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黄兴?

芳华奢名媛服饰


黄兴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孙中山的左膀右臂,有一段时间,他的个人声望几乎要与孙中山平起平坐,有“孙黄”之称,只是黄兴颇有自知之明,一直甘居孙中山之下,才没有在同盟会里闹出分裂矛盾。

不过呢,黄兴这人虽然人品很好,但作为一名早期的革命家,其军事指挥的水准就实在不怎么地,可以这么说,他一生指挥的战役无数,但竟然没有一次胜仗!武昌首义之前,他在两广地区策划指挥过很多次的武装暴动,全都失败了。


其中最出名的当数广州的黄花岗起义,打得是惊天地而泣鬼神,72位革命志士壮烈牺牲,黄兴自己的左手也被打断两根指头,结果还是失败了;后来武昌革命一举成功,黄兴受孙中山之命回国主持大局,到武汉出任战时总司令,结果,几仗下来,又被人家北洋军打败,直接导致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再后来,袁世凯称帝,孙中山举兵造反,二次革命,军事上仍以黄兴为负责人,结果照样被人家北洋军打得落花流水,最后,黄兴不得不流亡美国。可以这么说,黄兴一生身经百战,可就是没打过胜仗。

当然,没打过一次胜仗黄兴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他那为推翻满清王朝而奋斗不止的精神、那种屡败屡战的勇气,都足以使他名彪青史。黄兴死后,国学大师章太炎有一幅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很形像地说明了黄兴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完成反袁大业后的当年,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逝于上海,1917年的4月中旬,国葬于名城长沙的名山岳麓山之上。


临时客


       提到孙中山,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拓者和先行者,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同时也是“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次举起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被后人称为“国父”。

      1911年10月10日,轰动历史的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都纷纷积极响应。当时,孙中山还远在美国,当他得知消息后,于12月下旬回国后。随即被17省的代表,以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共同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3月11日,带有明显资产阶级进步意义的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事实上,在这期间,不仅仅只有孙中山在战斗,有一个人甚至比他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这个人被明显忽略了,他的名字叫做黄兴。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叫黄轸,字克强,号庆午或竞武。虽然他是孙中山一生的知己和战友,但他的民主革命思想,与孙中山等人有很大的不同。

      孙中山是从小接受西式教育,受国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迪,最终才逐渐从改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黄兴,自光绪二十九年起,由漳江书院毕业后,目睹了中国的现状后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革命思想更加贴近中国实际。

     在推翻清王朝的长期斗争中,孙中山的革命手段主要靠“说”,因为他经常的组织演讲和宣传;而黄兴的革命手段主要靠“打”,因为他经常的组织起义和暴动。当时,俩人被并称为“孙黄”,是辛亥革命后的“双元领袖”,革命党内部有“孙氏理想,黄氏践行”的说法。

    事实上,孙中山在革命党内部的人气和威望,甚至不及黄兴,尤其在早期时。1907年,章太炎带头,掀起了“倒孙风波”,严重质疑孙在革命党内的领导能力;1909年,陶成章又发动联署,要求罢免孙中山的职位,推举黄兴为领导。但是,黄兴为了维护团结,坚决的抵制了这种风潮,足见其个人的品行高洁。

         武昌起义后,直到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才从美国赶回上海,而之前则由黄兴主持军事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推选黄兴担任大元帅,但他坚决不同意,力主孙中山担任此职位。

       但就是这样一个伟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却被很多人忽视,甚至被边缘化了。更可气的是,谈起辛亥革命来,大家除了知道孙中山,甚至连黎元洪、章炳麟、陶成章等人都知道,却很少有人记得黄兴。

     最后,对于黄兴被历史的忽视,我只想讲一句:干得好不如说得好!






文史不假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悲剧人物黄兴!

1904年,黄兴借生日之际与宋教仁、陈天华、章士剑几人组成湖南反清兴华会,黄兴自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准备武装起义,失败后逃往日本。

比跳海自杀陈天华,充楞找死宋教仁聪明,比浙系光复会首领陶成章圆滑的黄兴,善于审势度时屈中寻求攀附隐藏自已。

1905年黑龙会主子组织日本同盟会政党中国分支时,黄兴极力拥戴黑龙会主子内田良平、头山满安排孙文为总理,自已当了中国同盟会分支副总理。

面对同盟会多次捣孙,黄兴都极力斡旋平衡,一心保主。这并不代表黄没自已野心,武昌清军起义后,革命党急于夺权,各省革命党呼应清军起义,一致推荐黄兴做武昌革命总指挥,无奈黄兴才能有限,和每次起义一样屡战屡败,很快丢掉武汉夏阳,被革命军集体抛弁下台,自知力不能胜的黄兴,以总指挥名义出面恭请在美国洗盘涮碗的孙文回国主持大局,而遭到已经占领南京宋教仁拒绝,不让孙文踏入南京一步。

孙文回国后与陶成章、宋教仁形同水火,互不相容,最终引來汉奸阵营内崩盘互杀,陈其美蒋介石为主子孙文一一除去陶成章丶宋教仁两个劲敌。

孙文陈其美在贼喊捉贼中,掩护蒋介石逃往曰本暂时隐蔽。黄兴明知袁世凯势力控制不了上海,也不会龌龊到杀宋教仁地步,但他在毫无证据情况下,却最先栽脏袁世凯,掩护主子黑手,不走司法程序,而搞什么二次革命。

聪明的黄兴忠心护主,还是失宠了,被后起杀民狂魔,汉奸新秀蒋介石取代了屡战屡败的军事指挥位置,沦落异乡为看客,猝死于再次叛乱前。



黄兴,黄克强,湖南长沙人。他是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当年可是与孙总理齐名。个性分明,敢爱敢恨,是个伟男子。富有实干精神,脚踏实地,奋勇开拓。




出身名门,他家是世代的知识分子。祖上曾经有遗训,永不出仕清朝。黄兴从小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个人还酷爱军事,每天必练骑马、射击。1902年被张之洞选派,留学日本。在日本眼界大开,接触了各种进步思潮。


回国后秘密组织了革命团体华兴会。本来想在长沙起义,事发逃亡日本。这次在日本碰到孙中山,两人开始筹组同盟会。



以后多次谋划、参与起义,武装倒清。如钦州起义、镇南关起义等等。1911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黄克强双手持枪,率勇士们攻入两广总督府。右手受伤,断两指。一共死了七十二位烈士,起义又失败了。不屈不挠,继续抗争。十月武昌起义爆发,黄被公推为起义军总司令。



民国成立,袁世凯上台后,反袁的二次革命失败,黄兴再流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改组党派为中华革命党,要求按手印宣誓,黄兴拒绝,离开党。这也是黄兴不盲从,真性情的反映。1916身死,孙中山给予黄兴国葬。


白马啸长安


黄兴,我国近代一位伟大的民主资产阶级革命家。先驱和实践者,隶属于孙中山先生所领导麾下的一员大将跟猛将。由他亲自领导和率领的120多名同盟会革命者敢死队队员,于1911年(农历辛亥年)4月27日在广州举行起义。由于当时打算4月23日800多人举行的起义,因为武器的迟々未到和部份革命者高层的政见分歧,起义时间一推再推,一再推迟。毫无外援的情况下,在此情形下,黄兴明知不可为之,于同年4月27日下午两点多钟,毅然决然、义无返顾的率领120多名同盟会敢死队员,猛冲猛攻清政府的广州“两广总署总督”衙门。黄兴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地冲锋在前,手持两把手枪,在已断了两截手指头的危险、危急关头,毫无畏惧和胆怯,冒着满清政府两广总署衙门重兵枪械和炮火的猛烈攻击与轰击的危险,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不顾身,身先士卒、以身做则做表率和垂范。攻打清政府“两广总督”衙门和军械、军火库。由于黄兴的勇猛顽强,革命党人个々表现的十分优秀和勇猛威武。经过一天一夜十多个小时的激战、酣战和浴血奋战。终因众寡悬殊、敌众我寡之力量对比、比例悬殊巨大,武器枪枝弹药的严重匮乏、弹尽粮绝又无什么外援的支持和帮助,加之辛亥革命者没有唤醒全国的广大民众,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跟庇护和支援,与广大民众关系的脱节、临阵临时改变起义时间日期、高层领导层政见分歧较大、意见和政见的不统一、早先布置布署的800多人没有及时赶到位置,导致临时临阵的120多名敢死队员的临时仓慌、仓忙上陈等々一系列因素,注定广州起义的失败。历史注定和定格黄兴是一位悲剧悲哀人物之一,但是,他临危不惧,不慌不忙,临阵积极招慕、组织的义勇军敢死队队员们,在他亲自指挥率先身先士卒,以身做则、奋不顾身,勇冠三军的光辉典范形象跃然纸上,永远活在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中,很值得我们永远的缅怀和怀念。你、黄兴,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民族楷模和榜样,早期的民族民主、民建的先驱,民族的大英雄!我们永远为他赞扬和颂扬,传颂和歌唱、点赞。

黄兴,离我们已经远去已有和将近一个世纪了,但他和孙中山先生所倡导和领导着的“辛亥革命”,为推翻满清政府的腐朽政权的黑暗统治,将彪柄史册,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值得我们永远去缅怀和怀念。崇敬和尊崇。

L:2018年3月23日。


回忆19561


黄兴,原名轸,字廑午,号杞园,又号克强,后改名兴。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874年10月25日(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六)生。黄兴早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二十二岁中秀才。1898年入武昌两湖书院学习。黄兴是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时人多称其为黄克强。黄兴与孙中山常被以“孙黄”并称。一般认为,孙中山是思想家、先行者,黄兴是实干家。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由黄兴所发动并亲自参与!黄兴是孙中山最亲密战友也是孙中山最有利的支持者,黄兴一生侠肝义胆,两袖清风,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是孙中山最坚定的追随者也是辛亥革命的奠基人!


王哥185946533


民族英雄,为推翻满清,求得民族解放而牺牲,永垂不朽深得人民敬仰,其后国人继承遗志 ,终于建立了中华民国,使得国家步入了近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