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老人思维敏捷,还能种地,什么原因使他长寿


图片上的老人叫张吉明,今年已经是94岁的老人了。虽然是九旬高龄了,但是老人思维敏捷、头脑清楚,腰腿不疼 ,眼睛不花,身体没有任何疾病,还能自己种二亩半沟坡地。是什么原因使老人能够长寿呢?不是遗传,不是健康的饮食习惯 , 而是宽广的胸怀和当地政府以及扶贫工作队的关心和爱护。

老人的童年是不幸的,母亲怀上他后父亲就去世了,当地人叫这种人是墓里卒。生下老人后 ,母亲又改嫁了,他从小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亲。是他的奶奶把他拉扯大的。现在虽然是94岁高龄了,但是老人依然思念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更怀念把他养活大的奶奶,说起这些, 老人感到很伤心。

13岁那年,日本侵略者到了他们村 ,老人非常痛恨日本侵略者,为了日后反侵略方便,他学会了很多日本话, 当然都是日常用语。他曾经给八路军当向导,在当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47年,当地解放后,老人先是在当地的小学校当了2年教员,以后又在乡政府当了3年秘书。撤乡设区后,还在区里当了几年粮食股股长。1958年回到村里当农民。图为跟老人作伴的小猫。


在农村当农民的几十年里 ,张吉明学会了犁耧耙蘑,学会了赶大车。反正当地的农活, 老人都会干。他还在生产队当了七年队长,整天领着大家种庄稼。老人在当队长期间,天天下地干活 ,从来不占集体的便宜,因此受到农民的欢迎。

为了生计,张吉明还下过盐池。对于这一段历史, 94岁的老人记忆犹新 ,还能回忆盐池当时的情况,那个段是产盐的,那个段是产硝的。他和大多数农民一样,在盐池用扁担和箩筐担硝,每一担都要一百二十多斤重,一担就是一晌 。虽然苦,但是那时候还年轻 ,身体顶得住。老人回忆起这一段经历,还津津有味。

老人现在还种2.5亩沟坡地,因为是沟地,拖拉机不能耕种,到了春天,老人就会拿着䦆头去刨地,然后种上玉米。到了秋天 , 老人再一个穗子、一个穗子的搬玉米。2.5亩玉米一年只能收获几百斤玉米,但是老人还是非常的细心的管理土地。由于老人年纪大了,所以无论是种玉米,还是收获玉米,都会比常人用的时间长,下的苦大。


老人一生在吃饭上不是很讲究,因为农村经济条件差一些。玉茭面馍馍,红薯、酸菜就是家常便饭 。老人爱吃拌菜,就是当地人把蔬菜洗净后 , 加入调料,和面拌在一起蒸着吃。老人最爱吃拌野菜,包括绵绵蒿、灰条、人汗、扫帚苗、地儿菜等。老人还爱吃糖,最爱吃各种甜食、甜点等。

自从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扶贫队长李锡堂对老人非常的关心,给老人家的墙上喷了涂料,整理了院子的卫生,使老人住的院子焕然一新。老人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图为老人感谢扶贫工作队李锡堂队长对他的帮助。

父亲队长李锡堂领着老人去澡堂洗了澡, 老人说,多少年了,都没有洗过一次澡。为了使老人能够御寒,扶贫工作队还为老人送来了可身的棉衣、棉鞋。老人非常感谢政府关心他,记挂他。图为扶贫工作队李锡堂和董涛在老人家里问寒问暖。

张吉明现在94岁高龄依然是头脑清晰,身体没有疾病,腰不痛,腿不酸,是什么原因呢?这可能与遗传没有关系,因为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这与老人的性格有关吧,老人生性豁达,性格开朗,遇到问题想得开,大事小事都会让他过去,不记挂在心里。老人爱吃各种野菜,身体不缺乏维生素,这可能与长寿也有一定的关系。老人居住在半山区,这里空气、饮水也没有污染或者污染小,也是长寿的原因之一吧。

老人能够长寿,还有一条就是社会的关爱,平时,村里就很关心老人,逢年过节都会看望他。特别是扶贫工作队来了后,经常到老人家了问寒问暖,使老人心情舒畅。这些都能够使老人心情好,自然就不生病、身体好。现在天气好的时候, 老人就会拄着拐杖到大街上逛一逛,和村里人说说话。地里有活的时候,就去种自己的二亩半地。但愿老人活过百岁不是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