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為什麼有些能力最強的人往往做不了大領導?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能力最強,要做大領導是有條件的。

其前提是單位正能量十足。單位的使命、目標,與單位領導、職工高度一致。則可能出現能力最強的人做大領導。否則,能力越強,甚至超過了領導的能力,就是倒黴的時候。

單位的正能量包括領導的思維、制度健全、組織完善、文化活躍等,與單位使命、目標高度一致。

單位的負能量主要指領導凌駕於單位之上,將單位及職工玩弄於股掌之間。專權、專制、高度集中等。


劉俊利


我不是領導,但我是一個在機關工作14年的人了,我就是那種專業能力很強的人,特別在計算機方面,算得上單位的大拿,三年前算是晉了正科吧,不是因為我專業能力強,是我感覺自己想通了這個問題。談談我的個人感受吧。

一個人成為領導,至少需要具備幾個條件,一是閱歷,就是你經歷了多少事,寫了多少材料,講了多少話,組織了多少活動;二是同事擁護。就是你情商不低,大家願意讓你當領導,或者說你當領導對他們有利;三是領導認可,這點最重要,特別是你的直接領導對你的認可和對上的積極推薦。

我理解你所謂能力強是指業務能力強,但是這恰恰是做領導的最大障礙。因為:一是如果一個人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你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作為領導,你的專業能力那麼強,有幾個能做到?不是別人怕你看不上挨批評就是你看不起別人。你看不起別人,自然不會尊重別人,因為你容易蔑視他,你剋制也沒用。二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大量的時間都在專業能力的攀登途中,哪有什麼時間提升自己的情商?哪有時間和大家吃吃喝喝打成一片?要知道,很多消息不是八小時以內的,不是會議桌、辦公室裡得到的。三是你的領導怎麼容得下你這個搶風頭的下屬。要面子是人之常情,專業技術考試、日常業務處理,你處處比你的領導強,他的面子往哪擱?怎麼能提拔你?那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所以,當領導是個系統工程,不是單科比賽,是要看總分的。這就要求你既要有兩把刷子,又要明白自己的身份,懂得進退。這樣說吧,如果你專業能力不夠強,及格,不拉後腿,你當領導是沒問題的。當然,如果你情商高,會來事,和上級領導還有同事們相處融洽,而且你業務能力又強,那就更好了。


人小見


有本事的人一般都不聽話的。

就像華為的李一男,1993年6月,畢業後即加入了華為。兩天時間升任華為工程師、半個月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被提拔為華為公司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部總裁、27歲坐上了華為公司的副總裁寶座。2000年,李一男帶著從華為拿到的價值1000萬元的設備北上創建港灣網絡。李一男的出走,任正非痛心不已,港灣網絡公司迅速發展後,成為華為對手。2006年6月,華為收購港灣網絡,李一男回到華為,任首席電信科學家、副總裁。最終還是離開,幾經波折,還經歷了牢獄之災。

李一男被收購回華為的時候,據說剛開始的工作間是一間玻璃房子的辦公室,周圍的人都可以看見他的一舉一動。。。

能力強的人職業轉型非常困難。

個人晉升的時候,大多是因為工作能力強。可是能力強的人在晉升之後,會發現個人的成就感在下降,因為除了自己幹活之外,還需要帶一幫比較low的人,特別影響效率,於是就恨不得自己把所有的工作都承擔了,讓下屬做一些打下手的工作。於是個人整天像個陀螺,而下屬們則沒有成就感,成長不起來,紛紛離職。

也有的晉升的經理人,對下屬非常挑剔。我前段時間在濟南的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上課的時候,就有一位營銷的高手,之前抓住了微信公眾號的紅利,拿到一筆錢,在煙臺買了5套房子,同時又投資了當下的電商公司,目前的倍增也到了10倍了。可是他本人卻不怎麼會帶團隊,他要求所有的下屬都必須跟他一樣技術高超、努力奉獻,所以他帶的人基本上都備受打擊,離開的離開、抑鬱的抑鬱。最後公司讓他做新業務,而不帶團隊了。。。

點擊【關注】,每天免費獲取人力資源和職場管理知識;本文作者鄧玉金,資深HRD,實戰培訓師,人力資源暢銷書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strong>


人力資源實戰鄧玉金


記得參加過一次華為某位培訓師的一次培訓,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領導其實是管理人性。為什麼這樣說,說兩個方面的感受吧。


一、大領導更多時候是「為人」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幾千年的酒文化雖然被各種禁酒令殺了下威風,但是茅臺的股價反而是越來越高,就像一個大磁場,所有東西,雖然看不到,但是真真實實的在起作用。


回到問題上面,根據自己的職場經歷來看,能力最強不一定可以當大領導,大領導也不一定是能力最強,說到底這「能力最強」和「大領導」沒有直接、必然關聯性。


總體來看當下的社會,雖然科技界在不停的說人工智能,說去中心化,但是有一箇中心永遠不會變,有一個東西永遠不會被人工智能替代,那就是人的社會關係,他定義了TA的所有一切,賦予了很多維度的信息。


二、大領導更多的是「格局」


先你給問題中描述的能力下個定義,假設題中所述的能力多數是技術,技能,專業,業務等方面的意思,這些都可以通過時間的不斷練習,不斷重複,即使不怎麼思考,熟能生巧的原理總會起到作用,變成能力最強。


但是,自己的感受裡面,格局這個大部分時候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能真正達到的人,都是克服了自身人性的弱點才能達到的,不要強求。


所謂大領導,在判斷要不要做的時候,能站到全局去思考問題,具備戰略的格局;當遇到風險的時候,能夠從多個維度去思考分析,具備大將風度能去勇敢擔當;這些東西都是反人性的,反人性的膽小,自私,貪婪,對於很多人來講,是非常非常難的。


能力強重要,但是很多時候,起作用的往往是看不到的東西,露出海面上面的冰川只佔冰川的20%,這20%會有80%的人能看到,但是最重要的80%,可能只有20%的人能夠看得到,往往這20%的人,不是靠著眼睛看到的,是通過「認知」分析、研判出來的,這些東西不好學,也沒有教材培訓你,只有慢慢去悟,才能得到。


祝好!


歡迎關注公號「LastNote」,年齡越大,越覺自己淺薄,越發不敢說話。以前年少輕狂,什麼事情都敢指點。「LastNote」就當是網絡空間的一個鏡像虛擬窗口,低調的說點真誠的話,真誠的分享下自己的理解,寫出自己的「LastNote」,慰籍自己的同時,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公號「LastNote」的原創內容,禁止轉發!

LastNote


做官是有運氣的,做官也是有潛規則的。能力很強的人一般比較自富,有一定的氣場,常常會抱著“憑本事吃”,“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理念。這些人往往主要心思,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有強必有弱,他們拉關係,走門子,討好領導,研究上司一定是不如那些平庸者,所以有人說,能力強者靠本事吃飯,能力弱者搞關係也能吃飯。能力弱者在工作事業上處在下風,與強者不可匹敵,必然會另尋出路與之競爭。於是乎常常我們可以看到,領導身邊總是圍著一群無才無德的小人,工作上拿不起來,業務上比不過別人,能力水平差距更大。所以這些人必然會開闢“第二戰場”,揚長避短,東方不亮西方亮啊。所以做官運氣的天秤就會發生逆轉和變化,能力強的人優勢變成了弱勢,專業技術,業務水平,組織能力強的優點,被會協調,會溝通,關係廣,路子粗的特長所壓倒。加上能力強的人一般不願低頭,不會投機取巧,甚至還會瞧不起人,因此,這就給那些平庸者有了可剩之機。這也是那些能力很強的人卻做不了大官的重要原因吧!


手機用戶坭瓦匠


的確,職場中,很多“能力最強的人,往往做不了大領導。”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當大領導未必需要能力最強,考量一個人能否當大領導,能力只是一個方面,此外,還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溝通能力強不強。

許多人能力很強,但是溝通能力一般,如果讓這樣的人當領導,他能管理好團隊嗎?他能公平對待下屬嗎?

第二,有沒有長遠的願景。

當領導要率領團隊向前發展的,需要對未來有一番規劃,要有很強的想象力,這一點,僅僅某一方面“能力最強”的人,是做不到的。

第三,有沒有精力,身體條件如何?

當大領導,有時候得加班加點,衝在第一線,尤其是現代社會,那種養尊處優型領導已經沒有市場了,能力最強,但是身體條件不行,家庭事務佔相當大的精力,這樣是當不好領導的,會影響團隊的績效。

第四,有沒有帶領團隊更上一層樓的動力

這點無須多展開,總之一點,光有能力,沒有動力,是不行的。

第五,格局大不大,會不會用人

劉邦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劉邦的格局和項羽的格局不一樣,所以,這也導致他們最後的結局。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當大領導,有能力,有精力,有動力,三力缺一不可,還得會溝通,有格局,知人善用……這是個綜合要求。

希望“職言知語”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多關注,感謝支持!


伯明說職場


這是題主對能力理解的誤區。同樣競爭一個領導崗位,大概率上,能力強的人會勝出。但我們也看到,在職場中的確有很多人,能力很強但做不了領導,或者做了領導也做不好,這是為什麼呢?

1、技術上的天才,管理上的蠢材

人的能力有很多種,簡單粗暴地可以劃分為兩種:技術能力,管理能力。有些人搞技術是一把好手,但搞管理卻很糟糕。

比如,宋徽宗趙佶不僅擅長繪畫,而且在書法上也有較高的造詣。他首創了瘦金體,還發展了宮廷繪畫。他的作品是美術史研究中的珍貴史籍,至今仍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但他當皇帝治理江山卻一塌糊塗,還把江山給玩兒丟了。

明熹宗朱由校有木匠天份,史書上記載他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巧奪天工。從技術層面上來說,他的能力堪比魯班再世,但他的統治卻腐朽至極。

所以,術業有專攻,不可強求。有些人適合走“技術專家”的路線,你讓他搞管理當領導,無異於自尋死路。

2、能力強但格局不夠

有些人能力很強,但恃才傲物夥嫉賢妒能。他們雖然有才策,但是向上不能與領導的意見保持一致,向下又聽不進下屬的意見。這樣的心胸和格局如無土之木,做不成大領導。

3、是否能當上大領導,有時並不完全取決於能力

是否能當上大領導,並不完全取決於能力這一個要素,有時還要看機緣以及個人所掌握的資源。在有些企業,還存在著論資排輩的情況,能力這個要素就被大大弱化了。

所以,職場上並不是只有向上晉升,當領導這一條成長路徑。在某一專業領域縱深發展,成為一名技術專家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歡迎關注@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十六年職場歷練,專注分享成長乾貨,推動你的職場進步!


瑞希


領導在單位的主要職責就是帶領下屬實現工作目標。這裡實際上有兩個重點:帶人和成事

題主提到的能力強,實際上指的是成事的能力強,更確切地說是單槍匹馬以一己之力完成一項工作的能力強。

而一個單位的領導,既要具備一定的能力,又要能將下屬組織起來,共同完成單位的整體目標。

因此說,個人能力說的是一個點上的能力,更多指的是業務能力。而單位領導人的能力,指的是面上的能力,包括帶人和成事兩大方面,即領導能力和業務能力

因此,

選撥領導需要看他是否具備這兩方面的能力:領導能力和業務能力,不能只片面看業務能力。

另外,還有一個現象,業務能力比較強的人,往往都比較自負,認為自己能力強,別人都不如自己,看不起別人,接納他人、容納別人的胸懷一般會有所欠缺。願意特立獨行,不合群。這種特點,別人不願在他手下工作,一般也就不會成為領導了。

以上回答供參考。歡迎關注職場思語,共同探討交流職場課題。


<strong>


職場思語


因為有句名言說的好,如果一個人沒什麼大本事就讓他去當領導。當領導不一定要有多大的本事,能領悟上級指示,能知人善任用好下屬就可以勝任。而好多有本事的人往往性格上也比較有個性,不擅長圓融,更不擅長巴結上級領導,更談不上能多麼正確的領悟領導的指示了。想升官離不開領導的提攜任用,光有群眾基礎是遠遠不夠的。不抱住大樹是難以在仕途上有所成就的。而沒什麼大本事的人,往往擅長鑽營,也捨得花大價錢巴結上級領導,所以,升官發財不成問題。只要坐到那個位置,人五人六的也就像那麼回事兒了。


彥郎


原因非常簡單,做大領導需要多個維度,能力只是其中的一個維度。你見過一座大廈靠一根獨木支撐的嗎?

不要再糾纏於能力強不強了,哪怕就是能力本身,也存在很大爭議,根本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更何況其他維度了。

第一、能力最強不代表實力最強。

看一個人的實力,能力僅僅只是一個方面,而且能力又包含很多東西,包括領導能力、管理能力、專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直覺能力等等,每一項大的能力還可以再細分。人本是人,沒有什麼完人,能力再強也只是哪一方面或者哪幾個方面突出,不可能什麼都強——那是超人或神人,已經脫離了正常人的範疇。

而實力不一樣,它包含的東西就更多,包括一個人的資本、能力、才幹、情商、智商、社會資源等等。能做大領導的,不僅僅專業能力要強,還要有戰略眼光,要有格局和胸懷,要有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和外交家的長袖善舞。

第二、想做大領導,天時地利人和,哪一樣都不能少。

假設一個人確實各方面都很突出,但是如果他出生在原始社會,就是再能幹,又能發揮多大作用呢?

人類發展是靠一代一代的積累,是靠後一代人站在前一代人的肩膀上。不要以為一顆大樹會平白無故長出來,那根系下面的土壤,才是關鍵所在。所以,我們看一個人能夠身居高位,往往他的父輩、爺爺輩甚至再往上都已經在努力奮鬥了,這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單純從個人能力相比,確實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強,但是如果加上父輩、爺爺輩,兩兩對比三三對比,差距就非常明顯了。

所以大多數人一出生就決定了,這就是天時,時也命也。亂世之中還有人可能渾水摸魚,在階級固化的時代,想拼命打破階層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除非你有不世出的天才。一個人出生以後,他所處的位置,所享受到的資源,所獲得的機會又都不一樣,這就決定了結果差異很大。請問光憑個人能力能做到這些嗎?

第三、從概率上來說,也需要運氣和上天眷顧。

即便有的人的背景、資質和綜合素質旗鼓相當,但是機遇不同、遇到的人不同,那麼也就決定了運氣的好壞。有的遇到了好領導、好導師,他就能發展的更好一些,就能少走一些彎路……有的遇人不淑,性格不合,很難搞到一起來,又怎麼可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呢。

大領導只有一個,相當於千軍在過獨木橋,能夠走過去的,除了實力以外,他的運氣也是要相當的好,否則憑啥會輪到他呢?所以要多燒香拜佛,才有可能等得到上蒼的眷顧!

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關注我瞭解更多。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專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