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母乳擠出來用奶瓶喂和直接吸奶有區別嗎?

Avrola™


【母乳親喂和母乳瓶喂有什麼區別?該怎麼選擇呢?】

我的觀點: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品,母乳裡含有的營養成分,是其他任何食物不能代替的。有條件的話,還是應該優先選擇母乳親喂,安全、省事又增進母子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母乳親喂的好處

1、母乳親喂安全、省心、而且寶寶的抵抗力更強

瓶喂需要先把奶擠出來或者用吸奶器吸出來,親喂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寶寶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非常省事,而且,用奶瓶存儲母乳的過程中,難免會增加母乳的汙染概率,而母乳親喂是直接送到寶寶嘴裡,不會有其他外界的接觸,既安全又省事,還能保證母乳合適的溫度。

另外,寶寶在吃奶的時候其實是一個有菌餵養的過程,媽媽的乳頭上有一些細菌,這些細菌會在寶寶吃奶的時候進入寶寶體內,時間長了,寶寶體內會產生相應的抗體,增加寶寶自身的抵抗力。所以母乳親喂的寶寶抵抗力就好,而用瓶子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2、母乳親喂讓母子感情更融洽

著名作家龍應臺在她的作品《目送》裡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每每讀到上面這段文字,我都感慨萬分,孩子與媽媽的緣分真的是從離開媽媽的子宮那刻開始漸行漸遠的,從那時開始就是一個獨立的聲明瞭,而母乳親喂則是連接寶寶和媽媽感情的那根紐帶。想象一下,每次寶寶依偎在在自己懷裡吃奶的樣子,那麼的溫暖,這個時刻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珍貴,寶寶吃母乳的時間不過一兩年,這種時刻真的是每個媽媽應該珍惜的。

當然,有的媽媽乳頭內陷,寶寶吃不到嘴裡;還有的媽媽奶水不足或者根本沒有奶水,滿足不了寶寶的生長需要,這些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我相信每個媽媽都想給寶寶最好的,不能做到母乳親喂,母乳瓶喂也是一種值得尊重的選擇!

希望我的回到可以幫到你!


嘟媽育兒說


T : 把母乳擠出來用奶瓶喂和直接吸奶有區別嗎?

在女兒出生後的第三天,因為吮吸姿勢和護理不當,我的乳頭很快就因為女兒的頻繁吮吸而出現皸裂破損了,後來我媽看不過去女兒每次吃奶時我齜牙咧嘴的樣子,告訴我不如把母乳擠到奶瓶裡喂,反正女兒吃到的都是母乳。

這兩種母乳餵養方式雖然殊途同歸,都是把母乳餵給寶寶,寶寶也都通過不同的餵養方式得到營養補給,但是兩者卻還是有區別的:

區別

從字面上來看,母乳擠出來用奶瓶喂和直接吸奶的差別,最明顯的就是方式不同,一個是用奶瓶喂,一個是用乳房親喂,首先寶寶從觸感體驗上就有差異,奶瓶雖然有多種款式、材質的選擇,但畢竟是物品,觸感絕對無法與皮膚相比,畢竟皮膚更柔軟,觸感更舒適!

區別二

另外這兩種餵養方式最大的區別就是,直接吸奶比擠出來用奶瓶喂要方便,母乳親喂可以直接撩起衣服就喂,既方便快捷,又省時省力,不用等待寶寶就能立馬喝到熱乎乎的母乳,而擠出來用奶瓶喂要麻煩得多,如果有時候是之前擠出來存放在冰箱的,還要拿出來加熱,遇到寶寶等著喝的時候,寶寶早就哇哇大哭了。

區別三

兩種方式雖然都是一個主體,都是餵母乳,而不是其他,但是這個主體因為程序步驟不同,主體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變化,如果擠出來用奶瓶喂,若存儲不當容易滋生細菌,而母乳親喂就不會有這些問題。

區別四

母乳親喂的時候寶寶是直接吸吮乳頭,這對乳房的刺激明顯比擠出來要好,畢竟母乳系統是一個智能的系統,只有寶寶有效的吸吮刺激,才能更好的讓下丘腦垂體接收到泌乳的信號,乳汁就會分泌得更多,而擠出來是無法達到這個效果的。

區別五

母乳親喂雖然好處多多,卻也是一件極其辛苦的事,這個過程中媽媽們不僅要承受乳頭被咬破吸破的痛苦,還要承受斷奶的煎熬,在斷奶的時候還要讓寶寶適應奶瓶,適應其他母乳替代品,而擠出來用奶瓶喂,媽媽就不用經歷被寶寶咬的痛苦經歷了。

區別六

平時常人形容一件事費力,就會用“使了吃奶的勁”來形容,足以可見吸奶是個力氣活,經過寶寶大力的吸吮,乳房就不會或者少出現漲奶堵奶的情況,而擠出來用奶瓶喂,是用擠的方式,無論是用手還是吸奶器,力道總是沒有寶寶吸吮的力道大,更容易出現堵奶現象。

同樣都是母乳,不同餵養方式也是各有各的優缺點,但我依舊選擇親喂,你們呢?

我是小皮育兒經,育嬰師,育有3歲女娃一枚,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學習,愛生活,關注我,讓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孕產、育兒、教育知識,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


小皮育兒經


你好!很高興有機會為您解答!

什麼都沒有新鮮吸吮的母乳來得更好,但是母乳瓶喂的確是一個上班媽媽背奶非常好的利器。

我自己並不是很會擠奶的手法,所以泵奶器成了我母乳的這條路最堅實的夥伴。在我上班前,我靠泵奶泵出了8000ml的凍奶,保證了寶寶能夠一直純母乳餵養到14個月。

現在我自己上班越來越忙了,慢慢的奶量少了,過渡到奶粉竟然沒有任何問題。

我深刻體會到,母乳泵出來喂對於寶寶的睡眠和後期斷奶都還是非常有益處的。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的:

孩子會自己吃奶之前儘量不要餵奶瓶

這最主要是擔心孩子會母乳混淆。所以一般在孩子2個月以前,儘可能不要用奶瓶。

什麼樣叫做會吃奶了?

就是把寶寶的頭放到媽媽附近,她自己能夠很正確的張嘴銜乳,就說明會了。一般這個需要到2個月左右。

如果真的要用奶瓶該怎麼辦?

不能排除,的確有些寶寶吃不飽,需要混合餵養。那需要注意的就是奶瓶水平放置,並且寶寶吃一會,要停一會,模仿吃媽媽的奶的過程,這樣的話,可以儘可能避免出現母乳混淆。

一開始可以嘗試睡前喂一次奶瓶

我家寶寶是到了三個多月的時候,因為睡眠不好,想引導她自主入睡。但是又擔心她可能吃不飽。所以我會把她睡覺前的那一頓奶改成母乳瓶喂。這樣的話,可以確保寶寶是吃飽的。而這樣的好處也是寶寶不會過度依賴媽媽,誰都可以喂。一方面容易接受奶瓶,另一方面,真的上班了,也不至於只有我回來才能入睡。

之後可以再加一次母乳瓶喂

等到逐漸寶寶大了,我會將午覺前那一頓奶也改成了母乳瓶喂,這樣一方面保證寶寶午覺睡的久一些,另一方面就是讓寶寶不排斥奶瓶,更好接受它。

這樣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就是,寶寶作息非常規律,她入睡也非常好。到5個多月就自己不吃夜奶了,我也因此存了不少凍奶作為存糧。

目前我家孩子14個月了,現在每天早上上班前我還是捨不得斷這晨奶,能夠和孩子最親密的接觸。中午一頓可能是泵出的奶,可能是奶粉,晚上睡前是泵出的奶。一天大約能有500ml左右,孩子很健康,真的要斷奶可能隨時都可以。不過,可能我更捨不得,捨不得孩子,也捨不得這珍貴的母乳給予的免疫力。

什麼時候斷,可能隨緣吧。

希望我這點經驗能夠幫助你,讓母乳餵養和斷奶都成為一件沒有那麼難的事情。

更多關於育兒的科普知識,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眼科醫生楓姐。如果喜歡我的回答,也請給我贊或轉發,你們的鼓勵,是支持我寫下去的動力,謝謝大家

眼科醫生楓姐


說說我的例子吧,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不吸乳頭,因為出奶少他沒力氣吸就不願意吸了,到了第三天我開始脹奶,痛的起不來床啊,用手擠很久才擠出一點點,奶堵了,他更不願意吃了,只能擠到奶瓶裡喂,晚上的時候實在是脹奶痛的受不了,找了通乳師按摩通乳,那個滋味真叫酸爽,跟生娃差不多,當母親真的是太辛苦了,在這裡致敬所有的媽媽!

回到家裡就一直純母乳餵養,沒用過奶瓶了,每天都擠出來很多扔了。唉,由於月子裡太疲勞,氣血不足,產後惡露兩個多月才幹淨,母乳從出了月子開始不夠吃了,就買了奶粉,結果這娃哭的撕心裂肺的就是不吃,餵了幾天都是如此,我就只能每天一個小時就得喂他一次,他吃不飽就一直哭著要吃,那一週真是太難過了,每天就一直哭,睡的很少!心疼啊!

喝了很多很多湯都沒多大效果,我就決定買中藥下奶的和豬腳一起煲,喝了三天就有奶了,他吃飽了也就不哭了,每次都睡很久!有了之前沒奶的痛苦,我果斷開始存貨,,結果這娃不願意吃奶瓶,母乳只能加熱一次,他不吃,涼了就只能丟!心疼我好不容易擠出來的奶!

現在就一直都沒用奶瓶了,純母乳餵養,寶寶都還挺挑的,吃習慣了一樣,就不願意吃其他的了,所以啊建議寶媽可以白天自己喂,晚上讓老公或者婆婆用奶瓶喂,自己還可以好好休息,這樣以後他就不會挑,只吃一種了!


饅頭Mom


自從當寶媽以後,我經常看到其他寶媽在討論:“今天我家寶寶怎麼都不肯吸母乳了或者怎麼樣都不肯喝奶瓶”此類母乳餵養喝奶瓶餵奶的話題。


所以,我認為討論這個話題,不僅僅要知道:用奶瓶喂(人工奶嘴),和直接吸奶(媽媽乳頭)的區別,還得知道:這兩種餵養哺育方式,分別對寶寶和寶媽各有什麼樣的影響


區別(1):吮吸觸感體驗的不同,媽媽乳頭和人工奶嘴的差距

媽媽的乳房飽滿且具有彈性,寶寶吮吸起來觸感較佳。

而奶嘴呢,一般是硅膠的(無味道,卻比較硬);而橡膠的(雖然軟,但卻有味道)。


區別(2):二者的吸吮方向方式有差別,寶寶吮吸動作不同

寶寶吸吮媽媽乳房時,是將舌頭抵在媽媽的乳頭上,並慢慢的將乳頭和乳暈拉長,這樣是為了利於將乳汁送到自己的舌頭後方。

而吮吸奶瓶呢,因人工奶嘴相對媽媽乳頭較長,所以人工奶嘴可以塞滿寶寶整個口腔,寶寶則會將奶嘴放在舌頭上,進而通過上下唇輕輕擠壓即可喝到奶水。


區別(3):寶媽直接餵奶較奶瓶餵養更便捷,穩當

寶寶餓的時候,寶媽可以直接撩起來衣服,給寶寶吮吸到新鮮暖和的母乳。

而奶瓶餵養,需要寶媽先花時間,將奶擠好倒入奶瓶,有的寶媽還會將奶放到冰箱存儲,用的時候取出加熱,如此既耗時又沒有那麼新鮮。


區別(4):寶寶吮吸有利於疏通寶媽的乳腺,從而降低了乳房漲奶堵奶的現象,但擠奶泵奶就沒有這種效果啦。


PS:給寶媽們的建議:

因為見過太多寶媽(包括我自己)在母乳哺育餵養這條路上,繞彎太多。

所以,衷心建議各位寶媽們,在生育前就最好商量確定好寶寶的哺乳餵養方式,究竟是用奶瓶喂還是媽媽直接哺乳哦!


我是萌媽柒月,育有一枚女寶“小可愛”,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學習,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我,讓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孕產、育兒、教育知識,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


萌媽柒月


同樣是母乳,親喂和擠出來用奶瓶喂有區別嗎?我覺得這個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可能會比較全面,供寶媽參考。



母乳擠出來後,營養成分會不會改變?

母乳擠出來後存放、解凍要求都比較嚴格,整個過程,都要確保衛生無菌,且方法得當,才能保證再次食用的母乳安全、營養成分流失最少。

首先在擠奶之前,寶媽們要認真做好手及吸奶器的清洗消毒工作。

其次要選擇適合的儲奶器具,一般而言,宜用玻璃或密封性能良好、且不含雙酚A的塑料儲奶袋或瓶,忌用金屬器皿,因為母乳裡面的活性因子很容易附著在金屬上,使用玻璃瓶時不要裝太滿,防止冷凍過程中膨脹破裂。



再次,母乳擠出來後,需要標註好日期和奶量,並嚴格按照要求存放。母乳在25°以上的常溫狀態下,能保存4個小時;母乳在15°以上的小冷凍盒裡,能保存1天;若放在4°以上的冰箱裡,能保存兩天,但是冰箱經常開關的話,只能保存一天;如果放在-5°的冷凍室裡,可保存3到6個月;長期-20°低溫冷凍保存,則可保存6到12個月。另外,擠出來的母乳,最好一開始就低溫保存,且與其他物品分開存放。個人建議母乳最好分成小份(60到120ml)冷凍或冷藏,方便根據寶寶的食量餵食,免得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因為奶一旦被解凍就不能二次食用的。

最後,母乳解凍要講究方法,宜用溫奶器或低溫熱水慢慢解凍,切忌使用高溫熱水、微波爐等方法解凍,錯誤的解凍方法會直接破壞母乳中的營養成分。

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儘可能的保證擠出來母乳的衛生安全和營養成分的不流失,但即使是做到以上幾點,母乳中本身所含有的很多活性因子和免疫抗體,可能也會因脫離母體時間過長而受影響。因此,所有的醫生和泌乳顧問、催乳師等才會大力提倡親喂。



當然了,除了關心母乳成分是否改變以外,奶瓶餵養的弊端也值得媽媽知曉。

奶瓶餵養的弊端

1.奶瓶餵養容易造成寶寶乳頭混淆



寶寶乳頭混淆以後再親喂,媽媽奶頭疼痛或破損會加劇。這是因為寶寶吸奶瓶和吸乳頭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一直以來醫生提倡的都是“孩子的第一口奶一定要是母乳”的原因,寶寶的第一次接觸太重要了,媽媽們一定不要忽略,不然到時再親喂,乳頭會痛到你懷疑人生。

2.奶瓶餵養容易造成過度餵養

早期寶寶吃奶時間不規律,奶量也不規律,時多時少,只能靠寶寶親喂自己來調節,或者少食多餐,如果用奶瓶,大人容易受奶量思維影響,比如今天餓得厲害些一頓吃了80,就覺得寶寶奶量上升了,每次都喂那麼多,奶瓶吸得快,等到寶寶意識到飽的時候實則已經超量了,久而久之就過度餵養了。



3.奶瓶餵養容易導致奶量減少

餵過母乳的人都知道,親喂,讓寶寶多吸,是增加泌乳的不二法門,“奶不夠就讓寶寶多吸”幾乎是每個醫生對“奶不足”患者的口頭禪,我身邊就有很多用吸奶器,奶越吸越少的例子,而我自己就屬於那種奶永遠都夠寶寶吃,但就是吸出來不多的人,如果一味的用吸奶器,以為自己真的奶不夠,變得焦慮,也不利於泌乳。

4.奶瓶餵養難以達到親喂所能給予孩子的那種親密感

都說母乳是促進良好親子關係非常好的方法,媽媽的懷抱對寶寶來說永遠都是最安全最溫馨的,這種感覺是奶瓶所不能給予的。

5.奶瓶餵養難以實現母乳營養成分隨寶寶需求發生變化

研究證明,母乳是會隨著寶寶的成長需求,營養成分發生變化的,這是因為寶寶在吮吸的過程中,乳頭會回吸寶寶口中分泌物,來感知寶寶身體的變化,做相應的調整,所以說母乳是最適合寶寶個體的食物,每個媽媽的奶成分可能都不會一樣。



有條件儘可能親喂 但不強求

親喂那麼好,母乳那麼好,但也不是人人都有條件母乳,適合親喂,比如乳頭凹陷、上班族媽媽等等,就沒辦法做到親喂,這時候,媽媽們就要放寬心態,不要把母乳和親喂變成一種負擔,適時的跟自己和解,心態好的媽媽,比強壓下的母乳親喂更好。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能夠幫到你。


當媽那些事兒呀



把母乳擠出來用奶瓶喂和直接吸母乳有區別嗎?

答案當然是有區別,而且是很大的區別!

我這樣說吧?為什麼有很多寶媽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明明有母乳,但是寶寶不喜歡吸,就喜歡吸奶瓶裡的配方奶粉,或者是把母乳擠出用奶瓶喂,寶寶又吃了?


1、奶瓶餵養會導致母乳餵養失敗

因為奶瓶的設計,可以讓寶寶輕而易舉,毫不費勁的就能吸到奶,而吸母乳,需要寶寶很用力的吸,比吸奶瓶費勁得多了,這就是為什麼寶寶吸母乳很容易睡著的原因之一,因為用力多了、寶寶會很累的,寶寶其實也是很聰明的,能不費勁的吃到奶,為什麼還要吃那種得使出吃奶的力氣的母乳?

所以,吃習慣奶瓶的寶寶,一般都不吃母乳的,這是母乳餵養失敗的原因!


2、沒有寶寶的刺激,光靠手擠母乳,會讓母乳分泌減少,或導致直接沒奶

其實母乳是個很神奇的事情,它會根據寶寶的食量,分泌出適量,夠寶寶吃飽的量,前提是補充營養所需,下奶得跟得上,寶寶經常吸,得到足夠的刺激

手擠出母乳,用奶瓶餵養,和直接吸母乳,雖說都是同吃母乳,但區別在於這裡,手擠母乳,保證不了乳汁的分泌。寶寶不給予足夠的刺激,乳量會減少,一直到沒有


說到這裡,有必要提醒一下各位寶爸寶媽,母乳不知道比配方奶粉好多少倍,想讓寶寶吃母乳,一定不能偷懶哦

加油吧,各位寶爸寶媽


Hello瑋瑋


把母乳擠出來用奶瓶喂和直接吸奶有區別嗎?

母乳親喂和奶瓶餵養雖然喝的都是母乳,但是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1、母乳親喂可以加強媽媽和寶寶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母乳親喂時,媽媽除了能夠讓寶寶吃飽外,還能夠給予寶寶充分的撫摸和情感,有利於建立親子紐帶。但奶瓶餵養就沒有這個好處。

2、母乳親喂比較方便,只要寶寶想吃,媽媽只要撩起衣服就可以直接喂寶寶,不需要消毒,也不需要加熱,還能給寶寶帶來安全感。而奶瓶餵養就沒那麼方便了,需要將奶擠出來,還要進行妥善儲存,等寶寶想吃的時候,還要進行加熱。

3、母乳親喂,寶寶吃到的乳汁是清甜的,而擠出來的奶,經過一段時間的存放,脂肪酶在持續工作,逐漸分解了乳汁裡的脂肪成分,被分解後的脂肪酸會呈現出奇怪的味道,有人形容是肥皂味,有的寶寶會不喜歡。

4、母乳親喂比較衛生,而擠出來的奶,如果稍不注意,很容易感染細菌。所以,對於擠出來的奶,媽媽要注意對自己乳房進行清潔,經常更換、清洗內衣,而吸奶器和奶瓶要經常性清洗、消毒。

5、進行母乳親喂,寶寶的頻繁吮吸,會對乳房產生刺激,從而分泌更多的乳汁,能夠幫助媽媽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的可能性。

6、母乳親喂喝到的乳汁,營養要比擠出來給寶寶喝的好。因為乳汁擠出來沒有直接進入寶寶的肚子,在暴露的環境、時間流逝的等待過程中,會使得維生素C等抗氧化微量營養素被消耗,再加上低溫冷藏,各種活性成分也會有所失效。不過擠出來的奶就算流失了一些營養,但還是比配方奶粉強很多。

母乳親喂有很多好處,但是對於職場媽媽來說,因為要工作,沒有辦法做到母乳親喂,只能做個背奶媽媽,把母乳擠出來給寶寶喝。

綜上所述,母乳餵養和奶瓶餵養的區別還是挺多的,最關鍵的區別就是缺少親子互動,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媽媽也不必過於糾結,無論怎樣,你們對寶寶的愛都不減分。

曾經的理科女文青,現在是兩個男孩的媽媽,堅持一手寫作,一手生活,專注孕嬰育兒知識分享,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謝謝!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奶瓶可以餵飽寶寶的胃,乳頭餵飽寶寶的靈魂


海綿大包


快兩個月的時候我女兒一晚上能睡大概就個小時了,不打奶真的很漲,白天感覺又有點跟不上,所以每天凌晨打一次,中午給她用奶瓶喂。目前還好沒有不吸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