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臨死前為什麼要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盛世打雜


《感天動地竇娥冤》(簡稱《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其通過展示下層人民任人宰割,有苦無處訴的悲慘處境,控訴了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現實。

題主的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十幾年前看過的二人轉《六月雪》,也即《竇娥冤》,戲文以竇娥父親竇天章回鄉任“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查案之時,竇娥冤魂向父親訴說案情的方式,陳述了竇娥從受張驢兒糾纏、誣陷,到昏官錯判以致竇娥含冤而死的來龍去脈。

其中講述了竇娥的三樁毒誓:

1.血濺白練:我要丈二絲白卷丈,二白卷掛高杆。你要白卷為何事?蒼天證我竇娥冤。頭莊誓言可靈驗,血海深愁動地天。到過頭顱屍不倒,一腔熱血染素絹。

2.六月飛雪:天上降地是六月雪,六月降雪三伏天。六月降雪為何事?蒼天證我竇娥冤。二狀誓言可靈驗,血海深愁動地天。午後果然把我斬,斬我之後那北風寒。大風颳了整三陣,鵝毛大雪飛滿天。天上降的是紅色雪,三尺瓊花伴兒眠。

3.大旱三年:我讓楚洲三年不下一滴雨,寸草不生江河干。大旱三年終何用?蒼天證我竇娥冤。三狀誓言可靈驗。血海深愁動地天。楚洲果然三年沒下一滴雨,寸草不生江河干。我學東海孝夫死,我讓遇寓公替我伸冤。

由此可見,竇娥臨死前發下的三樁毒誓,都是為了要向人們傳達“血海深愁動地天”的冤情。三樁毒誓層層遞進,且有一定的時間跨度,隨著誓言的逐一靈驗,一步步在看客心中加深冤情。

第一樁毒誓,在竇娥午時被斬時當即靈驗,人們看到“血濺白練”,意識到竇娥有冤情,但是也可能會下意識認為是巧合;

第二樁毒誓,“六月飛雪”天象顯現,加深人們對冤情的意識;

第三樁毒誓,隨著時間推進,“大旱三年”,進一步讓人們記起這樁冤案,當一個人的冤情已經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脅到生命,可能就會有人出來替竇娥伸冤。

整部戲也按照人們的意願收尾:斬了誣陷竇娥的張驢兒、斬了錯判的貪官、為難竇娥的賽盧醫也被髮配邊關。


空山遠照


 竇娥臨死前為什麼要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狠人話不多。

  竇娥在走投無路,眼看就要人頭落地的時候,發下了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這三樁誓願,她作過聲明,她說:“不是我竇娥發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冤情不淺,若沒上些兒靈聖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

  可見,在她的初衷裡,她只是覺得自己太冤了,冤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天下第一冤,碰上這夥貪官,要想伸冤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定要有些“靈聖”,讓世人傳開,讓世人見識還有真正的青天。古時的天象,是可以作為政事的象徵的,竇娥作為知識分子的女兒,原不應該有這些怪力亂神的東西,可是在她的潛意識裡,她不想相信,又想相信,所以才會罵“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但是,她又很矛盾地意識到,在自己的人生末路,只有靈聖,神靈這些東西,才能真正替她出頭,所以,她許下種願,讓虛無的神靈出場。我相信,她的初衷是這樣。

  可是,這前兩樁好理解,大旱三年,卻傷了無數百姓。估且正如她所說臨死前自己胡言亂語的,發了無頭願,可是也體現了她的自私。她不是個完人,沒必要把她捧成一個鬥士,她就是個普通的婦女,在她的世界裡,儒家那一套三貞九烈的東西,她是奉行的,她不但自己奉行,她還要婆婆也奉行,婆婆不聽,要想過上幸福的有夫有子的生活,儘管這夫啊子啊,目的不純,是為她的家產而去,但是蔡婆還是想這樣。但對於竇娥來說,這不行啊,死去的公公都不會願意啊。

  可是,站在旁人的立場看,站在市井小民的角度看,蔡婆的做法也沒什麼不好,大宗家產是誰的?是誰賺來的?死人能給活人帶來什麼?招個接腳伕未必就是壞事,可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竇娥不答應,於是就有了張驢兒下藥,殺錯人的事情發生。

  有的時候,竇娥當然是善良的,她對婆婆的生活照顧有加,可是她是迂腐的,她的悲慘令人同情,她的悲慘無法宣洩,她想借天來懲處壞人,既然壞人暫時懲處不了,那就欺負欺負跟自己一樣的不能反抗的人好了。這種神邏輯,許多地方都有,看看鬼怪復仇,找的都是比它弱的,氣運強的一個不敢動,是一樣的道理。

  竇娥的死,有冷漠看客即平民百姓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不是百姓。她發下的大旱三年的誓願,到底會死多少人,有多少無辜的人,是老的還是小的,會不會因此造成社會動盪,她管不著,反正別人不管她的死,她也不管別人的死活,只要證明她的清白就好了。好在這隻個故事,只是為了文學而創作,生活中發生的機率,基本沒有,否則,牽連太多啊。

  當然了,換做我們,生在她的時代,不見得會比她做得更好。但是既然是議論古人,這麼說,應該不算過分吧。(文/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全劇四折,寫弱小寡婦竇娥,在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願一一實現。

竇娥從小死了母親,她父親竇天章是一位窮書生,因為上京趕考缺少盤纏,便把年僅七歲的她賣給蔡婆婆家做童養媳。竇娥十七歲與蔡氏之子成婚,可成婚沒兩年,丈夫就生病死了,只剩下了竇娥和她婆婆兩人相依為命。

當地有個流氓叫張驢兒,欺負蔡家婆媳無依無靠,跟他父親張老兒一起賴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給張老兒。蔡婆婆軟弱怕事,勉強答應了。張驢兒又脅迫竇娥跟他成親,竇娥堅決拒絕,還把張驢兒痛罵了一頓。

張驢兒懷恨在心。沒過幾天,蔡婆婆生病了,要竇娥做羊肚湯給她吃。張驢兒便偷偷地在湯裡下了毒藥,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竇娥成親。竇娥把羊肚湯端給蔡婆婆喝。蔡婆婆接過碗,忽然不舒服要嘔吐,就讓給張老兒喝了。張老兒中了毒,在地上翻滾幾下就嚥了氣。張驢兒沒想到毒死了自己父親,惱怒不已,便把殺人的罪名栽贓到竇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門。

楚州知府貪贓枉法,背地裡被張驢兒用錢買通了,不問青紅皂白便把竇娥抓到公堂訊問,逼她招認。竇娥受盡拷打,痛得死去活來,還是不肯承認。

知府知道竇娥待她婆婆很孝順,就當著竇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竇娥想到婆婆年紀大了,受不起這個酷刑,只好含冤招供,承認是自己下毒。於是貪官知府便將竇娥定了死罪,押到刑場去處決。

臨刑前,竇娥滿腔冤屈無處可訴,她不想就這麼白白死去,於是含著熱淚向蒼天起誓:“我竇娥真的是被冤枉的,我的冤屈只有老天爺知道。為了證明我的清白,我死後,一要讓這刀過頭落,一腔熱血全濺在上空的白練上,二要天降大雪,遮蓋我的屍體,三要讓楚州從此大旱三年!”

劊子手行刑後,竇娥的鮮血竟然一滴都沒有落在地上,全部飛濺在了高掛的白布上。當時圍觀的百姓暗自稱奇。緊接著天地變色,狂風大作,天空飄起鵝毛大雪,密密地覆蓋在竇娥的身上。那時候正是六月夏天,每一個在場的人都驚呼:“這竇娥真是冤枉的!”

接下來,楚州果真大旱了三年。所有人都相信竇娥的冤屈,為竇娥抱不平,直到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在京城做官返鄉,竇娥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殺人兇手張驢兒被處以死刑,貪官知府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90後小張日常


竇娥臨死的時候曾經發下了三個大誓,血濺白綾三尺高,六月飛雪三伏天,三年大旱不下雨,顯我竇娥天大冤。

這是古代竇娥冤的主人公在臨死的時候發的三個誓,來證明自己的冤情。

事情是這樣的,竇娥是一個童養媳,丈夫早忘,和婆婆相依為命度日,村裡有個惡霸張驢兒父子要霸佔她婆媳,竇娥不從,張驢兒想用毒藥藥死婆婆,沒想到把自己的爹毒死了。於是就誣陷竇娥婆婆毒死的。竇娥不忍心婆婆被毒打,就認下了是自己毒死了公公。

但是,竇娥知道自己的冤屈,苦於沒有地方申冤,就發下了三個完全不可能的誓言其中一個是把白綾掛在三丈外,三尺高的地方,誓言說“劊子手用刀砍了竇娥的頭以後,竇娥的血不流到地上”。第二個誓言是“三伏天下大雪覆蓋竇娥的屍體,不要讓屍體暴露在空間”。第三個誓言是“從殺了竇娥以後,那個地方三年不下雨”來證明她自己的冤屈。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不是蒼天有眼,來顯示一下,誰能知道竇娥的冤情。如果是平常就能出現的事情又怎麼能顯示冤情。只有在完全不可能的情況出現,才能說明冤情。

總的來說,故事就是故事,如果這三個誓不能實現,怎麼會說明主人公的天大冤情。其實這是古代用來教育人不要做壞事的一個方法。


初來乍到197180235


竇娥是元朝劇作家關漢卿的作品《感天動地竇娥冤》中的人物,竇娥在劇中是一位善良、樸實,但是一生又充滿了命運悲劇的底層婦女。

《竇娥冤》是關漢卿一生最為傑出和膾炙人口的作品,是中國古代悲劇作品演繹的極致。故事本身取材於《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

關漢卿通過劇中女主人公悲劇命運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乃至無以復加,讓元蒙統治下現實社會的殘酷、混亂與黑暗昭然若揭。

《竇娥冤》的主要故事情節

竇娥自幼喪母,其父竇天章是一個窮書生。父親因為上京趕考沒有盤纏,無奈將她賣與蔡婆婆家做童養媳。

不幸的是,竇娥來到蔡家兩年後,丈夫就暴病死去,婆媳二人從此相依為命。

當地有個地痞張驢兒,欺負婆媳二人無依無靠,逼迫蔡婆婆嫁給了自己的老爹張老兒,張婆婆性子軟弱,最後委曲求全。哪知張驢兒得寸進尺,隨後又脅迫竇娥與他成親。

竇娥寧死不屈,痛斥張驢兒。張驢兒因此懷恨在心,在竇娥給婆婆做的湯裡偷偷下毒,想要毒死蔡婆婆後逼竇娥就範。可是,陰差陽錯之下,張驢兒毒死了自己的父親。

一計不成的張驢兒惱羞成怒,把殺人之罪栽贓給竇娥,告到了楚州衙門。

衙門的知府是個貪官,暗地裡收受了張驢兒的賄賂,在衙門裡不斷折磨竇娥,試圖屈打成招。

竇娥原本寧死不屈,然而歹毒的知府不惜痛打一把年紀的蔡婆婆,逼得善良、孝順的竇娥最後含冤招供。

在刑場上,臨死前,竇娥都有冤無處申,有苦說不出。於是,她發下了三樁毒誓,想讓老天爺睜眼,為她辯辯自己的冤屈。這三樁毒誓分別是: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我們可以看出這三樁毒誓的對象由己及人,範圍從小到大,程度也是不斷遞進加深。這三樁毒誓蘊含了太多作者刻意而為之的寓意。

為什麼要發毒誓“血濺白練”?

“血濺白練”是竇娥的三樁誓願中為自己而發的一樁。故事中,竇娥在臨刑前對監斬官提出:要一領乾淨的席子,又要丈二白練(也就是兩丈白綾),掛在旗槍上。如果自己真的含冤莫白,刀過頭落時所有的熱血便都會沾在白練上。

竇娥真的有預感死後會血濺白練嗎?竇娥自己也不知道。只是通過竇娥在唱詞中提到兩個典故:萇弘化碧、望帝啼鵑,我們可以看到竇娥在悲劇命運裡最後的願望,她希望死得悲壯,以一個英雄主義的結局來昭示自己的冤屈,就像歷史上的萇弘和望帝一樣。

萇弘化碧的典故出自《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春秋時期,萇弘是周敬王的臣子。他忠心侍主,卻在政治鬥爭中遭到誣陷和迫害,被流放到了蜀地。心灰意冷的萇弘為此憤憤不平,最終選擇自殺。蜀人為他的耿耿忠心而感動,將他的血藏於櫃中,三年後,化為碧玉。

望帝啼鵑也是一個類似的典故。相傳,戰國時期的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他不捨晝夜,一心治水,為蜀國解決了多年的水患,老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然而,他手下的宰相卻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奸詐之徒。他設計毒死望帝,還奪走了皇后。

死後的望帝因含冤而魂魄不散,化為杜鵑鳥,在春日裡晝夜悲鳴,直到吐血死去。

這兩個典故都用來比喻忠貞之人蒙冤致死,竇娥以此自比,希望自己死後能成為一個傳奇,好讓自己莫大的冤屈昭示天下。

為什麼要發毒誓“六月飛雪”?

古代的人在骨子裡是迷信的,他們敬畏神仙佛祖,敬畏那些超自然的現象。

竇娥所處的那個時代充斥著種種政治灰色地帶,官吏對底層百姓的欺壓永無止境,法律只為有錢的人服務,地痞惡棍在民間大行其道,地獄空蕩蕩而惡魔在人間。

社會制度依然沒有公正可言,法律無法捍衛老百姓心中的正義,他們只好把希望寄託給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上蒼。超自然的力量的救贖是他們最後一息尚存的希望。

因此,竇娥說,希望自己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自己的屍首。

一方面,這說明臨死前的她對世間是絕望的,她只好帶著卑微和憤恨,祈求老天睜眼,還自己一個清白。一方面,雪是純潔的象徵,而她周圍的一切都是汙穢的。竇娥希望雪能掩埋自己的屍首,也是一種對“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溝渠”的願望。再者,六月飛雪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如果真的發生,也是影射了這個世界是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的。這也是竇娥在臨死前對這個世界的嘲諷。

為什麼要發毒誓“大旱三年”?

大旱三年是竇娥的三樁誓願裡面最為狠毒,持續時間最久,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樁。

在古時候,天災是比人禍要可怕得多的東西。因為那時候人們對自然科學的很多現象都無法解釋,人類創造還沒有發展到一定水準,因此抵禦災害的能力是很薄弱的。

古代當官的人,最害怕的就是遇上天災。一方面,他們在天災面前往往束手無策,只能看著百姓身處水深火熱。另一方面,對那些貪官汙吏而言,一旦遇上這種災年,他們就無法從百姓身上抽到更多的油水,朝廷也會給他們施加壓力。

這樁誓願就體現了竇娥對整個社會的憤恨。地痞張驢兒欺凌弱小固然可恨;知府收受賄賂、助紂為虐則更勝一籌;重要的是,整個社會已經是一個完全不講求公正的社會,做一個好人的信念就這樣一點點消解。

其實竇娥最初是一個很善良的女子,面對生活的種種不幸和困頓,她很少抱怨,只是安分守己地和婆婆二人相依為命。並且,她善良到什麼地步呢?她在受刑前,還請願不要讓婆婆蔡氏看自己的屍首,因為她怕老人家悲痛。

就是這樣一個連死都不願意牽累家人的善良女子最後發出了這樣狠毒的誓言,可見當時的社會是多麼陰暗,把這樣一個心底純良的女子逼上絕路,不給一個好人一條活路。

故事的最後,三樁誓願全部實現是竇娥反抗的最終結果。這種超現實主義描寫手法賦予了這個悲劇擲地有聲的力量。竇娥的死也是給世人留下的一曲對抗社會不公和黑暗的迴腸蕩氣的悲歌。


END.


博書


後人講述自己冤屈時,常常會說:冤啊,比竇娥還冤啊!


這元曲《竇娥冤》中的竇娥,為何成為冤主的代表呢,很大程度上就在於,竇娥臨死時發下的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最後這種刀砍過頭,血一點不落地上,炎炎三伏天下雪,到楚州三年一滴雨不下,三樁不可能實現的誓言都得以實現,證明她的天大的冤屈是真實的,才能感動天地。


作為元戲曲的經典劇作,《竇娥冤》原名就叫《感天動地竇娥冤》,關漢卿用這部傳奇色彩的戲曲,反映了元社會黑暗和人民的疾苦,塑造了竇娥這樣一個孤苦至尊和剛強的小女子形象。

她命運多舛心地善良,具有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為使婆婆免手皮肉之苦寧願犧牲自己。臨死前發出了悲憤的吶喊,許下三樁心願,更表達了對受的冤屈的強烈抗議:


"為什麼善良的人總是受苦受窮?生命短暫?而作惡的人,卻享受富貴,還能益壽延年?難道說天和地也失去了公道,也是欺軟怕硬的嗎?大地啊,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啊!蒼天哪,你難識賢愚枉做天啊!"

這部戲在20世紀傳到了英法美日俄等許多國家,劇中三個毒誓的實現,竇娥冤情昭雪,壞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加深了其傳奇的色彩。

老話看戲要看門道別光看熱鬧。這位戲之所以流傳久遠,因為它表達了百姓渴望公平正義的心聲。在遇到絕境時,希望像竇娥一樣毒誓成真感動天地,最後否極泰來。


人們樸素善良的願望,在古代當然不能一一實現,都有一個當官的爹爹竇天章替自己伸冤成功,但是誰又在絕望之時,不盼望著能夠有奇蹟發生呢。正如古代社會不公平的承受者,每一個受到冤屈的人,都盼望著有一位包青天來拯救自己呢。

作為元代最傑出的劇作家,關漢卿寫過60多個劇本,完整保存下來的只有16個。他熱愛戲曲到了非常痴迷的程度。

他曾講:"你倒是落了我的牙,歪了我的口,瘸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也絕不罷休。

正因為作者關漢卿這種頑強的精神,才有了《竇娥冤》中震撼人心的誓言吧。


元元的天下


三樁毒誓,樁樁件件都是極不可能,乃至可以說反常理的。

大家再看關漢卿竇娥冤元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正是因為像竇娥所說,她的冤屈,只能由老天爺來替他昭雪了,是之謂沉冤昭雪。

關漢卿便通過種種跡象,如原文描述血一滴不漏全灑在了懸掛的白綾上,六月已是夏日炎炎竟然天降大雪,把她的屍身剛好整個掩埋掉。這樁樁件件的不可能,都如竇娥所說那樣應驗了,言下之意關漢卿通過天降奇兆來告訴世人,老百姓,竇娥確實是冤屈的。張驢兒知道、知府知道,但老百姓卻不知道。

當然,最後的畫龍點睛之筆當是三年旱災。

很多人說竇娥到底是不是雙面人物,違背了她善良的定位,居然拉著老百姓一起受苦,飽受三年天災?

這裡關漢卿挖了一個坑,通過三年旱災,讓大家通過自己每日遭受的旱災之苦越是苦便越能理解竇娥之冤,然後都會把仇恨歸攏到張驢兒與知府身上。久而久之,張驢兒與知府的命運便被註定。告訴世人什麼叫做人在做,天在看。同時,三年後,剛好是他父親當京官回來昭雪的時候,故事總要有個恰到好處的時候與人物收尾。

竇娥如此奇冤,非得有奇聞奇事,曠日持久到讓當局注意以懲改才好,戲裡戲外都一樣,關漢卿的伏筆不可謂不良苦用心。


竇娥臨死的時候曾經發下了三個大誓,血濺白綾三尺高,六月飛雪三伏天,三年大旱不下雨,顯我竇娥天大冤。

這是數億娛樂古代竇娥冤的主人公在臨死的時候發的三個誓,來證明自己的冤情。

事情是這樣的,竇娥是一個童養媳,丈夫早忘,和婆婆相依為命度日,村裡有個惡霸張驢兒父子要霸佔她婆媳,竇娥不從,張驢兒想用毒藥藥死婆婆,沒想到把自己的爹毒死了。於是就誣陷竇娥婆婆毒死的。竇娥不忍心婆婆被毒打,就認下了是自己毒死了公公。

但是,竇娥知道自己的冤屈,苦於沒有地方申冤,就發下了三個完全不可能的誓言其中一個是把白綾掛在三丈外,三尺高的地方,誓言說“劊子手用刀砍了竇娥的頭以後,竇娥的血不流到地上”。第二個誓言是“三伏天下大雪覆蓋竇娥的屍體,不要讓屍體暴露在空間”。第三個誓言是“從殺了竇娥以後,那個地方三年不下雨”來證明她自己的冤屈。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不是蒼天有眼,來顯示一下,誰能知道竇娥的冤情。如果是平常就能出現的事情又怎麼能顯示冤情。只有在完全不可能的情況出現

,才能說明冤情。

總的來說,故事就是故事,如果這三個誓不能實現,怎麼會說明主人公的天大冤情。其實這是古代用來教育人不要做壞事
的一個方法。

竇娥冤又叫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一共有四折楔子。一楔子就相當於現在的序幕,為故事的發展提供一個背景。

這個故事講的是:竇娥的父親竇天章要進京趕考,但是他沒有錢,於是他就把竇娥賣給了蔡婆婆作童養媳,竇娥到了蔡家還沒有兩年,她的丈夫就生病死了,只剩下了竇娥和她的婆婆。有個流氓叫張驢兒,他想要霸佔竇娥,於是他就跟自己的父親到了竇娥家裡,要讓竇娥的婆婆嫁給張驢兒的爹,讓蔡娥嫁給張驢兒。竇娥的婆婆還有些願意,竇娥堅決不從,於是張驢兒懷恨在心,他就做了一碗羊肚湯給蔡婆婆吃,並且在羊肉湯裡面下了毒藥,想要以此嫁禍於竇娥陷害她。蔡娥的婆婆沒有吃,卻給了張驢兒他爹吃了,他爹吃了以後就死了,張驢兒就把竇娥告到縣官那裡,縣官昏庸無道,不分青紅皂白就把竇娥打入死牢,要處死竇娥。

在刑場上行刑時,竇娥發現了三樁誓願,第一樁是血濺白練,意思就是,豎起一支旗杆,上面掛起塊白布,竇娥的人頭落地時,血不灑在塵土之上,而是撒在白布之上,讓當地的百姓能夠當時就看到自己的冤情。讓人們知道縣令的昏庸無道。

第二是,六月飛雪。六月飛雪就是殺了竇娥以後要在當時下大雪,就是讓天地感應到自己是冤屈的。當時的人們都信奉天地,認為天地有靈氣,天地都會感到冤屈,就會出現異常現象,因此在6月的時候下大雪,這是一種特殊的變化而反映出竇娥的冤屈。這一誓願,在當時也實現了。

第三,亢旱三年。就是大旱三年。如果說前兩個誓願,都是要表現竇娥的冤屈,那麼亢旱三年就是要表現出竇娥的反抗精神。在過去官員的升遷,升官都與他的政績有關,而如果這個地方政績不好,官員是沒有機會升遷的,大旱三年就會讓官員,他沒有政績,治理不好一方,因此也就失去了升遷的機會,這是對官員的一種懲罰,縣官他自己昏庸,判處竇娥成了一個冤屈的鬼魂,所以說就要懲罰這個昏庸的官吏。

竇娥的這三樁誓願最後都實現了,這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手法,所謂浪漫主義手法就是現實生活當中無法實現的,而讓他在自己的戲劇當中實現,人們用這種手法表現的對當時昏庸官場的憤恨和對柔弱善良的竇娥的一種敬佩。

若說西方有莎士比亞的悲劇,那中國有關漢卿的《竇娥冤》。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評價:“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

戲劇中最具震撼力的悲劇,悲劇中最大快人心,善惡終報的正劇。

被父所棄,寄人籬下為童養媳,夫亡成寡,與婆婆相依為命,被惡棍陷害,被判斬刑,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在一個弱女子身上,然弱女子敢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臨死立下三樁誓願。

1 血濺白練

“要一領淨席,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旗槍上,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粘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唱詞)

取自萇弘化碧,望帝啼血典故:

萇弘化碧:東周周敬王時,忠臣萇弘被殺,蜀人藏其血,三年,血化為碧玉。《莊子 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

望帝啼鵑:相傳戰國時蜀王望帝,為蜀治水有功,後退隱西山,死後化為杜鵑鳥,啼聲悽切,泣血。李商隱《錦瑟》:“望帝春心託杜鵑。”

一樁誓願“讓四下裡都瞧見”,讓周圍人遠遠看見,明白其蒙冤受屈,無辜慘死。

2 六月飛雪

“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屍首。”(唱詞)

取自鄒衍六月飛霜的典故:

六月飛霜:戰國時,鄒衍忠於燕惠王,卻被陷害入獄。鄒衍在獄中仰天大哭,時正炎夏,卻忽然降霜。

二樁誓願“遮掩屍首”,漫天飛雪,保清白之軀。

白色的絹與雪,浸染紅色的鮮血,是純潔與純淨,是刺眼而悲壯,是無聲的憤怒與反抗。

3 亢旱三年

“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後,著這楚州亢旱三年!”(唱詞)

取自東海孝婦的民間傳說:

孝婦早亡夫,又無子,贍養婆婆盡孝。婆婆因不想拖累,上吊自縊。而孝婦卻由此入獄,屈打成招,被太守殺死。孝婦被斬時,許下三宗願,如系冤殺,血將倒流、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關漢卿借用了一下。

最後一樁懲治“官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是竇娥最有力的反抗,沉冤昭雪,懲兇鋤奸。對惡棍汙吏的懲罰,以大旱三年的方式,連累無辜百姓,是創作者的歷史侷限性。

從示冤到懲兇,是勞動人民有冤無處申,藉助上天懲惡揚善的美好願望的反映,浪漫主義的一種手法罷了。雖當不得真,卻是老百姓最質樸最善良的表達,最能打動人心的審美。

先理清一下《竇娥冤》的故事背景,以及糾正某些答主的常識性錯誤。

《竇娥冤》是《感天動地竇娥冤》的簡說版,關漢卿的靈感則是來自於《東海孝婦》(《漢書•於定國傳》)這一古老傳說,而在最初的版本中,實際上只有“大旱三年”這一則故事。

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的由來

血濺白練

此後,為了使“東海孝婦”這一形象更為具體,因此在歷代文學作品中便紛紛對這則故事進行了藝術再加工。

比如搜神記裡,不但給“東海孝婦”加上了名字(周青),並且給她弄了一個新情節進去------即血上竹幡。

孝婦名周青。青將死,車載十丈竹竿,以懸五幡。立誓於眾曰:“青若有罪,願殺,血當順下;青若枉死,血當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黃,緣幡竹而上標,又緣幡而下雲。

這段話大意就是車上懸掛了一個幡子,周青立下毒誓,如果有冤則血逆流上竹幡,結果果真血流上幡又緩緩而降,故事到了關漢卿手上,稍為加工,就更加玄幻了------直接變成了血飛白練。

因此,血飛白練這個出處,也就是出自《東海孝婦》的東晉“增補版”中,並非很多答主網上搜的出自“萇弘化碧”、“望帝啼血”-----這倆典僅是作為類比的。

耍孩兒】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聖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裡皆瞧見,這就是咱長弘化碧,望帝啼鵑。

六月飛雪

六月飛雪的典故則出自漢王充《論衡·感虛》。但一直以來都慣用此來借喻冤獄。

" 鄒衍 盡忠於 燕惠王 , 惠王 信譖而系之。 鄒子 仰天而哭,正夏而天為之降霜。"

這段是代徐堅《初學記》卷二引《淮南子》所提到的,但如今現本《淮南子》沒有這篇文章。因此數億娛樂,“六月飛雪”這個慣用級套路,也是關漢卿自己個加上去的,作用也是讓故事情節更誇張,以反襯竇娥冤屈之大。

大旱三年

這段就是《東海孝婦》的本事了,關於出處問題沒什麼多談的,關漢卿承用其事罷了。

說完了這個,我們再來談談數億娛樂為什麼這故事枉顧黎民百姓,要發出大旱三年的這個毒誓-------這還真的賴關漢卿。

因為從最初的版本,並不是東海孝婦發出毒誓說“如果有冤則大旱三年”,而是天人感應到此地有冤屈而大旱三年的。

“太守竟殺其婦,郡中枯旱三年.......太守至,卜求其故”

這段就說的很清楚了,但到了關漢卿手上,便將“天神感應”變成了“竇娥毒誓”,主旨其實就是化被動為主動,更深層次的,突出“階級矛盾”:

從《東海孝婦》中不知者不罪的人物形象→到明知已有“大旱三年”的毒誓而枉顧黎民百姓的人物形象。

其次,就是原故事的劇情衝突,原故事是寫的天神有感冤屈而降災,以警示世人;但《竇娥冤》裡在前一折卻已經表示“蒼天無眼”了:

【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蹠、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元來也這般順水
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因此,如果再承襲原故事的“天人感應”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了嗎?

綜上,關漢卿就是為了突出矛盾,以及理順劇情,才講原故事的“大旱三年”由被動技能變成了主動技能。


氣鵝3333366363


竇娥為何死前發下如此毒誓?第一個毒誓是“血濺白練”,這是關漢卿要表明竇娥真是被冤屈至死,通過竇娥揭露蒙元統治的黑暗;後兩個毒誓是“六月飛雪”以及“大旱三年”,這是關漢卿要天下老百姓為竇娥冤情買單,通過製造殃及無辜的災難來刺痛蒙元殘酷統治的神經。

關漢卿的《竇娥冤》堪比莎士比亞的悲劇,被譽為我國悲劇的代表作。劇中竇娥被父親竇天章拋棄,母親亡故,他寄人籬下成為童養媳,不料丈夫病亡成為寡婦,與婆婆相依為命,被惡棍陷害後,被判處斬首之刑。

這些所有的不幸發生在柔弱的竇娥身上,他敢與天鬥,與人鬥,與蒙元鬥,臨死前立下三樁毒誓。雖說這三樁毒誓都是要表明竇娥是被冤枉的,但後兩樁毒誓明顯有連累無辜百姓之嫌。竇娥的冤情最終得到伸張,而那些在毒誓中凍死、餓死的與竇娥一樣處於最底層的老百姓,誰來給他們伸冤叫屈?

在劇中,第一樁毒誓“血濺白練”取自萇弘化碧及望帝啼血的典故,這一樁誓願是“讓四下裡都瞧見”,讓周圍的人都看見竇娥是被蒙冤受屈,無辜慘死的。

第二樁毒誓“六月飛雪”取自鄒衍六月飛霜的典故,第二樁誓願是讓“遮掩屍首”,漫天飛雪,保清白之軀。白色的絹與飛雪,是純潔與純淨的象徵,是對黑暗世道無聲的憤怒與反抗。

第三樁毒誓“大旱三年”取自東海孝婦的民間傳說,最後一樁懲治“官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是竇娥最有力的反抗,冤屈得到昭雪。與其說關漢卿以大旱三年的方式來懲罰惡棍汙吏,還不如說是連累無辜百姓受災。從《竇娥冤》中也反映出關漢卿思想的歷史侷限性。

竇娥死後,鮮血並沒有滴落,全部飛到高高的白旗上,瞬間白旗就被染紅。竇娥的婆婆蔡婆指著旗上的鮮血,向人群訴說竇娥肯定是被冤枉的。當時正處三伏天,頃刻間雪花滿天飛舞,氣溫驟降。

人們趕緊回家換上冬裝,蔡婆已是無衣可換,一個時辰後大雪驟停,烈日當空,酷熱逼人。蔡婆用爛席捲了竇娥的屍體,請人抬到山坡上埋掉。人們並沒有為竇娥的毒誓應驗而歡呼雀躍,反而是不停的指責竇娥。

人們向蔡婆抱怨說,竇娥被冤是真,但她的毒誓把我們害慘了。所有的青菜和稻穀全凍死了,今年確定顆粒無收了。竇娥還有第三個毒誓,可不能再靈驗了。蔡婆冷靜之後發現現狀確實是這樣,於是她天天燒香磕頭,求老天不要再讓毒誓靈驗。

但不幸的是,河床開始乾枯,大地幹得開裂,已經整年不見一滴雨了。這一年的楚州大地上幾乎顆粒無收,官府與地主依然催租收稅,好多人家走上了絕路。蔡婆也只能靠野菜乾度日,她怎麼也沒想到能造成餓殍遍地的景象。

來年,鄉親們紛紛離開家鄉,四處逃難。而富人家和官宦家絲毫沒有受到影響,餘糧依然堆的很高,依舊整天喝酒行樂。吃完野菜乾的蔡婆也去逃荒了,可路途遙遠,蔡婆腿腳又不便,最後死在了逃荒的路上。蔡婆來到地府,看見了竇娥。

她抓住竇娥的手,哭道:“竇娥,你的毒誓害死了多少鄉親,你知道嗎?”竇娥聽得目瞪口呆,半天緩過神說:“婆婆,我也無可奈何,我是關漢卿筆下的人物,言行都得聽他的安排,我不發毒誓不行啊!”蔡婆氣憤的說:“關漢卿應該讓你將毒誓發在惡棍汙吏身上,不應殃及老百姓。”

綜上,這就是我給出的竇娥為何要發下如此毒誓的原因,至於關漢卿是怎麼想的,我們無從得知。我也在想,關漢卿為何不讓竇娥發下懲罰惡棍和汙吏的毒誓?為什麼要讓百姓大旱三年?


野史也是史


竇娥是元代著名雜劇家關漢卿的代表作《感天動地竇娥冤》中的主人公,《感天動地竇娥冤》被譽為中國十大悲劇之一。

原文中竇娥所發毒誓是這樣的:(正旦雲)竇娥告監斬大人,有一事肯依竇娥,便死而無怨。(監斬官雲)你有甚麼事?你說。(正旦雲)要一領淨席,等我竇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旗槍上: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監斬官雲)這個就依你,打甚麼不緊。(劊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練掛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兒】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聖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裡皆瞧見,這就是咱長弘化碧,望帝啼鵑。 (劊子云)你還有甚的說話?此時不對監斬大人說,幾時說那?(正旦再跪科,雲)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屍首。(監斬官雲)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沖天的怨氣,也召不得一片雪來,可不胡說!(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屍骸現;要什麼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正裡再跪科,雲)大人,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後,著這楚州亢旱三年!(監斬官雲)打嘴!那有這等說話!(正旦唱)

竇娥所發毒誓翻譯成現在的白話文就是:第一血濺白練;第二六月飛雪;第三大旱三年。三個毒誓都是竇娥為了證明自己的冤屈而向上天請願。

竇娥從小就十分可憐,母親早亡,父親因為家裡都窮,又要上京考科舉,不得不用女兒換盤纏,把女兒賣給了蔡婆婆當童養媳。竇娥也沒有反抗,而是順應了父親的做法,到了蔡家當了個好媳婦好妻子。

可是天公不作美,竇娥剛到蔡家兩年。丈夫就不幸去世。竇娥恪守婦道,與婆婆兩人相依為命。無奈被同鄉惡棍張驢兒父子雙雙看中。蔡婆婆無奈只能答應,不忍被他們一直屈服。但是竇娥是個有節氣的女子,不肯屈服。張驢兒為了得到竇娥,開始設計毒害蔡婆婆來要挾竇娥。不料,陰差陽錯地害死了自己的父親。

張驢兒便誣陷竇娥,竇娥有冤不能伸張,沒人可以幫助自己。最後只能發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的吶喊。而竇娥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冤屈,只能求助於虛無的蒼天,她發了三個毒誓。而這些毒誓在竇娥被斬殺以後也一一應驗。

可以說這是元代普通的勞動人民最真實的反應。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遊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統朝代,而且元朝統治者不同於清朝,元朝反對融入漢文化,他們將自己的那一套帶到了漢人居住地。為了實現自己的圈地養羊養牛,元代統治者通過暴力來征服漢人。漢人開始大規模的反抗,統治者只能下令不能隨便圈地。


雖然有法律的約定,但是很多統治者依舊勾結地方豪強迫害漢人。元代出現了很多冤案,很多處在社會低端的勞動人民成為了他們的犧牲品。

關漢卿所寫的這個故事來自於民間傳說“東海孝婦”,第一和第二個毒誓都十分正常,常見於古代的冤屈故事中。被斬頭以後得鮮血沒有流到地上,而是飛上了素練。六月本該晴空萬里,太陽當空的時節,卻出現了下雪的非自然現象。這在古代沒有科學研究的情況下,通常也會被賦予一種所謂“冤”的標籤。

而這最後一種,為什麼竇娥會用迫害其他無關的百姓呢?畢竟大旱三年,可能會導致顆粒無收,最後讓老百姓不能生存,失去家園,流離失所。其實在古代很多鬼神之說大都如此,比如水鬼不就一樣嘛。無故落水而死變成水鬼,不能投胎。而投胎的唯一辦法就是拉過往的行人做一個替死鬼,這樣才能重新投胎。可以看出古代神鬼之說都是會拉無辜的人當自己的墊背。


我認為這一方面是竇娥在懲戒世人,竇娥無故被人冤枉,世人那麼冷漠,無人幫助自己,只得尋求上天的幫助。她必須懲罰這些冷漠的人,讓他們明白,自己當初不幫助好人的後果。這也是在提醒他們,不能助紂為虐。

另一方面,其實竇娥也是在懲罰官府,一旦大旱,百姓流離失所。最先被問責的便是當官的,冤枉他人的官員,怎麼可能會有治理旱災的能力呢?所以竇娥也是在為自己報仇,為了向官員報仇


藤樹先生


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這三件事和竇娥被平反是差不多的。

這就好比單身了一輩子的人,忽然找到女朋友,於是決定去買一張彩票。概率差不多是也。

中國古代的縣官一個人一般要同時扮演縣長、縣公安局長、縣法院院長三個角色。也就是今天所謂的司法行政不分家。

但是,每個官員的技能天賦是不一樣的。比如狄仁傑、包拯、施世綸,這些大牛就擅長破案,身邊帶個李元芳、展昭、黃天霸,什麼案子都破了。

有一些官員擅長治理,比如唐宋八大家有一個人叫“曾鞏”,這哥們特別擅長管理轄區內行政事宜。比如有一次大宋軍隊討伐安南,路經曾鞏的轄區洪州,由於曾鞏的準備工作特別厲害,於是大軍離開之後,好多洪州百姓都不知道有這回事。

但是曾鞏會破案?我怎麼不知道?

還有一些官員擅長阿諛奉承……

所以9成以上的官員,對破案本身都沒什麼興趣。甚至在許多人看來,命案多了意味著當地治安不好,本身對官員的政績就是負面評價。同時,限期破案自古就有,懂破案的人就更少了。

所以一般事實簡單的案件,縣官儘快結案也就是了。

但如果案件稍微複雜呢?遇到青天大老爺的可能性有多少?

冤案不可避免。

所以我們再看《竇娥冤》,就比較好理解了。

竇娥最終洗脫冤案,是因為他有一個爹,竇天童。

竇天童是在首都做官的官員。

中國古代老百姓的識字率是5%。識字能考上進士,再做到京官。這個概率怎麼都得在萬分之一以上了吧?

差不多三樁毒誓的概率,也是這麼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