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位壯漢都擡不起,專家:唯有這二人能用它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位壯漢都抬不起,專家:唯有這二人能用它

自從人類文明誕生開始起,戰爭作為一種交戰雙方爭奪利益的極端暴力方式,就被廣泛的利用,比起現代的大炮飛機坦克,技術比較落後的古代戰爭破壞力沒有那麼大,但是戰場上短兵相接的場面,也是極其震撼的。

古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仗兵器很重要,而在唐朝以前,有一種名字叫做“馬槊”的兵器,可以說是騎兵的大殺器。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位壯漢都抬不起,專家:唯有這二人能用它


在魏晉到隋唐時期,騎兵成為了稱霸天下的決定力量,中原也在逐漸發展屬於自己的重裝騎兵和披甲戰馬。馬槊的模樣很像槍,但是在實際上,它的槊鋒達到了50cm-60cm,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武器。這也就意味著馬槊更加的長,往往達到了1.8米以上

遊牧民族政權對於這種兵器,是同樣的偏愛,根據《南齊書·列傳·卷五十七》記載:宏自率眾至壽陽,軍中有黑氈行殿,容二十人坐,輦邊皆三郎曷刺真,槊多白真毦,鐵騎為群,前後相接。這或許也就成為北魏騎兵能夠橫掃天下的重要原因。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位壯漢都抬不起,專家:唯有這二人能用它


實際上,馬槊的製作工藝非常複雜,他的外形雖然和槍矛一致,卻使用更為少見的柘木(桑木中名貴的一種),其柔韌性和硬度都極其出色,製作一杆上好的馬槊,往往要用上三年時間,槊杆用油浸泡風乾,用篾條包裹,才能夠使用。

因此漢朝的時候,只有少數專門經過鍛鍊的士族子弟才能夠配備,象徵著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而《三國演義》當中曹操橫槊賦詩,他手上的槊也象徵著自己的地位。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位壯漢都抬不起,專家:唯有這二人能用它


20世紀60年代,考古人員在西咸陽市禮泉縣的一座唐代墓葬當中,就發現了一杆重型的巨型馬槊,這杆馬槊製作精良,雖然槍頭已經生了鏽,但是算保存的非常好了,它的重量也讓人感到吃驚,儘管不方便使勁,但是五個人合力都抬不動。

那這杆槊是給誰用的呢?根據專家分析,唐朝時期能夠使用它的武將,就只有這兩人了,首先是唐朝開國功臣秦瓊。在評書演義裡面,秦瓊使用的是虎頭湛金槍,實際上這是杜撰出來的結果,根據《舊唐書》的記載,“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位壯漢都抬不起,專家:唯有這二人能用它


此外還有尉遲恭,參考《資治通鑑》的記錄:“世民謂尉遲敬德曰:‘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可見唐太宗對於尉遲恭的評價是非常高的,秦瓊和尉遲恭都是將門虎子,因此會使用馬槊也不足為奇。當然了,不排除墓中的馬槊,是為了彰顯主人身份的功能。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位壯漢都抬不起,專家:唯有這二人能用它


不過到了唐朝以後,中原丟失了牧草肥沃,。生產牧馬的幽雲十六州以及西北之地,缺乏強大的騎兵部隊,再加上馬槊的成本高昂,費時且複雜,一杆槊加上廢棄的木材,能夠造十架強弓,所以它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