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到处都有五爷庙,五爷是谁?

梁栋影音


可能南方更熟悉二爷,但要说起五爷,北方人就比较熟悉,而至于为什么北方到处都有五爷庙,那是因为他也有一系列精彩的故事。

那这五爷又有怎样的历史渊源?关于北方随处可见的五爷庙,供奉的又是哪一尊神仙呢?

五爷本名叫圣衍,他其实是龙王的第5个儿子,许多人拜五爷,就是冲着他是财神的名气去的,之所以如此,就是由于他本身是鳌龙出身。

而且最值得人羡慕的是,他的武器是金元宝,看着就有种让人蠢蠢欲动的感觉,据说他还有一个聚宝盆,那不像五爷求财,还能向谁去求呢?

作为财神寓意的五爷在北方地区尤其常见,而五台山的五爷庙,这里有着文殊菩萨道场的历史遗迹之称,五台山也算得上古代帝王避暑纳凉的胜地。

其实本来的五台山,气候恶劣,远比现在复杂多变,夏天和冬天完全是两个极端,根本不适合人常年居住生存,当地的农民痛不欲生,文殊菩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也是费尽周折,但好在最终不负众望。

文殊菩萨与五爷的纠葛

据说当时的文殊菩萨,就是因为看到这里民间疾苦,以慈悲为怀的他,听说东海龙王有一块神奇的石头,能够极大改善这里的气候状况,所以他就和龙王去商讨。

当然,最终这一块歇龙石还是被他带回了五台山,这宝贝就是如此神奇,有了它的存在,五台山瞬间宛若人间仙境;山谷中,流水潺潺,甚是清澈,一瞬间仿佛万物回春一般,气候条件与此前有着天壤之别,冬天更是景色宜人,一改往日严寒面貌甚是好看。

五台山的气候问题得到了完美解决,但同时也产生了另一个大麻烦,毕竟当时文殊菩萨的这一举动,是在“歇龙石”的真正主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带走的,所以等到龙王的五儿子等人找上门来的时候,文殊菩萨自然明白其中缘由。

但为了一己之私而损害苍生利益他做不到,向龙王的五太子妥协他更做不到,自然也就顺手降服了他们,干脆在五台山待着,保证五台山的风调雨顺。

(五台山歇龙石)

毕竟这位五爷既贡献了自己的心爱之物,又保证了地方百姓有雨可求,所以当地的百姓为了表彰五爷的功绩,自然也将曾经立于北台之上的龙王五太子,请到庙中供奉起来,这也算得上五爷庙的由来,在我国农耕文明时期,风调雨顺就等同于财运亨通,毕竟那是当时主要的经济命脉。

其实关于五爷的故事远不止如此

话说在康熙年间,顺治皇帝已经出家许久,当时所选的圣地就是五台山,但是康熙还是想去和老爸聊天,叙叙父子情,自然也就前去看望。由于怕惊动他老人家,就只身一前往,哪想到半路遇上一书生,两人小酌了几杯,康熙便昏昏沉沉的睡去,这一睡睡出了事儿。

话说康熙在梦中遇到了五爷,两人还攀谈了一番,康熙由于求父心切,便向五爷追问老父亲的下落,但是五爷的这一番话却让康熙恍然大悟。

顺治之所以不想被人打扰,就是让康熙学会自立,他若处处依赖那个老父亲,自己又岂能成长,何况他遁入空门,就不想与世俗再有交割,即使康熙有机会见到他,定然也问不出所以然的。

为了报答五爷的言行教化之恩,自然也对五爷的庙宇重新翻修,还送给他“第一财神”的美称,自此五爷庙香火极其旺盛,因为许多人相信祭拜五爷可以获得更美好的未来,所以变相的也为五爷庙增加了不少的人气。

之所以五爷庙在南方鲜有分布,其实与南北方文化差异密切相关,五爷也算得上地域性代表人物之一,自然也就不属于南方所供奉的神仙之列。


大国布衣


五台山鼎盛的五爷庙,供奉的是谁?相传五爷因就康熙正果位!

相传山西五台山五爷庙里的五爷有求必应,应之必灵,正是因为如此小编也和大多数香客一样,走访五台山,上香许愿之余,了解了五爷和康熙的这段传说……

五爷,是佛教传说中的财神,龙王的第五个儿子,本相鳌龙,名叫圣衍。关于五台山五爷庙,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话说当年顺治在五台山出家,有一天康熙一路舟车劳顿赶往山西五台山,去寻找父亲顺治。

正要登临五台山,忽一阵狂风吹来,顿觉天昏地暗,沙石发出“拍拍”声响,众人当即迷失了方向。

玄烨皇帝自然也有点紧张,但见眼前一片迷蒙,风沙迎面扑来。急切中,他忙闭上眼睛。恍惚中,见面前站立一人,黑脸金身,体魄健壮,大声问道: “我主何事惊慌?”玄烨答道: “朕去中台寺庙朝礼已毕,正要返回,却遇狂风骤起,使我迷失途径。”黑脸人说道: “我主莫急,佛臣即刻引驾回宫。”待玄烨皇帝睁开双眼,人已不见,眼前却出现一道亮光,仿佛有谁在黑暗中点燃了一盏明灯。众人顺着亮光赶路,顺畅地回到了皇城行宫。

次日一早醒来,康熙皇帝自然想起了昨日朝台迷失方向的事,也忆起了那位救驾回宫的黑脸人,就与陪同他的僧会长说了,问五台山寺庙有没有一位黑脸僧人?僧会长想了许久,也没想起哪个寺庙有这样一位僧人。吃过早饭,康熙皇帝信步走出行宫,来到万佛阁。他登上五龙王殿,抬头一看,正中供奉的那尊黑脸金身塑像与他昨天见到的救驾人一般无二。

康熙非常激动,当下就说: “原来救驾脱险的就是你啊!朕封你为龙王菩萨。”说毕,还随赐半副銮驾,以显威严。封“人间第一财神”,总管人间所有财源,并将万佛阁更名为“龙五爷财神庙”,以佑天下苍生财运兴旺。也许正是有了龙五爷的佑护,才出现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后来,这一传说传扬开去,龙王菩萨的果位就确定了,也就有了今日越来越多的信众在五爷庙上香许愿的场景。


狼烟十里


有幸去过五台山,拜过五爷,五台山五爷庙非常灵验,拜五爷的时候不要随意拜。要记得还愿啊。



五爷,是佛教传说中的财神,龙王的第五个儿子,本相鳌龙,名叫圣衍。生日是农历五月十三,法宝是金元宝,财源库,聚宝盆。因人们向龙五爷求财,有求必应,应之必灵,故被称为“龙五爷财神”。在民间多有寺庙供奉。

提起五爷庙,众所周知的是五台山五爷庙。



关于五台山五爷庙,当地流传着这样两个传说。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农作。文殊菩萨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便去东海龙宫借了一块清凉宝石——“歇龙石”,带回五台山。说来也奇怪,这歇龙石一进五台山,山里便阵阵清凉,霎时,山上出现了清澈的溪流。自此,五台山一改过去那种恶劣气候,冬天寒风刺骨,冰封大地夏日烈日炎炎,酷暑难当,变成了常年气候各宜,清爽宜人,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满山遍绿,花果四季的东方佛国胜景,世界佛教圣地。

而这歇龙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因这石不论何时都沁凉透心。所以他们尾随文殊菩萨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歇龙石”。文殊菩萨很快就降服了他们,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



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就为他建造了庙宇,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康熙年间,为百姓祈雨方便,遂在这个万佛阁建了龙王殿,把五龙王从北台请下供于殿中。

如果您去五爷庙拜五爷,会看见五爷门前有半副仪驾,就是皇帝出巡的时候,为皇帝开路的官宦手中所执的东西。相传康熙帝来五台山寻父,正逢山雨,便迷失在山中。正在困境之时,有一黑脸大汉突然出现,风雨即歇,这黑脸大汉便是五爷。为表五爷救难之功,康熙亲赐龙五爷皇帝金冠一顶,紫袍玉带一套和銮驾一副,封“人间第一财神”,总管人间所有财源,并将万佛阁更名为“龙五爷财神庙”,以佑天下苍生财运兴旺。也许正是有了龙五爷的佑护,才出现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

按一般惯例,龙王是不居佛寺的,但据说五台山的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而且佛、菩萨本来是不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又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了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座象样的戏台,是用来专门给五爷唱戏的。


源鲰


今天是正月初九,乃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大帝是天庭的主宰,在玉皇大帝的下面有二十八星宿、四大天师、太上老君、文曲星君、武曲星君、财神、瘟神、火德星君、水德星君、二郎真君、哪吒三太子、雷公、电母、风婆、云童等诸位神仙。在众多神仙中,财神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非常高。

关于财神,民间有很多信仰。有的地方供关羽,有的地方供赵公明,有的地方供柴荣,有的地方供刘琦爷,有的地方供五路财神,有的地方供比干,有的地方供范蠡,有的地方供李诡祖,有的地方供龙王。在众多的龙王中,有一位龙王非常出名,那就是五台山的五爷。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五台山在清朝的时候,被受皇家恩宠。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曾经来到五台山。五爷庙位于台怀镇,离殊像寺和塔院寺很近。为什么文殊菩萨的道场竟然住着一位龙王爷呢?这位龙王爷到底是谁呢?

  •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相传原来的五台山不像现在一样是清凉之地,而是非常炎热的地方。文殊菩萨到龙宫找龙王爷借清凉石,放在了五台山。这时五台山变得非常凉爽,后来龙王的第五个儿子知道了此事,来五台山找文殊菩萨要清凉石。文殊菩萨用法力和智慧降服了这位龙子,从此这位龙子皈依佛门,成为文殊菩萨的护法。五台山由炎热之地变成了清凉净土。人们为了感谢五爷,在台怀镇修建了五爷庙。由于五爷有求必应,所以五爷的名气越来越大。

  • 还有一种说法在康熙三十七年的时候,康熙皇帝因想念父亲第五次微服私访来到五台山。有一天康熙皇帝来到一间小酒馆,有一位白袍书生邀请康熙皇帝喝酒。由于康熙皇帝心中思念父亲顺治皇帝,心中郁闷。所以答应了白袍书生的请求。几杯酒下肚,康熙皇帝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在梦中,有一位金甲龙王推醒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醒来以后问金甲龙王是谁?金甲龙王回答道自己乃是南海龙王的第五个儿子,因协助观世音菩萨降服南海瘟魔有功,请封镇守南海并掌管天下财物。康熙皇帝不解问道,既然阁下镇守南海而且又掌管天下财物,为何会在五台山出现呢?五爷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佛天圣境。自己来这个地方为了听文殊菩萨讲经,和众僧一起悟道。今日看到陛下心有愁事,所以特来解忧。康熙皇帝问自己的父亲顺治皇帝到底去哪里了?五爷听完以后微微一笑,告诉康熙皇帝。顺治的前世是佛祖座前迦叶尊者,因为与陛下有缘,特意到人间护佑您。如今尘缘已尽,迦叶尊者已经回到西天,所以陛下找不到他。五爷说完便腾云而去。康熙皇帝猛然醒来,方知原来是一场梦。

后来康熙皇帝在五台山万佛阁看到了五爷的法相金身,和自己在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为了感谢五爷,康熙皇帝赠与了五爷皇帝宝冠一顶,紫袍金带一副,銮驾一副。封五爷为“人间第一财神”,并将万佛阁变成了五爷庙。

以上两种说法虽然无从考证,但是人们对五爷的尊敬是真实存在的。由于五爷法力高强,所以有很多分身。

还有一处五爷的分身在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兰若寺。看过《倩女幽魂》的都知道兰若寺这个名字,在现实中兰若寺是真实存在的。兰若寺的五爷殿非常灵验,除了五爷殿,那里还有一口卓锡泉。相传卓锡泉是文殊菩萨用簪子往地上一戳,泉水自然流出。卓锡泉的泉水能治病,非常不可思议。目前法华祖师的肉身像供在兰若寺中。

总结:五爷又称广济龙王菩萨,有求必应,非常灵验。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是五爷的生日,到了这天非常热闹。由于五爷喜欢看戏,所以人们在五爷面前搭起戏台唱大戏。有的人求财,有的人求婚姻,有的求健康,无论求什么五爷都会答应。因此有很多人在还愿的时候,为了感谢五爷,给五爷披龙袍。


雨缘竹读书


如果有人问“二爷”是谁,可能南方北方的人很多都懂,如果问“五爷”是谁,知道的人应该不多,特别是南方,其实五爷庙在南方北方都有,只是在北方五爷庙的影响力大一点,香火盛一点。



那么这位五爷是谁呢?

关于五爷庙,在南方香火最盛的是在南海一带,五爷庙里供奉的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也是最陌生的,那就是龙王爷,不过是龙王五太子圣衍,他的生日是农历五月十三,所用法宝是金元宝、财源库和聚宝盆,也被称为龙五爷财神。

南方的五爷是和观音菩萨有关联的,传说观音菩萨许下宏愿,其中之一就是要常居南海,因为南海是个瘟魔遍布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生活困苦,龙五太子圣衍得知后,愿意为观音菩萨效力,化成鳌龙驮着观音菩萨到南海并为其护法。

观音菩萨除去瘟魔后,民众的生活虽不再受瘟魔折磨,不过生活还是很贫困,龙五爷又发下愿心,要为观音菩萨镇守南海,以保百姓生活富足,据说“五爷”很灵验,有求必应,应之必灵,到那里烧香的主要是求财。


北方的五爷庙最出名的是在五台山,五爷则是龙王的五位太子总称,这里的五爷和文殊菩萨有关联,传说在很久以前,五台山是闷热难耐、酷暑难熬的地方,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文殊菩萨为了解决老百姓的苦难,就跑到龙宫借取清凉石。

这清凉石是个好东西,有了这块清凉石之后,五台山就成了凉爽宜人的好地方,不过清凉石被文殊菩萨借走引起了龙王五位儿子的不满,因为这块清凉石是他们的“纳凉石”,没了纳凉石可苦了他们,于是五位跑到五台山大闹,将五座陡峭的山峰直接削成了五座平台,文殊菩萨只好出手降服了他们,让他们分别住在五个台顶,而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


这五位龙王太子被降服后,对文殊菩萨心悦诚服,也就心甘情愿的守护五台山,保护一方平安。而在降服这五位太子的过程中,文殊菩萨发现龙五太子颇具慧根,于是就点化了他,龙五太子得道后成为广济龙王菩萨,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保佑当地风调雨顺,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当地百姓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就为他建了殿堂来供奉,这就是五爷庙的由来。

而这位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老百姓又在五爷庙相对建了个戏台,到了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新历六月大会),就会将殿门大开,让五爷可以居高观赏,以求得五爷看的开心,能够及时行雨,保佑百姓风调雨顺年年丰收,还有人认为多拜拜五爷,能够财运亨通,据说五爷庙许愿很灵,因此香火很旺,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久而久之形成了祈雨、唱戏、赶集一系列活动,成了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地方。


虽然各地对五爷的传说各不相同,但五爷是龙王的儿子却是相同的说法,所以五爷就是龙王的太子爷。


历史红尘


五爷庙是五台山最出名的寺庙之一,在长青大师的主持下,五爷庙的香火越来越旺盛,甚至大有超越塔院寺、显通寺、菩萨顶之类的大寺院之势。

五爷庙,之前在北台顶时称五龙王殿,大家到五台山旅游可以先行到北台顶观日出,顺便可以看到,后迁移到台怀镇后称为万佛阁,五爷庙只是民间百姓称呼。它也是五台山独有的寺庙,并非北方处处都有,五爷庙因康熙赐龙袍出名,到现在还保持着居士们向五爷献龙袍的习俗。


那么五爷庙的“五爷”又是有何来历?

在北方地区,其他地方也有称为“五爷庙”的寺院,这个“五爷”大多是传统意义上的龙王第五子圣衍,也是佛教中的财神,因而被北方多地财神庙供奉。

但五台山的五爷庙与其他地方的五爷庙有所不同,这里供奉的“五爷”是五台文殊菩萨的化身,即广济龙王。众所周知,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而且在佛教寺院一般很少供奉龙王,但这里却不一样,就是因为此五爷乃文殊菩萨真身所化,因此才会在群寺环绕之中,供奉着这么一个龙王,所以为什么才会说五台山的“五爷庙”是五台山独有的。


虽然五爷庙在五台山属于小庙,但去五台山的信众却是大多奔着五爷庙去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有求必应”,从求雨到求子求福求财,甚至近几年求学,成为无所不能最接地气的文殊菩萨显化相,正因为最接近百姓,也就成为最为灵验的寺庙。百姓们的诉求得到实现后,于是便为它上高香,唱大戏来酬谢菩萨,反过来就显得五爷庙更加热闹,香火就更加旺盛。这也是为什么寺庙有戏台的特殊奇景之一。

总得来说,五爷庙的“五爷”供奉的是文殊菩萨真身显化广济龙王,而其他北方地区供奉的应该是龙王第五子圣衍,此“五爷”非彼“五爷”,不要搞错了!

切莫记得,许愿必须还愿!


望风瑟瑟


说起"五爷庙",大家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听着挺熟悉,也挺入耳,但真要问起你这"五爷庙"是啥来头,"五爷"到底是何方人物时,一般人恐怕也说不上来。

因为在大家印象里"二爷庙"可能更为熟悉,这"二爷"自然也就是关羽关二爷,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都对关二爷的"忠义精神"十分推崇。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让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五爷庙",去看看"五爷"到底是何方神圣。

"五爷庙"影响力主要还是在北方,南方香火最盛的地方是南海一代。而南方关于五爷的传说甚少,比较主流的是说五爷是龙王第五子圣衍,还说他的生日是农历五月十三,法宝是金元宝、财源库和聚宝盆。

据佛经记载,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为救度众生,发下十二大宏愿,其中第二愿便是常居南海。那时候的南海瘟魔遍布,民不聊生。南海龙王第五子慈悲心肠,感知观音菩萨有此宏愿,主动叩拜座前,愿化为鳌龙,驮观音穿越波涛,为观音菩萨赴南海拯救大众护法。在五爷的护送下,观世音菩萨来到南海,遍洒甘露,驱除邪气,救度苍生。虽然南海瘟魔已除,但百姓还是穷困。于是五爷发愿,为观音菩萨镇守南海,以保百姓富足,财源广聚。观音便挥动杨柳枝,将五爷幻化成巨鳌山卧,就是如今的三亚南山。据说"五爷"很灵验,对百姓有求必应,应之必灵,人们主要向他求财。所以又称它为龙五爷财神。

而在北方,关于五爷的传说就多了起来,这是因为最正统的五爷庙就扎根于北方,它坐落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风景区台怀镇万佛阁内。这座寺庙不仅是所有游客以及香客们到访五台山的必到之处,同时也可以说是整个五台山地区内大小寺庙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这当然与"五爷"流传众多的传说有很大的关系了。游览过五台山的都知道,五爷庙是分为三部分,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所以这传说也是紧紧围绕这三者而来的。

最为山西人所熟知的莫过于文殊菩萨与五台山清凉石的传说。

相传很久之前,五台山并不像现在这样气候宜人,是难得的避暑胜地,而是炎热干旱,酷暑难熬,于是文殊菩萨为解当地百姓之苦难,于是化作一位老僧,前往龙宫,希望从龙宫中借取耕云播雨的清凉石,也称"歇龙石"。

但是龙王并不希望清凉石留在人间,于是故意刁难说只要他能够搬动硕大的清凉石,就允许带走。谁料文殊菩萨,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回到五台山后,文殊菩萨随即为当地百姓呼风唤雨,至此开始,五台山地区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此地也成为了凉爽宜人的避暑胜地。

然而,龙王的五个儿子对文殊菩萨产生了不满,于是便前来大闹五台山,直接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是文殊菩萨很快就降服了他们,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五位龙王也心悦诚服地归顺了文殊菩萨,至此首守卫的五台山,保一方百姓平安。而这也就是五台山形成的传说,这块清凉石起初是在山上,后来又被迎请到了山下,这座清凉石所在的寺庙也就成为了著名的清凉寺。传说五位龙太子被降服过程中,文殊菩萨发现其中龙五子颇具慧根,而且有拯救万民的慈悲之心,便将其点化,被称作广济龙王菩萨。龙五太子悟道的瞬间,他与文殊菩萨心意相通,精神境界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在那一刻,他即是文殊,文殊即是龙五。

而龙五成为菩萨后,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因为龙宫本就遍布奇珍异宝,便有人认为,多拜拜龙五爷,能够财运亨通,得到更多的财富。因此五龙王也就此被请到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就为他建造了庙宇,这便是五爷庙的由来,以及五爷庙为何会供奉着文殊菩萨和五龙王了。

至于古戏台的话,相传咱这位五爷和别的神仙不一样,尤其喜欢听戏,所以这戏台是专门搭起来给五爷唱戏听的。

关于这"五龙"的由来,在当地也有传说。

五台山南三百多里的寿阳县有个双凤山,山下有个庙叫五龙圣母庙,这是五爷母亲的庙。在庙的下面沟里半山腰,有个洞叫五龙洞,是五龙出生的地方。

相传双凤山山下有个沟东村,村里有一常姓人家有一女叫玉娥。一日与嫂嫂到河边洗衣裳,突见河里闪着银光的五彩石花蛋,玉娥拿在手中与嫂嫂传看,跟嫂子戏耍的时候含于口中,不小心滑进肚里。回家后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玉娥也不敢出门,只有在家纺麻绳。转过年来春天三月二十八,玉娥肚里胎儿要临盆了,因为羞愧,不敢在家生,于是跑到山里一洞中生。玉娥怕家人找不到她,于是一路将麻绳拴到洞中。四月初四生下了五条龙,此时她父亲担心玉娥在山中有危险,于是带着锄头顺着绳子来到洞中。见有五条小龙围着女儿,忙举锄头打去,一下将最小的老五尾巴砍了下来,其他四龙急眼了,立马要对付她父亲,玉娥忙喊:那是你们的姥爷,他们方才做罢。

再后来,这四条龙拜别母亲腾云去了天庭,被封为四海龙王,而老五因斩断了尾巴不能腾飞,去了山西五台山去普度众生。这就是五台山五爷的由来,五龙散去后,常玉娥坐化归天,此事传遍当地,当地人在洞中为她塑了金身,尊为五龙圣母,毎年四月初四都来供奉。直至现在,每年都要在这个时候赶庙会。

而真正让五爷庙广为人知,影响进一步扩大的要数与清代康熙皇帝的一段奇遇了。

如果您去五爷庙拜五爷,会看见五爷门前有半副仪驾,就是皇帝出巡的时候,为皇帝开路的官宦手中所执的东西,没错,这就是康熙帝亲赐的。顺治出家五台山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原因就在于康熙皇帝一生多次前往五台山进行朝拜,并且每一次去都会不带随从和侍卫,单独的进行朝拜,再加上后来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西逃的时候,路过五台山发现了顺治、康熙时期的宫廷用品,则也更加印证了这一说法。

当然,这一说法我们都知道,按照史实记载来说可信度并不高,并且这也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所以就不多阐述了。相传康熙帝来五台山寻父,正逢山雨,便迷失在山中。正在困境之时,有一黑脸大汉突然出现,风雨即歇,这黑脸大汉便是五爷。为表五爷救难之功,康熙亲赐龙五爷皇帝金冠一顶,紫袍玉带一套和銮驾一副,封"人间第一财神",总管人间所有财源,并将万佛阁更名为"龙五爷财神庙",以佑天下苍生财运兴旺。这种殊荣,在天下间的庙宇中也是非常少见的。

总而言之,关于五爷由来的传说众说纷纭,我们也无法究其源头,但是民间对五爷的信仰反映了人们对身心健康,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等各种愿望的寄托。


历来现实


在中国,哪个庙香火最旺?当然是五台山五爷庙啦,据说一年的香火钱就有二十个亿。

五爷是谁呢?为何这么火?


五爷就是东海龙王的五子,名叫圣衍,关于五爷有许多传说。

话说很久以前,五台山气候干旱,天气炎热,百姓苦不堪言,这时候,慈悲心肠的文殊菩萨不忍百姓受苦,便从东海龙宫那里借来了一块清凉石,置于五台山顶,顿时热浪散去,凉风习习。

后来,龙王的五个儿子下雨回来了,忙了一天的工作,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这时候他们准备到清凉石那凉快凉快。


哪知道来到之后,才发现清凉石不见了,于是赶忙四处寻找,可是找了几个时辰还是踪迹全无,一个个气急败坏,垂头丧气,这可是夏天的“中央空调”啊,没这玩意,大夏天的可怎么过呀!

五条龙唉声叹气地来到了老龙王府,向老龙王抱怨清凉石丢了,哪知道老龙王一听此言,猛一拍脑袋,说道:“哎呀,这茬我给忘了,这清凉石啊,被你们文殊阿姨借走了,说过几天就还!”

五条龙面面相觑,老龙王借出去了,完了,这下没戏了,原来老龙王一直暗恋文殊,他根本不好意思向文殊讨要,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啊!


这时候,老五说话了:“我说,兄弟们,咱爹磨不开面子,咱们不怕,咱们去找文殊,软的不行来硬的,非得把清凉石要回来!”

好,说干就干,五条龙腾云驾雾就过来了,刹那间暴雨如注,洪水泛滥,瞬间冲毁了百姓的房屋,吞噬了上千百姓的性命,这时候文殊菩萨现身了,只见她略施法术,就将大雨止住了,洪水逐渐散去!

老五说话了:“文殊阿姨,我们奉父亲之命,特来讨要清凉石!”

文殊菩萨大怒道:“既然来讨要,为何要发大水伤及无辜百姓性命,你们私自发水,触犯了天条第二十八条,按律当斩!”


五条龙吓得瑟瑟发抖,面如土色,赶忙跪地求饶:“请文殊阿姨救救侄子,我们是无心的,我们只是想吓唬吓唬你,不曾想造成如此大患!”

文殊菩萨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好吧,那么你们就留在五台山,潜心修行,多做善事,将功赎罪吧!玉帝那边,我去求情!”

就这样,五条龙留在了五台山。

这五条龙,属五龙最为活跃,经常显灵,有求必应,时间长了,百姓前来供奉的越来越多,后来,百姓感激五龙造福五台山,于是集资建了五爷庙。


一半秋色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几百年后人们对教义解释不同,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佛教认为佛只有一位,就是释迦牟尼,其它的都是人,没有神;大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修行成佛,众生通过修行也能成佛,所以佛不止释迦牟尼,还有很多位,菩萨是佛的候补者和助手,那就更多了,文殊菩萨就是其中一位。

随着时间发展,大乘佛教在印度跟婆罗门的教义结合,产生了佛教新派,密教,到了我们大汉朝时,佛教传入中原,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密教一股脑全来了,密教在西藏扎根,形成喇嘛教,小乘佛教比较衰弱,只有大乘佛教在汉地大放异彩,东汉时期,佛教徒在五台山选址为慈悲道场,唐朝时密教传入汉地,形成密宗,进驻五台山,元朝时喇嘛教也进入五台山,此后五台山成为佛教圣地,这里各派寺庙林立,其中有个非常不起眼的“万佛阁”,时里供着许多形象各异的袖珍泥塑,属于塔院寺的属庙,这是五爷庙的前身。

佛教由于朱元璋的关系在明朝得到很大发展,万历44年,也就是公元1616年,万佛阁改建为东殿,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奉着以地藏菩萨为正中的众佛,两侧环绕“十殿阎王”,下层为文殊、普贤、观音三个菩萨,地藏因“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为大愿,所以东殿以地藏为首,文殊为聪明,普贤为行愿,观音是大慈大悲,四大菩萨齐了。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那就是四大菩萨在后来多以文殊菩萨为首,无论是大乘还是密教,十二菩萨、八大菩萨,文殊都位于诸菩萨之上首,于是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自然有文殊的道场和传说。

清朝时,康熙皇帝5次登顶五台山朝拜,不仅留下了“祝釐交叶人天庆,银榜新题遍五峰”的诗句,还到处亲笔题写牌匾,把各寺院都题个遍,今天的菩萨顶前有座雄伟的牌楼“灵峰胜境”几个鎏金大字,就是康熙御笔。清朝时万佛阁继续扩建,增加北殿,里面供奉着龙王五太子,后面大太子、二太子、龙母、三太子、四太子、雨师挨个排开,一个佛教寺庙群供奉着龙王太子,这个很罕见,据说与康熙皇帝梦到龙五太子有关,为了让龙五太子保佑风调雨顺而建造。

五台山既是佛教圣地,也是避暑胜地,夏天香客众多,白天可以游山玩水,晚上就无事可干,为了消除游人寂寞,便在北殿前面搭起了一座戏台,请名角唱好戏,解决众心烦闷。有些老道的僧客觉得,一个佛家寺院建个龙王殿已经不伦不类了,本是清静之地再搭戏台更显荒谬,为了有个很好的由头,就以当时名气最大的文殊菩萨流出了一种传说,文殊菩萨常化身这龙五太子在民间解救众生,又迷上了戏曲,为了能让文殊菩萨多多保佑,于是修了戏台,龙五太子在百姓口中渐渐传为龙五爷,1917年再次扩建北殿,按百姓叫法,取名“五爷庙”。

个人觉得五爷庙和门口的戏台是古人的一种营销手段,本人去过五台山,庙太多了,个个有来头,个个有历史,想去的庙稍不留神就走过了,在古代肯定也一样,寺庙之间也存在竞争,为了把有限的香客拢到自己跟前来,有人异想天开在庙前搭戏台吸引香客,一举获得成功,佛门是清净之地,弄个戏台吹吹打打不像话,当时肯定有人反对,为了平息舆论,就给这种不太恰当的做法赋予了美好的故事,文殊菩萨化身五爷,喜欢看戏,亲近百姓,于是成了传说。


图文绘历史


五台山南三百多里的寿阳县有个双凤山,山下有个庙叫五龙圣母庙,这是五爷母亲的庙。在庙的下面沟里半山腰,有个洞叫五龙洞,是五龙出生的地方。

相传双凤山山下有个沟东村,村里有一常姓人家有一女叫玉娥。一日与嫂嫂到河边洗衣裳,突见河里闪着银光的五彩石花蛋,玉娥在手嫂嫂要看,于嫂戏含于口中,不想滑入肚中。回家后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玉娥也不敢出门,只有在家纺麻绳。转年第二年春三月二十八,玉娥肚里胎儿要临盆,羞愧不能在家生,于是跑到山里一洞中生。女怕家人找不到她,于是一路将麻绳拴到洞中。四月初四生下了五条龙,此时父亲担心女儿山中有危险,带着锄头顺着绳子来到洞中。见有五条小龙围着女儿,忙举锄头打去,一下将最小的老五尾巴砍了下来,其他四龙立马要对付她父亲,玉娥忙喊那是你们的姥爷,他们方才做罢。

四龙拜别母亲腾云去了天庭,后被封为四海龙王,老五因斩断了尾巴不能腾飞,后去五台山出家普度众生。这就是五台山五爷的由来,五龙散去后,常玉娥坐化归天,此事传的各乡村,于是在洞中为她塑了金身,尊为五龙圣母,毎年四月初四都来供奉。现在每年这时都要赶庙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