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孩改掉爱哭的毛病?

鲁冰


啥都是习惯,如果小孩爱哭,当她哭时,不理她,只要她哭不坏就行,等她哭完了,问她哭的原因,告诉她这样哭是不对的,如果想要什么和父母商量,如果有用父母就给,如果没用哭也不会得到,次数多了这样的交流她就会懂遇到自己想实现的实现不了,就会想法,就不哭了。





重生者的春天


哪个孩子不爱哭呢?


也许做父母的我们,也可以去问问自己的父母,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哭。


面对孩子哭,大人会觉得心烦很正常,因为哭闹比较吵,而大人还会有一种挫败感。


理解了这个,再去看孩子的哭,就会平和很多。


我记得我家大宝小时候也蛮爱哭的,他还是男孩子呢,当时老公每次看到大宝哭,就会制止,不准他哭 ,但是越制止越没用。


后来我学了心理学,才发现,每一个抱怨背后都藏着一个诉求。


孩子的哭,其实也是抱怨的一种形式,但是因为他语言表达能力还跟不上,所以只会哭。


我学会了在孩子哭的时候,先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他本来就可以哭的现实,然后再去问他到底想要什么,想达成什么目的。


如果他的诉求是合理的,我会满足他。如果是不合理的,我会跟他解释原因,再拒绝他。如果他还是不接受非要耍赖索求,我会随他耍赖,不急不躁,但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时间长了,大宝学会了不是靠哭闹来表达诉求,而是用语言。


圆宝的元宝


之前也碰到过这样的小宝宝。安安今年4岁了,特别爱哭。玩闹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哭;小朋友抢了她玩具,哭;在幼儿园吃饭吃到最后,哭;老师批评两句她还是哭……经常一天当中能看到她好几次掉眼泪,大家都说洋洋是个特别脆弱的孩子。妈妈想了很多办法不让孩子哭,比如,用玩具转移注意力,讲有趣的故事,可是好像孩子暂时被吸引,一会儿又因为别的事情哭闹起来。越指责批评,她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不了,就连小朋友们也觉得洋洋是个泪娃娃,都不喜欢跟她玩了。

对宝宝来说,多些鼓励少点批评。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今天摔倒了没有哭,真了不起”。对孩子宽容一些,少点苛责,比如当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苛责孩子“把水洒得到处都是”,先鼓励他自己洗手越来越能干。

不给孩子乱贴标签。不要对孩子贴上敏感、脆弱、好哭的标签,尤其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更不要动不动就针对孩子爱哭的事情进行议论。多给孩子自己去面对难题的机会,不要凡事都包办,让孩子练习自己解决问题和矛盾。

给孩子树立榜样。多留心孩子喜欢看的电视剧、电影或书,从中找出孩子较熟悉的坚强的榜样,当孩子脆弱消极时,再把这些榜样拿出来感染孩子,通过榜样的行为和品质来激励孩子。当然,前提是不否认压抑孩子的情绪。


YoKID优儿学堂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关于如何让小孩子改掉爱哭的毛病?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孩子爱哭的原因有: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气质来说,就是“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时,通常会以负向的情绪,如哭闹、发脾气等来表达。这是他的个性倾向,但家长不了解,就容易跟着孩子闹脾气,以致于亲子之间经常闹得不愉快,而无法心平气和地教导。

  2.哭只是获取的手段

  现在的家长孩子生的少,太过宝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从小只要孩子哭,大人总是满足他、妥协,让孩子感觉到“用哭来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语言表达能力不够

  由于家长或带孩子的人照顾太周到,从小孩子不必说话,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无法成长,于是惯用哭闹动作来表达。

  4.父母的态度过严厉

  大人太凶,一点小事就对孩子疾言厉色,吓坏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妇”以博取同情。

  5.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连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满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总忙着照顾小的或忙着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爱或安全感等不满足,就会显得焦虑、不安,表现出来的是爱哭或不快乐的神情。

  孩子哭闹时家长的表现:

  1.急着让孩子不要哭闹,不惜以打骂来阻止孩子哭闹。

  2.急着给孩子讲道理,试图从理性上压倒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接受现实,停止哭闹。

  3.把孩子晾在那里,不闻不问,坐等孩子自己情绪平复。

  小孩子老是爱哭怎么办呢?

  1.倾听理由。对于特别爱哭的孩子,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说明哭的理由,不要训斥。通过沟通的方式,能够较好的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增加亲子关系更为融洽,所以要听孩子诉说理由,这也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会减少孩子哭闹。

  2.正确引导。当孩子为了达到某种需求,或意见不同时出现哭闹,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做好引导。应告诉孩子只是哭并不能解决问题,要将事情摆在桌面上探讨解决,才是处理事情的较好方式。并且绝不能养成,只要哭就能达到需求这种不良习惯。

  3.理解为本。同时作为家长还需要理解孩子,毕竟孩子还小,所以使用哭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达到目的较为直接。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要及时了解孩子想法,当孩子诉求或需求无法表达时,家长也要以孩子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则更能理解孩子,从而也能更好的做出引导,也就会减少孩子因此而哭闹。








慕小乔


所有的父母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难题,就是孩子很爱哭闹。婴儿时期的哭闹,尽管让我们的身体有些疲惫,但是我们还能够控制和掌握,因为他们困了、饿了、尿了、肚子疼等各种生理需求的不满足而哭闹。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孩子哭闹的范围扩大至任何事情,像家常便饭一样。

一、

哭,是孩子心理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

孩子每一次哭泣都有自己的理由,父母要了解背后的原因。

2岁以下的孩子爱哭,主要是因为疼痛冷热,不适等或者是没有满足自己的想法需求,没法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


3岁以上的孩子,能比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哭得就会比较少。


如果3~6岁的孩子还经常哭闹,那家长就要注意了。

二、

三岁以上的孩子为什么还会经常哭闹?


1、想引起父母的关注。由于大人对他的忽视,所以他不开心了,想通过哭的方式来发泄出来,比如大人在看电视玩手机的时候,孩子想跟父母分享一件有趣的事情或者要父母陪他玩,但却等不到父母的回应,这时候孩子会尝试多次跟父母对话,父母一直不回应或者很敷衍,那么孩子只能哭闹,表达自己不开心了,需要陪伴,他的安全感得不到满足,便会显得烦躁不安、焦虑。


父母应该及时给孩子正面的反馈,比如:你给妈妈十分钟,我把这件事处理好了就跟你玩,你先看会书或玩会玩具哈。

2、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三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很好表达自己的意愿了,能够通过父母地表情神态来判断自己向父母索取某件东西时父母的态度会如何,如果知道父母不会满足他们的要求,那么他们可能就会采取哭闹的策略来要挟父母。

父母不应该什么事都满足孩子,有时候适当的哭闹并不会伤害孩子,不要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可以转换孩子的注意力,并且给孩子讲道理。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橙子育儿讲堂,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橙子育儿讲堂


如何让小孩改掉爱哭的毛病?

这个问题如果换作是以前的我,我会不遗余力、夸夸其谈地给你说道说道,纸上谈兵来的容易。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我也有一个快三岁的儿子。虽然不像你家小孩一样爱哭,但是毛病也是不少啊!比如不爱肯吃饭,吃饭拖拖拉拉一个小时,还老是拉大小便在身上,整天弄得浑身脏兮兮,老是要这要那不满足就滚地撒泼……

真是把当初那种望子成龙、美好可爱的设想都糟蹋没了。理想和现实形成巨大落差,慢慢才深刻理解,完美优秀的那个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我想说,小孩子爱哭,特别是这孩子倘若还是女孩子的话,真的也没要担心,烦心。在每个特定的年龄段,人类都有自己的天性。哭泣,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孩子只是更控制不住儿子,故而爱哭。换位思考,也许当初作为孩子的你也是一样这么爱哭,你如果不怕不好意思,不凡问问你的父母。

对待孩子爱哭的问题,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孩子爱哭的原因并加以适当引导,切不可简单粗暴对待。(感觉又是纸上谈兵了,进入容易教人如何自己却做不到的黑洞)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孩子爱哭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可能是受了或觉得委屈,向父母长辈撒娇,释放某种信号,引起父母长辈注意他的感受。

另一方面,孩子爱哭,也可能是比较胆小或脆弱,怕这怕那,不够坚强勇敢。

至于如何改掉孩子这爱哭的毛病,我觉得真没必要刻意去改,至少不要急于否定,而是慢慢引导。爱哭的孩子本来就是在于情感丰富,宁愿让他哭,也尽量不要去说教和打骂。

哭累了,知道哭也没用,就会慢慢收起眼泪,变得坚强、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心智成熟了,体会到了人生百态,懂得要脸不要脸了,就不会爱哭了。因为想哭,也不再有泪水了。


皇唐无文


无助感是孩子哭泣的核心。

很小的孩子哭泣的出发点,是为了寻求帮助。但很多时候,父母为了省却麻烦,会直接代劳,最终就会导致幼儿遇上“习得性无助”的问题。

“习得性无助”总结起来原因有以下几种。

1.1 溺爱、包办代替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很多父母怕孩子被同伴欺负,一是不让孩子出去跟别的小朋友玩,二是遇到孩子跟同伴出现纠纷时,就马上介入。帮孩子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过度的保护、过多的照顾实际上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们一遇困难就退缩,生活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也无法积累经验,过度依赖父母,在面对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用哭来寻求父母或老师来代为解决问题。

1.2 严厉、否定抹杀了幼儿的自信 有的父母一方面过于代劳,另一方面又对孩子过于严厉、缺乏关爱和赞许肯定。当孩子哭泣时,将孩子的事完全代劳过后,反过来又指责孩子:你怎么那么笨啊,这点事情都做不好。

针对以上导致幼儿习得性无助的种种原因,解决方法看上去比较简单:放手孩子,适当地引导。

根据孩子天性喜欢亲历亲为的特点,父母和教师一定要克服过度保护、过度照顾的溺爱思想,有意识地给孩子创设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让孩子充分动手、动脑。当遇到困难时,成人不包办代替,也不劝其放弃,而是多引导、多鼓励,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在孩子情绪失控时,或发生错误时,成人不能大声训斥,应鼓励多安慰。

而往往大人要放手,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克服自己的焦虑和恐惧。


鍹鍹真迷人


关于这个问题,请关注我2018年12月15日发表的“孩子总是爱哭,把握这几点,轻松搞定熊孩子”那篇文章,希望能帮到您。

其中,我主要将孩子的哭涕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哭泣,另一种是心理性哭泣。

面对生理性哭涕,可以分以下2种情况解决:

1)对于较小还不能用言语沟通的宝宝。家长们做好判断后,帮孩子处理好就可以了。比如帮孩子整理好衣服,让孩子下次睡足觉、吃好饭,将孩子的臭臭处理干净等等,孩子舒服了,哭闹问题就解决了。

2)对于稍微大点的孩子,如2岁以上。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只需和孩子进行简单的沟通,了解了他们哭泣的生理原因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就可以了。

面对心理性哭涕,父母需要做的是:

1)教会孩子坚强

有些孩子平时稍微磕碰一下,本无大碍,但是家长心疼孩子,反映太过激烈,立马上前各种安慰,比如“都是地不好,把我们宝宝碰疼了,打它”、“可怜的宝宝,肯定摔疼了…”,但凡这样安慰孩子的,你会发现,刚还没事的孩子,立马就会哇哇大哭起来,因为孩子觉得自己如父母所说真的受到了委屈。父母的这种行为将不利于孩子坚强性格的形成。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孩子伤的并不严重,就不要去管孩子,让他自行处理。他若不痛,就会自己起来,继续玩他的。根本不会在意刚才的摔跤或者磕碰,反而是家长有时候的担心会帮倒忙。

2)面对孩子威胁式哭泣的解决方法

许多大一点的孩子,已经会察言观色了,就会利用家长对他的爱,各种哭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长心疼孩子,采用各种方法去哄,你会发现,最后累个半死孩子只会变本加厉。那有没有什么既省力气又可以解决孩子哭闹的方法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经验,仅供参考:

① 在孩子哭泣时不要满足他的任何要求

孩子以哭的方式威胁的时候,家长不要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一旦妥协了,孩子就会以为哭是一种表达自己需求的正确方式,以后都会采用哭的方式得到他想要的。如若在他想要而不得的时候,他会哭闹的更加肆无忌惮。

② 不要制止孩子哭泣,让孩子发泄出来

如果孩子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而哭闹,家长们可以采用共情的处理方法。比如我的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回家都会哭着喊着不要去幼儿园。我就会抱着他然后说,妈妈知道你上了幼儿园,白天就见不到爸爸妈妈了,也不能玩自己的玩具了,你很难过,想哭就哭出来吧,孩子在听完的一刹那哭的更厉害了,但是没一会,他就不哭了。因为他觉得父母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发泄完了就好了。

③ 不理他、陪着他,等孩子自己发泄完情绪

面对小孩有时莫名其妙的的哭闹,如果怕影响别人,就把他带离公共场所,或者在家里找一个房间,只要有一个人陪着他,保证不出意外就可以了,任凭他闹,不要搭理他,小孩的哭闹无非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没人理他,他的哭闹也就没有意义了,就会停止。

④ 用孩子感兴趣的事转移他的注意力

孩子有时发脾气,并不是他对令他发脾气的那件事很在乎,而是孩子本来情绪管理就弱,很小的事情都能让他哭闹不止。比如,我们家孩子有时候自己玩坏了玩具,就开始大哭。我的处理方式是不跟他提玩具坏了这件事,而是对他说,我们去阳台看看天空中有没有飞机飞过好不好,因为这是他平时喜欢做的事,他立马停止了哭声,很高兴地就跟着我去了,完全忘了刚才的不开心。

以上就是我关于应对孩子哭闹行为的几点建议,喜欢的话记的关注我。


两孩宝妈谈育儿


你的孩子很爱哭吧?是不是在疫情期间更爱哭了?敏学老师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这也是我作为教师和家长很久以来思考的问题。但首先我要跟你说:爱哭不是毛病,哭是情绪的发泄,是自我的疗愈。我们家长要正确地面对、接纳他,让他该哭的就要哭啊!

首先,放在平时,孩子爱哭,让我们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哭呢?一定是伤心了,要么物质上没得到满足,要么情感上没得到满足,只有用哭来表达自己的失望、愤怒、不满、难过等情绪。发泄出来了,家长会满足他,孩子转身就笑了,心里舒畅了很多;家长不满足他,他也痛快了许多。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其次,现在是疫情期间,孩子更加焦虑,特别爱哭也是正常的,我们家人要注意疏导。孩子和家人都自我隔离在家,好长时间不出门,大人尚且受不了,何况爱玩爱动的孩子呢?这时候,哭的次数增加了,说明孩子的焦虑情绪增加了,那我们家长和老师要教给他们舒缓焦虑的方法,比如腹式呼吸法:均匀地深呼吸,腹部随呼吸起伏;做做脑部体操;做做其他体育运动等。

总之,孩子爱哭不是毛病,是情绪的发泄,是自我的疗愈,我们要接纳这个现象,并注意用科学的方法疏导孩子的情绪。

希望敏学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敏学,一线老教师,热爱写作,乐于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乐于分享学生阅读、作文方法。 欢迎一起交流!


敏学老师


对于孩子爱哭,在遇到问题时,不会用语言来表达,所以爱哭。

在婴儿时期,一般就是比如说尿裤子啦,或者说是那个饿了,或者是生病了,他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他就会哭。这时候我们就要去,关心一下孩子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了?把问题处理了,孩子就不会哭了。

在儿童时期孩子爱哭,主要表现在。孩子慢慢长大了,有一点小心机了,他会对大人的这个脾气品秉性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说他想要什么玩具,你不给她买,她就哭,然后你就妥协了给他买了,所以说他就会利用这种你的弱点,遇到这种事情就会哭,用哭来达到他的目的。如果你发现孩子在这方面出现问题,那么你就不要惯着他,第一次如果她想要玩具的话你不给他买,他哭你就不要纵容他,下一次就不会再遇到这种事情就会哭了。因为孩子都挺聪明的,他知道这招不管用了,他就不会再用了,所以就不会再哭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