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土巨型长矛,5位壮汉都抬不起,专家:唯有这二人能用它

陕西出土巨型长矛,5位壮汉都抬不起,专家:唯有这二人能用它

自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起,战争作为一种交战双方争夺利益的极端暴力方式,就被广泛的利用,比起现代的大炮飞机坦克,技术比较落后的古代战争破坏力没有那么大,但是战场上短兵相接的场面,也是极其震撼的。

古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仗兵器很重要,而在唐朝以前,有一种名字叫做“马槊”的兵器,可以说是骑兵的大杀器。

陕西出土巨型长矛,5位壮汉都抬不起,专家:唯有这二人能用它


在魏晋到隋唐时期,骑兵成为了称霸天下的决定力量,中原也在逐渐发展属于自己的重装骑兵和披甲战马。马槊的模样很像枪,但是在实际上,它的槊锋达到了50cm-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武器。这也就意味着马槊更加的长,往往达到了1.8米以上

游牧民族政权对于这种兵器,是同样的偏爱,根据《南齐书·列传·卷五十七》记载:宏自率众至寿阳,军中有黑毡行殿,容二十人坐,辇边皆三郎曷刺真,槊多白真毦,铁骑为群,前后相接。这或许也就成为北魏骑兵能够横扫天下的重要原因。

陕西出土巨型长矛,5位壮汉都抬不起,专家:唯有这二人能用它


实际上,马槊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他的外形虽然和枪矛一致,却使用更为少见的柘木(桑木中名贵的一种),其柔韧性和硬度都极其出色,制作一杆上好的马槊,往往要用上三年时间,槊杆用油浸泡风干,用篾条包裹,才能够使用。

因此汉朝的时候,只有少数专门经过锻炼的士族子弟才能够配备,象征着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而《三国演义》当中曹操横槊赋诗,他手上的槊也象征着自己的地位。

陕西出土巨型长矛,5位壮汉都抬不起,专家:唯有这二人能用它


20世纪60年代,考古人员在西咸阳市礼泉县的一座唐代墓葬当中,就发现了一杆重型的巨型马槊,这杆马槊制作精良,虽然枪头已经生了锈,但是算保存的非常好了,它的重量也让人感到吃惊,尽管不方便使劲,但是五个人合力都抬不动。

那这杆槊是给谁用的呢?根据专家分析,唐朝时期能够使用它的武将,就只有这两人了,首先是唐朝开国功臣秦琼。在评书演义里面,秦琼使用的是虎头湛金枪,实际上这是杜撰出来的结果,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

陕西出土巨型长矛,5位壮汉都抬不起,专家:唯有这二人能用它


此外还有尉迟恭,参考《资治通鉴》的记录:“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可见唐太宗对于尉迟恭的评价是非常高的,秦琼和尉迟恭都是将门虎子,因此会使用马槊也不足为奇。当然了,不排除墓中的马槊,是为了彰显主人身份的功能。

陕西出土巨型长矛,5位壮汉都抬不起,专家:唯有这二人能用它


不过到了唐朝以后,中原丢失了牧草肥沃,。生产牧马的幽云十六州以及西北之地,缺乏强大的骑兵部队,再加上马槊的成本高昂,费时且复杂,一杆槊加上废弃的木材,能够造十架强弓,所以它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