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既是擺渡人又是送餐工 市民互助守護江城

特稿|既是擺渡人又是送餐工 市民互助守護江城

資料圖:2月2日晚8點,喻巔將武漢黃陂人民醫院一位婦產科醫生護送回家,路上遇四次查通行證,耗時近3小時。

  【財新網】(記者 趙寧 蕭輝 汪蘇 丁捷)2月17日晚10點,30歲的志願者司機喻巔送完最後一名護士,匆匆回到家。這是喻巔連續跑車的第24天。1月23日10時起,武漢“封城”,迄今一個月。昔日繁華喧嚷的江城,將滾滾人流、車流、商品流收起、鎖住。整個城市背水一戰。

  但是,城市的生命通道不能斷。危急時刻,留在城中的900萬武漢市民迸發出巨大能量,自救救人,守望互助。政府和民間協作,織成一張非常時刻的應急網絡,堅守,用最大的耐心和毅力,等待城市“解封”的那一天。

民間“擺渡人”

  喻巔原是武漢私企一名職工,兼職做過順風車司機。1月22日凌晨,武漢“封城”前一天,喻巔徹夜難眠。疫情來勢洶洶,當晚他就在網上搜集信息,想做志願者。“封城”當天,他加入一個接送醫護人員的團隊,除夕夜開始跑車。

  據財新記者不完全統計,至少有上千名私家車司機組建數十個民間車隊,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給家庭有困難的市民送急需物資。

  45歲的志願車主高宇也是其中一員。他每天在武漢各個城區間穿梭十多個小時。送醫務人員上下班成為武漢封城後高宇的日常。吃飯、睡覺很不規律,一切圍繞著醫護人員用車約單轉。高宇曾經在凌晨三點接送一位醫護人員下班,回家補個覺,早上七點又去送下一單。

  1月23日,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連發五個公告,宣佈關閉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離漢通道,在市內停運全市公交、地鐵、輪渡、網約出租車,少量巡遊出租車實行單雙號限行。

  “沒有私家車的醫護人員出行怎麼辦?”高宇告訴財新記者,他看到政府公告第一時間就想到醫護人員出行問題。高宇的媽媽是一名醫生,他自小對醫護人員有親近感,在這個非常時期必須為醫護人員做點事。“城市交通停擺了,醫務人員的工作不能停擺,我們志願車伕來做擺渡者。”高宇說。1月24日,高宇拉起一個醫護人員出行微信群。

  當日中午,高宇接了第一單活,送一名急診科醫生上班。沒有護目鏡,沒有防護服,高宇戴了口罩,又戴上摩托車頭盔,開了四扇車窗,高宇依然有點緊張。醫生下車後,他迅速用酒精給車消毒。如今高宇裝備齊全——防護服、護目鏡、口罩,接待醫務人員駕輕就熟。

  急診科醫生非要給高宇錢,高宇拒收。“醫生冒著生命危險在一線,我們冒著生命危險送醫生,這不是錢的事。”

  第二單活是一個交警朋友打來求助電話,一名醫生回安徽老家過年,除夕當天被單位蔡甸區人民醫院緊急叫回武漢。醫生在漢口火車站等了一個多小時都沒有叫到車。高宇趕緊過去,把醫生送到郊區蔡甸區醫院。

  第三單活,接送的醫生說,戴的N95口罩已經連續用了一週了,因為科室緊缺口罩,他們只能拼自己的抵抗力。高宇邊開車邊流淚。

  除夕夜,高宇媽媽叫他回家吃團年飯,高宇不敢回家,謊稱在外面和朋友一起吃。交警朋友給他煮了十個餃子,他在小區的停車場吃了這頓簡陋的年夜飯。大年初一,高宇早上六點起床,又開始接送醫務人員。

  當天晚上,送完醫務人員,他又接了一個不載人的單子,一位醫生感染了需要隔離,急需一個霧化器。高宇跑了兩個地方把霧化器送給醫生的同事。心裡祈禱這位醫生快點好起來。

  連續多日在外奔波,高宇媽媽察覺出兒子“不對勁”。高宇向媽媽坦白後,媽媽急了。高宇告訴媽媽,一個搭乘他車的護士,封城那天,走了三個多小時才走到單位,她的另一名同事走了四個多小時才到家,一名兒童醫院的護士在陰雨天騎自行車一個多小時才到醫院。高宇媽媽不再勸阻,只是叮囑兒子做好防護。

  2月3日誌願者司機何輝感染去世的消息在車隊中傳開,一些人打算退出車隊。高宇還在堅守,“我會堅持開,直到他們不再需要我的那一天。”他覺得自己身體底子好,“我不是頭腦發熱,我是評估過風險,依然願意做。”

  50歲的志願者象哥(化名)在接送醫務人員的同時,也幫有困難的市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年初一,象哥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女生求助,女生的媽媽感染去世了,爸爸重症在醫院治療,需要加強營養。女孩買了20支人體球蛋白,但醫院沒有冰箱存放。有網友願意捐一個小冰箱給女生,但需要上門提取。

  象哥接下了這單活,從礄口區接到女孩哥哥,去城市的另一端取冰箱,再把冰箱送到青山區的第九醫院,最後又把女孩的哥哥送回家,花了4個多小時。臨走的時候,女孩的哥哥留下一個裝錢的信封和一袋口罩。象哥留下了口罩。

  2月3日,一個疑似重症患者在網上求助,呼吸困難,住不進醫院,只能在家裡吸氧,氧氣瓶快耗完了。病人聯繫上一家賣氧氣瓶的廠家,但需要客戶自己取貨。象哥開車去取了氧氣瓶,送到病人家門口。

  象哥是一名老志願者,參加過汶川地震救援。“志願活動絕不能只憑一腔熱血去做,尤其在瘟疫蔓延的時候,保護好自己是第一位的。”象哥記得,有一名孕婦曾來求助,他問孕婦感染了嗎?孕婦說,感染了。象哥於是指導她向專業機構求助。

  志願者車隊中陸續傳出有人發燒的消息,象哥很不安,在護送醫務人員出行的同時,他又發起項目,募捐防護用品給志願者。“志願者必須做好個人的防護,才能去幫助別人。”

  滴滴、高德等打車平臺也參與進來。一些志願者接入了高德在武漢推出的“風韻出行”。志願者司機接到訂單後即可前往接送。志願者們編寫了“醫護人員打車指南”。

  學生也加入進來。付金康是武漢一名大四學生,回仙桃老家過年。他學習軟件工程,被選為武漢護送醫務人員出行QQ群的群主,群裡有3000人,都是需要用車的醫務人員和志願者車伕。由於需求量很大,很快又開了個QQ群,高峰期他要管理4000多人。

  付金康每天在手機、電腦屏前幫助對接醫務人員和志願車主,高峰時期一天接到上千條短信,在電腦前一坐就是16個小時,吃飯都是邊吃邊回覆消息。他經常忙到晚上一兩點才睡覺,睡夢中還會被求助電話、短信吵醒。“爭分奪秒,為了能夠幫助更多人”。

  最近,付金康稍空閒,政府開通了更多公交車供醫護人員出行。“政府做得更多,我們就能放鬆一些。”付金康稱。

封城後的落腳地

  凌晨突然宣佈封城後,第二天早晨起來上班的醫護人員面對的是一個幾乎停擺的城市。

  “很多醫護人員沒做好準備,每天兩邊跑,長途跋涉非常累。” 肖雅星在武漢經營四家酒店,其中三家在醫院附近。大年三十當天,肖雅星建起微信群,在朋友圈號召其他酒店加入“醫護酒店支援聯盟”,為醫護人員免費提供住宿。

  春晚剛播出十幾分鍾,魏敏給肖雅星打來電話,她的一位醫院朋友急需住宿。魏敏加進酒店群,發現群裡已經有十幾人,發佈了多個酒店住宿信息。她隨即成為統計酒店信息的志願者。

  肖雅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酒店響應。“當天下午五點多建的群,到晚上12點,我記得非常清楚,是86家酒店加入。”到第二天晚上12點,已經有300家酒店。這些早期加入的,多是單體酒店和民宿公寓。有的酒店老闆已經回了老家,不在武漢,但仍然願意拿出客房。

  有住宿需求的醫護人員遠超預期。酒店信息一出來,基本全部爆滿,缺口量還很大。第二天中午,大型連鎖酒店也開始進入。

  “在人性跟危險面前,很多人選擇了人性的一面。”魏敏說。

  聯盟提出無接觸入住,醫護人員直接進去,不去前臺辦理手續,彼此之間眼神交流。入住的人自己帶四件套,沒有人提供服務,只提供房間、熱水,中央空調也不會開。

  有些酒店員工不願意這時候值班,老闆就親自上。從酒店開放至今,肖雅星的兩間酒店裡只有她一個工作人員。

  前三天,這些酒店幾乎沒有額外的防護物資,消毒上只靠原有的裝備。聯盟物資組四處籌集,終於在初三找到一些消毒物資。

  但壓力並未減輕。“到初四、初五的時候真的都快撐不住了。” 魏敏說,一方面是酒店開支,更急迫的是消毒問題。有些酒店因為沒有工作人員,從大年三十到初六,一直沒有任何消毒措施。

  1月31日,聯盟通知,此前上線的159家單體酒店、民宿、公寓和小型連鎖酒店不再接待醫護人員。1月31日18點前,將清空房間做消毒準備工作。

  這批酒店下線後,醫護人員住宿問題一下暴露出來,醫院開始重視。一些醫院開始與酒店協商徵用,負責消毒。這大大減輕了酒店負擔。肖雅星迴憶,在醫院開始陸續徵用酒店三天後,政府也開始大面積徵用酒店。

  “大家撐了這麼久,都不容易。”魏敏說,攜程已經給這些酒店減免了一年的平臺佣金。最早加入的這些酒店為醫護人員和相關方提供了寶貴的緩衝時期,後期這一需求需要醫院方和政府方接手解決,“不要一直消耗平凡人”。

  醫護人員的住宿求助信息至今仍在“武漢酒店醫護支援”群裡不斷髮布。疫情比肖雅星想象得嚴重很多,“當時的預料就是三四天,充其量五天”。現在肖雅星要做好酒店再接待一段時間的打算了。

為醫生送餐

  年三十晚上,邱貝文幾乎一夜未眠,網絡上消息說醫生沒飯吃,她睡不著,想到了自家餐館。她在編寫想為醫生送餐的信息,刪刪改改,最終在凌晨4點多發了出來。“只要醫護人員需要吃飯,無論哪個點,提前半小時打我電話,24小時在線”,“店裡五個人不過年”。

  這幾個不過年的人都是邱貝文的家人,她和她老公,老公的弟弟和弟媳,還有公公和婆婆兩人。第二天早上7點,就有醫院打來電話訂餐。電話連續兩天從早到晚沒停過。邱貝文沒想到,訂餐需求如此龐大。

  更讓她沒想到的是,疫情遠比她想象得要嚴峻得多,她第一次站在了疫情風暴中心。第一天邱貝文送了270多份餐,跑了多家醫院。晚上她去漢口一家醫院送餐,天下著雨,還沒靠近醫院,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撲面襲來,醫院門口聚集著身穿防護服的人,“那一瞬間寒毛都豎了起來。”

  那天晚上所有餐配送完已經是凌晨兩點多。邱貝文趕緊把6歲的兒子送到了母親家,“到現在我都沒有見到我兒子一面”。

  但送餐這件事,邱貝文堅持下來了。高峰期每天要做800多份,現在送400多份。在那種關鍵時候能把你所有恐懼都壓住的,“是什麼呢?是那些很需要你的人。他們看著你的時候眼睛都帶著星星。”

  她記得有一天她去洪山區的醫院送餐,那天風颳得很大,對面走過來一個小護士,23歲左右的樣子,後面還帶著三個很年輕的男護士。他們穿得很少,應該是怕送餐的等久了,裡面就穿了一件薄薄的秋衣,外面套著白大褂,戴著帽子和防護口罩。“她從遠處小跑過來叫著我姐姐的那一瞬間,太深刻了”。

  邱貝文送餐的行動經媒體報道後,有志願者開始加入送餐。她的餐館原是做海鮮燒烤的,沒送過外賣,剛開業半年左右,前期投入三十幾萬,尚未回本,本指望春節期間能賺一些,但疫情打亂了一切。

  大多數訂餐,十幾二十份的,邱貝文都不收錢,有的科室會主動付錢。碰到量大上百份的,邱貝文收一點,每份15塊,“我不掙你的錢,我會把營養讓你們跟上。” 第一天,店裡送的盒飯是土豆燒五花肉,胡蘿蔔燒牛腩,再搭配一份炒小白菜,飯裝得滿滿的。

  最怕遇到傷人的,覺得她做的都是應該的。但也有很多溫暖的時候,“那種年紀很輕的,真的很天真的,就和我做這個事情一樣,很衝動就去做這個事情。”邱貝文說。

  易露家有四家日料店和烤肉店,封城後,兩家離醫院近的老店免費為醫院提供工作餐。現在每天送餐量有四五百份。五六十個沒來得及回家的員工,也一起幫忙。她和她老公,還有弟弟,負責送。

  易露說,起初給同濟醫院感染科準備餐食,做了四五天,感染科的人自己來取。後來感染科就不再讓他們做了,“他們生怕不好,還給我們送了兩套防護服,他們已經很缺了。”

  遭遇疫情,易露的餐館同樣艱難。有兩家店是今年1月剛開,沒幾天就不得不關停。

  沈女士四個月前剛剛開了一家牛肉麵館,離武漢協和醫院很近。除夕開始,麵館免費為醫護人員提供“過早(早飯)”和宵夜。直到2月1日,附近小區感染人數增多,她關了門。

  隨著餐館和一些企業陸續加入送餐,沈女士說,醫生的吃飯問題緩解了一些,“最艱難的是早期病毒爆發的時候,可能連方便麵都沒有”。

互助守望

  疫情爆發後,武漢人張軍也加入到物資大軍,為多個公益機構和社會捐贈人協調湖北的各種資源。這是他第一次做志願者。“醫院物資不夠,我們民間組織和個人,就得拼命去救。救他們就是救我們自己。”1月27日晚8點,武漢市民開窗齊喊“武漢,加油!” 張軍在窗口瞄了幾秒鐘,沒有力氣去跟他們一起喊,回到兩臺電腦前,“一邊哭,一邊把事情對接完了。”

  張軍發現,身邊的朋友、老師、同學,擰成了一股繩,把多年積累的資源拿出來,去幫助醫生。“很懂生活的人可能幾天都沒把自己打扮一下。不管男的女的,去搬貨,去求著所有人,他們以前可能不會這樣去放下自己的面子,就為了把東西送過去。”

  章婭彤是一名非訴律師,也是武漢市義工聯一支義工隊的隊長。封城後,她和義工聯的夥伴,一直在為養老院、福利院等機構服務,“這種弱勢群體所在的組織,我們是最熟的,我們主要就做這一塊,幫他們送物資,或者是他們有需要的東西我們想辦法協調,比如一些醫療用品。”

  有時養老院有老人要去醫院做透析,但沒有車,義工聯的志願者就直接對接到武漢市的愛心車隊。義工聯服務人員遍佈各個區,非常方便對接資源。疫情爆發後,義工聯還發起了“加油武漢·抗疫互助信息平臺”,為求助方和資助方搭建橋樑。

  章婭彤覺得,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明顯感覺到準備不足,各方面都很混亂,但最壞的階段已經過去了。事情最後平息一定是靠政府搞定,但在如此大的疫情面前,也要靠鄰里、社區、志願者的互助。

  2月15日,武漢要求小區完全封閉管理,相當於要求所有市民自我隔離。但是,有一些社區、小區,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組織起來為居民買菜。部分市民面臨斷菜、斷藥的風險。

  在接到市民投訴後,政府也將志願者納入解決方案。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決定,在全市招募專項志願者,為所在小區居民服務,提供食品藥品代購代送等服務。

  章婭彤的家就在武漢著名的民俗文化街吉慶街邊上,那裡是武漢最有市井味的地方,原來天黑後大排檔熱鬧得不得了,“歌聲、樂器聲、談笑聲,可以從街頭傳到街尾。”

  如今的吉慶街靜悄悄的。

  章婭彤也被隔離在家,不過仍在線上對接各種需求。志願司機拿到通行證仍然可以出去服務。小區居民組織起來團購買菜。

  生活比以往艱難了很多,盒馬等在線平臺的生鮮總是秒光。團購也並不總是成功,物流有時走得很慢。一些市民並不確定,下一批生活物資補給,會在何時到來,已經開始給家人限量供應。

  章婭彤覺得,大家心裡更團結了,互相幫忙,“總比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的那種感覺要好很多”。

  疫情拐點仍未到,江城營營鬧鬧“過早(吃早飯)”的景象,不知何時才能再現,但兵荒馬亂的時候,過去了,抗疫戰鬥漸入正軌。整個城市都在努力。

  “疫情過後,武漢相會。”成為外邊的夥伴們和武漢市民之間最溫暖的相約。

  財新實習記者張陽、曾美雅對此文亦有貢獻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發佈於今日頭條平臺,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實時全面深入的疫情報道,請點擊下載財新App閱讀

更多對武漢肺炎疫情的相關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