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要定都在许昌?

纳兰谈史


许昌在当时叫许县,位于当时的豫州颍川郡内,许昌在洛阳的东南方向,大约离洛阳有200公里路程。

曹操是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迎立汉献帝到许县的,皇帝在哪里,都城就在哪里,自从汉献帝到了许县,许县就成为东汉末年的首都,曹操之所以将汉献帝迎立到许县,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



曹操最早是在兖州的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起兵的,之后被袁绍表为兖州东郡太守,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杀害后,陈宫、鲍信等人力荐曹操为兖州牧,曹操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击溃并收降了进入兖州的百万青州黄巾军,实际控制了兖州全境。

192年,陈宫趁曹操东征徐州,联合张邈等人迎接吕布到兖州,曹操经过二年多的艰苦战争,终于将吕布赶出兖州,重新控制兖州,之后曹操开始四处发展,扩充地盘,到公元196年,曹操刚刚打败颍川郡的黄巾军,占领了颍川郡西北部。



曹操在荀彧、程昱等人的劝说下,准备迎立汉献帝,但是迎立到哪里?曹操显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将地点定在许昌,有以下原因:

1、当时曹操的全部地盘就是兖州+豫州的颍川郡。兖州之前已经和吕布打了几年战争,勉强将吕布赶出兖州,但吕布并没有死,还是在徐州,兖州并不能算绝对安全,还要防止吕布等敌对势力卷土重来,相对来说,颍川郡的许县安全些。



2、许县有粮食,兖州没粮了。曹操为了赶走吕布,与吕布进行了几年的战争,兖州经历了战争创伤,而且粮食早就没了,最严重的时候,都要靠吃人肉来维持,程昱就曾提供过掺有人肉的粮食。而曹操刚打下的许县粮草比较充足,能够维持汉献帝的朝廷生存。

3、曹操阵营中有不少颍川郡人,曹操想借助这些本地力量维持许都的稳定。汉献帝是曹操迎来的一张王牌,曹操当然要绝对保证王牌的安全,众所周知,曹操阵营主要是两大势力构成,一是谯沛籍的武人集团,二是颍川郡文士集团,而且曹操手下的颍川郡人以荀彧为首,荀彧既是颍川郡世族,又是曹操最忠心的文臣,在兖州仅剩三座城池时,荀彧仍然紧紧跟随曹操,足见其忠心 ,曹操也放心以荀彧为首的颍川郡世族,这批人构成了曹操的文臣班底。



东汉末年的地方政治,其实就是世家大族掌控的政治,在地方上,中央的号令都不如地方上的世族豪强有效果,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县肯定是和手下人商量过的,曹操想借助荀彧等人的本地人威望,为自已营建一个相对稳定的小朝廷,因此许县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4、许县离洛阳近。许县在洛阳的东南方向约200公里,处于曹操的控制下,当时的曹操北方有强大袁绍和公孙瓒,东边有吕布、刘备,南边有刘表、袁术,西边有李傕、郭汜的势力,如果将汉献帝迁得过远,担心会引起变故,而就地迁往许县,也是最近的地方了。曹操在将汉献帝迁往许县的过程中 ,就曾遭到杨奉的拦截,但被曹操躲过。

而且许县还是曹操周边敌对势力相对较弱的地区,对曹操来说是就相对安全的地区。



5、董昭的支持。曹操能迎立汉献帝到许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董昭,之前曹操派出曹洪迎接汉献帝,被杨奉与韩暹的军队挡回。因为董昭明确向曹操提出将汉献帝迁往许县,并在曹操迎立汉献帝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当时护送汉献帝到洛阳的有几大势力,有韩暹、杨奉、董承等人,当时这些人也是彼此斗争,互不相让,董昭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并联合董承,曹操秘密将汉献帝迎往许县。

可见曹操迎立汉献帝是利用了韩暹、杨奉、董承等人的矛盾才成功的,并不是一帆风顺,迁得很惊险,而且还是联合了董承等人的势力,并听取了董昭的建议,才最终成功的。至于董昭为什么要提出迁到许县,这也和当时的许县环境有关,许县在当时是较小受到战乱景响的地区,周边又有大片的产粮区,又离洛阳较近等等原因,董昭的建议与曹操的主意不谋而合,也是迁都许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咱们都知道,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但在东汉末年,国都从洛阳迁至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一般指许昌),这是曹操的杰作。 献帝初平三年(193年)四月,曹操领兖州牧,这是曹操最早的根据地。兖州,相当于今山东省中西部。此时的曹操,主要精力放在巩固兖州,以及攻掠周边州郡。汉献帝颠沛流离,他暂时管不到。

稳定兖州后,曹操进入今河南省腹地,控制豫东一带,其中就包括许县。曹操非常有战略眼光,他知道迎纳汉献帝,“挟天子令诸侯”对自己的发展意义重大。建安元年(196年),在荀彧的支持下,身在许县的曹操派曹洪迎接汉献帝入许,立宗庙。从此,曹操如鱼得水,遂成霸业。曹操为何放弃东汉定都一百多年的国都洛阳,而把国都迁到当时看上去很小的许县?

先说洛阳。在董卓败后,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抢来抢去,他更希望回到旧京洛阳。河內太守张杨等人也希望献帝回洛阳,甚至修建了宫室。但正因为如此,曹操更不可能把汉都放在洛阳了。

首先,洛阳不是曹操的地盘,他在洛阳没有权力根基。就像明成祖朱棣攻下国都南京后,决定迁都至北平(北京),是一个道理。

另外,在军阀割据的状态下,洛阳处在四战之地。洛阳往西不远,过了潼关,就是李傕、郭汜控制的关中。往北过了黄河是河内张杨的地盘,以及袁绍。往南不远有张绣盘踞在宛城(河南南阳)。如果这些人中有胆大的,偷袭洛阳劫走献帝,曹操岂不是功亏一篑?尤其是河内(山西省西南部),与洛阳仅一河之隔。

张杨势力虽弱小,但真要偷袭洛阳,也足为大患。几年后,袁绍拿下河内,以袁绍的实力,他要过河给洛阳制造麻烦并不难。这种情况下,曹操当然不会把新都定在洛阳。

许县就不一样了。在曹操控制区内,许县正好处在中间位置,有足够的缓冲空间。河北的袁绍、徐州的刘备(吕布)、荆州的刘表、淮南的袁术、南阳的张绣等人,要偷袭许县,曹操有足够的时间与实力应对。

曹操定汉都于许县,不仅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还有一点,就是他要统一天下。放在当时全国的大棋盘下,许县处在中间位置,更方便出击。

另外,许县位于颍水(今颍河)东岸,而颍河南下汇入淮河。有了颍水这条运输线,许县就很容易得到周边物资的供应。而且许县附近土地肥沃,灌溉也方便。在迎献帝入许县(下称许都)不久,曹操就派羽林监枣祗在许都附近试行屯田之计。枣祗通过募民屯田,得到大量粮食,足够的许都粮食供应。

随着曹操收徐州、淮南、宛城,向西攻下长安,许都在曹操控制区的位置更加偏中,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即使有人想偷袭许都,也非易事。

比如江东小霸王孙策,他就有“阴袭许”的计划。孙策不久后被刺身亡,如果孙策真有机会领兵北上偷袭许都,他首先要攻下重镇合肥,然后再渡淮河,然后攻下大郡汝南,才可以北上袭许。以曹操的实力,他有足够的战略空间和时间应对孙策,孙策孤军深入,后勤跟不上,很有可能被曹操围而歼之。

寓居荆州的刘备,也曾劝荆州牧刘表趁曹操主力在北与袁绍作战之时,偷袭许都。刘表没同意,等曹操撤军回许后,刘表又说悔不听玄德之计。刘表偷袭许都的难度,应该说要小许孙策袭许。袁绍若要偷袭许都,才是曹操的心腹大患,但袁绍为人多谋寡断,谋士们七嘴八舌,互相扯皮,必不成事。

曹操定都于许,是经过仔细考虑的,不是心血来潮。曾有人评价过许都的战略位置,说:“河南是天下之中,许都又是河南之中,北界黄河,西控虎牢关,南通江淮,实天下形胜之地。”

更多河南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一、许昌的历史地位

许昌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许昌本来称“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后来,曹丕篡汉称魏,因“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夏商西周时期,夏朝曾建都阳翟,也就是如今许昌禹州;商朝许地分布有历、有熊氏、昆吾、康等诸侯国和部落;西周许地分布有历、康、许、鄢等诸侯国和城邑。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韩、魏、郑、楚所据,秦王政十七年置颍川郡,辖许县、阳翟县、长社县、鄢陵县、襄城县等12县。

西汉东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时期,析许县,置颍阴县;然后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鄢陵县、襄城县均属颍川郡。王莽新朝时期,将颍川郡改为左队,阳翟县改为颍川县,鄢陵县改为左亭并入许县,许县、颍阴、长社、颍川等县属左队。东汉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东迎汉献帝至许县,称许县为许都许县,从此许昌成为汉朝末代都城。



二、许昌的战略地位

许昌地处中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许昌西北依靠嵩山山脉,西部有石人山、白云山、伏牛山等山脉,南部有大别山、博山等山脉横亘,总之三面环山,只有东部是开阔的平原。

许昌北有袁绍,东有吕布、刘备,东南有袁术,南部有刘表,西南有张绣,关中、洛阳地区还散布着众多反曹的残余势力;可以说许昌四面是敌,只有选择这样易守难攻的地方,才能在中原建立稳固的大后方,才有逐鹿群雄的资本。



三、许昌的经济地位

许昌位于中州平原的西部,气候温和,河流纵横,雨量适中,农业、渔业、畜牧业均较发达;许昌远离洛阳、关中战乱地区,相对稳定,经济相对繁荣;许昌交通便利,北临黄河,东接广阔的黄淮平原,南通富裕的江夏郡,西南与南阳盆地相望,便于粮草集中疏散。


四、许昌的人才地位

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的地方也是人才聚集的地方,许昌同样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曹操选定许昌同样看重许昌地区的人才资源。如许都有荀彧、荀攸、陈群、陈泰,颍川有郭嘉、辛毗、杜袭为颖川,临近南阳有文聘、许攸、邓艾、邓忠,亳州有许褚、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温县有司马懿父子,清丰有乐进,封丘有毛玠,陈留有典韦等等,这些人才壮大了曹魏集团,为魏国最终强大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安定郡小书生


背后有秘密。

为什么选定许昌,本身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只是因为当时曹操大军粮草都集结于许昌,当时形势的发展决定,把汉献帝接到这里是最合适的。但是,汉献帝迁都许昌这件事能成,前前后后所发生的故事,却是太值得讲一讲。

这是一位处在人生最落魄时期的顶级谋略家,为了活下去而构思出的天才般的创意。

这位谋略家就是,董昭。

我们小时候应该都听过一个空手套白狼的故事:有个年轻人跑到世界银行那儿说自己是比尔盖茨的女婿,想当世界银行副行长,又跑到比尔盖茨那里说自己是世界银行副行长,想当他女婿。两边都对他的背景满意,于是他既当上了世界银行副行长,又当上了比尔盖茨的女婿。

董昭就玩儿了这么一出空手套白狼。因为这笔大买卖,董昭赢得了一生的荣华富贵。

待我细细讲来。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九月,汉献帝定都于许昌。

但在两年之前,194年,汉献帝是想回洛阳的,那时献帝就派屈指可数的忠臣之一董承,从长安千里迢迢回洛阳修缮宫室,为迁都洛阳做准备。所以回洛阳,是献帝集团的既定方针。

到了195年,因为关中凉州系诸军阀争权,大战于长安,献帝逃离关中。经过一番曲折,渡黄河,于195年12月暂时安顿于安邑(山西运城市北部)。

形势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变化的。

董昭,字公仁。

董昭本是袁绍的人。189年八月董卓之乱,袁绍从洛阳逃至冀州而窃取冀州军政大权时,董昭是冀州柏人县的县长,是仅有的几个公开支持袁绍的官员之一,后来逐步升迁,做到了袁绍集团的高级行政长官——魏郡太守(邯郸市市委书记)。

在195年末汉献帝驻扎于安邑之时,董昭因遭谗言,袁绍要杀他,惊恐之下他逃出袁绍的势力范围,准备西行去山西投奔汉献帝,却在半路上被河内郡的大军阀张杨挽留,在张杨旗下做了个骑兵团团长。

寄人篱下,看不到前途在哪里,他很焦虑。恰逢这时候,还不知道献帝已经离开长安的曹操,在两个多月前被汉献帝正式册封为兖州牧后,遣心腹王必去长安谢恩。王必此时恰好来到了张杨的地盘,借道路过,张杨和曹操关系一般,张杨此时的想法是:扣押王必。

董昭意识到,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

当初他本是去投奔汉献帝,但被张杨截胡,因为断定张杨成不了大事,所以不愿意跟着张杨混。

过去的五年,他都在袁绍手下担任高级行政长官,对曹操这位袁绍的小跟班是有所了解的,曹操命运一直起起伏伏,多年来在兖州地界发展不起来,只是个二流军阀,尤其过去的两年,被张邈和吕布联手坑的几乎连立身之地都没有。最惨的时候,差点决定把家眷迁到袁绍的邺城,彻底做袁绍手下的普通僚属。

但时至195年末,曹操时来运转,触底反弹、荡平兖州,杀了张邈、赶跑吕布,还把袁术的陈郡纳入势力范围。

董昭政治眼光何其敏锐,他意识到了曹操集团已经逐步崛起。虽然世人还依然把曹操看做是袁绍在黄河以南的马前卒,但形势已经起了变化,曹老板绝对是一只值得投资的超级潜力股。

他先于别人发现,曹操这只股票,要涨了。

所以董昭决定,加入曹操集团,全仓买入曹操!

但他也清楚,自己在走投无路之际,白丁一枚投奔曹操,曹操也不会重视他,充其量让他做一个普通的军事参谋,他不甘心。

他准备为曹操立一件大功,纳上自己的投名状。

在摸清了曹操特使王必的意图后,董昭通过王必和曹操搭上了线,秘密书信往来,肯定向曹操表了忠心,同时也的确为曹操办成了两件大事:一是用其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张杨与曹操交好,双方互通使者,互送“金帛”,张杨不但放王必西行,还向献帝上表说曹操的好话;二是以曹操的名义作书信向长安诸军阀李傕郭汜等示好,送上大礼,不但扩大了二流军阀曹操在西部的名望和影响力,同时也增进了关中凉州系军阀对曹操的好感。

王必从安邑献帝处回兖州后,把献帝无处可去的重要情报汇报给了曹操,但直到这时候,曹操还没有想过要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也很好理解,毕竟兖州刚刚收复,自己刚刚缓过口气来。献帝周围又有杨奉、韩暹、董承几大军阀的势力,且兖州和河西的安邑隔着张杨,假途伐虢也做不到。

几乎在同时,袁绍也派特使郭图赴安邑朝见汉献帝,得到了与王必同样的情报,献帝无处可去。袁绍集团的沮授(一说郭图)却有先见之明,基于袁绍不存在曹操的客观困难,力劝袁绍将汉献帝接到邺城,第一次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理念,但是袁绍未从(原因我在别处回答过)。

董昭已经为曹操立了功,合纵连横,为曹操联络了西部诸军阀,打开了政治局面。但他所谋者大,志向远不止于此。他在思考如何助未来的老板更上一层楼,或许他天才般的大脑,已经隐约有了大略的构思,我猜测董昭应该在196年初就已经与曹操秘密书信往来,劝曹操想办法创造条件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中。至于迎汉献帝的具体计划是曹操与董昭于何时制定出的,我们无从判断,因为这种绝密级的军国大事,不会在史书上留下记录。

但我们还是能发现那抹不去的蛛丝马迹……

我推测,196年二月前后,具体计划已在酝酿之中。因为他和曹操各自都做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先是董昭离开张杨张老板,只身赴安邑,投奔汉献帝,献帝给了他一个“议郎”政策顾问的虚职。在与曹操已经秘密往来,且帮了曹操大忙之时,不去兖州投奔曹操,却去安邑,行为着实蹊跷。

同时,曹操也有了异常的大动作:自189年起兵以来,发动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主动进攻。196年二月出兵,剿灭了洛阳东部地区汝南郡、颍川郡的黄巾势力,重兵集结于颍川郡的许县。

这一军事行动肯定具备明确的战略意图,因为曹操此时的主要对手是东方的吕布和东南的袁术,过去的几年里,三方打的难解难分,但现在曹操却将兖州重兵转移至西南部,去清除对其从未有威胁的弱鸡,松散的豫州黄巾军联盟,即便大军西移、兖州空虚也在所不惜,说明这次军事行动对他很重要。

其实一看地图就明白了。献帝如果在山西河内郡的安邑,曹操和献帝中间隔着张杨;献帝如果按原计划回到洛阳,则曹操和献帝中间隔着的便是汝南、颍川的黄巾军。那么在献帝回洛阳之前的这段战略机遇期里,抓紧时间将势力扩张至汝南郡和颍川郡,甚至是洛阳,那么曹操便抓住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主动权。

在打通与献帝间的通道,大军集结于颍川许县之后,史书上第一次出现了曹操集团内部讨论迎接汉献帝的记载。曹操召开最高军政会议,基本上是曹操提议迎汉献帝,但各方面军政高官都不同意,唯有荀彧和程昱支持并劝说诸将,最终的决议是派曹洪去安邑迎汉献帝。

但这次试探性的军事行动失败了,献帝身边的董承与袁术的将领苌奴合力挡住了曹洪。这让曹操意识到,若想成功实现大计,只可智取、不可强攻,董昭身在献帝集团的战略意义因此就凸显了出来。

此时献帝集团内部,诸将争权,董承投奔张杨,张杨让他去洛阳修缮宫室,同时出粮接济献帝,平衡各方势力。又过了两三个月,建安元年七月,汉献帝一行按照自己的计划,回到了洛阳。伴随献帝回洛阳的共有四股势力,杨奉、韩暹、董承、张杨。

眼见洛阳诸军势大,此时曹操对于是否迎汉献帝开始有所犹豫,在荀彧力劝坚定了曹操的决心之后,董昭开始了他的战略运作。

四股势力中,杨奉实力最强、其次是张杨、韩暹、董承。董昭开始合纵连横,为曹操建立统一战线,利用诸将之间的矛盾,逐步分化瓦解之。

他先是利用与张杨的老关系,劝说张杨离开洛阳,回到了老巢河内郡;其次利用杨奉实力最强却最受孤立的情况,伪造曹操的书信,代曹操修书与杨奉,拍马屁、戴高帽、拉关系、套近乎,成功让杨奉引曹操为外援,让献帝为曹操加官进爵。在杨奉的努力下,曹操位至镇东将军(中央军委委员),袭爵费停侯。董昭自己也高升为符节令,控制住了掌管汉献帝印章管理的这一机要岗位;同时,杨奉的部队出洛阳,驻扎于洛阳南部一百公里处的梁县。

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后,七月,曹操入洛,朝天子于洛阳。几个月前张杨以提供粮草为由朝见汉献帝,确实帮了大忙,也没威胁到谁就回了河内郡,现在曹操以同样的原因来朝拜天子,洛阳方面对他的到来并没有产生怀疑。

在洛阳,曹操也秘密约见了董昭。这是曹操与董昭第一次见面,二人密谈了很久,分析了洛阳诸将之间的矛盾和曹操重兵在许的现状后,基本确定了只要控制住杨奉,就能间接控制住汉献帝。以此为基础,制定了最优的战术方案: 第一,继续深度结交杨奉,不停地给他送大礼,麻痹他的大脑,让他放松警惕;第二,以洛阳粮食不足为由,让杨奉去劝献帝和诸将,移至洛阳南部一百四十宫里处的鲁阳县暂住,鲁阳距离许县不足一百公里,方便粮草的转运;第三,等到杨奉、韩暹等人回过神儿来,献帝那时已入许县,进入曹操的势力范围,即便他们反悔也来不及了,他们如果发兵来追,正可提前埋伏,借此良机铲除他们。

形势的发展果不出曹操与董昭所料,献帝被顺利接到了许县,发现真相的杨奉、韩暹恼怒不已,急行军追赶献帝,结果在半路被曹军伏击,大败而归。

就这样,在董昭的一手运作下,曹操终于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目标!

大手笔呀……

从主动结交王必,到为曹操立下不世奇功,前后也就十个月,十个月的时间,董昭用自己的智谋,纵横捭阖、覆雨翻云,彻底改变了黄河以南的政治格局,让曹操从二流军阀站到了汉帝国政治舞台的最中心,也在自己最落魄时幡然飞翔,成功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为表彰董昭的大功,曹操任命他做了河南尹,成为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自此,董昭屡受重用,一路高升,从河南尹到冀州牧(河北省省长)、徐州牧(江苏省省长)、司空军祭酒(三军总参谋长),直到最后位列三公,做到了司徒(相当于人大委员长)的高位,可谓人臣之极。

董昭此人,人品如何我们很难评价,但论智谋,足以当得起陈寿对他的评价: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请记住这个名字,这个在曹操集团璨若星河的谋士中排名第六的谋略大师,董昭董公仁。


三国历史研究局


这个是由诸多条件促成的。第一,洛阳已经被焚毁成平地,要想建都必须重建,且面临人口安置问题。洛阳还是汉朝故都不利于曹操控制。陈留是曹操的势力范围但是离着河北袁绍太近,曹操一直把袁绍当成竞争对手又弱于袁绍。剩下可以选择建都的地址就只剩许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