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包地种粮10年,每年盈利20余万:植保机械用于抗疫一线


我叫聂红伟,今年40岁,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聂桥村人。初中毕业后我和村里的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外出打工,但是打工的日子不仅受苦,而且收入不高,一点也看不到未来成功的希望。为了创出属于自己的事业,我2005年回到老家搞畜牧养殖业,2006年还在行政村里担任了村干部。图为我“私车公用”,致力于秸秆禁烧和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工作。

开始从事的是养鸡行业,发现大量的鸡粪无处可放,而当时的中药材价格又比较高,索性又流转了80亩土地撒拌鸡粪种药材。就这样经过几年的养殖加种植模式之后,我看到国家鼓励成立农村合作社,就于2010年7月注册成立了谯城区红伟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走上了专业种植粮食的道路。

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大多选择在外打工,村里剩下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使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之后,疏于对农作物的后继管理,能收获多少粮食一直都是个未知数。图为2018年度,我们村很多农户种植的小麦患了赤霉病,造成了大幅减产。很多村民为了解决打工的后续之忧,希望能将土地流转出去。


尽管没有种植补贴,但我们给农户的土地租金还是比较高的,每亩地800元整,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整个行政村共有9680亩土地,最多的时候被流转过来3000多亩,但由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收益较低,如果碰到较大的自然灾害的话,甚至连保本都难。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粮食种植之后,由于收益达不到预期,原来的几个合伙人都撤资了,现在只剩下我独自一人还在坚持种植。聂红伟介绍:“我的主要精力还要放在行政村的管理上,所以大部分的田间作业都落在了我妻子的头上,这十多年来最辛苦的就是她了。”

这栋二层小楼是村里的办公地点,旁边挖的是一口鱼塘,里面养了不少鱼类,过年的时候可以捞出来慰问困难群众。图为妻子驾着植保机械到水塘边取水,这台车可装水450公斤,一次性完成10亩地的农药喷洒任务,再加上另外一台自己改造的三轮车,一天可完成200亩地的喷洒任务。


这是用机动三轮车改造成的喷洒农药工具,后面的车厢被整体改造成了一个铁质水箱,相比于专业植保机械一台8万元的价格,这台自己改造的机械真是“白菜价”了,而且维修简单,方便耐用。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是喷洒除草剂,使用这种大规模的机械作业方式,每亩地至少可以节约成本50元以上。

小麦在杨花之后还要喷洒一遍农药和肥料,用来防治麦蚜虫,促进麦仁的生长。由于这时的小麦已经长得比较高了,不能再使用轮式机械,为了提高效率,我以前多雇佣专业的植保无人机实施喷洒作业。今年我订购了2台无人机,除了满足自己使用之外,还可以为农户提供服务。

“由于精力实在有限,我和妻子缩小了种植规模,目前流转土地1300亩,基本上全部是由妻子一个人在管理。如果能有6-7名专业管理人员的话,我就能将全村9680亩土地全部流转过来。”提起将来,聂红伟还是希望能管理更多的土地,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小麦收获之后一般种植玉米,午秋两季作物分别达到了每亩上千斤的生产指标,我流转的上千亩土地获得了“一吨田”的称号,意思是指每亩地收获的小麦和玉米,总重量在1吨以上,去掉土地租金和种地成本,每亩的净利润仅在200元左右。

虽然每亩地的收入不算高,但我和妻子还是凭着不懈的努力,靠着种地和服务农户每年能够取得20万元以上的利润。2012年之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我先后被评为亳州市“先进标兵”、“全省农业青年致富带头人”、农业部“全国种粮大户”等荣誉称号。

这是合作社投资近百万元新添置的烘干机械,三组可装60吨农作物,三个小时可以完成三组农作物烘干任务。目前合作社拥有播种机6台、收割机8台,各类拖拉机、抗旱机械20多台,实现了生产、收获、加工、销售的一条龙农业服务。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全国各地持续蔓延,为了行政村人民身体健康,我作为行政村干部及合作社带头人,动员家人及合作社成员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并自费拿出13000元购置医用酒精、84消毒液、奶茶、方便面等,夫妻俩兵分两路,分别给全镇14个行政村卡点一线人员送去。

家里的植保机械也成了行政村的消毒工具,自1月30日开始每天两次上路作业,有时我忙不过来,就让妻子驾车到各村进行消毒作业。我还通过朋友关系为村里买来了200个医用口罩,一位老大爷说:“这几天我正愁着买不到口罩呢,没想到你给送来了。”你认为这对农村夫妻的做法如何?欢迎关注交流,更多农村生活故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