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植“最費事的農作物”,一年種植兩茬,3畝收入60000元


在農村,農民把種植經濟作物作為增加家庭收入的來源之一,他們希望自己種植的農作物能夠賣上一個好價錢。村裡的李大叔種植一種特色蔬菜很賺錢,3畝收入60000元讓村民們羨慕,但是農民卻不願意種植它,對它又愛又恨。這種蔬菜叫做苔幹,因採收加工、晾曬特別費時費力,當地農民們把它稱作為“最費事的農作物”。

苔幹又稱貢菜、山蜇、響菜、苔菜等名稱,各地對它的叫法有所不同。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質地爽口、色澤鮮綠,口感猶如海蜇的味道,它的食用價值比較高。苔幹栽培已有2200年曆史,它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高檔脫水蔬菜。清朝乾隆年間,苔幹曾進貢朝廷,後來,年年送進宮廷,被稱為“貢菜”。因其食之有聲音,清脆爽口,60年代被周恩來總理形象地稱之為“響菜”,也稱之為“山蜇菜”。

苔幹好管理,唯獨就是加工起來特別麻煩,加工苔幹要在夜裡進行,把苔幹一顆一顆地砍掉,去掉葉子,把外皮刮掉,再把苔幹一分四花開,等到日出的時候就晾曬起來。之所以要在夜裡加工,還是為了趕上日出,因為剛加工的新鮮苔幹是不能見露水的,否則顏色就不好看了,品相差還賣不出好價格。雖然這一趟下來是挺熬人的,但是價格還是相當可觀,如今這一斤脫水苔幹市場價格都能賣到40元左右。


苔幹含有豐富的天冬氨酸、粗蛋白、穀氨酸、果膠、維生素C、鈣、鐵、鋅、鉀、胡蘿蔔素等17種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具有健胃、補腦、減肥、安神、解毒、利尿、防癌、抗癌等作用。它是蔬菜食品中一個珍貴稀有的品種,其形狀細長,色澤青綠,質地脆嫩,肉質肥厚,組織緻密。吃起來清脆可口,清香沁脾,有天然海蜇的美稱,深受人們的喜愛。

“苔幹生長週期在70天左右,一年內能夠種植兩茬,春季苔幹在9月下旬育苗,11月上旬進行移栽,秋苔菜在每年8月上旬育苗,9月上旬移栽。”李大叔介紹,一畝地能夠栽植1.6萬株苔幹苗,底肥以施用有機肥為主,根據土壤情況可以適量配施化學肥料作底肥,田間生長期根據苗情適當追肥。

“苔幹從種植到採收,要經過收割、去葉子、刮皮、劃條、晾曬等工序才能成為成品苔幹。雖然經濟效益不錯,但是採收加工特別費事,村民們都不願意種植它。”李大叔說,苔幹深加工一直採用傳統模式,全加工程序較為繁瑣,阻礙了苔乾的種植規模化發展。


由於苔幹加工條件受到限制,當地種植苔乾的積極性不高,成了讓種植戶望而卻步的農作物。各位朋友,你吃過苔幹嗎?味道如何?歡迎互動交流,更多精彩農村故事與你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