谥法》:“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因为刘秀光复了汉景帝的帝业,中兴了汉室,所以称刘秀平定天下的过程叫“光武中兴”!


帝国的梦1


刘协是刘备高叔祖,东汉跟西汉自然是有血缘关系的啊。


长岛男爵


凡是无中生有,故意与皇族攀亲带故的人,大多数都选择哪些子孙众多的公侯。

刘秀攀亲选择刘发,刘发本身就来路不正,据说他妈连皇妃都不是,就是一般的宫女,还不受皇帝待见的宫女,怎么就为了刘秀才伺候汉景帝一宿就能生下了刘发?而且,刘发有二十多个儿子、女儿多少更不知道🤷‍♀️!八竿子打不着的儿孙,牵强地往上凑。他怎么不说是汉武帝的儿子的后代?因为,有记载,清清楚楚,怎么浑水摸鱼呢!

裴松之说的好;世数悠远 朝暮难明。这些东西又有谁会去考证呢?然而,刘秀却当了皇帝!一介农夫能当皇帝,当然不会被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的儒家传统所接受。

于是,必须要找到一个子孙众多的皇族👑,拼命也要给他按上去,稍带着出生时还要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以显示其不同于农夫的特殊的身份。而我就像不相信刘秀出生时有异光一样,更不信他是刘邦的后代。

说到刘备就有点滑稽可笑了!刘胜有50多个儿子,女儿也有2、30个,怎么论?因此,裴松之才说出了:世数悠远 朝暮难明!他不敢攀刘秀,这时的刘秀已经一脉相承了,想要在刘秀这枝上“落脚”,比登天还难!倒不如与刘秀一样,找一个更难查明的刘胜,哪个儿子丢了都不知道。谁还能知道他刘备是不是刘胜的后人呢?

不过倒是有一棵桑树罩在了刘备家的屋舍东南角篱上,桑树高有五丈余,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没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有的只是织席贩履的艰难困苦。

这正应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昭示着织席贩履的最高境界——汉昭烈皇帝的诞生!


中行偃1


说实话这个算不出来,就连他和汉献帝有没有血缘关系都是未知数。

1.那刘备为什么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呢?刘备就是个卖草鞋的读了几年书啥都不是。说自己是皇族后裔就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好招兵买马。如果他以布衣的身份只会换来别人的耻笑

2.汉献帝那时候已经被曹操软禁起来了,周围全是曹操的耳目,而封刘备为刘皇叔那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



随风而逝1800


历史上同一朝代因战乱或在国都变化、史官们写史时,在朝代前加一方位前缀,如西、东周,西、东汉,北、南宋等。但他们属于同一王朝的性质没有改变。

一,西、东汉之间虽有王莽篡政的二十五年新朝,但人们习惯上仍把东汉视为西汉的传续。因为汉高祖刘邦是他们共同的祖先。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武帝时的推恩令使他的祖上由王到太守到都尉一直在下降,他父亲还可做个县令,至刘秀一代只能做个平民。

二,被曹操挟持的汉献帝朝堂之上与刘备认亲,对双方都有利。

中山靖王刘胜是高祖刘邦的曾孙。一生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恐怕连他自己都分不清。刘备时常以中山靖王之后自诩,料定质疑的人也拿不出反驳的证据。

汉献帝皇家族谱没有问题。而中山靖王刘胜到刘备虽三百年过去,但家谱还是应该有的,只是可信度比之皇家稍低。

所以和汉献帝一一论起来,竟还高出献帝一辈。"刘皇叔"的身份连孙、曹两家都预以承认。使刘备的尊贵平添了一大截,一生受用不尽。


晚亭与落霞同晖


首先更正一点,西汉和东汉是有血缘关系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 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刘备则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有人说刘备的皇叔身份是假的,汉献帝查族谱时并没有他。这个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刘备并没有谎称自己是皇叔。汉献帝查族谱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出自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剧情如下:

刘备同曹操消灭吕布后回到许昌。次日,曹操表奏刘备军功,向献帝引荐刘备。献帝在朝堂上问刘备祖上何人。刘备对答:

“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

献帝听刘备是汉室宗亲,便让宗正(管理宗亲的官员)取宗族世谱查看。宗正拿出世谱,从汉景帝到刘备,整整念了二十代人,并无差错。之后按辈分一排,刘备竟然是献帝的叔叔。

献帝喜出望外,引刘备入偏殿行叔侄之礼。之后拜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并设宴款待。自此之后,世人皆称刘备为刘皇叔。

按演义剧情,刘备的皇叔身份是有据可查的,所以他并没有谎称自己是皇叔。

不过在历史上,从来没有献帝查看刘备族谱的记载,因为根本就查不清楚。

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的儿子刘贞,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因酎金失侯,遂在涿县定居。然后紧接着就到了刘备的爷爷刘雄这一辈,刘雄是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是刘弘,在涿郡为官。

也就是说从刘贞到刘雄中间隔了230年,这段时间刘备这一脉的谱系是无据可查的,刘备自己都搞不清楚。所以刘备在称帝的时候,他干脆把汉高祖刘邦以下的皇帝都放在一块祭祀了,借以证明自己延续了汉朝的皇统。

东汉政府同样也搞不清楚刘备的宗亲身份是真是假。一来,因为中山靖王刘胜是个生育机器,生了120个儿子,这刘贞只是其中之一。二来,当时东汉宗室已经没啥特殊地位了,何况是西汉刘贞这一脉,更是无头查起。

正因如此,刘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以汉室宗亲自居,并不像小说里那样起兵的时候就自称是汉室宗亲。直到称汉中王的时候,刘备底下的群臣才拿刘备的出身做文章,以便他日后称王称帝。

而至于刘备身份的真假,我认为还是可信的,不过只是西汉宗室的远房亲戚罢了,汉献帝的皇叔是谈不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