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變了,戰鬥精神不變!——德保縣5000餘名網格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春的喜慶。一時間,全國上下全面進入防控狀態。疫情暴發以來,德保縣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實行“縣、鄉、村、屯、戶”五級網格管理,從縣領導,到鄉鎮幹部,再到村屯(社)長,5840名網格員為人民群眾拉起了一張疫情防控大網。

在疫情未暴發之前,同樣也是這班人馬,他們還依舊奮戰在脫貧攻堅戰中,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們任勞任怨、廢寢忘食、鼓足幹勁,換來了這場戰鬥的節節勝利。四年時間,德保縣連續突破“退三進二”“退二進一”目標,在2018年榮獲扶貧成效考核一等次,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0.60%降至2019年的1.22%,全縣近10萬人口脫貧!

然而,在這場脫貧攻堅戰即將勝利的前夕,疫情防控阻擊戰突然打響!他們沒有喘息的機會,便又負重前行。

“戰場雖然變了,但我們的戰鬥精神不變,不論是在哪一場戰鬥中,我們的廣大幹部群眾都展示出了團結、擔當、實幹的精神,有了這個精神,我相信所有的困難最終都會迎刃而解,我們也終將會迎來更美好的明天。”德保縣委書記石永超說。

眾志成城 嚴守一線控制傳染源

“繼續……加油……”這是陸健在一線連續防控20多天以來發的最多的朋友圈。他是敬德鎮多浪村工作隊長,也是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名村級網格員。從大年初四返工至今,他每天帶著“戰友”在各屯之間巡邏,督導檢測點做好防控,疏散屯裡各種聚集活動,大半個月就回了兩趟家拿換洗衣服。多浪村是個大村,下轄22個屯,一天走完這些屯,幾乎都是從早忙到晚,中午從不得休息。

陸健的身後,還有5000多名像他一樣的網格員,這些網格員分佈在各個防控一線,他們眾志成城、夜以繼日、毫不懈怠,無論白天黑夜,無論颳風下雨,都堅守崗位、無怨無悔。

依靠龐大的網格員隊伍,德保縣在城區進出城主要路口、汽車站、火車站等共設置6個固定檢測站,在縣城18個小區、186村(社區)村口設置了疫情防控臨時檢測點,實行24小時輪班排查、檢測,加強對進出人員進行全面排查,嚴控“內源”擴散。同時,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要求,在全縣範圍內施行人員、車輛限行管制措施,嚴防“外源”輸入,織牢“內外網”,築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防控期間,為有效控制傳染源,該縣還取消一切影響疫情防控的人群聚集活動,暫時關閉人員密集、封閉式的景區景點和影院等公共場所。共停辦306場群眾性文體活動,取消或推遲婚宴50餘場。

全面摸排 嚴控重點阻斷傳播鏈

每天8點半,馬明麥都會準時出現在城東社區的紅山中央公園小區。“請問你老家是哪裡的?”“你們是什麼時候,從哪裡來的德保?”“1月20日從深圳來的。”湖北武漢是全國疫情的重災區,來往於疫區的人員以及密切接觸者被列入重點防控人員。馬明麥與其他兩個“戰友”負責在該小區排查重點防控人員,一個上午,他們就爬了25層樓,敲門走訪92戶。

“重點防控人員是病毒傳播的重要關口,守好這道關,我們責任重大。”正在埋頭填寫排查情況表的馬明麥說。疫情防控以來,她每天奔波在防控一線,加班加點成了常態,還要照顧家裡三歲的孩子,但從沒聽見她說過一個“退”字。

德保縣充分發揮網格員的主力軍作用,對來自湖北、武漢以及與疫區有密切接觸的5類重點人群情況進行地毯式的全面摸排,掌握他們的健康狀況、來德保乘坐的交通工具和時間、到過的場所以及密切接觸的相關人員等詳細情況,通過建檔立卡,逐戶逐人登記造冊上報,堅決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人。對排查出來的重點防控人員,則採取居家隔離措施,每天安排人員上門測量體溫。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則立即將他們轉移到定點的縣中醫醫院進行收治。

黨群同心 聯防聯控打好阻擊戰

危難時刻,黨員先上。德保縣組織504個基層黨組織12631名黨員成立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衝鋒在前、吃苦在前,著力排民難、解民憂。

“陸支書已經連續5天睡在疫情檢測點了,他把自家的麵包車後座改裝成了一個簡易小床,半夜累了就在車裡休息。”群眾口中的這位陸支書是都安鄉都安村村支書陸建祖。都安村是個大村,又是鄉政府所在地,人員眾多繁雜,防控任務艱鉅。從大年三十至今,陸建祖一直奔走在抗疫的最前線,巡邏排查、宣傳教育、消毒公共場所……他都是走在最前面,還成功勸服了一位執意要辦理婚禮的村民。由於工作量大,他也會召集群眾協助防控,群眾都很積極配合。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關鍵還是得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德保縣縣長陸蘭碧說。

在這場戰鬥中,志願服務隊猶如熊熊烈火,一直燃燒在防控一線。目前,德保縣共成立鄉鎮級志願服務巡邏隊12支,村(社區)級志願服務巡邏隊186支,屯級志願服務巡邏隊2491支,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和自然屯。巡邏隊負責勸散群眾性聚集活動、勸阻農村民俗(封建迷信)活動、管控重點人群、組織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等工作。巡邏隊中有一部分人員不是公職人員,他們或是返鄉農民工、大學生,或是退伍軍人,或是村(居)民代表,他們沒有工資,但他們不計報酬,在每個寒風春雨裡,他們放棄在家休息、陪伴家人的時間,默默地為全縣的防控工作貢獻著力量。

另外一股防控力量來源於社會上的民營企業、社會公益組織、慈善團體、愛心人士,疫情暴發後,他們紛紛積極響應,在資金、物資等方面大力支持防控工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4日,全縣已有30多家民營企業為防控工作捐款32.35萬元,捐贈外用消毒酒精3500瓶,口罩7700個,礦泉水、牛奶、方便麵、水果等物資,捐贈物資價值150.86萬元。(農玉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