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投降后,曹操为何不乘胜追击打刘备,而是选择班师回朝?

逍遥酒一壶


曹操想起了赤壁之战,担心重蹈覆辙。

曹操夺取汉中之战,与赤壁大战之前夺取荆州的情形如出一辙!

第一是轻松获胜。

建安十三年(208年)同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见,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叶。九月,曹操到达新野。此时刘琮已向曹操投降,却不敢告诉刘备,刘备发现状况,于是派亲近询问刘琮,这时刘琮才派宋忠告知刘备,刘备既惊骇又颇气愤,只好立即弃樊南逃。

曹操亲率5000精锐骑兵急速追赶,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逃往夏口。曹操占据江陵。从七月到九月,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只经过一场战斗,几乎兵不血刃,曹操就占领了大半个荆州,夺得马步军兵一十五万,水军战船数千艘,粮草钱粮不计其数。可谓空前的大胜利。曹操因此志得意满、骄傲轻敌,结果在赤壁被孙刘联军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

曹操夺取汉中的战斗也是这样出奇的顺利。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于是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五月,攻克河池,斩氐王窦茂 ;七月,进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曹操进军南郑,尽得张鲁府库珍宝。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曹操击败张鲁,经过三次战役,整体战斗烈度比较低。战争进程十分顺利。

第二相似之处是,整个战役持续时间较长,曹军劳师远征、师老兵疲。

赤壁之战,曹操七月出兵,十二月展开决战。前后长达半年之久。曹军连续行军,十分疲惫。水土不服,疫病横行。

攻打张鲁,曹操是三月出发,七月取得决定性胜利,十一月张鲁投降。又是七八个月的时间。曹军翻越秦岭,千里转战,长期行军作战,十分疲惫。

可见,两场战争,曹军的处境十分相似。都是前期取得巨大胜利,但同时由于连续行军作战,面临着巨大的隐患。如果继续发动高强度战争,就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圣人云:“君子不二过”。聪明的人不会同一个错误犯两次。曹操就是个聪明人,赤壁之战的失败太过刻骨铭心。夺取汉中后,他敏锐的察觉到军队的疲劳状态,已经难以承受另一场高强度的战争,亟需休整。

如果此时强行攻打蜀中,刘备诸葛亮凭借天险,以逸待劳,对峙起来,恐怕又是一场打败。所以曹操明智的见好就收了。

另外,曹操退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孙权在进攻合肥。

八月,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之。

曹操在汉中的时候,孙权趁机攻打合肥。形势一度十分危急。全靠张辽神勇,八百破十万,击溃了东吴十万大军。曹操能咽下这口气吗?所以,平定汉中以后,直接回到邺城,操练兵马。第二年十一月,发大军五十万征讨孙权去了!


上将嗳福斯


公元215年,曹操率领10万大军亲征张鲁,张鲁也没怎么抵抗,直接就投降了。而此时刘备占领益州不久,根基尚未稳固,曹操手下的谋士司马懿和刘晔也纷纷劝曹操趁胜追击,攻打刘备。

但是曹操竟然觉得得陇望蜀贪得无厌,直接就选择班师回朝,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曹操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主要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第一,曹操劳师远征,害怕会重蹈赤壁之败。

当初曹操战胜袁绍之后,也是长途跋涉,南下攻打孙刘。结果因为自信轻敌,将士劳累,疾病横行等原因,在赤壁被打得大败。

如今,曹操远征张鲁也是同样的情况,打下汉中之后,曹操人马疲惫,粮草也难以供应,这个时候如果强行攻打刘备,恐怕也只会是失败的结局。

第二,曹操害怕孙权在此之期间发动北伐。

曹操所在的汉中距离许都足有几百里远,如果此时曹操选择攻打刘备,万一孙权在后方发动北伐,曹操就会首尾不能相顾。因此班师回朝、保住基业才是上上之选。

第三,蜀地易守难攻,而且刘备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打下来的。

益州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不适合大兵团作战。而且此时刘备兵强马壮,又刚刚拿下益州,士气正是高涨的时候。曹操如果死磕刘备,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而且,此时的曹操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很难再经得起长途奔波。所以说,不是曹操不愿意拿下益州,而是真的有不得已的难处。

内部原因:

曹操在撤退之时,刘备的谋士法正就此评论道:曹操内必忧逼。

事实上此时的曹魏集团人心不稳,后院起火,曹操急需赶回许都主持大局,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赤壁之战后,曹操就有了想当皇帝的想法,此时朝中就出现了许多反动的言论,许多朝廷官员暗地里都在骂曹操篡汉,对曹操大权独揽的做法非常不满。

曹操在封魏公的时候,荀彧、崔琰或多或少都表达了反对,更别提孔融这种冷嘲热讽的了。

对于这些流言蜚语,尽管曹操三声五令,但依然没有什么作用。由此可见,此时曹魏集团人心浮动,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曹操可能会基业尽毁。

为此,曹操不惜自断臂膀,杀了荀彧、孔融、崔琰等人。而且曹操深知他不能过久地离开政治中心,否则地位难保,这也是他及早撤兵的原因之一。

虽然曹操也很想拿下益州,但这一战的风险实在是超出了曹操的心理预期,这也就不难想象,曹操会说出得陇不望蜀的话了。


逍遥侃历史


公元215年,曹操在平定马超,韩遂以后率领大军进攻汉中张鲁。听取谋士刘晔计策,先后攻下了河池,阳平关等地。同年11月,张鲁迫于压力,向曹操投降。曹操成功得到了汉中地区以及巴东,巴西,巴郡等地。此时司马懿,范晔等谋士都劝说曹操趁势攻打还没在益州站稳脚跟的刘备。然而曹操却说:人不能太贪心,不能像得陇望蜀一样。那么曹操究竟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呢?有哪些因素限制了曹操呢?

首先就是粮草。曹操虽然拿下了汉中,但当时季节是冬天,而且曹操的军队有十万之多。本身拿下汉中就消耗了大量粮草,又因为关中到汉中山高路远,运送粮草也十分不容易。所以,曹操军中粮草并不充足,在这时候,并不适合继续作战。

其次,曹操将士刚刚打下汉中,兵马都已经疲惫不堪了。而刘备一方却以逸待劳,养精蓄锐,所以这个时候进攻刘备是很不明智的。地理因素也是限制曹操的重要原因。刘备据守成都,沿路有剑门关,绵竹关这样险峻的关口可以把手。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以曹操不得不放弃眼下的蝇头小利,退守以修养生息。

最后,曹操当时北方并未完全平定,仍然有后患。而且孙权一直对合肥抱有幻想,时刻想趁曹操不备,偷袭合肥。所以曹操如果此时决定进攻刘备,两军必然僵持不下,会给孙权机会偷袭合肥。





歪嘴说历史


因为曹操在年老体衰后逐渐已经失去了创业的激情,

从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的基本上没在刘备,孙权的手里夺得什么地盘,

在他生前统一天下基本不可能了

曹操的野心已经越来越大,

但是现实让他消磨了壮志,

所以称公称王来满足虚荣,

当时张鲁投降后,

曹操有机会攻下四川,

但他已经失去了冒险的精神,

所以后来他又失去了汉中。

意志的力量有时候真的很有意思!


凯哥历史观世界


淡墨写青史,我是青史君,我来解答。

曹操能逼迫张鲁投降,取得汉中,其中含有一定误打误撞的元素,同时曹军在前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加上刘晔前后不一的谋策等诸多原因使得已是花甲之年的曹操选择了班师回朝。

曹、张的汉中之战

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后,开始了实现诸葛亮的《隆中对》攻取益州,横跨荆州、益州与曹吴形成三组鼎立的局势。

公元214年刘备攻破雒城,与张飞、诸葛亮、赵云等将领将成都围的水泄不通,刘璋昏庸无能自知抵抗无用,最后携着妻儿老小选择了开城门向刘备投降,持续了三年之久的益州之战画上了完美句号,三分天下的雏形也逐步形成。

曹操为了控制刘备益州的“大门”汉中,于公元前215年三月(建安二十年)率领精兵良将南下与张鲁开始了汉中之战。曹操从武都进军,在池河打败了氐王窦茂,韩遂的部下为了投靠曹操将已经病逝的韩遂的首级献给了曹操。同年七月,曹军在阳平关受到了张卫(张鲁之弟)重创。张卫并非名将却能重创曹军,其主要原因在于阳平关易守难攻,张卫根据这一特点,横山筑城10余里,阻挡了曹军进攻的步伐。

曹军久攻不下,加上损失惨重,军粮殆尽,焦头烂额的曹操有了退军的念头,命令夏侯惇和许褚呼叫山上的军队撤退,就在这时先头部队因为夜间行军迷了路,误打误撞进入了张卫的大本营,张军以为是曹军的偷袭乱了阵脚,慌乱了起来,后方军中主簿刘晔知道这个消息后劝夏侯惇趁机进攻不要撤退,夏侯惇将情况告诉了曹操,曹操果断下令对张卫发起了总攻。张鲁没了这一层屏障后逃亡到巴避难,同年十一月,张鲁选择了投降,至此曹操占据了汉中。

刘晔前后不一的谋策,司马懿的无奈

刘晔在曹操攻下汉中后立马劝曹操,刘备刚刚攻占蜀地,士大夫民心不服,同时丞相攻占了汉中令蜀地人民震惊,加上丞相的威望和势力,只要率军进攻蜀地,他们一定会前来归属,到时候刘军民心一失,定能不攻而破。此时的曹操已经花甲之年了,心中犹豫不决,采取了继续观望的态度。

七日后有从蜀地投降而来的人对曹操说:“此时蜀地还是人心惶惶,刘备为了稳定人心开始了斩杀恐慌者,但适得其反,民心大乱。”此时司马懿也进言曹操:“刘备用诡计俘虏刘璋,蜀中之人还未曾归附他就又兴兵争夺江陵,这正是破刘的大好时机。”曹操又问刘晔,原本一向主张攻蜀的刘晔,却改了口风说:“蜀人人心已经较为安定,不能进击。”短短几个字有让曹操沉思了起来,最后对司马懿说“人苦于不知足,已经得到了陇右,还想得到蜀地,这是人心无足。”选择了班师回朝。

曹操就此错了唯一一次攻蜀封杀刘备的机会,司马懿也无奈的跟随大军回家!

曹操选择班师回朝的原因总结

一、自身原因:此时的曹操已经64岁,步入花甲之年,雄心壮志大不如从前了,犹豫不决猜忌等诸多自身原因使得曹操一次又一次攻蜀的机会。

二、外部原因:刘晔前后不一的说法误导了曹操,使得曹操没有听取司马懿的意见,同时曹操在外出征差不多一年了,粮草、军备等各方面物资的运输都成了问题,同时还有东吴的孙权对曹操合肥的虎视眈眈等。

这一内一外的原因终将使得曹操失去了这次攻打蜀地的良机。我们后人也不必有过多的事后评论,毕竟战事不是儿戏,没有那么简单!


淡墨青史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曹操在打败张鲁,占领汉中之后,他的谋士司马懿和刘晔都先后劝他趁着刘备刚刚占领四川,立足未稳,攻打刘备。曹操略显犹豫,后来再问刘晔时,刘晔说时机已过,因此曹操班师回了中原。

曹操所担心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其他战线有敌人窥视,江东的孙权准备攻打合肥,东北的乌恒,北方的匈奴也都不稳定,威胁了其边疆安全;第二,曹操不在汉献帝身边,担心朝廷内反对他的人搞小动作,威胁他的大本营;第三,曹操长期在关中和汉中作战,人马疲敝,粮草不能及时跟上。后来,刘备也说,曹操之所以不攻打益州,并不是曹操没有谋略,而是曹操力量不足,有后方忧患,不敢继续深入。

如果这时曹操继续南下进攻刘备,益州易守难攻,虽然刘备立足未稳,但是全力抵抗,坚守个几个月应该可以,到时候万一其他战线或者内部发生变故,曹操得不偿失。因此,曹操估计形势之后,迅速返回中原,班师回朝。



莫冬宝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曹操得汉中的时候,赤壁之战刚刚结束,曹操还没有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不敢轻易进攻西川

第二:刘备之前很弱的时候,曹操也没有完全打败刘备,现在刘备得了西川,实力大增,更难以一举攻破

第三:时间已经到了曹操暮年,雄心壮志已经减少,没有年轻时的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