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既然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為什麼還讓關羽去華容道伏擊?

藍顏刺骨


我們就按《三國演義》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諸葛亮在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還讓關羽去華容道伏擊。這實際上恰恰證明了諸葛亮智商和情商很高。更為確切地說,諸葛亮有著高度地政治敏感度。實際上,這是經典的三方勢力的博弈論模型,而這個博弈結果就是要對最弱一方最有 利。而最有利的方式就是曹操不能死。

首先就是從此不能死,曹操如果死了,但他的政治體系和軍事集團尚在,曹操死了對劉備集團沒有任何益處。只能便宜別人和孫權,諸葛亮又不傻,為何替他人做嫁衣?殺曹操、扶保漢室是政治口號,是政治正確,只能說不能做。劉備集團還沒有成事。太弱小,曹操必須要留著,這個事情道理上沒問題,曹操這事只能放,當這事只能做的巧妙,乾淨。只能做不能說。這個黑鍋只能關羽背。別人還真不合適、畢竟關羽忠義無雙。不僅要你關羽放曹操,還要讓你立軍令狀。諸葛亮順便還可以壓關羽一輩子。關羽為了這事黑鍋背了一輩子。

對比華容道捉放曹,和後來的西安事變幾乎是完全一樣的,是不得不放,換言之,如果換在劉備取漢中以後,出現了華容道劉備肯定親自出手宰曹操。也就是政治形式迫使諸葛亮不得不把曹操放了。實在是“迫不得已”當時劉備的戰略態勢沒有形成和建立起來,留著曹操防止其內部分裂,更需要曹操來遏制孫權,曹操一死,北方必然會大亂,孫權就是最大得利方

政治最現實,但唯獨不能直接說只能作,只能用最巧妙和最恰當的方式把曹操放了。不然會出問題,需要留著曹操來遏制孫權,天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只有共同的利益才能合作。沒有曹操就不存在劉備孫權的合作的基礎,威脅存在是合作基礎。

再就是關羽為人孤傲,很難駕馭。諸葛亮讓關羽守華容道。就是為了制約關羽。在自己手裡攥著關羽的一個短處,讓關羽“欠”諸葛亮一條命,關羽為人桀驁不馴,對諸葛亮一向不大服氣,藉此事也可以拿住關羽、徹底讓其拜服。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諸葛亮知道曹操會走華容道,也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但他仍然決定派關羽去駐守華容道。換句話說,曹操命不該絕,諸葛亮不希望曹操死在華容道上。

諸葛亮為什麼要放走曹操?為什麼一定要激怒關羽去駐守華容道?接下來說出我的觀點!

一、迎合正史

關雲長義釋曹操,是“三國演義”中羅大爺杜撰的一則小故事,不見於正史。在正史中,曹操確實也走了華容道,但沒有遭到任何埋伏,成功退回了襄樊地區。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體小說。該書描寫了從東漢末到西晉初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

其虛實結合,曲盡其妙,故事的內容三分真七分假。不可作為史書觀賞。主幹方面它會迎合正史,根據歷史的發展劇情,融入一些戲劇性的故事情節,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可讀性。


所以!曹操不可以死在華容道上,放走曹操可以說是“關雲長義釋曹操”一節的半個主旨內容。

二、根據“演義”的劇情,諸葛亮不能殺掉曹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曹操雖然兵敗赤壁損失慘重,但曹魏仍然是中原的第一割據勢力,他的北方政權根基穩固,並非速亡之國。

如果殺了曹操能夠滅掉曹魏的話,劉備、孫權、諸葛亮肯定會盡力爭取幹掉曹操。但是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現在殺掉曹操,無非就是魏公子曹丕提前接替曹魏政權,影響不了曹魏大局。

而對劉備集團來說,則一點好處都沒有。曹操死後,曹魏會提前上演奪嗣之爭,無暇顧及襄樊戰場。解除了荊州的威脅,劉備存活下去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孫權長期盤踞在揚州一帶,窺視中原之心已久,一旦給到東吳機會,東吳勢必趁機發展實力。孫權很有可能會向荊州一帶大舉進攻,吞併劉備集團。

如此一來,劉備集團難以存活。

三、演戲就演全套,一邊作戲給東吳看,一邊給關羽報恩的機會。

赤壁戰場上,孫權、劉備聯合抗曹,由周瑜指揮主力部隊在正面戰場破敵,劉備負責堵截曹操歸路。

劉備故意放走曹操,如果讓東吳看出了端倪,孫權勢必不會善罷甘休。所以諸葛亮要演這麼一齣戲,既要假裝是自己的用人失誤,還不能讓東吳識破。

所以關羽是最佳人選,利用關羽曾經受過曹操的恩情,用關羽的“義氣”來堵住東吳的嘴,同時也讓自己的用人失誤,顯得更加逼真。

另一方面給關羽報恩的機會。關羽昔日投降曹操,深受曹操厚愛。曹操不但給予他的賞賜異於常人,甚至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等事,都不跟關羽計較。

關羽雖然不說,但諸葛亮深知,關羽的內心常常感念曹操的恩德。為了避免以後與曹軍交手的時候關羽有所顧忌,不如藉此機會讓關羽先報答了曹操的恩情。

所以!諸葛亮讓關羽去駐守華容道。而且還故意激怒了關羽,讓關羽主動的立下了軍令狀。這樣一來,關羽會更加覺得對不起劉備,更加覺得還盡了曹操的恩情。


愛尚文史


按《三國演義》原著小說的描述,關於這個問題,主要有兩種觀點比較被人們所認同:即一是為了維持北方地區的穩定,為了維持孫、劉、曹三家的相互制衡。二是為了讓關羽徹底還恩於曹操。

接下來,先看第一種觀點的分析理由。當時(東漢末年),曹操集團依仗著,政治上的“挾天子以令諸候”,後又經官渡之戰擊敗了袁紹,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地區。而孫吳方面,在歷經了孫堅 ,孫策以及孫權三代人的打拚,也已經佔據了江東若干個州郡了;只有劉備集團,尚連一塊立錐之地都還沒有。倘若赤壁之戰,諸葛亮派別個將領守華容道,並且把曹操給擒殺了,北方地區就會重新陷入大混亂,而少了曹操集團牽制的孫吳集團,會立刻掉頭滅了實力相對較若的劉備集團。如果這樣的話,也就沒有了後來,魏、蜀、吳三國的鼎立局面了。

然後是,第二種觀點的分析理由。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原著小說當中,關羽關雲長是忠義的化身,而在“白馬之圍”之後,曹操曾有大恩於關羽。雖說關羽已為曹操,“誅顏良,斬文丑”,算是已經報答過曹操了,但是以關羽的性格為人,總還覺得承不起曹操的大恩。經過華容道這一“捉放曹”之後,曹操與關羽之間的恩情,才算是徹底了結了。因此,這才有了以後,關羽對曹軍作戰的,“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進攻樊城”等精彩故事發生了。

除此之外,就是小說寫作小說而故意為之的了。譬如說包括“草船借箭”,“單刀赴會”,“空城計”等故事情節,要麼是作者虛構的,要麼是作者張冠李戴而生成的。也許真實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關羽守華容道,義釋曹操”等這些故事發生。


騎蝸牛走高速


這個按照《三國演義》小說的說法,是諸葛亮故意的,曹操的命其實那時候捏在諸葛亮手裡,只不過諸葛亮故意放他一馬。

從小說的描述和電視劇裡面的具體描述來看,原因有兩個。

一是,當時諸葛亮與劉備謀劃的三分天下的局面尚未成型,劉備寄居夏口,連荊州都沒拿下,實力太弱,如果殺了曹操,北方就會群龍無首,會亂成一鍋粥。

這時候,孫權如果趁亂北伐統一中原的話,劉備是沒有實力跟孫權抗衡的,三分天下的計劃就會被打亂,孫權會做大,加上東吳兵多將廣,很可能一統天下,所以諸葛亮算準了關羽會放走曹操,故意派關羽去,只要曹操不死,三分天下局面就會順利成型。

二是,關羽受過曹操大恩,雖然已經斬顏良,誅文丑報答過了,但是關羽義氣深重,大概率在未來還會因此放過曹操,諸葛亮為了給關羽還曹操這個人情,故意讓關羽去華容道,讓關羽報答曹操,這樣以後關羽就不欠曹操什麼了。

這樣既穩住了三分天下的局勢成型,防止孫權做大,又順利讓關羽還曹操一個人情,是諸葛亮的一石二鳥之計。


煙郭說歷史


在《三國演義》這本小說裡,羅貫中想讓誰去華容道,就讓誰去華容道。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什麼會派關羽去守華容道

一、曹操赤壁雖敗,但形勢並不嚴峻。所以,無論派誰去堵截曹操,勢必會遇到一場硬仗要打,以己方目前的實力,分兵搶佔荊州後,就沒有多少兵力去阻攔曹操了,很有可能不但攔不住曹操,還會損兵折將。

二、關羽曾經蒙受曹操照拂,曹操不但沒有為難關羽,更是善待劉備的妻室。所以,關羽欠著曹操一份大人情。以關羽的性格,這份人情一定會還。

既然肯定攔不住曹操,何不借此機會,讓關羽還了曹操的人情?因此,諸葛亮在派關羽去華容道的時候,令關羽立下軍令狀。即讓關羽還了曹操的人情,又讓關羽從此以後徹底服從自己這個軍師。

歷史中,其實並沒有發生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情節。

赤壁之戰後,曹操確實敗走華容道,當時曹操軍後只有追兵,而華容道並無伏兵。而追擊曹操的,也是劉備本人,劉備率兵也只是遠遠的墜於曹軍後面放火造勢,並沒有貼身追上近戰。


始終先生


大家好,我是老王,我簡單回答下題主的問題。

我們先看背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跟劉備分析好他出山以後的策略:諸葛亮認為現在的天下形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比誠不可與爭鋒”。而孫權守江東已經三代,人才濟濟,還有天險可守,只能爭取作為援助,聯孫權抗擊曹操。並且,諸葛亮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構想。



三足鼎立,絕對是當時最好的狀態,有利於聯合相對弱小的孫權,一起對抗勢力最強的曹操。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讓關羽去劫殺曹操,是因為關羽仁義,必不殺對他有恩的曹操。而諸葛亮也不想讓曹操這麼早就死了。或者說,諸葛亮不能讓曹操死了。

原因有三。

第一,不能死!曹操一死,必然北方諸侯再次並起!而此時,孫權實力最大。可能造成孫權獨霸天下的局面。本來孫權佔據江東易守難攻,再讓他入主中原!那麼,孫權必然會有統一全國的實力!

第二,不敢殺!如果關羽殺了曹操。曹氏家族必然遷怒於劉備。劉備還沒有站穩根基。如果曹氏家族放棄攻擊孫權,甚至聯合孫權共同絞殺劉備。劉備必將滅亡!所以,不如讓關羽賣個人情給曹操。曹操回去以後,轉攻為守,也主要是防守孫權。此時,孫權乘勝攻擊荊州不得,沒人管劉備。最後被劉備得手荊州。

第三,殺不死!諸葛亮也說了,他夜觀天象,曹操命不該絕。演義中,諸葛亮這樣的能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好陰陽風水。所以,也會聽天命行事。

總之,曹操不死,劉備才有時間慢慢發展勢力。這也應了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構想。


勇戰王聊歷史


赤壁之戰,曹操最後敗走華容道,遭遇手持青龍偃月刀,胯下騎著赤兔馬,正打算守株待兔的關羽,此時的曹操已人困馬乏,精疲力盡,無力再戰,而關羽則精力旺盛,好整以暇,就等著曹操送上門來。

本來看著曹操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有等著做關羽的俘虜了,可是因為關於念著曹操曾經對他的恩情,竟然放了曹操一馬,讓曹操逃去。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對這情況諸葛亮也早有預算,竟是有意賣關羽一個人情,諸葛亮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不願與曹軍為敵,這是諸葛亮願意姐關羽之手放曹操生路的一個重要原因。孫劉聯盟雖然與曹操對抗於赤壁,但是,孫劉都不願單獨與曹操為敵,因為雙方的力量太懸殊了,當時孫劉聯盟共有5萬大軍,而曹操卻是八十多萬大軍,號稱百萬,手下謀士成千,將領上萬,若是真將曹操捉了,那麼曹軍無論奪權還是爭勢,都有可能打著為曹操報仇的旗號,為難孫劉聯盟中的其中一家,而孫劉聯盟皆不足以與曹操抗衡,更不要說其中一家了。特別是劉備,當時連立足之地都沒有,更是不值曹軍一擊了況且雖然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取得勝利,那也是曹軍驕兵,疏於防範,但是這樣的好事豈能還會有第二個!無論是孫權還是劉備都不敢冒這個險。

也因為如此,作為主戰場上的孫權軍隊,把捕捉曹操的會給了劉備軍隊,而劉備集團軍明明知道這是孫吳所挖的一個坑,也不得不往裡跳。好在諸葛亮能夠推測人心,他算準了關羽與曹操有救,並且受過曹操的恩惠,而關羽最是仁義,必定會放了曹操。這樣一來不但自己賣給關羽一個人情,也讓關羽還了曹操的人情,還成功的跳出了周瑜所設計的深坑。一箭三雕一舉三得,諸葛亮不愧為智絕天下也。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希望通過這次關羽違背軍令狀,本當被斬,而最終因諸葛亮而得以寬宥,讓劉關張三兄弟欠諸葛亮一個人情,為以後在實行一系列的政策方針時能夠順利進行做了鋪墊。

諸葛亮雖然是劉,關,張三顧茅廬而進駐劉漢王朝的,但是除了劉備對諸葛亮給予了應有的尊重之外,關羽和張飛都是對諸葛亮抱著懷疑態度,甚至有些排斥,特別是關羽,武功既高,又有很強的軍事才能,因此對劉備三請諸葛亮非常不服氣。如何能讓關羽和張飛對自己心服口服聽命於自己,諸葛亮可算是絞盡了腦汁,而華容道還恩於曹操就給了諸葛亮一個機會。

諸葛亮先激關羽立了軍令狀,然後又派關羽鎮守華容道,這讓關羽在華容道遇到了狼狽的曹操,想到曹操曾經對自己的各種照顧和優遇,於是放了曹操逃生而去,但同時也非常愧疚,認為自己辜負了大哥的信任,也對諸葛亮心生敬畏,承認了諸葛亮勝自己一籌,就這樣,諸葛亮成功收服了關羽。


萍風竹雨123


蒼茫大地認為《三國演義》中孔明令關羽守華容道原因如下:

一、借華容道事件征服關羽。

關羽是一位眼睛長在天花板上的主兒。心高氣傲,儘管孔明出山後“新官上任三把火”,讓關羽對孔明的指揮才能已然信服,但還沒到死心踏地服從的地步。

赤壁大戰後,孔明先後安排張飛、趙雲、關羽三次設伏,張飛、趙雲兩次殺得曹操殘兵敗將鬼哭狼嚎,到了華容道,又遇到“萬人敵"的關羽率領的五百將士,相當於進了鬼門關,幸虧關羽老友張遼、舊主曹操打情誼牌,最終二爺大手一揮,曹操殘兵北遁。

關羽此舉從好處說叫義薄雲天,從壞處說是目無軍紀,況且當初當著劉備的面立過軍令狀,孔明宰了他也死無冤言。但孔明顯然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可能斬殺二爺的;況且劉氏集團正在大發展用人之計,急需二爺、張飛、趙雲這樣的“萬人敵"。關二爺小命是孔明救的,從此沒再和孔明冒過泡,頂個牛!到關羽想和馬超一決高下時,孔明一封書信,說他飄逸絕倫,關羽也就不再提和馬超比武之事,給足了孔明面子!

二、羅貫中老爺子借華容道之事給孔明封神。

孔明新官上任三把火,創造了戰爭神話,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又規避了周瑜的傷害,現在巧借華容道,又收服了天下第一牛逼的傲神關羽,足見孔明多智而近妖。

三、孔明若安排張飛或趙雲在華容道,若活捉或殺害了曹操,曹氏集團定會瘋狂報復。

劉備、孫權雖在赤壁巧勝曹操,但曹氏軍事集團地盤、軍力尚在。夏侯淵等必死保曹丕為實際首領。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曹丕必傾全力南征,兵鋒直指劉氏集團。劉備、孔明立足未穩、實力不強,自保都難,遑論開疆拓土?如是,則沒有後來的奪兩川、三國鼎立的奇蹟啦!





蒼茫大地顧煒斌


必須說明這一點並非諸葛亮失算,而是精算,甚至是給關羽的一個隱藏任務。

擊退曹操,奪取荊州是劉備集團的最大目標,也是實現利益最大化的途徑,其中並沒有把幹掉曹操視為必須完成的使命,如果齷齪一點講就是希望能保住曹操一條命,不讓孫權有機會殺死曹操。

一山不容二虎,有關羽的地方就不可能會有東吳軍隊插足的餘地,而且為了演出放掉曹操,諸葛亮甚至搞了一系列假動作,譬如派出張飛、趙雲等人追殺的劇目,但目標只是為了阻止東吳介入,順便趁火打劫,引導曹操回家。

保住曹操是實現隆中對的要害,否則曹操一死,天下又亂了,屬於強勢的東吳自然可很順利席捲天下,那時候真沒劉備集團什麼事了。

關羽鎮守,他和曹操的關係,天下皆知,為了掩人耳目,還得出發前立下軍令狀,很表面化說不會徇私情,呵呵,事後怎樣,還不是廢紙一張,當了荊州主將。

領了軍師密令,受了大哥千叮囑萬拜託,關羽果然勉為其難地放走了曹操。任務完成得天衣無縫,這才是真正的統帥。


鴻哥iouyh福小鋪


三國演義至所以這樣紅火搬上銀屏且家喻戶曉,從諸葛亮未出茅廬就知三分天下就把觀眾吸引住了,怎樣的來實施三分天下,聽羅貫中先生慢慢道來,從此諸葛亮手握羽毛扇山人自有妙計聞名天下至今廣為流傳。

從此一般的戰役無論曹魏,東吳在蜀漢五虎將的手下大多數都是屁滾尿流,互相殘踏,死傷無數,但華容道這一節並非如此,曹操事實敗走華容道,可諸葛亮是無可奈何,知道也沒有用,兵貴在神速,人無分身術,劉備盡率部隊趕到時,己是馬後炮,曹操早已揚長而去,並笑劉備諸葛亮不會用兵,這是事實,歷史有記載,而羅貫中先生為了讓三國演義更精彩,特意利用曹操對關羽有不殺之恩,故意重點突出這一故事,更加襯托諸葛亮的神算,不能讓曹操死,有意留著曹操來平衡三國鼎立的局面,把曹操,關羽玩弄與股掌之間,戰爭變成戲劇化,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不可一世曹孟德也必須做出聲謄上的犧牲來成就諸葛亮的山人妙計。無人不能不叫一聲妙呀!從此關羽的美名也名揚天下,知恩圖報,義釋曹操,純扯犢子。

這不是歷史僅笑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