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 重点在五大方面精准施策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国货币政策是否要在“稳增长”和“控通胀”之间做出平衡?对此,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日前表示,从基本面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从当前的CPI结构来说,主要是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的结构性通胀,随着我国猪肉产能的逐渐恢复,后期猪肉价格应该会明显回落。”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供给大于需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一系列扩大需求政策的落地,基本上可以维持供需结构的平衡,所以我国也不存在长期通缩的基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指出,从经济学原理上来看,造成通胀的原因是社会生产的停滞,而通缩则是社会需求不足。从这两个方面看,我国的社会生产繁荣发展,虽然近几年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依然保持了从国际范围来看较高的增长率,同时也较好地完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目标,长期来看社会生产前景良好,因此不存在长期通胀的可能。而通缩则更不可能,我国的消费市场近几年规模有所扩大,社会需求日益增长,所以不必担心会出现通缩的情况。

货币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 重点在五大方面精准施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