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干政能强国,武则天干政能建国,为何慈禧干政却是亡国?

剑花烟雨风情


时代不同,国际环境不同,怎么比较?吕武二人的时候,中国是绝对的强国,而慈禧的时候是个国家都比中国强。


老刘胡说


假如死后有灵,吕雉敢见刘邦吗?武则天有脸面对李治吗?慈禧死后见着咸丰,可以傲娇地拍着胸脯说:“老娘对得起爱新觉罗家,老娘给爱新觉罗氏的满清,硬生生续命50年。”

其实,人们误解了慈禧。对于维护统治阶级家族,和维护朝代稳定方面,慈禧做的要比吕后和武则天都好。

有人说吕后强国、武则天建国、慈禧亡国。恰恰相反,吕后对于刘氏的汉朝是祸国;武则天对于李氏的唐朝是灭国;而慈禧对于爱新觉罗的满清则是救过——续命50年。

【吕后】

刘邦死后,吕后专政,大肆扶植吕家外戚势力,打压刘氏皇族势力,对于刘氏皇族来说,差点因为吕后而遭遇灭顶之灾。

人们只记得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以为她只是后宫争斗。人们津津乐道,吕后大肆诛杀功勋大佬,以为她只是为了巩固汉朝政治。却没看到她的飞扬跋扈,让儿子刘盈郁郁终生、英年早逝。

先是残害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再是毒酒谋杀齐哀王刘肥,刘肥献出封地才得以保全。之后又杀害赵王刘友、梁王刘恢,这还不算完,又将前少帝刘恭先立后杀,立了一个来路不明的刘弘为后少帝。

明知道“非刘氏称王者,天下人共诛之”,却为了巩固吕家外戚势力。大肆分封吕家十几王侯,临死却不忘记让吕家人掌管南北禁军、让侄子吕产做相国掌朝政、让侄子吕禄的女儿做皇后掌后宫。

幸亏刘邦的儿子多,不然就让她杀绝了。她让汉朝政局出现严重分裂和对立,为后面的流血厮杀埋下伏笔。果不其然,吕后一死,刘、吕两大集团就开始火拼。

假如吕家不幸胜利,汉朝估计会过早陷入分裂,有没有后世强汉还说不准。我们所熟知的汉朝,他的皇族会不会改姓吕?刘氏子孙是不是很后怕?吕后算不算祸国?

【武则天】

对于武则天来说,则在吕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她不但杀害李唐宗室,最后直接取而代之。武周的建立,本质上唐朝是被灭国了。幸亏武家家族没有大能耐的人;也幸亏武则天是个女人;还幸亏没有把武三思立为太子;更幸亏武则天称帝时期已经人到暮年,没多长时间可活了。

不然,让武周再传上一代,就没唐朝什么事了。后世的记录将会是:唐朝是一个短命王朝,只传了两代半。

【慈禧】

现在再看看慈禧的所作所为。她的垂帘听政,给民族带来耻辱,给国家带来灾难。她的愚昧、疯狂、贪婪都是我们唾弃的对象。但是,她对得起老公,对得起爱新觉罗氏。

在维护爱新觉罗氏的皇族统治这方面,慈禧无疑做的很不错。太平天国爆起,横扫半壁江山。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京师沦陷。堂堂大清,在咸丰手上已经剩下一口气。慈禧用阴谋也好,诡计也罢,降服了满汉众臣,灭了太平天国,整出个“同治中兴”,让大清回光返照,吊命半个世纪。


尔朱少帅


一直以来对于慈禧的评价,民间一直不是很高,有人认为慈禧是导致大清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事实上,在诸多史学家眼中,慈禧的评价有很多,虽然她的确要为清政府的灭亡负担一定的责任,但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
慈禧所主政的大清帝国,遭遇的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清政府宛若一支轻舟,飘忽不定,如果不是因为有慈禧这个掌舵人,这艘小舟很有可能会提前几十年就翻覆。
历史上类似手段的诸如吕后、武则天等人,未必有慈禧做的好。我们对比三人执政期间的一些举动就能看出来。
她们相似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都是女性,上位的过程中手段都很酷烈,尤其是在对待政敌方面。但纵观三人执政期间,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
吕后和武则天上台以后,都曾有过大规模的任用亲眷。
吕后自不必说,上台以后,打破了非皇族不能封王的界限,将诸吕封王。
武则天同样也是如此,除了大肆剪除李唐皇室成员(当然也有李唐皇室反对的缘故),还大肆分封了武氏,包括当时太子李旦,为了保命,都请求赐姓武氏,武三思等人影响李唐政权达十数年时间,直到唐睿宗上台以后,才彻底铲除了武氏在朝廷的影响力。
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更多的是延续了前代的政策,毕竟汉唐时期,他们两人掌权的时候,国家才初步建立,国力也一度蒸蒸日上,吕后倡导无为而治,延续政策,武则天扶持庶族登堂入室。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家的统治。

慈禧则不同,她并未大规模的任用亲眷,反而提拔了不少有用的人才,如曾国藩、左宗棠等等。

有一个最大的麻烦,就是西方列强的侵略,而更为深远的影响就是,西方思想的彻底灌输。汉唐时期虽然北方也有夷狄,但基本上这些夷狄文化并不能影响中原,相反这些夷狄反而在与中原不断交战的过程中,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慈禧主政期间,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使得国家早已经千疮百孔,而思想入侵危害更甚于汉唐时期,如太平天国运动,其实也是西方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和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有一定的区别。
历史评价中,慈禧晚年对清政府的改革十分高明,虽然其中有诸多封建王朝时期遗留的弊端,但不得不说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慈禧的所作所为无疑是恰当并且合适的,而且加上身边有诸多晚清时期著名大臣辅佐,若慈禧能多活几年,未必不能延续清王朝寿命。

漫步史书


这个问题也许会让地下的慈禧蹦出来破口大骂

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女性掌权者,作为道光帝的儿媳,慈禧在咸丰帝时期就有干政的迹象,当时咸丰帝体弱多病,很多时候都把政务交给慈禧处理,后来咸丰帝去世,同治帝登基,这是个少年皇帝,慈禧联合慈安诛杀了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大臣后迅速掌握了政权,自此开始了自己的时代

慈禧掌权对于中国不是好事,但对于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起到很大作用的

慈禧是典型的耗子扛枪窝里横,于内,慈禧在在扼杀资本主义萌芽,剿灭农民起义有着很深的造诣,其政治手腕足以让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这些男人中的精英都拜倒在石榴裙下,这一点慈禧并不输给武则天和吕雉。

然而慈禧不谙世事,顽固守旧不懂变通,因此无法在新世纪来临时分拯救中国于列强的侵略中,这是她固有的政治思想和格局限制造成的,坦率说就算是换成武则天也不一定就能挽救中国。当然,慈禧好大喜功,不懂民情,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这是肯定不对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题主把这三个人从历史背景中摘出来做对比,完全就是在耍流氓啊。

抛开了现实背景,一个人的作为就无从谈起,比如把如今一个理工科科学家放到理学思想主导的明清时代,你觉得他又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个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忽略了她们原本的历史时空背景,客观现实的推动,来讨论她们的自身能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吕雉是开国皇后,所处的社会背景是秦末大乱,汉兴的一段社会秩序刚刚恢复的时间段,在历史的推动下,那个时代最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已经形成,政治制度也趋于构建这种生产关系。

汉朝刚刚草创,一切制度是在不秦乱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其难度要小得很多,因为天下乱了很久,民心思定,继续恢复社会秩序,这是大势所然,吕雉的干政成果正是建立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

当时汉朝,虽然有强敌匈奴,但匈奴的社会组织形式远远落后于汉王朝,对汉朝的掠夺方式还处于野蛮的武力入侵,也就是抢劫,但受制于本身综合国力不强,他们掠夺的利益远远不能动摇汉王朝恶统治,所以这种外部威胁并不足以使帝国进入动乱之中。

而在反观吕雉的临朝称制,站在汉室刘性的角度,吕雉当然是要被定死在耻辱柱上的人,但从整个汉朝的稳固上而言,吕雉对政局的把控,以及后来“文景之治”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是汉初政治思想的延续,也就是所谓的“黄老之学”,秉承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社会生产,发展经济。而这样的政策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因为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战祸对社会产生的巨大破坏,使得国家经济跌入了谷底,当社会秩序恢复以后,生产就能够很快地追赶上来,从而形成一种“强国”的效果。

武则天的称帝,是偶然的,但其实也有迹可循,唐王朝自玄武门之变以后,一直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那就是帝国继承人受到这种“非法夺位”行为的鼓励,导致了唐廷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动辄政变,所以整个唐朝都处于一种无法正常完成政权过渡的状态。

同时,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风气最开放的一个时代,女性地位相对提高,女性参与政治在那个时期,也并不会受到舆论的攻击,这些都是武则天能够称帝成功的潜在原因。

接下来再分析一下,为什么武则天主导下的唐王朝继续走向强盛。贞观之治为唐王朝打造了前所未有的尊严和自信,在这种强势文化背景下,唐王朝走向了一条霸气不已的扩张强盛之路。

但贞观的二十三年并没有将唐王朝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帝国依然在蓬勃发展,只需要延续贞观的政治理念,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豪门大族,完善科举制度,帝国的强盛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里面有武则天个人的政治能力,当然也有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在种种社会现象的推动下的结果,这个舞台,属于武则天,是历史选择了她,当然也可能不选择她唐王朝依然可走向强盛。

最后来说一说慈禧。慈禧垂帘听政的时代,清王朝被太平天国打得只剩下半条命,首充满洲制度趋于崩溃,汉人地主精英逐渐在地方上掌握实权,与清廷满洲集团形成中央地方的既联合,却又防备的二元政治。

而外部环境也相当恶劣,殖民贸易的兴起,使得欧洲列强走向了新的的时代,而还处于农业社会的清王朝,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进入了一个进退失据的局面。进一步走向西方体制的怀抱,那么满洲集团的利益就会损失殆尽,也是极大一部分汉族地主所不愿意见到的,而退的话,只能步步挨打,最后落得灭亡的局面。

慈禧执掌清王朝最后的这五十年里,帝国风雨飘摇,变与不变,都宣告者一个时代的终结,处于旧的社会结构下的王朝体制,必然走向崩溃,这是民族国家兴起之后的必然结果,人性解放思想的蓬勃发展,不断冲击着旧制度的统治根基,继续维护旧制度,帝国大厦崩塌得更快,如果在旧根基之下,搭建新大厦,那么也会倒塌。

清朝灭亡时历史使然,不是个人意志,个人能力所能扭转的,将这个锅完全甩给慈禧,不仅忽略了历史规律,而且也有失公允。


江畔初见月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我们可以叫上名字的人物,其中不乏有女人,但是有三个女人我们不得不提及,那就是吕雉、武则天和慈禧。为什么要提她们三个呢?想必大家都知道原因,她们三个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女强人,在我国古代那样一个男权社会,女人想要有点地位都是不容易的,更别提干预政治事务了。

但是她们三个却因干预政治在历史留名,尽管结局各有不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吕雉干政能强国,武则天干政能建国,为何慈禧干政却是亡国?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就外部客观原因来看,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先说吕雉,她所处的时代是西汉初建,大汉王朝政治百废俱兴之际,急需安定。刘邦在位仅八年,八年还不足以让一个国家政权稳定下来,之后是年仅十六岁的刘盈继位,将一个初建立的政权交给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显然是冒险的行为,所以此时吕雉的干政就显得理所当然。

时机成熟,并且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所以吕雉的干政能强国也是不无道理的。再看武则天,她所处的时代更是步入巅峰的唐朝盛世,她之前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社会相对富足安定,且社会风气已经算是比较开放的,这给武则天建国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李治是比较软弱的,她能干政也是意料之中的,能建国也并不意外。

最后再看慈禧,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处于清末时期,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时期,内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外则是外国列强的侵略,对于中国内政外交事务的干预,这种情况若要放在吕雉和武则天身上,她俩未必会有比慈禧更好的结果。

其次,从她们的自身条件来分析,吕雉虽然比较善妒,但是自身的政治才能是比较强的,正因如此使诸多功臣对吕雉也很有畏惧感,也是吕雉拥有那么多凝聚力的原因之一。

一代史学大家司马迁也在《史记·吕太后本纪》对吕后的政治成绩给予了肯定,即: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而武则天的政治才能就更是令人叹服了,不看别的就只看她一路的身份变化,体现的不就是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魄力吗?再看武则天的性格,是一个能拿得起放得下,且比较心狠手辣,充满政治野心的人,性格也使武则天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

再看慈禧,她太贪图权力,与武则天相比,她的政治才能就显得不是特别突出,再从她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来分析,就会令人觉得她目光短浅且胆小怕事,政治家身上该有的魄力在她身上并没有太明显的体现。

最后,我们从她们的支持力量来看一下,吕雉作为刘邦打天下身后的女人,自然会有很多元老来支持她,其次吕雉的干政给予了汉朝安定的社会,所以不免会有更多的人支持她。可能只有少数人反对,而这部分人估计也已经被吕雉处理了。

再看武则天,她打击门阀、推动科举,抬高寒门子弟的地位,身边有一批忠实的、积极支持武则天的大臣,这些人巴不得武则天称帝,同时她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也赢得了百姓的心,在朝在野她都有自己的支持力量。反观慈禧,她似乎更多的是反对她的力量,晚清的中国几乎快被灭国,举国上下都希望变革,而慈禧死守旧制,成了全国人民的敌人,且她的卖国求荣行为也使国人唾弃。

综上所述,时代造就英雄,时代成就了吕雉和武则天,也打败了慈禧;或许慈禧更适合做盛世时期的女政治家。


无笔


道光死后,咸丰帝即位。中国完全进入了一个屈辱的时代。

在咸丰帝以及接下来的几个朝代里,女人慈禧统治了中国长达48年。在她的身后,是一个风雨飘摇的衰落王朝慈禧在世时,将权力牢牢地抓在手里,从不松手,然而掌权多年的慈禧的最后遗言却令人震惊:“不能再让女人参与国政,这不合本朝家法,必须严防!”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是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惠征的女儿。1851年,慈禧以秀女身份被选入宫,封为懿贵人,因为很得咸丰皇帝的宠幸,1854年进封懿嫔,不久生下了儿子载淳,次年就进位为“储秀宫懿贵妃”。1860年7月,英法联军1万多人从北塘登陆,塘沽、大沽炮台先后失守,无险可守的天津也很快沦陷。
清政府大惊,慌忙派大学士桂良等人与敌议和。侵略者提出了很高的条件,谈判破裂。8月,英法联军逼近了通州,清军在八里桥一带和他们展开激战,英勇阻击,战斗持续了三四个小时,最后清军溃败,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疯狂的英法侵略军绕道至西北部的圆明园,大肆抢掠园内的金银财宝,并将所有能搬得动的珍贵文物劫走。最后,英使额尔金下令焚毁圆明园。这个凝聚了中国人民的血汗、综合中西建筑艺术、聚集古代艺术品的壮丽宫殿和皇家园林在大火中成为废墟。胆小无能的咸丰皇帝早在英法联军还未进入北京之前就逃往热河的行宫避暑山庄了。

1861年,咸丰帝病死在热河,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

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政。载淳即位后,年号祺祥,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这一年的11月,叶赫那拉氏与恭亲王奕䜣一起合谋发动了政变,将8名赞襄政务王大臣或革职或处死,同时改元同治,叶赫那拉氏实行垂帘听政,从此,叶赫那拉氏实际控制了国家大权,直到她去世为止。

1873年,载淳成年了。慈禧表面上宣布把朝政归还君主,退居颐和园,但事实上仍然暗中把持朝柄。第二年,载淳病死,慈禧于是立了宗室载继承皇位,年号光绪,重新开始垂帘听政。朝内一切用人调度,都出自慈禧之手,后来光绪虽然亲政,但实际上仍处于傀儡的地位。
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那年刚好是慈禧的60寿辰,她准备在颐和园接受庆贺,仿照康熙、乾隆年间的旧例,从皇宫大内到颐和园,一路上所经过的地方,都设立彩棚和诵经坛,举行大型庆典。为了这个寿宴,她挪用了大量海军经费,重新缮修颐和园,根本不管国政,支持李鸿章等人提出的对日本采取妥协投降的主张“六旬万寿庆典”活动从年初即开始筹备,到了8月,中日战争愈演愈烈,户部上书请求停止工程,全力备战,不料慈禧大发雷霆,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和一看不对,被迫连忙改口上奏说:“要求停工的事是说以后的寻常工程,至于已经开始进行的工程,不用停止。”
这时,一些主战的朝廷大臣纷纷上疏,请求停办颐和园点景,移作军费。慈禧怒不可遏,声称“今天让我不高兴的人,我一定会让他们一辈子都不高兴”。1894年9月,中国陆海军先后大败,慈禧求和之心更切,一边强派主战的军机大臣翁同和到天津和李鸿章一起会商停战求和的事;一边又下令王公大臣及外省的封疆大吏,将“六旬万寿”的贡品赶快进献上来。前方军情紧急,慈禧却不为所动,照样在颐和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连续赏了三天戏,一切公事都推后不办。

后来,北洋水师基地旅顺沦陷,慈禧仍然不以为然,反而将矛头指向了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

当时朝廷内的一些主战官员不满于慈禧和李鸿章对日屈膝投降,于是鼓动光绪对日进行抵抗这时,慈禧正在起用恭亲王奕䜣主持对日议和,于是她处罚了光绪的两个妃子和她们的兄长,目的在于打击主战派,向光绪示威。不料,在1895年1月,日本政府借口中国使臣全权不足,拒绝议和。议和没有成功,慈禧惊恐万分,一度打算命顺天府准备车骡,逃往山西。不久,以慈禧为首的投降派下定了决心要向日本投降,就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再次赴日求和,最终签订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出后,举国愤怒,出现了不少声时慈禧和李鸿章等人卖国行为的活动,人们在北京城门贴出“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的对联表示抗议。康有为发动了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它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帝一心准备振作起来改革朝政。他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于1898年6月1日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渝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起来。
新政措施虽然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但是这些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李莲英等人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曾为此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要废除光绪,另立皇帝。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

光绪皇帝没有办法,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于是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他侍郎的职位。不久,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劝袁世凯杀掉荣禄,举兵救驾。不料袁世凯将维新派出卖了。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顾和园赶回紫禁城,直接到了光绪皇帝的寝官,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

然后发布训政语书,宣布再次临朝”训政”,这就是“戊戌政变”。戊戌政变后,您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了谭嗣同、杨深、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等六人害,称“戊戌六君子”。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全部都被废止了,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政变的胜利宣告失败。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出逃到西安。第二年她又批准了《议和大纲》,颁布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政策,紧接着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最后回到了北京。从此以后,慈禧因为害怕殖民势力,凡是他们要求的,都尽力满足,不敢违背,中国进入了丧权辱国、有史以来最为屈辱的一个时期。

1908年3月,光绪帝病危,紧接着清廷就下旨命载沣为摄政王。光绪帝因病身亡后,慈禧便颁旨立载沣之子,幼儿溥仪为皇帝。没过多久,慈禧太后也病死在中南海的仪鸾殿,这个女掌权者终于结束了她对朝政的控制。不久,溥仪即位,改元宣统,由载沣抱着在中和殿接受大臣们叩拜,然后在太和殿龙椅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溥仪是清王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命运最为坎坷、波折最多的一个皇帝,被命运的波浪推来推去,一生坎坷。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溥仪曾经起用过袁世凯,结果被逼退位1917年张勋复辟,又扶持溥仪复位,但只有12天便又灭亡,到了1924年,冯玉祥又将他赶出北京。1934年,溥仪又被日本人操纵,成为伪满洲国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被苏联俘虏;1950年回国,1958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赦,成为新中国的一名普通公民,最后病逝于北京。

天天开心历史


吕雉、武则天、慈禧三个女人干政,之所以会产生三种截然不同的后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时势不同,而次要原因就是三个女人能力也是不同的,以武则天能力最强,吕雉次之,慈禧能力最差。

换句话说,慈禧之所以亡国,一是因为时势对清朝已经不利,处于亡国边沿;二是慈禧能力有限,无法阻止清朝的衰弱。



先说吕雉,首先申明一下,吕雉虽有能力,但并没有强国,无非就是守成。

吕雉是西汉王朝自刘邦之后的第二代领导人,在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之后,各项政治制度已经在刘邦的决策之下建立,汉承秦制,而与秦最大的不同是:汉舍弃了苛政和峻法,实行黄老学说,无为而治。

而吕雉作为西汉王朝的第二代领导人,即使在自已儿子成为皇帝后,仍然把持着朝政,吕雉不仅没有强国,而且给西汉王朝带来了很大的政治隐患,正是因为吕雉打击刘氏皇族,大封吕氏为王为候,导致吕氏威胁到刘氏的正统地位,给西汉王朝带来了一场政治风险,幸好被刘氏皇族与功臣集团联合诛灭诸吕,才让西汉政治稳定下来。



虽然吕雉只是为了永保吕氏的荣华富贵,但吕雉无意中造成了政治风险,吕雉所做的一切本来是为了自已的儿子,只可惜在自已儿子去世后,吕雉就把这爱心转移到自已的族人上来,这就是吕雉的政治缺陷。

当然了,吕雉在政治上还是颇有能力的,维持黄老学说,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给农民减税,废除酷刑,修改律法,勤俭治国,给西汉的开国之初带来一片和祥。她活着,无论是功臣集团还是刘姓皇族的野心家,都老老实实的。



所以说,吕雉只能算成有为的守成之君,强国倒是算不上,还给西汉带来了政治风险。

武则天是三个女人中,能力最强、心胸最广、理想最大的人。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真正算的上女皇的,唯有武则天一人而已,武则天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除了在唐朝相当宽松的政治环境之下外,与武则天的能力超强有很大的关系。



唐朝可算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环境最宽松的朝代了,没有之一。不仅政治宽松,而且女人的地位在唐朝最高,唐朝的女人与其它朝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自主性了,这在男权社会显得特别难得。

武则天原本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依靠自已的政治智慧一步一步的运作,最终成功登顶女皇宝座,这中间既有李唐宗室的衰弱,又有武则天能力过强的体现,能够在男人主宰的政治上,取得最高权力,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武则天成为皇帝后,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颇有作为,她一方面任用酷吏打击政敌,如来俊臣、周兴等酷吏,一方面起用贤臣治理国家,如提拔狄仁杰、姚崇、娄师德等贤臣治理国家,她既心狠手辣,不惜毒死自已的亲生儿子也要夺取最高权力,同时又对待百姓又非常宽容,给农民减税。

武则天对内稳定政局,对外开拓疆土,武则天作为皇帝的才能,不亚于文景之治的文景二帝,也不低于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可以说,放眼整个中国历史上有才能的皇帝,女皇武则天都能占一席之地。



所以武则天能干政建国,除了唐朝的政治环境宽松,武则天能建国的重要原因就是能力出众。

而慈禧的亡国,就是时势不利与能力有限两个原因共同造成的。

慈禧干政之时,清朝无论是政治、政体、经济、科技、军事等等方面大大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各工业国家,甚至连亚洲的日本都不如,可是不仅是慈禧,甚至是整个大清朝大多数官员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然做着闭关锁国的千秋大梦。



清朝在逐渐走向灭亡的时势,是最需要改革的时期,可是慈禧不仅亲自粉碎了光绪的戊戌变法,而且还软禁皇帝,在改革与顽固的较量中,慈禧不仅玩起了两面派,而且还大搞平衡,以此获得政治利益。

慈禧的能力差主要体现在用人和眼光上,在用人上唯亲而用,而且极度贪恋权力,以太后身份联合亲王谋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权力,之后开始垂帘听政,实为祸害国家。在战略眼光上,实在顽固守旧,反对新法改革,挪用国家经费为自已享乐,在列强入侵中国之际,根本无力抵抗,一味着玩平衡,妄图以义和团或以洋制洋的手段,让清朝保持平衡,但是根本就无力阻挡清朝的衰败,在一系列的政治决策中都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大清国的灭亡有慈禧的一份功劳,仅仅在慈禧去世的3年后,大清朝就灭亡了。



当然了,在清朝末年的时候,灭亡已经成为了定局,即使是武则天在世也难以更改,时势不利,能力来补,如果说武则天能延缓灭亡的话,则慈禧却是加速了灭亡,这就是区别。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嗯,确实有意思。

三个女人若是再划分一下,吕雉是开国阶段,武则天是朝代中期,慈禧处于朝代末。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吕雉的大汉天下可谓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她就如同丧夫之后的铁腕寡妇,为了守住白手起家创立的家业拼了一股子楞劲;

再说了,刘邦打天下,扫诸侯与反叛的功臣,抗击匈奴,事情做的差不多了,只要吕雉不要太乱来,顺顺当当的做好过度即可,所幸吕雉也只是兴趣在宫廷斗争,否则真的很难说强国,也幸好刘邦眼力劲好,立下非刘不得王,给了群臣抗衡吕雉的由头,拉锯当中消耗掉吕雉乱天下的精气神。

武则天就不一样了,内外忧患都被李世民扫干净了,又撞见短命的李治,只要把控政治中枢就能稳操胜卷,所以宫廷斗争胜出,再有李治铺路,自然而然步上朝堂,把控朝政,天下太平,把控群臣,建国很轻松;

只要看看历朝历代的那些权倾朝野的大臣和宦官,武则天怎么不可以权倾朝野,更何况她是皇帝的老婆,又是后来的太后,不仅权倾朝野,而且名正言顺,谁敢多个不字。

慈禧就倒霉了,世界格局变动,我国遭受外来力量冲击造成挤压,这不仅仅是宫廷斗争能够解决的。

咸丰既不可能像刘邦那样为她抵御强敌,又不能如同天可汗傲视列强,给慈禧留下的是大清的烂摊子。

虽然是烂摊子,可烂船也有三千钉啊,慈禧舍不得放手,也没有高深智慧与雅量励精图治,左摇右摆,进进退退,玩的全是宫斗权谋,祸害了政略,祸害了天下。

她应对百年耻辱背负最大责任,毋庸置疑,毕竟高位者的抉择,特别是封建皇朝高位者的抉择对全体国民影响巨大深远。


鸿哥iouyh福小铺


刘邦的原配夫人吕雉出身于乱世,嫁给刘邦后一度颠沛流离,生活艰苦,并且还有两年多时间曾被项羽抓去做为人质,倍受煎熬。自然知晓百姓的生活艰难,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即位,惠帝生性忠厚,看不惯吕后的所做所为,几年后便忧郁而死,此后吕后便扶植被称为惠帝幼子的‘’少帝‘’即位,吕后开始临朝听政,呂后执掌大权后,依然是按照刘邦在位时期的政策和用人制度。并继续推行与民休养生息的国策,重视农业生产,奠定社会基础,且与匈奴保持友好和亲,争取和平建设空间,因此在其统治时期,汉朝的政治经济等方面都仍得到发展。

武则天自幼酷爱读书,天资聪颖,进宫后就被赐封为武才人和武媚娘,腹有诗书气自华,李世民逝世后,武则天被发配到感业寺剃度为尼,当唐高宗李治再度与武则天相遇,就倍加宠爱,曾一度不管大臣们的阻挠,将武则天进封为皇后。

武则天先是在李世民身边服侍多年,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十分具有政治才能,武则天耳濡目染,自然受益匪浅,直到高宗执政,高宗本就体弱多病而且性格懦弱,又给了武则天垂帘听政的机会,逐渐培养了武则天参政议政,处理政事的才能和本领,而唐高宗觉得有人主动替他分担政务,他也觉得乐得清闲自在,武则天帮助李治治理国家,并审时度势地提出建言十二事,即发展农桑。2以德感化天下。3.免除京畿地区徭役 4.禁浮华 5.崇尚俭朴 6.广开言路 7.杜绝谗言 8.学习老子的《道德经》 9.为母服孝三年 10. 五年以上有功官员不再考核 11.八品以上京官增加年俸 12.任事已久又有才德官员可晋升 ,这十二条是治国之策,也是利民之举。好的施政纲领,就是强国的基础,武则天统治期间,继承了贞观之治,续接了开元盛世,在政治上是有所贡献的。

慈禧,叶赫那拉氏,咸丰帝妃嫔,同治帝生母,为勾引咸丰纵欲,咸丰喝鹿血、吸鸦片,不治而亡。为大权独揽害死东宫慈安太后,为独断专行,竞干涉同治婚姻,同治染性病而死,后慈禧扶植傀儡,主政时间长达48年,

慈禧为了庆贺六十大寿,竟然动用军费大规模修葺颐和园,臣僚上书劝谏,她还发怒:‘’谁跟我过不去,我就让他一辈子过不去‘’!然后就把海军衙门的经费挪用于修造园林工程,结果,正当万寿庆典紧锣密鼓筹备之时,甲午海战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被迫签定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台湾、澎湖,辽东半岛,开放通商港口,被迫拆除沿海炮台。

中日甲午战后,帝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扰扰在各地开设租界,抢夺资源,迫使爱国救亡有志有识之士觉醒,想参照外国实行变法维新。但因损害到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利益,遭到慈禧的反对和打击。囚禁光绪,捕杀戊戌变法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后,十一国勒令慈禧归政,光绪复出,慈禧大为恼怒,竟然向十一国宣战,还以义和团为政治筹码,先纵容义和团烧毁教堂、清除信徒,借助义和团运动排外。等到列强明确表示,不会以光绪皇帝取代慈禧太后,慈禧立即向义和团进行屠杀,还说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

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名,进行武力干涉,出兵趁火打劫,借机瓜分中国,八国联军烧杀劫掠北京后,慈禧还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赔款合计9.8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保护,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慈禧的奢侈腐化也是出了名的,每食上百道菜,过个生日竟化费千万两白银,死后的随葬品更是无数,无德无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祸,慈禧最后落的个挖坟掘墓,尸骨难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