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军事家们认为1905年是击败法国的千载难逢的时机?

虚涵


因为这一年的沙俄还没有恢复?


四川達州


法国与德国是1890年到1905年间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正如一位军事家所评论的,“法国和德国的军队是最令人瞩目的军队。”而德军有时其中更可怕的军事力量,“在一个军国主义盛行的统一国家内,存在着一支自腓特烈大帝始,历经战火考验的军队,它几乎与欧洲所有的国家交过战,并取得了许多光辉的战绩。”在常备军以及其可以全部动员的军队方面,德国力争与法国大致处于相等的规模,以1905年为例,德国的常备军与法国是61万:58万,(此时英国仅为28万)然而关键的差别是各方如何使用其后备军,德国的后备军的大部分是为应对战争而训练的,且被编成战斗单元,可以随时准备参加一场主要欧洲战争的初期战斗。相反,法国并不认为训练后备军是为了与常备军作战,因此其后备军战斗力与常备军相差甚远。这样尽管法德两军全部动员起来的规模相差不大,即250万对300万,但德国能产生规模更大的战斗力。如果战争在1905年爆发,德国将拥有150万的士兵的战斗力,而法国只有约84万,德国拥有1.8:1的优势,(事实上,在1905年可能发生的战争中,德国的优势就早已超过1.8:1的优势,因为一些德国将领相信德国能够动员一直195万的野战军,而法国军方却断定德国只能动员133万人参加战斗)。此外,德国还在军队质量方面相对于对手法国有一定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其优异的参谋系统及重炮的优势。这一点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便早已有所体现。因此,德国军队在强大工业实力的支撑下,已经成为欧洲的支配性军队。


越哥讲历史


1870年,路易·拿破仑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法国政府,基于阻止“德意志统一造成的失衡”而对普鲁士宣战却折戟色当。普鲁士人在他们共同边境的战斗中摧毁了法军,然后长驱直入,包围和攻陷了巴黎。为了消除未来的法国任何的军事威胁,统一的德国吞并了法国工业重地阿尔萨斯和包括要塞城市梅斯在内的洛林的一部分,从而很大程度的从军事与经济上削弱法国。

作为回应,法国于是以沿着一百五十英里法德边界的四个城市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东南从瑞士的坚不可摧的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开来。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设计了一个宽阔的缺口,作为迎接敌人进入的巨大陷阱,然后用从掩护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体中发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歼灭。凡尔登以北约二十英里,就是卢森堡、比利时和崎岖的阿登森林。

然后,为了破解法国堡垒德国的施里芬制定了施里芬计划:将德国全部作战兵力分为对俄国的东线和对法国的西线。其中,西线部队79个师,东线部队则仅设 10个师夹杂一些地方部队。东西线兵力分配比例大致为1:8。西线又分为左右两翼,右翼部队为68个师,左翼部队11个师,比例又是1:8,左翼部队中一部分配在凡尔登中央地段,这里是巴黎的西北入口,(距巴黎仅仅135英里)也是法国对德防御体系的重心所在。其余则部署在长达240公里的的法德边境线上。西线中的右翼,是德国主力中的主力,也是德国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但是事与愿违,德军低估了俄军与法军的军事实力。最终计划失败告终。战争计划推迟到19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