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農三代供養日本兵半個世紀,回國後,看他怎樣對待恩人?

《生者的墓碑》這部電影還原了一部真實的故事案例---樸實善良的中國老農收養並善待日本兵,並在戰爭結束後送他返親。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故事原型。

河南老農三代供養日本兵半個世紀,回國後,看他怎樣對待恩人?

故事中的淳樸農民,名叫孫邦俊。就是他的善良感動了日本兵石田,也感動了整個日本。孫邦俊並沒有親眼看到石田回國,在1964年身患絕症不治身亡。但是讓石田回到親人身邊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在去世之前,他專門交代自己的兒子孫保傑,一定要幫助石田回到自己的家鄉,找到親人。

孫保傑在父親去世後一直記著父親的遺言,此後不斷向相關單位反應並尋求幫助。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讓獨在他鄉的石田想要迫切回家,畢竟在外多年,任誰都想要回到自己的家鄉,與親人團聚。孫保傑知道他思鄉心切,也一直沒有停止幫助他的腳步。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2年孫保傑得知日本訪華團要經過自己的家鄉,便帶著石田去見訪華團,希望能有一點線索和希望。機緣巧合,當時的訪華團裡竟然有一位是石田的戰友。多年未見,他們不斷確認彼此身份後抱頭痛哭,石田總算是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好友相見,免不了噓寒問暖,石田將他被孫家人救起並一直照顧他幫助他尋親的事情告訴了朋友,整整47年的恩情,讓這位朋友及整個訪華團對孫保傑一家油生敬意。

河南老農三代供養日本兵半個世紀,回國後,看他怎樣對待恩人?

1933年,通過各方面的調查,終於確定了石田的身份信息,在好友和孫保傑的陪同下,石田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並找到了自己的親人。

石田回國後,在政商各界宣傳中國老農的無疆大愛,並號召和平。為了表示感謝,他還專門為孫保傑的家鄉捐建了一座“中日友好植物園”。

河南老農三代供養日本兵半個世紀,回國後,看他怎樣對待恩人?

孫家的大愛舉動感動了很多日本人:石田家鄉的領導也深受感動,並當眾對日本當年的罪行表示道歉。此事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政商各界紛紛在孫保傑的家鄉出資建立學校,幫助孫保傑家鄉脫貧致富。

河南老農三代供養日本兵半個世紀,回國後,看他怎樣對待恩人?

孫保傑一家對一個日本兵長達半個世紀的照顧在中日之間廣為流傳,他們一家人以德報怨,讓我們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