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峰會未能就“錢”談妥

【歐洲時報凱文編譯】歐盟特別峰會20日至21日在布魯塞爾舉行,這是英國脫歐後首次舉行歐盟峰會,主要討論2021年至2027年長期預算,但各方未能達成共識。

據法新社報道,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召集了此次峰會,但歐盟各國在眾多問題上立場相去甚遠,儘管峰會期間同時舉行了眾多的雙邊和多邊會談,試圖達成妥協,但最終仍告失敗。

峰會開始之前,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就警告說,除非出現奇蹟,否則僅憑一次峰會就達成協議是不可能的。

米歇爾表示,圍繞預算的談判總是很艱難,尤其是英國“脫歐”後留下巨大資金缺口,“很不幸,今天我們無法達成一致,我們需要更多時間”,各方必須努力彌合分歧、協調利益關切。

不過米歇爾表示,他並不後悔召集峰會,至少這使得各方立場都得到更清晰的表述。

米歇爾此前提出一套建議,作為此次峰會的談判基礎,以便了解各方的要求和紅線。但在27國元首正式開會後,不到半個小時便否決了這套建議,並一致認為需要更多時間來達成協議。

德國總理默克爾承認,各方分歧太大,未能達成協議,只能以後繼續討論。

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警告時間緊迫,“如果今年內達不成一致,可能未來7年就沒有預算,沒有資金來支持伊拉斯謨計劃、科研活動、區域發展和邊境管控等。”

欧盟峰会未能就“钱”谈妥

2月21日,歐盟各國領導人舉行第二日的圓桌會議。(圖片來源:法新社)

不同陣營之間彼此對抗

法新社引述一位參與斡旋人士的話說,“我們目前的狀況是,不同陣營之間彼此對抗。”

觀察人士稱,此次峰會的談判被一些“節衣縮食”國家所支配,

這指的是相關國家要求緊縮預算,限制在本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以便減少對歐盟的財政分攤。

法新社點出了4個“節衣縮食”國家的名字——荷蘭、奧地利、丹麥和瑞典。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在英國退歐之後,荷蘭經常被批評是接替了英國在歐盟內部的“難搞”角色,呂特對此堅決否認,但同時要求,在英國脫歐之後,新的預算應當考慮到這一變化因素。

而另一陣營則是“歐洲雄心之友”,西班牙是該陣營的主要成員之一,這一陣營有16個國家,其人口遠遠超過要求“節衣縮食”的國家,他們要求維持並強化“凝聚政策”(politique de cohésion)的角色、即對歐盟內部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援助。

作為歐盟核心國家,法德兩國不屬於兩大集團中的任何一方。但兩國也各有政策重點,德國此前對米歇爾所提方案並不滿意,默克爾抱怨,這一方案沒有平衡好各個“淨貢獻國”(即對歐盟的財政貢獻超過從歐盟獲得的財政收益)之間的關係。

而法國則更在意維護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PAC)。馬克龍此前在出席法國農業展時表示,“不應由共同農業政策為英國脫歐買單”。

英國脫歐留下“財政窟窿”

法新社稱,英國脫歐給歐盟留下600億至750億歐元資金缺口。在此背景下,淨出資國希望縮減開支,而後進國家希望淨出資國承擔更多義務,彌補英國留下的缺口。

同時,歐盟針對移民危機、氣候變化和數字轉型等挑戰制定了宏偉計劃,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各國對如何確保資金來源分歧嚴重。

米歇爾此前建議,新一期預算應占歐盟生產總值的1.074%,即10.948億歐元,歐盟委員會的專家隨後將其微降至1.07%。

此外,五個歐洲國家(德國、丹麥、荷蘭、奧地利和瑞典)目前享受的財政分攤減扣政策也遇到挑戰,相關減扣每年約合50億歐元,其他國家要求停止這一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