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發生後,對你所在的行業有哪些影響?

鄰里巢湖新媒體


我不說我的行業了,說下我老公所從事的行業吧!餐館停止營業1個月,人工工資賠,房屋賠,進貨錢賠,貸款還不了;種植的庫拉索蘆薈不能賣出去,我們現在是負債累累,沒有一點收入,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處理了!因為生活還要繼續,老人,孩子,我們要管!現在的狀態是我們因為疫情,都在家裡!


YYY夏天


hello~大家好~

我是一名服裝行業的實體店主小悠~

下面由我分享一下:這次疫情發生後,對你所在的行業有哪些影響?

首先我認為這次疫情對很多行業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我所在的服裝行業也沒能倖免~尤其是我們所在的實體店!疫情剛開始有傳言時~隨著人們擔心的增多.店內的客流量直線下滑!自從武漢疫情加重.就很少再有顧客逛街了!這次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

作為一名實體店店主.我已深深的認識到今後要經營好一個服裝店~

1⃣️銷售方式不能僅僅侷限於店內的客流量~要積極拓寬銷售方式~順應時代的發展!

2⃣️對服務的要求更高了~以往服務注重親和力和產品售後就可以了~往後的實體店就要更加註意店面的形象和衛生整潔了.大家對這方面的意識會越來越強!

以上就是我對疫情發生後,對我的行業帶來的影響做出的個人看法~如果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意見可以跟我留言~大家一起溝通!一起努力💪!

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生活早早步入正常軌道!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小悠的VLOG


影響是必然的,我是在縣城做餐飲的,一年盈利的好時候就是雙休日,假期,2020年的假期可以說是基本不可能存在了,現在已經馬上三月份才開始蠢蠢欲動,更何況疫情還在控制,人們還沒有正常生活,出來的人員還是比較少所以今年想受益很難,就當給房東打工吧!天災沒法的事情,希望疫情早日解決,人們早上恢復正常生活才是王道。



美食締造者


這次疫情對我所從事的行業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我做了整整二十年餐飲行業了,在當地是一家非常有名氣特色中餐店!自2000年到現在,那個時候還是二十幾歲的沒有社會經驗沒有人脈關係,就像一個愣頭青一般!不過我有一種敢闖的精神,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一個不足70平方的小店發展到現在屬於自己的400多平方的中檔酒樓,這些年也傾注了我很多的心血!最近兩天看到振奮人心消息疫情出現了拐點,我相信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全國各地共同努力抗擊疫情很快就會戰勝的,困難也是暫時的,有國才有家,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清風竹影vlog


我和朋友開的小公司,主要是服務大公司的質檢工作,雖然很辛苦,一年開完票之一人能分個十來萬,我覺得很滿足,畢竟自己的學歷都不高,這次疫情,工廠都沒有開工,我們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可是現在我主要考慮的是先把國家的疫情解除,公司才能正常的營業,沒有大家哪有小家呀,同意的的點個贊。


張煜明的爸爸


我是做裝修行業的,在家快息一個月了,年前還有好多工地沒有做完暫時全部停工,據我估計做我們這個行業的起碼還要一兩個月才能復工,疫情沒解除估計我們復不了工,唉慢慢等待吧,希望國家加大力度,早日解除疫情。我相信疫情結束之後我們這個行業在短時間內是會很忙的……


天宇zbc


我是從事酒店生意的,這次疫情,不僅僅是我們這行業有很大的影響,對各行各業來說都是有大大小小的影響,對於我的影響我覺得有客流量的減少,也影響的人生平時生活上帶來的不便,需要疫情早點過去,大家都能回到正常的生產生活當中。謝謝


異鄉人阿亮


我個人的預測:

影響:

1,外貿出口行業

2,服裝零售業,CBD

3,餐飲業、旅遊業及相關

4,慈善行業

5,教育培訓(實體)

6,生鮮蔬菜、養殖業

7,大、小型城市房地產建築業

8,洗浴、足浴及相關行業

9,傳統汽車,手機

10,石油

11,影院、KTV等娛樂產業

12,商鋪出租

收益:

1,出國留學,移民簽證

2,進口

3,基礎設施

4,物流倉儲

5,生物製藥,家庭保健防護用品和器械

6,戰略儲備

7,健康行業

8,在線教育

9,熟食品製造,方便麵等

10,典當、質押、拍賣行業

11,廣告傳媒業

12,保險業

13,對外投資

14,機器人制造以及相關行業

15,體育器材

16,電力及相關行業

17,在線電影

18,電子遊戲行業

19,中型城市房地產建築業(疫情嚴重地區除外)

20,母嬰行業

(歡迎補充)


沙沉吳鉤


在房地產已從業10多年,19年可以說已經是比較糟糕的一年了,沒想到20年開年就如此的糟糕,這樣的開局可以說讓全年都蒙上了陰影,壓力倍增。別看恆大提前鎖定500億,但是其產生的聯動效益會傳遞到很多行業。


第一:整個房地產被迫跟隨降價銷售。

比如,2018年當時重慶的商鋪均價在2萬元/㎡,雖然體量非常之大,但日子都還過的不錯。當時商鋪一般都是包銷,代理商因此能賺不少。但在2018年國慶節期間,存貨最多的融創率先打對摺銷售。這一下融創爽了,其他開發商倒黴了。到2019年初重慶很多商鋪都開始降價,而降價都賣不出去,直接導致很多包銷公司由賺變成賠。

住宅雖然有比商業更多得使用價值,但大家是否還記得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萬科率先拋棄了大夥,先降價,將整個市場據為己有,引來行業內一片叫罵聲,但罵歸罵其他夥伴為了活命還是得跟著降。

另外2月任務沒完成,會加劇其他月份任務,為了完成全年任務,甩賣由此拉開序幕。

<strong>

第二:疫情導致工期延遲,會影響交房而產生合同糾紛。

看目前這個情況,疫情最快也要三月結束,三月之後雨季到來,這都會影響施工進度。不能按期交房,開發商面臨每戶不少賠款問題。交房不單單是建築,還牽扯到綠化、交通、水電點等,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更有些項目18年賣得是精裝修房,這樣一來肯定會冒出很多因為趕進度導致工程質量問題的糾紛

就看法律到底怎麼定義這次疫情,如果歸為不可抗力,開發商倒是可以和業主商量的。


第三:網絡銷售興起,但傳統銷售模式依然是主力。

雖然現在很多項目都開通網絡看房、銷售,其實效果並不明顯。首先,買房費錢,大多數不會在網上看了就下定。其次,除了像恆大、融創、碧桂園等貨量多的品牌外,其他項目更多還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各自為政。最後,最關鍵的是,消費者遠端看的越明白越不會去現場,不去現場銷售顧問就搞不定客戶(這絕對的是內幕潛規則)。房地產銷售部門一般都是熱情邀約客戶去現場,喝茶、搞遊戲、這樣才能跟客戶套近乎,摸清客戶的底。

房地產的不可流動性導致了網絡終究只是推廣的渠道而已。


第四:雖然房地產日漸落寞,但依舊是大塊頭。

目前的暫停導致1月下旬倒2月的房企成交量較以往春節期間下降95%。疫情較重的十個省份商品房銷售規模佔全國比例超過6成。政策上肯定會迎來放鬆,最近消息已經陸續出來不贅述。 雖然恆大降價了,但目前同行還在觀望中,還沒有大面積的跟風,這取決於疫情結束後第一個月的銷售情況。

個人認為會是一種兩極分化的情況。一方面:一二線城市銷售情況還不錯,庫存去化比較快,這個時候1、2月土地出讓的空缺會在疫情結束後釋放,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去搶地,因此可能會抬高土地成交價。另一方面:三線以下的城市,銷售情況不樂觀,就是降價了消費者還是在觀望,這個時候歷史又會上演了。


第五:整合加劇,活下來的踏著倒下的遺體前進。

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高週轉型行業。這至少2個月的停滯足以要了很多小開發商的命,就算大開發商恐怕也會傷元氣。目前國家對於房地產的態度基調已經定,就算受疫情影響,也不可能都保,肯定會淘汰一批,扶持一批。活下來的只要資金到位,馬上又會生龍活虎,並且變得更加強大。因為房地產會越來越集中。

最害怕的是因為疫情加劇商鋪滯銷,而很多房地產項目其實利潤在商業中。房地產賺不到錢,下游的合作單位更沒有錢,施工人員的收益會成為問題,現在實業已經很難賺錢了。如果組成社會的細胞——每個家庭收入出現問題的時候那就更加惱火了。


軼人春秋


感謝樓主,我是一名電力工作者,這次疫情對我的工作影響很大,由於電力工作主要分電建和土建兩方面,所以跟大家分享這兩方面😁😁。

土建方面,土建主要是基礎製作,綁紮,搭架等工作,首先製作由於原材料無法按時到貨,無法制作,其次大部分土建人員均為外來務工人員,現在全城封閉,更本進不來,最後就是年前的工程沒做完或是過了保養期,年後按期的更本做不了,簽了合同的還有部分要出違約金。

電建方面,主要工程無法按計劃開展,有幾個用戶工程還需要重新談合同,現在做不完的工程,等疫情過了勢必加班加點完成。大批的人員不能到崗,不論是人力或是物力損失極大,希望疫情早點過去,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