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变了,战斗精神不变!——德保县5000余名网格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的喜庆。一时间,全国上下全面进入防控状态。疫情暴发以来,德保县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行“县、乡、村、屯、户”五级网格管理,从县领导,到乡镇干部,再到村屯(社)长,5840名网格员为人民群众拉起了一张疫情防控大网。

在疫情未暴发之前,同样也是这班人马,他们还依旧奋战在脱贫攻坚战中,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任劳任怨、废寝忘食、鼓足干劲,换来了这场战斗的节节胜利。四年时间,德保县连续突破“退三进二”“退二进一”目标,在2018年荣获扶贫成效考核一等次,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0.60%降至2019年的1.22%,全县近10万人口脱贫!

然而,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即将胜利的前夕,疫情防控阻击战突然打响!他们没有喘息的机会,便又负重前行。

“战场虽然变了,但我们的战斗精神不变,不论是在哪一场战斗中,我们的广大干部群众都展示出了团结、担当、实干的精神,有了这个精神,我相信所有的困难最终都会迎刃而解,我们也终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德保县委书记石永超说。

众志成城 严守一线控制传染源

“继续……加油……”这是陆健在一线连续防控20多天以来发的最多的朋友圈。他是敬德镇多浪村工作队长,也是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名村级网格员。从大年初四返工至今,他每天带着“战友”在各屯之间巡逻,督导检测点做好防控,疏散屯里各种聚集活动,大半个月就回了两趟家拿换洗衣服。多浪村是个大村,下辖22个屯,一天走完这些屯,几乎都是从早忙到晚,中午从不得休息。

陆健的身后,还有5000多名像他一样的网格员,这些网格员分布在各个防控一线,他们众志成城、夜以继日、毫不懈怠,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都坚守岗位、无怨无悔。

依靠庞大的网格员队伍,德保县在城区进出城主要路口、汽车站、火车站等共设置6个固定检测站,在县城18个小区、186村(社区)村口设置了疫情防控临时检测点,实行24小时轮班排查、检测,加强对进出人员进行全面排查,严控“内源”扩散。同时,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施行人员、车辆限行管制措施,严防“外源”输入,织牢“内外网”,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防控期间,为有效控制传染源,该县还取消一切影响疫情防控的人群聚集活动,暂时关闭人员密集、封闭式的景区景点和影院等公共场所。共停办306场群众性文体活动,取消或推迟婚宴50余场。

全面摸排 严控重点阻断传播链

每天8点半,马明麦都会准时出现在城东社区的红山中央公园小区。“请问你老家是哪里的?”“你们是什么时候,从哪里来的德保?”“1月20日从深圳来的。”湖北武汉是全国疫情的重灾区,来往于疫区的人员以及密切接触者被列入重点防控人员。马明麦与其他两个“战友”负责在该小区排查重点防控人员,一个上午,他们就爬了25层楼,敲门走访92户。

“重点防控人员是病毒传播的重要关口,守好这道关,我们责任重大。”正在埋头填写排查情况表的马明麦说。疫情防控以来,她每天奔波在防控一线,加班加点成了常态,还要照顾家里三岁的孩子,但从没听见她说过一个“退”字。

德保县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主力军作用,对来自湖北、武汉以及与疫区有密切接触的5类重点人群情况进行地毯式的全面摸排,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来德保乘坐的交通工具和时间、到过的场所以及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等详细情况,通过建档立卡,逐户逐人登记造册上报,坚决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人。对排查出来的重点防控人员,则采取居家隔离措施,每天安排人员上门测量体温。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则立即将他们转移到定点的县中医医院进行收治。

党群同心 联防联控打好阻击战

危难时刻,党员先上。德保县组织504个基层党组织12631名党员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着力排民难、解民忧。

“陆支书已经连续5天睡在疫情检测点了,他把自家的面包车后座改装成了一个简易小床,半夜累了就在车里休息。”群众口中的这位陆支书是都安乡都安村村支书陆建祖。都安村是个大村,又是乡政府所在地,人员众多繁杂,防控任务艰巨。从大年三十至今,陆建祖一直奔走在抗疫的最前线,巡逻排查、宣传教育、消毒公共场所……他都是走在最前面,还成功劝服了一位执意要办理婚礼的村民。由于工作量大,他也会召集群众协助防控,群众都很积极配合。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关键还是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德保县县长陆兰碧说。

在这场战斗中,志愿服务队犹如熊熊烈火,一直燃烧在防控一线。目前,德保县共成立乡镇级志愿服务巡逻队12支,村(社区)级志愿服务巡逻队186支,屯级志愿服务巡逻队2491支,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和自然屯。巡逻队负责劝散群众性聚集活动、劝阻农村民俗(封建迷信)活动、管控重点人群、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等工作。巡逻队中有一部分人员不是公职人员,他们或是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或是退伍军人,或是村(居)民代表,他们没有工资,但他们不计报酬,在每个寒风春雨里,他们放弃在家休息、陪伴家人的时间,默默地为全县的防控工作贡献着力量。

另外一股防控力量来源于社会上的民营企业、社会公益组织、慈善团体、爱心人士,疫情暴发后,他们纷纷积极响应,在资金、物资等方面大力支持防控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4日,全县已有30多家民营企业为防控工作捐款32.35万元,捐赠外用消毒酒精3500瓶,口罩7700个,矿泉水、牛奶、方便面、水果等物资,捐赠物资价值150.86万元。(农玉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