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提到“天賜的聲音”,你會想到什麼?

如果加上王力宏、張韶涵、蘇有朋、胡彥斌這個陣容,是不是就像是一個高配版的《歌手》?

但這個節目似乎不打算這麼做,相比留下歌曲,我們更記住了樂評人對演唱者的一次次“評論猛攻”。以樂評席的丁老師和合夥人裡的胡彥斌為代表的點評,把每一期節目推向了話題的風口浪尖。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第二期節目裡,張大大在節目裡和丁老師爭論了起來,他提出一個問題:

既然不是所有人都有“天賜的聲音”,那我們需要思考,那這個節目到底是選本身就是“天賜的聲音”的人?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還是讓那些普通的聲音,和音樂合夥人合作之後,成為“天賜的聲音”?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這句話,點出了這個節目自己都沒有說清楚的困惑。

節目播出兩期,觀眾褒貶不一。有一個評論深得我心:這節目,沒啥毛病,就是不討喜。

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衛視S級項目進入這樣口碑困境?

由於沒有觀摩過節目創作過程,我很難去解釋探尋的靈感來源出了什麼問題,但我們可以透過已有的熟知的節目, 去認識這個節目的本質——《天賜的聲音》到底是一個什麼節目?

很多人把《天賜的聲音》和《歌手》對比,其實這個參照物是不合適的。《歌手》是競技類節目,競技類節目的特點是有嚴肅的比賽賽制和淘汰,而《天賜的聲音》並沒有這一切。

它參照物,就是它的“前任”《夢想的聲音》,還有他的對手——東方衛視《我們的歌》,江蘇衛視《蒙面唱將》,甚至《演員的誕生》。


1.明星版的《夢想的聲音》

《天賜的聲音》最像的節目,就是《夢想的聲音》。同樣是幾位歌手坐鎮,每一期輪流上來幾個人闖關,如果闖關成功就會配對,配對成功後就合作演唱新一首歌。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歌手黃霄雲曾是這個舞臺的選手


而《天賜的聲音》把《夢聲》裡“素人”這個要素改了,改成了明星歌手。而且明星不分大小,甚至造詣是超過了幾位音樂合夥人的。例如第一期來的薩頂頂、第二期來的周蕙,在樂壇資歷上是完全可以坐在臺下當合夥人的。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但這些歌手,不是比賽選手啊!他們不需要像《夢聲》裡的選手那樣一次又一次的挑戰,然後才能晉級到跨年的舞臺。

他們以類似於參賽者的身份出現,原因只有一個——就和參加《演員的誕生》的演員們一樣,他們不是常駐嘉賓,只是流水的“飛行嘉賓”,只簽了一期節目,如果沒配對成功,下一期就不會來了。


2.無固定搭檔的《我們的歌》


明星配對,《天賜》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東方衛視《我們的歌》在去年四季度就把新老歌手的配對做成功了,最成功的無疑是那英和肖戰這對組合了。當紅炸子雞遇上難得在音樂比賽當選手的那英,這兩個搭配一起再唱點情歌,一下子往年CP感就出現了。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天賜的聲音》也是搞CP,但是是流水的CP。

第一輪表演合唱的兩位飛行歌手,他們是互相不認識的隨機組合。如果第一期好妹妹樂隊配至上勵合還有點組合專場的意思,那麼第二期的小虎隊的陳志朋和《創造營》姚琛,周蕙和於文文組合,就真的太隨意了。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第二輪和音樂合夥人的合唱,也僅限於合唱和總決選,不再累積到下一期。就連蘇有朋自己都說:如果不把握機會,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和陳志朋唱歌了。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也就是說,所有的組合,都只能維持一期節目的熱度。在下一場節目裡,他們又將牽手新的搭檔。所以至今為止,我們沒有看到一組成功的表演組合出圈。


3.隨機搭配版《蒙面唱將》


乍一想,你可能想不通《天賜的聲音》和《蒙面唱將》有什麼關係?

但別忘了《蒙面唱將》本土化最成功的操作,就是把它改造成了“對唱”的猜謎遊戲。他們的對唱是演唱雙方商量好的,一定是會呈現一個完美的合唱表演的。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天賜》也是對唱,但它卻給到一個隨機配對的機會。

所以出現了女高音周蕙配上超級女低音於文文,兩人同唱《約定》,結果key怎麼都對不上,只好在一首歌的兩遍反覆中獨自演唱,實現“名義上的合唱”,被網友稱之為“打架式合唱”。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節目設計第一關隨機配對、隨後磨合合唱的環節,是從一開始就希望在合唱中出現明顯高低不同的水準嗎?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但對不起,這不是新人上舞臺的《演員》,有著明顯的專業技能上的差別。

成熟歌手的表演,觀眾是很難聽出瑕疵的,以至於每當評論人指出問題的時候,都會讓觀眾有強烈的不適感——

不就是進晚了半拍嘛……不就是音色不合適嘛……你說人家表演感太強,算是哪門子批評?


4.音樂版《演員的誕生》

《演員的誕生》也是因批評而火的節目。但它的批評,能讓觀眾感覺到“被需要”。因為每一次表演之後,對它的評價就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觀眾需要主觀的內容去點綴表演內容。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和舞臺表演看得見的成功與失敗不同,關於音樂的專業級評論,對電視觀眾而言是“顯微鏡”級別的,至少從可視化的程度來看,一次合唱的成敗,真的非常不直觀。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王晰在節目裡直面兩人的批評


進一步講批評的意義,《演員的誕生》可以促進“演員的演技品格提升”,號召演員們提升演技、學習專業素養、培養演技,不走歪門邪道,營造氣正風清的演藝圈環境,從而推動行業進步;

而《天賜的聲音》目前來看,只會讓那些本身已經成熟的歌手、讓樂壇陷入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話語分裂——

“音樂是表演嗎?”“成熟的歌手需要改變嗎?”“需要走出舒適圈嗎?”

不禁要問,這些,是推動音樂行業進步的核心命題嗎?

至少我覺得不是。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王晰用他的理解回應胡彥斌的批評

所以,《天賜的聲音》讓觀看的觀眾有壓力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它在節目裡塑造的所有人物關係,都只是“臨時”的關係:一首臨時選擇的歌,一次臨時排練的表演,一次臨時出現的評論,在表演結束之後,這個搭檔也就散夥。

在臨時狀態的人物關係裡,觀眾很難找到最基礎的情感寄託,也就很難去認同它的讚美和批評。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張大大這次說的沒錯!這就是《天賜的聲音》不討觀眾喜歡的原因


看完這些,我們再想想張大大提出的問題:你到底是要選“完美的聲音”,還是選“表演的聲音”,還是選“需要進步的聲音”?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挺重要的。

也許最終極的答案就很簡單,所謂“天賜的聲音”,“天賜”的靈感,只來自一句廣告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