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的误区有哪些?

创业商学院李小冬


自己创业到现在有10年了,发表一下个人观点。如果创业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创业地点最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因为你对这里的地形熟悉,有自己熟悉的人,自己行业内的交际圈,这样比较容易上道。还要判断你的这个行业现在属于什么时期,成功机率有多大?网传数据,创业第一个五年90%的会死掉,剩下的在第二个五年又有90%死掉。所以创业前笫一条件是选择熟悉的行业生存下去。


久鸣广告标识


我有多次初创企业的经历,也拿到过投资,并在最后被并购退出,对这个问题有些经验。

事实上,初创企业的创始团队经验不够丰富的话,存在的误区会有很多,在这里只说比较重要的三个吧。

第一个是现金问题。没有人投资创业不算账的,但很多初创企业在算账的时候往往不够客观,将很多成本都估计的过于偏低,相反将收入却估计的过于偏高。这样,导致在真正运营企业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都需要用现金解决,比自己预想的会多出很多现金支出,最后在业务没有上正轨,收入不足以支撑成本的时候,现金流就用完了或者快用完了,引发企业危机。

第二个是团队问题。初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很多事情都希望自己去做,少请人少花钱。但这样做往往会很大的影响企业发展的效率,将企业的核心力量浪费到了一些不太重要的琐碎细节工作上,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这方面我曾有过沉痛的教训,就是每天自己忙个不停,几天后却发现最重要的业务推动完全不够,之后才有这样的反思。

第三个是业务方向问题。很多初创企业选择业务方向是基于自身的能力和历史的经验。这看起来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说我当然是会什么做什么了。但是,会做什么不一定能做好什么。相反,应该仔细调研市场的需求,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即便是做自己擅长的业务,也要结合当前的大环境去调整方向或做法,从而更好的迎合市场需求。

好了,关于初创企业误区,我先谈这三个方面吧,如果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者别的见解,欢迎评论或私信沟通。


石文峰看新零售


我从企业“人、财、务”三大关键要素阐述,一是“人”,初创企业应多寻找合伙人而非雇佣人,合伙人应该是与创始人有共同的梦想和目标,不能过多看重月薪,可以采取延期支付、股权分享等。二“财”方面,三张财务报表,最关键的是现金流量表,争取多种融资方式(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多金融手段融资等),切记发生财务风险。三是“务”方面,也就是业务,这是所有商业模式落地转化的关键,业务的核心在销售,要多总结创新营销模式,实现销售牵引的业务发展模式。

【欢迎评论关注交流,每天两条商业商科评论】


商科咨询


很多希望进入初创公司工作的人都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创业公司,以及到底需要了解什么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Sally Bolig 总结了一些在加入创业公司前需要对创业公司进行哪些方面的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初创公司是快速增长的同义词,但同样也意味着风险。 如果你想知道有意投资的创业公司是否能从今天起维持一年左右,以及管理层是否真正知道他们在做什么,那么你就需要挖掘必要的信息。

参加完普林斯顿的Startup Meetup后,我们听到了学生问一个我们经常在Yotpo候选人面试上听到的问题:加入一个创业公司时,我怎样才能做一个正确的决定? 从期望创业的学生口中再次听到这个问题启发我们创造一个相应的职位。

面试之前

1) 他们的资金状况意味着什么?

您的第一站应该是查看crunchbase.com。 这个网站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又非常有用的数据库,包含了公司和他们的资金、投资者、甚至有关领导的信息。

通常情况下,资金不到500万美元的创业公司被认为是处于异常早期的阶段。他们可能是种子基金或系列A。这种规模的公司风险会更高。

拥有超过1亿美元资金的公司与他们资金轮次相距甚远,他们是否仍然是一个创业公司都是一个问题。 如果它在健康融资的基础上增长率很高,那么它在B轮C轮中最有利的范围在$ 15M- $ 700M中。

2)谁是他们的投资者?

投资者在他们投资的公司中拥有关键利益,公司做出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是在投资者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形成的。 通过点击crunchbase中的投资者,您可以访问他们的投资组合,并了解他们是否在过去投资了其他成功的创业公司。

初级问题

这些是您要优先处理的关键组件。 所有这些一级问题需要问得很得体,如果时机得当,面试官还会因你已经想到这么深而赏识你。 这表明你在努力了解他们内部和外部组织。

1)这个公司希望被收购还是上市?

这里没有一个正确答案,因为这取决于你希望在这家公司有什么成绩,而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公司正在向被收购而努力,那可能4年内它会被收购,但也可能6个月就够了。对于那些被收购并因此成功地证明自己价值的公司来说,这一行为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你知道如何选择一个高质量的公司,并为公司的成就做出了贡献。 但这也意味着你的公司不再是一个初创公司。 这可能让你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也可能让你失去工作。

IPO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只要你愿意好好表现,又因为它会不断增长并证明它的价值,你将有能力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与这家公司一起工作。 通常,寻求IPO的公司是非常热情的。 然而,为了IPO,一个公司需要展示一个比他们任何竞争对手更具吸引力也更易被接受的增值项目,当然,只有几家公司能做到这样。

2)公司已经物色这个角色多长时间了,为什么它原本有空缺?

大部分时候是因为这个机构正在经历一个增长阶段,这纯粹是一个新位置。 有时,也不是那么简单。

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个职位是否已经开放了很长时间。 如果是,为什么? 其他候选人为什么不合适? 这个位置的标准是否改变了很多次? 请深挖下去。

同样重要的是要了解先前担任此角色的人是否被解雇或辞职了。 如果是,为什么? 公司从员工离职中学到了什么? 这会怎么影响他们雇用人的标准呢?请继续深挖下去。

3)有多少人是由于自身意愿离开公司? 又有多少人是被解雇的?

许多初创公司营业额很高。 这些不是你想加入那一类初创公司。 问问谁会离开,离开多久和为什么离开。

此外,如果你正在面试一个销售角色并被告知人们离开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是销售岗位”或“这是一份辛苦的工作”,那么你就要知道你在被误导。 有很多公司的销售人员都会留任很长时间。

4)谈起销售人员,有多少人达到了指标?

你永远不会找到一个公司销售团队能100%达到配额。 如果有人对你这么说,那么不是跟你说话的人在说谎,就是领导在设立目标的时候太随意了。

你大概会听到70-90%的销售代表达到了指标,这才是一个正常的数据。

5)升职是基于年限还是基于业绩?

如果你正在探索创业,你想听到的答案是升值是基于业绩的。 当然,总是会有关于多久能升职的(一般9-14个月)的指导方案,但在初创公司中,管理层不仅要考虑到任期,还要考虑到表现、用功程度、主动性和积极影响。

6)你会不会有至少一个曾做过你的工作并对你的目标设立有一定影响力的主要经理?

简单来说,如果你是一个SDR,有没有人真的了解你这个岗位?

这很重要,因为你想被一个知道你每天现实状态的人领导。 他们可以被你的挣扎感动,成为你的导师,但他们也可以在你找借口的时候戳穿你。

7)公司预期的人数增长是多少?

请寻找成长中的公司,但要警惕公司成长太快。 但现实的增长是什么样子? 这里没有真正的经验法则,但如果一个有100名员工的公司告诉你他们准备扩展到400+,这就是令人担忧的问题。 这不是一个砸买卖的事儿,但是你需要询问是什么需要这种增长。 毕竟增长太快有时可能会导致裁员。

中级问题

这些中级问题筛选并了解了那些你不知道就不舒服的信息。

不能保证面试官会喜欢这些问题,但你也不能问的太过分。

1)你必须在老板走之后才能离开办公室吗?

如果是这样,这可能一下子就会很难办。 当然,作为一个努力的人,总会有一些晚上你比老板待得更晚。如果这种情况不存在,加十分!

2)是“每天8小时”还是“完成你的工作就走”?

你可以知道你喜欢哪一种,但事实上,在创业公司,你只能是“完成你的工作就走”。 因为有时候你要工作8小时,而有些时候会是12小时。

3)可以休假吗?

你应该能够度假。 通常公司每年提供10-18天年假。

4)什么样的变动会有可能取消你的职位?

在初创公司事情总是不断变化的,重要的是要知道管理层是否已经考虑到了在哪些情况下可能会取消你的职位。 这有助于你了解风险。

此外,管理层应该能够向您阐述至少一个原因。 如果他们说没有发生这种情况,加一分。

5)1-30号员工中存在核心“圈里人”吗? 公司接受新来者吗?

一家公司的OG(元老级人物)特别亲密其实并没有任何问题。 请看看他们有了什么成绩! 但重要的是,他们得欢迎新员工,并且努力让每个人都感到受欢迎和亲密。

看情况讨论

朋友和家人有时候会推荐这些问题,但对此我们的建议如下。不要问你知道会听不懂答案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ARR或燃烧率。

此外,不要问以下这些问题,除非你觉得你们已经聊到这儿了,或者这些问题是适当的相关的。

一些公司不会很乐意披露以下信息,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如果他们不告诉你的话,这可不是一个加分项。 披露与否完全取决于公司。

1)配额是怎么定的?

要求达到配额是正确,但询问这些配额是如何设立的会被视为在询问关于公司成长、具体的员工成功和失败的保密信息以及一些不适合于在面试期间探索的问题。

高级答案通常是通过评估团队的现有成就,然后设置他们可以达到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

2)贵公司的燃烧率是多少?

如果公司有一段时间没有筹集到资金(即两年多),那么就值得询问公司的计划以及他们期望达到的目标。 这可以让你知道燃烧率,而无需具体询问。

人们常常问燃烧率,因为他们想知道公司的未来是否有希望。 你可以通过上面的初级问题来了解这一点。 话虽如此,如果你了解关于燃烧率的物流,一些公司会很愿意地谈到周边细节。

3)贵公司的ARR(年度经常性收入)是多少?

这和人们问燃烧率是一样的原因。 虽然ARR是公司与员工间的信息,但是在面试中往往不会说。

千万别问

这个联合创始人是在真正的交易吗?

使用Glassdoor查看CEO批准评级。 直接看“批准CEO”的星级评分以了解以前和当前的员工的评价。 好好做调查,看看CEO的经验并阅读他或她写的文章。

在面试中问这样一个问题太愚蠢了,因为你可以提前做很多研究,这也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简洁地回答的问题。

当然要问关于CEO公司参与度和个人基础、甚至关于他或她的性格特点的问题,但避免询问他们是否有能力良好运行自己的公司。

最后几句

其实,这些也不是规则——我相信你会找到一个颠覆整个趋势的公司。询问这些问题是否能保证你无风险的进入创业公司? 绝对不。 但它会让你做出最明智的决定,并有效地表明你致力于加入这个不断增长、不断变化的团体。


Jack琥珀


实际上,创业是一艘在大海漂泊的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触礁,所以,要避免创业误区,应该明白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最容易做错的事情,以下这些点,镖客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点:创业不能急功近利,错误的认为客户的需求,或者是对客户的需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关键是自己还认为已经很懂客户需要。客户需要的错误判断会带来很多损失。

第二点:创业者一直沉浸在自有产品的研发或者自有产品本身功能上面,而不是让自有产品如何更好的满足企业方需求,所以,在产品升级或者产品完善方面要落后于同行,迎接不上企业需求变化速度。

第三点:在行业热度上面,总是找捷径,试图想做会飞的猪。这种投机取巧,在创业团队很常见。可能会成功,但是要明白,成功的是不是你。所以在行业选择上面不要跟风。很多人认为现在资本市场很活跃,只要时刻跟紧风口就一定会有人来为你投资。但是,面对风口的那些创业公司真的能够坚持下去吗?

以上是总结的几点比较常见的误区,真正的创业者应该走出去,打开自己格局,多和同行交流,与时俱进的了解行业情况!


A股大镖客


以下仅是我自己创业的经验教训,仅供参考。

误区:

1、唯关系至上误区。关系固然关键,但是绝对不是成功最主要因素。

2、讲究排场,什么部门都要配备齐,什么设备都要买好的。

3、亲戚朋友都进入企业。

4、什么时候都想得太完美,没有给自己留有余地。

5、过度重视产品而忽略销售,或者反过来了。

6、把赚钱模式想得太过复杂。其实,真正赚钱的企业,商业模式都特别简单。

7、股东之间没有规范好权利、义务、责任、利益。

8、财务规范管理必须从头开始,否则轻则损失重则牢狱之灾。

9、坚持不下来做一个事,不停的更换行业。





fq老矣


初创企业刚开始发展一般会面临三个问题:自身的优势产品,资本助力产品扩大市场,上下游产业链衔接。

首先,企业自身的优势产品,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所必须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搞实体的企业你得有社会上需要的产品,并且是高质量的产品,搞服务的企业你需要能够提供与众不同具有排他性的服务,像文化传媒行业,虽然他们不生产东西,但他们生产的知识,思想本来也是一种产品。

  其次,初创企业需要资本的扶持,初创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寻求资本支持。有了资金链做支撑,并不代表高枕无忧,但没有资本的助力,再有前途的企业有再好的项目也无法得到推介,更不用说企业的发展了,不可低估资本市场的力量。

最后,产业链衔接是初创企业必须跨过的一道难关。当前,社会产业越分越细,每个企业都不可能单打独斗,获得发展,只有做好自身领域并做好上下游衔接,企业发展才能长久。


骏极道股


初创企业的误区之一就是毕业就创业。我们国家有很多大学生还未准备好,就过早出来创业,这导致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很高。

微软全球副总裁表示,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国内教育更关注专业发展,而忽视对于学生执行力、团队经验、市场研究等方面的培养”他强调,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以上所有因素全方位的整合,而中国教育需走一段较长的路。


不完美小孩78536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交流:

1、资金。刚开始创业,一定要重视现金流,不可轻易做垫资生意,还有不可盲目扩张。

2、过于乐观。我们创业,肯定是看好自己的项目,所以一定要保守一些,不要估计的太过乐观,销量目标一般打对折估算。

3、人才。刚开始创业,老板一般都是万能,事必亲为。因为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和帮忙,很容易进入坑,一定要特别小心。

4、市场调查。很多朋友创业是因为喜欢,或者靠感觉。因为对市场,店铺,位置,人流,客群等没有调查清楚,所以很容易失败。所以创业之前,一定要做好调查,想明白。


直播行业研究者


创始人的四件事:找人、找钱、找方向、定规则,创业公司的三件事:节流、做产品、找卖法,把这几件事按准了,不会跑太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