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是壮劳力,六十岁还打工,七十岁还没退休,怎么看待农村这种现象?

农业志士


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位正在种地大爷,问你一个月100元的养老金够花吗?老人说够花,听着就那么心酸,如果真的够花的话,那他为什么还下地干活呢?还不是为了生活吗?这反映了农民的真实情况,天底下农民最辛苦,他们在国家建设时期,义务修桥修路修水库,义务交公粮等等,他们前半生为国建设做贡献,到如今他们已年老体弱,但又不能象城市人一样享受退休金,只能拼命劳作来维持生计。

有朋友曾问:农村老人出来打零工、下地干农活,是不是比城市老人身体好?绝对不是,农村老人不种地的话可能意味着田间就要荒芜,而且生活来源怎么办?那么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老人的身体状况究竟如何呢?从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看,城镇居民的医疗资源相对来说更加丰富,据统计农村居民的因病死亡率是城镇居民的两倍,而且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的寿命为75.21岁,而农民的寿命则仅仅69.55岁。

对于农民来说,50岁是壮劳力,60岁还打工,70岁还没退休,与其说是勤劳,倒不如说是真的无奈之举,如果他们有别的办法的话,谁不愿意出去悠闲悠闲,散散步,打打麻将呢?





刘老师谈养生


一沾上这个“农”字,也许就很难摆脱辛苦和劳累,也和“穷”字搭上了边。农民以种地为职业,本是可以靠种地收粮养家糊口的,只是粮食价格一度低迷。种地基本不赚钱,也就是糊口的一种营生;而养家是需要钱的,也就要另找挣钱的路子。对于农民而言,出门打工就是首选了。可是,也不能一辈子打工呀,老了的时候怎么办?农民不比城里人,是没有退休的。

“五十是壮劳力,六十还打工,七十还没退休”,正是当今在农村中老年人中,所出现的真实现象。

五十是壮劳力

50多岁的农村人,往往是上有七八十岁的老父老母,下有子女刚成年,或子女要结婚需要父母鼎力相助,或子女已经结婚、生子,需要父母种地或挣钱,需要母亲为他们照顾孩子。这个年龄的农民,大都外出去打工。50多岁,已经是“边缘化”的年龄,如果没有啥手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打零工,干体力活,又脏又累,工钱也不多,有些活很累又不安全。这且不说,大多数活还不稳定,又不得不另找需要体力活的工地。来回折腾着,外面的花费又很高,年头到年终,挣钱也不是很多。相对种地来是有“赚头”,也“知足”了。

即些脱不开身留在家里的,也不会闲着。他们在家里种地、种菜、养猪、养鸭,有空了还要在被流转出去的土地,或附近的工厂打个零工,反正都是不会闲着的。老人需要照顾,孙子们也不能没人管。从早到晚,忙不可迭。


五十多岁的农村人,就在“夹缝”着生活着,肩上的担子一天也不轻,更不敢“撂挑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50多岁的人,还真像“壮年”,也把他们当成了“壮劳力”了。

六十还打工

六十岁都是法定的退休年龄了,身为农民却不行。谁来养活自己?靠国家发放的养老金,一个月也就百十来;靠子女,他们有房贷,孩子上学也费钱,负担一点也不轻;靠自己,为了家庭和孩子上学、婚嫁,已经掏空了家底,负债前行。太多的农村60多岁的农民,趁着自己身体还没有啥大病,毅然决然走向打工的路。对于60岁以上的打工农民,找活更难,不是在建筑工地就是去装卸、搬运市场,净是出苦力的累活、脏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有活干了就有钱了,总比种地收粮强。省吃俭用,现在攒点钱,等以后没体力,干不动活了。花钱的时候也方便些,万一有病有灾的也不太拖累了孩子们。农村的老人可比不了城里人,不挣点钱,老了生活都难。

农民种地能保证不受饥饿,平时想有点钱花,还有种地的化肥等农资、机耕机播的钱,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费连年上涨。一大家子人,对农民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尤其是粮食价格和市场接轨了,粮价几乎由市场来决定,靠卖粮为收入来源的农民,面临着成本增加,收入不断减少的困境。

农民背负债务的事几乎家家都有。孩子上书读书,家人们有的生病住院,还有给儿子娶了媳妇,不得不举债。有些儿媳妇过门后嫌老人吃“闲饭”,左不是右不对,横鼻子竖眼睛,总针对老人,家里呆着生不完的气。有些儿媳也开始掌管家里钱了,而不同意还债。老人们心里急,总想着挣点是点,将债务减少一点。

常言说“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狗窝”,外面即使有千般好,那不属于自己。被逼无奈,60多岁的农村老人,舍弃了天伦之乐,也只好只身去了外面打工挣钱。

七十没退休

七十岁,已是古稀之年,生命在迅速的倒计时,因为中国人预期的平均寿命是77.4岁。而对于农村的老人可以说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农村老人不比城里老人,人家有退休金。农村70多岁的老人已经完全没有经济来源。还不是要靠子女们给点零用钱。事实是有的子女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保证,买房买车孩子上学等都撑不住,哪还管自己的父母?只有他们不啃老就已经不错了。

种地收粮虽然赚钱不多,种地了,一家人吃饭就又会成为问题。不用掏钱买粮吃,也算给家里节省了一笔不必要的开支。再说了,你是农民,还要买粮吃,不让人笑人笑话吗?70多岁的农民,那是大半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对土地已经有了依赖的感情,不种地心里空落落的,闷得慌,更显得孤独。已经透支了的身体,这痒那痛的,浑身的不舒服。有些70多岁的农村老人,也只有去地里才能得到心里的一丝安慰。


农民最辛苦,从解放战争到和平的年代,农民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一坐坐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都有农民工的汗水。如今曾经为我国建设出力流汗的农民都已经进入老年。真心希望农民有退休的一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只要能过得去,也不会做“壮劳力”,不外出打工,更不会干不动才不去种地。


为生活而提神


五十岁是壮劳力,六十岁还打工,七十岁还没退休,怎么看待农村这个现象?

我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农民工,种地和打工的时间差不多,其实说起这个问题,我倒有些感想。

我种地的时间和打工的时间差不多,有时是一边打工一边种地。在打工时也做过很多工作,工地小工,大工,厨师,销售员,工厂工人……属于那中样样通样样松的那种,有人会问,你为什么不把一样事情做得精通一点呢?

时间与精力不允许我做能提高自己能力的事情,收入与负担不允许我去选择。若问我对哪个领域最感兴趣,老实回答,农业。问我对哪个领域最厌恶,老实说工人。但最终我选择了做工人,因为做工人是我的宿命。人总是在人生中不断找准自己的位置。我只能在业余时间做我喜欢做的事。我只能在将来有条件时才能回农村种地,那时我可以没有什么压力与负担。

在农村,岁数小的对农业并不是很熟悉,体力与种地技巧也不行。五十岁时正是农业的一把好手,所以五十岁是壮劳力,实际上就是顶梁柱。而到了六十岁,却发现农业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家庭支出,他们需要靠打工来接济家庭支出。等儿女大了,却发现自己已经满头白发了,没有为自己而活,只能在平生最后的岁月为自己打一次工,可年纪大了,只能尽力而为了。那么这些农民就只能种地吗?不是的,如果给他们一定的背景和条件,他们也可以做高官,也可以做精英,而做农民是他们的宿命。或许后代能够出类拔萃,他们也不枉此生。这是一个农民朴实无华的性情。

我从不羡慕那些高官与富贵之人,我认为只有底层勤劳的人经历过那些苦,才能真正体会人生的意义,他们往往能以身作则给后代更好的教育方式。社会精英往往是勤劳的农民的后代。古人云,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是前人一生的总结。其实人生的甜是相对于苦而言的,没有苦无所谓甜。所以我生平最恨懒人,我认为懒人虽然有些东西可以无偿得到,但他体会不到人生的意义,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有时如在作恶,只不过自己没有发觉。

人生不易才能历练,如何评定一个人的一生,唯有盖棺而论。有多少生平显赫的的人在老年却毁于一旦。年轻时的显赫或努力,只是过眼云烟,老年能平淡安然才为寿终正寝。这也是我的宿命。


农业空间


这不是“现象”这叫没办法,农村老年人没有退休金,每月就靠百十来块那点养老金你说能生活了吗?每月水电费就得七,八十块,冬天还得买两吨煤一千多,买米买面花得钱多了,你说他不干活怎生活?这叫“现实”不叫“现象”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城里人哪里还知道农村老年人的艰难了!


老有所乐54893


市场经济特有现象,日本人打工的年龄更大。我城市人,今年66岁已经打工6年。我的同室老兄,今年71岁也在打工,而且天天步行八华里来往四次,除非雨雪天气不乘公交车(他乘公交也是免费的),独生女和女婿是大学教授、博导。

可以肯定的是他打工不是缺钱,是老有所为,是市场经济特有现象。虽然能造成年轻人就业困难,但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竞争,你必须更优秀,才能在市场经济风浪中经受考验。

当然不论城乡,有很多人打工是经济急需,这依然是市场经济特有现象造成的竞争的结果:你只有一条路,往前走!


五闲区民1


这事是与家庭收入有着直接关系,在北方还好点,人均面积一两亩,中南人均还没一亩,很多田地都没人种,粮食又不值钱,我老家一二十年全部种花树,五年前好点每户一年能卖一两万,现在两年也卖不到一万,50岁的孩子都出外打工,家里老人既要吃饭,再加上现在的人情礼节,样子又多礼又大,少者300多者上千,只能是还能动,必须得干。


仙桃571


导读:天命之年负担重,六十打工养余生,七十还干夕阳红。

(一),五十是壮劳力。

人到五十,已是知天命之年,身体和心理大不如以前,逐步步向衰老。这个年龄也是最苦,最难过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什么事都得面面俱到。说说我自己吧。家里有四口人,二亩多承包责任田。父母和岳父岳母都是近80岁的人了。大儿子读大学,小儿子念初中。我和妻子做着小生意,常年在外赶集。大儿子一年要两三万,小儿子也得几千。种地赚不了多少钱,生意又难干,每天起早贪黑,种地赶集两不误,去了吃喝人情世事,一年撇不下多少钱。不干不管啊!这不,摊上了疫情,从初一到现在,一个多月呆在家里怪清闲,没有人给一分钱,疫情中,明白了一个理,当农民的真是难!

(二),六十还打工

人到六十以后,算是步入了老年。完成了养老送终,儿娶女嫁。按理说,到了人生的歇停驿站。可是一想还不管,以后花钱怎么办,还有养老记心间。儿子也尽孝,女儿也淑贤,一年到头给钱花,难为不了自己。可那也不是法。儿女都有一家人,谁个没负担。儿有女有不如自己有,媳妇有还得隔着手。六十还有点力,大活干不了,杂活还能行。跟着亲朋好友,带上衣被行李,去上海,到浙江,北京,江苏都是第二故乡,一年赚个三四万,老了以后有靠山,国家补贴那百十元,只能打油和买盐。要想生活过得好,还得自己奋斗干。

(三),七十还没退休

农村老百姓,就是属鸡的。一天不死,就得干,真是没福气。不象城里人,退休有花的。七十古来稀,干点轻快的。望天少来,多看地。人到黄昏时,夕阳无限好。想法太多无意义,颐养天年是真的。

农民就是出力的命,多快好省度一生!





三友话三农


这不是就农村现象!在城市里六十多岁依然工作的多的是!我都退休三年多了,现在不是依然在工作?城市里许多大学老师七十多岁了还依然工作,只要身体好,发挥余热,有事做,有收入,每天忙忙碌碌过生活,不胜过许多人退休后什么都不做,每日里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站到街门口(北京称之为站街),一群老人传闲话,今天这个熟人走了,明天那谁谁住进医院了,生病了,谁家儿子不孝顺了,等等每日里负面信息一大堆?


京都老客41118


母亲今年七十六岁,种着十来亩地。

种地对母亲来说是没事可做,打发时光的唯一的出路。

也有父母自己的想法,把小麦换成面粉,给市里的小儿子带去,供给大儿子一家吃。等我小舅打工回家,母亲会准备好面和面条给小舅送去。

母亲种地的原因是,一辈受累习惯了,闲不住。母亲不会打牌、也不会打麻将,更不会去广场上跳舞。

也就只有种地消磨时光。母亲用一生勤劳的双手,种出伟大母爱的粮食,供养着自己的的孩子!

母亲一直认为自己还很年轻,孩子们还很小、很小……


一杯仙


在农村 五十六十岁的老人外出是一个很平常的现象 ,因为现在农村的生活状态好了 物价也上涨了很多 ,在老家种地已经满足不了家里的开销了。还有就是 孩子们结婚的时候花的钱太多了 要抓紧挣钱还债。现在说一下农村结婚彩礼高的问题,现在在农村 普通结婚的彩礼一般是在二十五万左右,轿车是在十万左右 ,还得盖一座新房子 得十五左右 房子装修 家具家电 不算是很好的那种 一般的来说 得三万多块钱,酒席呢 平均一坐 三百五十块钱。 全部算下来下来 孩子结婚 老人手里至少要六十万块钱 才能办下来。在农村家里一个孩子的很少很少,基本都是二个 有的是一个女儿一个儿子的还好 ,有的就是两个儿子。一个儿子五十万 两个儿子就是一百万。可以想一下 一个农民要不在家种地 ,什么时候才能挣到这么多钱 ,所以都选择了外出打工 ,虽说在外打工比在家里挣的多一点 ,一年能挣个五六万 但是除了自己零花 和家里零花 ,一年下来能存下个三四万那都厉害了。 老人们干了一辈子 到孩子结婚的时候 一下全花完了 也不够,只能到处借钱。孩子们刚结婚 不想给孩子太多压力,所以压力全都压在了老人身上 没办法 只能出去打工 ,只要能干 人家还要 就出去跟别人干 ,干到真的干不动了为止。老人一辈子 没享过什么福, 一直都是为了儿女奋斗 ,老人们是很伟大,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好好善待自己的老人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