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全国新型肺炎事件带来了怎样值得深思的教训?

喳哩吱


这次疫情充分考验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一是如何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的完善,二是如何加大基层预防传染的能力,三如何保医务人员,预防控制人员的待遇和安全。


qsx651014


眼下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已到了关键时刻,需要全国人民同心同力站在一起:我们有和政府的协调指挥,有医护人员坚守岗位,有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有全世界友好国家和人民的支援,我们有决心打赢这场与病魔的战斗。当然与此同时我们要承认这场疫情党客观上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包括李文亮医生在内的一些优秀医护工作者在内的同胞的离世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本来春节是我们中国人阖家团圆的节日,然而2020年的春节全国人民不得不在家中自我隔离观察。我们不能正常上班,收入有了危机、口罩等防护用品紧俏、生活物资缺乏......可能还有一部分同胞今年没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不能不说今年的春节可能给太多的国人留下了遗憾。也正因为有这些令人心痛和遗憾的事,所以我们才更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如今我们的党和政府已把这次疫情视为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要求各地各部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应对这次疫情的过程中国家的防控决心不可谓不坚决,态度不可谓不坚定,力度不可谓不强大。现在国家已延长了各个单位的复工、复学时间,为的就是让大家安心隔离,减少人员流动。至于具体延长到什么时候要看各地的具体安排。所有餐馆、娱乐场所等等早就配合国家政策停止营业了,我所在的城市还有些宾馆酒店把房间贡献出来安置疑似人员。不过客观上某些地区某些部门还是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现象:那位一问三不知的唐志红主任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吗?《人民日报》也在强调填表、开会吓不跑病毒。形式主义是要不得的,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次疫情事出突然,可能我们很多人在一开始都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警惕。现在我们不妨假设:如果我们在春运之前采取果断措施能否遏制病毒在全国范围内的蔓延呢?过去的事再去追究什么已没意义,但我们应该从中得到经验教训。

前些天我看到有人在问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何时结束。我不知道这里所谓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是指我们当下的疫情呢?还是指的宏观概念上人类与疾病的战斗呢?如果是前者,那么我相信在全国人民同心同力之下疫情应该能很快被控制住。然而即使这次疫情被控制住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人类在与疾病的战斗中胜出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人类的进化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一场瘟疫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而那些活下来的幸存者在遭遇这场浩劫后就形成了抗体,然而当人类的体质在悄然变化的同时病毒也在变异,于是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就成为了一场持续的博弈。事实上迄今为止人类只能说是抑止病毒的爆发与扩散,但没人能保证未来不会出现我们所未曾见过的新型病毒,所以人类与疾病的持久战目前仍在继续。事实上随着我们人类的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的同时病毒的变异速度也在加快,其实我们是在和病毒赛跑,所以我们要有与疾病打持久战的准备。

我所谓的准备既包括心理上的准备,也包括物质上的准备。有时我们可能需要把问题考虑得严重些——宁可多做一些无用的准备也好过准备不足。目前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客观上存在重治轻防的问题,也就是说相对更重视出现疾病后的治疗工作而忽视了日常的预防工作。我国是有《传染病防治法》的,而且这部法律还被作为很多单位的规章制度悬挂在墙上。实际上还不只是国家机关单位如此,包括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私营企业墙上都挂的有。有时我们可能不经意间一抬头就能看到挂在墙上的《传染病防治法》,可它真的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了吗?也许很多人平时都不会在意原来墙上还挂着这个啊。近些年来有些企业逐渐开始重视起消防、地震演练,不过在防控疫情的演练上绝大多数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单位和私营企业)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在突发的疫情面前很多单位其实是缺乏相关经验的。那么我们不妨设想今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形成一种由党和政府牵头领导协调,以医务部门为中心主导,由公安、武警、邮政等相关部门以及私营企业、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应急预警机制,形成一种常态化的联防联控机制。具体而言: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各单位可能需要进行常态化的防控疫情演练,像工厂、学校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是不是可以考虑定期进行消杀工作......

这种演练应该是日常化的。尽管这种演练可能需要国家公权力的引导,需要医务部门牵头组织,但实际上应该是全民参与的。我们绝大多数缺乏专业医学知识的普通公民不可能参与到与疫情战斗的第一线,但这种疾病防控工作是可以全民参与的,也应当全民参与。至少我们普通公民可以通过这样的演练机制增强公共卫生意识,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起到了预防疾病的效果。如果我们要确立这样一种机制,那么就应当真正落到实处。千万不要觉得疫情过去就使其流于形式,试问我们建立一套流于形式的应急预警机制干什么呢?花费人力物力劳民伤财,结果到头来不解决问题,所以形式主义是绝对要不得的。在这里我想具体谈谈我们普通公民如果参与这种防疫演练的意义。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咳嗽打喷嚏时用纸捂住口鼻或用臂弯挡住,不要任意喷溅。这时本次疫情防控中的一个注意点,但其实即使没这次的新型病毒也该养成这种卫生习惯:即使没有这次的新型病毒,随意打喷嚏也可能传播诸如感冒之类的疾病,所以这其实是一种很不文明很不卫生的习惯。这不应该只是我们这次应对新型病毒的应急之举,而是说我们今后就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当然我们平时也一直在宣讲要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公共习惯,但宣讲千遍万遍的效果可能比不上实际亲身参与演练一次。

这次疫情客观上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当然它不会破坏整个中国经济大的基本面,但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疫情期间无法正常开工可能会遭遇困难。目前防控疫情是第一位的,没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不过等疫情结束后应该会有一批中小企业可能会倒闭,可能有一部分人会失业。当然到时国家可能会出台一些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但我们普通公民不能坐等救济,我们得学会自救。首先我们作为劳动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我们要学会不断学习,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知道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最不缺乏的就是廉价劳动力,如果你除了劳力什么也不能提供就很容易在社会竞争中被淘汰掉,可如果你有过硬的技术资历就是另一回事了。还有我们可能需要调整一下消费观了。疫情期间由于无法正常上班导致相当一部分人的收入锐减。试想如果这时还背负着房贷、车贷、奶粉、房租等固定支出, 那么你还能睡得着吗?所以建议大家调整下消费观念,基本上要保证我们每个月的收入要有所结余,毕竟明天是啥情况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可能还需要增加一些额外收入,这样才能减少因为疫情期间无法正常上班导致的收入减少。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都专注于主业,而忽视了副业。这次疫情让大部分工厂延迟开工,饭店和一些娱乐场所直接关门停业。这对靠死工资维持生计的普通人来说影响比较重。如果这时我们有别的额外收入,情况就不会太过于糟糕。就以我个人为例:事实上我目前在头条以及其他自媒体平台的收入不比我的工资收入低,所以延迟复工对我的收入影响还在可接收的范围内。当然我不是叫大家都来干自媒体写手啊,只是我们可能确实需要考虑赚取一些额外收入了。

钱的事就总结到这儿,最后我想和大家总结一下人的事。病毒是存在变异性的,没人能说清我们在未来是否还会遭遇新型病毒。在病毒变异之前人们无法预知它变异的方向,所以也就无法提前研发有针对性的特效药。没有特效药不代表我们在新型病毒面前无能为力:药物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这时如果我们自身免疫力强大就比较安全。在本次疫情中失去生命的患者大部分原本就有基础性疾病,新冠病毒令他们的身体雪上加霜。面对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病毒时患者的身体素质不同就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局。这一现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任何时候不能忘记健康的重要性。千万别想人家说的”前半辈子拼命挣钱,后半辈子花钱续命“。健康是1,其他所有一切功名利禄都是0。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后面的0越多越好,可如果没身体健康这个1,那么后面的0再多也没任何意义。坚持运动是我们保持强健体魄的一种有效办法,它能让你的肺和心脏习惯一定强度的劳动,会让你更有资本对病毒说“不”。当然我说的运动是在疫情结束之后,这几天就别出去瞎晃啊。除了坚持运动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膳食营养的搭配,同时注意保持适当的休息。当然即使我们完全做到了这些,可在经历这次疫情后也许我们会更加理解什么叫”人有旦夕祸福“。事实上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个会先来到,所以就趁现在多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吧。趁着宅在家里的这段时间好好陪陪自己的父母吧,也许他们年事已高,陪一年也就少一年,给父母好好照照相吧,这也许将来就是你永恒的回忆。告诉你的爱人你是爱着他或她的,毕竟你们要相依相守几十年,直到有一天你们之中某个人去往另一个世界。好好和孩子玩一场吧,试着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拿他们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希望疫情结束后我们能看到每个中国家庭都变得更加和睦团结,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如果每个中国家庭都很和睦,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也就和谐了。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最好的处世哲学,让鸟儿自由飞翔,让鲜花尽情开放,让蝉声嘹亮,让蛙鸣悠扬。


草滩老人


这次新型肺炎蔓延教训有:一是预警不被重视,麻木不仁。二是组织控制不到位。三是日常保障不充分。四是对突发公共事件没有预案。大考分数欠佳。


llll


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环境就是爱护自己,不单是野生动物,还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地资源,敬畏自然,如果通过这次疫情能唤醒那些无知沉睡的人,也是对天下苍生的最大的裨益,仅仅是如果。🙏🙏🙏🙏🙏🙏🙏


笑看人生202712927


使更多的人清醒了,谁才是最可爱的人!谁才是真正的明星!是谁投入一线战胜疫情!(只有科学家,军人,医务人员,及默无闻的英雄)


能想到我


疫情没有结束,病毒来自何处,野生动物是不是中间宿体,病毒的特性,有没有特效药等等,许多问题还没有真相大白,急急匆匆就开题总结,为时尚早。

但是,瘟疫的扩散之快,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

1、个人卫生习惯差,勤洗手都还需要专家们反复提醒和呼吁,而勤洗澡更是许多人一两周都做不到的难事,更别说能够每天沐浴净身了。

2、家庭药箱的缺失,只在疫情发生后才发现平时家里都没有储备一些口罩、酒精、消毒液,更别说必要的一些抗感冒、抗病毒药物了。而平时里感冒、咳嗽时也没有戴口罩防传染的好习惯。

3、亚健康状态普遍,平日里有氧运动缺乏,肺活量偏低,多吃少动,基础病低龄化严重。

4、爱国卫生运动松懈,当环卫事业商业化以后,国民自身参与环境卫生维护的主动性就越来越低,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喷嚏咳嗽抽烟等有害行为也毫无避讳。

5、法治精神、规则意识、担当精神、诚实信用程度仍然不足。


完美大喵哥


最惨痛的教训,疫情预警标准一定要修改。如果发现疾病有传染现象,必须第一时间向各级基层组织和公众发出警告。即使虚惊一场也比疫情蔓延要好得多。像这次新冠肺炎,在一线医生发现人传人20天时,还在向公众发出错误信息,以至于现在到了不好收拾的严重地步。


老羊不识途


个人觉得有几个大的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食品安全,做全做细,深入每一个环节,从种植产地來源生产,到销售到进嘴,这次新冠肺炎,是食品安全引发的社会危机。

二是,进一步加强完善公共卫生的各个环节,定期监测评估,建立卫生公共防线,象公安天网系统一样,建立公共场所及居民生活区人体体温监测系统,常抓不懈,防卫物资的战略贮备的制度化,从基层到中央建制化。

三是,重新评估经济布局的战略安全,要考虑国际极端形势出现,逐渐减少国民集中时段大规模的全国性流动的概率,适当控制城市规模,适当去中心化,把区块链接的思路引入布局。在安全性与效率性之间做平衡。在发达地区与后进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做平衡。


北岭


把反思当做真正的反思,把教训当做真正的教训,把为人民服务当做真正的为人民服务,把科学当做真正的科学,把人民当做真正的人民就行。否则,损失白损失,疫情夺去的生命就白夺去了,累也白受了,汗也白流了,泪也白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