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植“最费事的农作物”,一年种植两茬,3亩收入60000元


在农村,农民把种植经济作物作为增加家庭收入的来源之一,他们希望自己种植的农作物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村里的李大叔种植一种特色蔬菜很赚钱,3亩收入60000元让村民们羡慕,但是农民却不愿意种植它,对它又爱又恨。这种蔬菜叫做苔干,因采收加工、晾晒特别费时费力,当地农民们把它称作为“最费事的农作物”。

苔干又称贡菜、山蜇、响菜、苔菜等名称,各地对它的叫法有所不同。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质地爽口、色泽鲜绿,口感犹如海蜇的味道,它的食用价值比较高。苔干栽培已有2200年历史,它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高档脱水蔬菜。清朝乾隆年间,苔干曾进贡朝廷,后来,年年送进宫廷,被称为“贡菜”。因其食之有声音,清脆爽口,60年代被周恩来总理形象地称之为“响菜”,也称之为“山蜇菜”。

苔干好管理,唯独就是加工起来特别麻烦,加工苔干要在夜里进行,把苔干一颗一颗地砍掉,去掉叶子,把外皮刮掉,再把苔干一分四花开,等到日出的时候就晾晒起来。之所以要在夜里加工,还是为了赶上日出,因为刚加工的新鲜苔干是不能见露水的,否则颜色就不好看了,品相差还卖不出好价格。虽然这一趟下来是挺熬人的,但是价格还是相当可观,如今这一斤脱水苔干市场价格都能卖到40元左右。


苔干含有丰富的天冬氨酸、粗蛋白、谷氨酸、果胶、维生素C、钙、铁、锌、钾、胡萝卜素等17种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具有健胃、补脑、减肥、安神、解毒、利尿、防癌、抗癌等作用。它是蔬菜食品中一个珍贵稀有的品种,其形状细长,色泽青绿,质地脆嫩,肉质肥厚,组织致密。吃起来清脆可口,清香沁脾,有天然海蜇的美称,深受人们的喜爱。

“苔干生长周期在70天左右,一年内能够种植两茬,春季苔干在9月下旬育苗,11月上旬进行移栽,秋苔菜在每年8月上旬育苗,9月上旬移栽。”李大叔介绍,一亩地能够栽植1.6万株苔干苗,底肥以施用有机肥为主,根据土壤情况可以适量配施化学肥料作底肥,田间生长期根据苗情适当追肥。

“苔干从种植到采收,要经过收割、去叶子、刮皮、划条、晾晒等工序才能成为成品苔干。虽然经济效益不错,但是采收加工特别费事,村民们都不愿意种植它。”李大叔说,苔干深加工一直采用传统模式,全加工程序较为繁琐,阻碍了苔干的种植规模化发展。


由于苔干加工条件受到限制,当地种植苔干的积极性不高,成了让种植户望而却步的农作物。各位朋友,你吃过苔干吗?味道如何?欢迎互动交流,更多精彩农村故事与你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