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待久了,我感觉有点抑郁和焦虑,情绪差,对外界越来越恐惧,我应该做些什么好?

用户7545744276329


学习营养学,学做饭,吃好了心情才会好。学习一阵儿,干一会儿家务,或者锻炼一下身体,也可以短暂散步。


凌波仙子873


你这种情绪太正常了,可能也是性格原因存在,我也是,所以我从毕业到现在都是一直在上班的,尽管在家当家庭主妇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捂脸],你说的在家待久会对外界产生焦虑,我跟你说我吧,我上学的时候只要是在没有正常放假时间我请假在家我都会心情不定的,上班期间我有次脚趾头骨折了,我在家待2周,快上班两天毫无心情玩,总感觉我不在那两周公司环境不一样了,等我去上班了发现并没有。

我怀孕的时候休产假,半年没去公司,等到去的时候简直吓得自己把自己当新人入职感觉,后来想想

我们公司一个办公室容纳600人吧,那一年到头孕妇没断过,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你休完假了?怎么这么快?总感觉你就没离开过。所以说群体环境还在那,一个人的改变是影响不了,怕什么呢,我作为职场上那么多年的工作者,身边来任何新人我没感觉,来问我啥我都觉得跟普通同事一样。

一个人还是应该充实自己,装的东西多了,就什么也不怕了,不能在家待久了,如果还没有合适的生意做,那就找个工作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

其实我这样说,以我的性格我也不太适应新的环境,所以我一直没敢换单位[大笑],性格很重要!


CC妈165


在家呆久了,觉得无所事事,面对外面的疫情又感到可怕,导致抑郁、焦虑、恐惧等的心理不适。

推荐一种很有效的心理疗法,即“森田疗法”。这种方法是我上师范那会儿,心理学老师给我们讲过的,如今还记忆犹新,因为作为老师,常用此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日本心理专家森田正马,年轻时得了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多种心理疾病,使得他什么也干不下去,吃了很多药也不起作用。后来他干脆放弃药物治疗,不予理会,任其发展,结果反而更好了。后来他为了解除像他一样的病人的痛苦,大学专修了心理学,成为一名心理医学博士,创建了自己的一套治疗方法—森田疗法。他的治疗方法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要纠缠于一件事不放,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

1、把什么都看作自然。  大自然永远是纯真的、美丽的。远眺到的山川属于大自然,不断冲刷岩壁,反复流动着的波涛属于大自然,茂密的森林属于大自然。动物界的现象也是自然,人类社会的现象也是自然,物价昂贵也是一种自然,。不论宏观的或微观的,在观察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时,看到的那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人们,也是自然。比如这次疫情防控,把呆在家里也视为自然,医护人员去疫情一线奋战也是一种自然。因为你去了救不了病人,自然就是医护人员的事了。

2、不要用情绪支配行动。对出现的情绪和症状不在乎,要着眼于自己的目的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对待不安应既来之则安之”,“对情绪要顺其自然”,仍然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如果出现了不安就听凭这种不安去支配行动。

3、不要特意设法取消某种心理障碍。比如你说的出门感到恐惧,就非要出门克服恐惧,倘若真这样,你恐惧的痛苦成为双重了。降临在身的灾难,涌现在心的痛苦,除了承认事实、听之任之,别无它法。就像禅家所说“心头无杂念,烈火也觉凉”那样。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去努力灭却心头杂念的话,那就不能顺应自然,心头杂念自然也不会灭掉。

4、不必刻意安排  我们只要能照朴素的欲望去活动,就可以了。不必害怕心身的消耗或毙命。因为在我们身体中,存在着象安全阀那样起到自我调节作用的东西。因此,没有必要死按那些机械的理论去休息或休养。在活动的过程中,就会不断调剂急缓,自然进行工作上的变化,通过它是可以自动调节的。

“心随万境变,变化之处实幽玄  ”,意思是:人的心境随着境遇不同而千变万化,甚至可以说:这种现象实在是玄妙。在森田疗法中它赋予的含义是“情绪就像天气一样容易变化;情绪恶劣时不要悲观,情况顺利时也不要高枕无忧,要着眼于行动努力去干就是最健康的心理。





风轻云净123


我也遇到同样的问题,通过一些小方法可以帮我们抵抗焦虑情绪,为此我还写了一篇文章,详情如下:

说起来好笑。

自从新冠肺炎来袭,我和嫂子简直魔怔了。有个头疼脑热都担心是不是感染了,这两天还觉得腰酸背痛,更加担忧,隔三两个小时就要量一次体温,拼命回忆有没有可能感染上病毒的细节。

直到我哥说一句:

你俩是不是躺久了?

哈,好像还真是这样。我们起床后,收拾收拾屋子,果然神清气爽很多。

这个特殊时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风声鹤唳、反应过度,即便我平时心态再好,也不得不因此感到焦虑。

01/

“害怕感染”、“担心病毒”、“总疑心自己得了病”。是不是总冒出这样的想法?别慌,先照着下面方法自我检测一下。

1、最近有没有去过武汉,或者接触过从武汉回来的人?

2、有没有参加过聚会?

3、有没有在公共场合停留超过半个小时?

4、有没有鼻塞、流鼻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5、吃了药是否有好转?

6、观察家里人,是不是和你有一样的症状?

这6条是我结合专家的话和自身的经验总结。我照顾过肺炎病人,肺炎的主要症状是乏力,喘不上气,这也是新冠肺炎的症状。而感冒的症状大多是,阵发性咳嗽、鼻塞、但精神良好,两者有很明显的区分。再由于它有传染性,所以如果和你密切接触过的人过了潜伏期无事,基本也不用太担心。

“道理都明白,可还是感到焦虑”。这种感觉我太懂了,因为本人就是“焦虑体质”。文章发了没有回应感到焦虑,发胖了焦虑,比不上同龄人感到焦虑,可焦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之前看过一本书,说心思敏感的人更容易焦虑,而焦虑也不可能完全被治愈。

听起来很绝望吧,但真的毫无办法吗?并不是这样,即便时不时的焦虑,也可以做到同它和平共处。

02/

首先 少玩手机

<strong>

举个例子:我因为多平台写文章,就得了解些运营知识,平台规则,于是搜索了一下,结果蹦在我眼前的全是:“7天收获5000粉”“过收入过万不是梦”“两天成为品牌合作人”......

呼~

我能不焦虑吗?

最气人的是,他们运营的好也就罢了,年龄还比我小,你说焦虑不焦虑?又焦虑又气人!!

就像最近的新冠肺炎,凡是浏览过这类信息,平台系统就会无休止的推荐,各路信息,人多嘴杂,焦虑感也进一步加深。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在我看来,

爱自己就是不给自己添堵。放下手机,可以给家人做顿饭,和家人聊聊天,总之,轻松一点。

03/

第二步 冥想

<strong>

可以和第一步相结合。冥想听起来很扯,但实实在在的有用,最初源于佛教禅修。哈佛医学院做过实验,只要每天坚持冥想10—40分钟,就可以有效的减缓焦虑。

从现在闭上眼睛,放空大脑,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无论脑海中蹦出来什么,都不要追逐,继续安静地、缓慢的呼吸。

可以配合纯音乐,声音要轻柔,继续感受你的呼吸~

04/

第三步 晒晒太阳

我从小就喜欢冬天晒太阳,搬个小板凳坐在自家门前,闭着眼睛,不一会就来了困意。这种暖洋洋的感觉,真的炒鸡治愈。

现在住在高层,很少能像小时候那样肆意的感受阳光。

可能很多人不觉得,晒太阳也能达到心理疗愈。举个例子,阴天时,我们多少会感到压抑,但当阳光四溢时,心情确实欢快些。

《肖申克的救赎》有一句经典台词: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意思就是说,灿烂的阳光洒满肩头,即便在高墙大院里,也仍旧觉得自己像个自由自在的人。

可见阳光对人的心理疗愈有多重要了。

05/

总结:少玩手机,适当冥想,多晒太阳。

其实比起方法论,更希望大家能有个好心态,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了,许多事情不要想得太明白。


作者:胡侃侃 人生目标:一夜暴富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个赞让我知道吧~

深夜写作


2020年这个春节,正赶上新冠病毒肺炎流行,为了防止病毒扩散和感染,政府一声令下,延长节日假期,非紧要人员一律不许外出,不准人员聚集,取消一切聚会活动,许多人应该是一生中在家里休息时间最长的一个春节了。

然而困在家里的滋味并不好受,不少人因为在家里呆久了,产生了焦虑、烦燥情绪,对外界越来越恐惧,担心疫情控制不住,癔想世界末日是不是要来临。

这种焦虑情绪的产生也并不奇怪,我分析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1.长时间宅在家里,空间狭小,空气凝滞且与外界没有交流,容易导致产生抑郁状态;2.天天看手机,从中获取大量负面信息,产生焦恐心里;3.政府的一系列抗疫措施,延迟上班,封区、封路,正常生活受到冲击,加剧了心里恐慌;4.锻炼少了,有氧锻炼更少了,身体肌能有所下滑,自我有衰老的感觉等。这些原因造成的焦虑和恐惧若不能及时进行疏解,将导致窗户不敢开,门也不敢出,恐怕开窗病毒会进来,出门怕感染,这样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越发加剧恐惧。

其实这种状态也并不可怕,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逐渐得到缓解,一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这次疫情,相信病魔并非不可战胜,我们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有一大批科技攻关力量在忘我奋战,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和强有力的国家管理机器,我们一定会在不长的时间里战胜瘟疫;二要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不能听信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三要勤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消除憋闷感;四要利用家里空间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保持肌体的活力。通过这些努力一定会取得成效。


阳谈


在家待久了出现这种情绪很正常的,很多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的,首先不要害怕,要自己来调整我们的心态。

从年前2020年1月22日以后基本除了买菜 就没有出去过,随着后来新型冠状病毒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大家待在家本来就出不去,再网上疯狂刷相关消息和报道,死亡人数和感染人数增多,还有一些假的消息掺和其中,把大家都搞得很紧张。我开始也是这样心里特别焦虑郁闷,后来感觉这样下去不行,自己的身体会垮掉的。

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心态,第一步就是放下手机,接触信息越多心里越焦虑,还有一些死亡消息和医务人员感染的我每次都在那默默流泪。所有要少看,可以每天拿出一点时间看看几个权威性的报道,了解情况就可以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不传谣,不信谣言,少出门不聚会,出门戴口罩!之后最重要就是调整自我心态。

放下手机,家里有孩子多陪伴孩子玩一些游戏,可以多研究研究食谱,给家人做几顿美味佳肴,反正就是让自己丰富起来,转移注意力。

其次运动也是特别重要的,出不去可以在家做些运动,如果家里有跑步机可以每天抽出40分钟到一小时锻炼,没有也可以在家坐坐操什么的,运动可以分泌多巴胺,让你快乐也可以让自己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可以学学唱歌可以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可以看看纪录片看看电视剧还可以学习充电,想学习哪方面知识就去学,可以画画,好多可以做的,注意看分散了,自己有事干了就不会那么郁闷和焦虑。

最后,实在想出去,如果在本小区没有疫情没有确诊病例,可以带好口罩,做好防护,再没人或者人少地方稍微溜达会的,但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也不要去找人聊天。


snow大雪纷飞


首先有这种问题,估计您不是很宅的人,宅系一般不会有这种问题,不符合属性[机智]。

最快能解决问题的手段就是出去溜达溜达。虽然是非常时期,也并不是一定不能出到外面,咱们不去人多的地方,自己的小区里,院子里,人不多的街上,都可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咱不给别人添乱,也不给自己带来麻烦的情况下,放放风,心情会好很多。其实,恐慌比疫情还可怕,“虽然疫情还没结束,但是生活绝不停止”。不要因为生理上的恐惧产生心理上的压抑,那就得不偿失了。出去溜达,咱不凑热闹,做好防护,家跟前走走就得了。

如果是因为生活和事业,那不妨就将现在当做一次减压机会了。平时生活工作压力都大,现在都歇着了,那你也歇歇吧。趁这个当口,抬头看看路,反思一下自己,难得的缓冲时间啊。

如果可能的话,和家人多在一起,聊聊天,做做饭,玩一会,平时哪会有这样的机会让家人长久相处啊。虽然我们都有外面的世界,可这回可能会让我们重新开启一个家里的世界。

尽量保持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因为疫情不会太久,我们很快就能回来了!共勉!


行者周




芙蓉洛


第一可以听一些开心的节奏,欢快的音乐来舒缓你的情绪;

第二,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和自己的朋友聊聊天说说话;

第三也可以通过抖音短视频等看一些积极的欢快的视频,然后也可以录制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有节奏感的视频来分享给大家;

第四。可以通过阅读对生活积极和向往美好的一面;

第五,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写下来,也是一种自我的情绪的输出;

第六可以抽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来打扫卫生,整理家


月享星空


在家待久了,人们大多都会有和你相似的情绪,这是正常的,因为人是群居动物,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是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倾诉,互相依靠!

但是一旦我们长时间的远离这样的生活,我们就会感到孤独不适应,所以会抑郁。同时我们又担心跟不上原来的生活节奏,所以会焦虑。我们在家的生活是悠然休闲的,如果突然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又会觉得恐惧!当然我是这样理解的,不权威啊,个人之见!

那么恐惧焦虑和抑郁互相纠缠在一起,势必会产生心理的负担,我们应该多和爱人,亲戚朋友同事们聊聊天,倾诉自己的心情,去人少的地方锻炼锻炼身体!

我想我们都要有好的心态来面对一切,你也可以的,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